資源簡介 課 題 20.學畫瀝粉畫 課 時 1課時教師姓名 學 校課 型 造型.表現 備課時間年 級 四年級 授課時間教材分析 不同的表現工藝是激發孩子學習美術的有效途徑。瀝粉畫正是滿足了孩子的這一興趣。中國的傳統藝術百花爭艷,其中瀝粉工藝歷經千百年卻仍散發著奇異的光芒。富麗典雅的風格,與眾不同的工藝,無不深深地吸引著我。我把它介紹給我的孩子們。他們樂在其中,不但學會用這種獨特的工藝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更讓我興奮的是由此激發了孩子們探究我國更廣闊的文化藝術的學習興趣。學情分析 學生以前很少接觸過瀝粉畫,這即表明學生沒有基礎外也可以肯定學生會對此畫法感到新奇有趣。學生在美術中學的關于線描表現技法可以在此得到應用。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中國傳統工藝瀝粉畫及技法過程與方法: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了解瀝粉工藝的歷史及制作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學習美術的興趣,運用所學知識美化生活的愿望。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初步了解瀝粉畫及其制作。教學難點 瀝粉技法掌握和運用。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自制瀝粉畫圖片、課件、瀝粉材料等。 學生準備:課前搜集的可以做瀝粉畫的畫稿、畫畫工具等。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初次探究 導入新課 揭示課題 二、突出重點 三、再次探究 突破難點 創作體驗 展示交流欣賞 拓展 一、欣賞感受瀝粉畫:“老師這有一幅畫,我們各小組傳閱一下,看看摸摸,請同學們比較這幅畫和平常見到的畫有什么不一樣?瀝粉工藝的特點:瀝粉工藝的特殊之處在于高出物面,并在它的上面貼金、銀箔、上色等。具有厚度、硬度及華貴的感覺,同時可增加立體感。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瀝粉畫》”出示課題《走進瀝粉畫》二、解釋術語“瀝粉”:教師邊講邊示范中國的瀝粉工藝源遠流長,它是傳統工藝制做之一。瀝是指液體的點滴,粉是指用粉調制成液體,將其一滴一滴的滴落在物面上,有時用特制的工具把瀝的點滴加長,形成一種有規律的,人為的線,這種方法術語稱之為:“瀝粉”。三、試一試步驟:1、剪一個小口2、將袋子卷起3、向下擠出4、邊擠邊移動教師示范后學生練習。請做得好的同學介紹經驗:怎樣能擠出流暢而又有立體感的線呢?袋口抬起來,用力均勻,速度適當。四、瀝粉的歷史:(課件)瀝粉工藝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盛唐時期已廣泛被采用,如:敦煌壁畫中菩提樹桿,人物身上運用了瀝粉、貼金工藝,形成了豐富的裝飾藝術效果。山西元代的永樂宮,北京明代的法海寺壁畫中,瀝粉的運用已經達到了十分精美的地步。明清兩代的古建筑繼承了瀝粉工藝,故宮太和殿中的蟠龍金柱就是運用瀝粉貼金工藝制作的。清代建筑中更是把瀝粉工藝發揚光大。現代人們運用瀝粉工藝繪制成漂亮的裝飾畫裝點美化我們的生活。 五、探究繪制方法:1、瀝粉畫與其它的繪畫不同,你們認為這幅畫是分幾步把它表現出來的?2、學生發言,老師總結作畫步驟:定稿、瀝粉、上色、勾線整理完成。 六、藝術實踐:內容:嘗試用瀝粉畫的形式表現自己喜歡的內容。要求:線條流暢。教師巡視輔導。及時讓學生總結經驗,互相學習。七、展示評價學生根據作業內容及要求評價,教師點評。學生談收獲。九、課下延伸:希望同學們今后能夠繪制出更多更精美的作品,把中國的傳統工藝發揚光大,用它來美化我們的生活。 學生觀察比較。 了解瀝粉工藝的特點。 了解什么是“瀝粉” 學生初步嘗試瀝粉。 學生觀看繪制過程、練習總結經驗 學生觀看課件,欣賞圖片,了解瀝粉畫歷史。 學生分析探究繪制方法。 學生了解瀝粉畫制作步驟。 學生實踐: 學生作品展示,學生自評、互評、學生談學習收獲體會。 初步感受瀝粉畫的特點。 了解瀝粉畫的歷史,激發興趣。 初步學習瀝粉畫技法。 了解撥浪鼓的特征。激發對民間玩具的喜愛之情。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 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互幫互學。分享成功的喜悅。 激發學生興趣和創造力。 板書設計 20. 學畫瀝粉畫學 生 作 品課 件 展 示教 師 范 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