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美版四年級下冊第十八課 《大師畫我也畫》一、教材分析:本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本課是第17課對畫家凡高作品欣賞的基礎上進行的造型實踐。目的是進一步學習畫家的創新精神以及他們獨特的繪畫風格,從而感悟藝術的多元化。這節課重點講解畢加索的立體派繪畫的構成方法。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的內容,主要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大師作品欣賞等形式讓學生了解并掌握畢加索的創作方法。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立體派繪畫的構成方法:分解、打亂、重組。模仿用大師的表現手法小組合作創作一幅作品。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拼貼游戲和大師作品的觀察對比,了解立體派繪畫的構成方法:分解、組合的創作方法和夸張、變形的藝術表現手法,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識。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欣賞繪畫大師畢加索的作品,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物體,拓展視野,體會創新的魅力。三、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了解、感悟畫家畢加索的造型表現手法——分解、打亂、組合及幾何圖形的運用。難點:如何將人物肖像的不同角度組合在一幅畫上。(在學生拼貼作品和欣賞大師作品對比環節解決這一難點):不同角度面部和五官的組合。四、學情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對于畫面構圖、物體造型、線條、色彩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這為本節課運用勾線筆直接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生的好奇心理非常強,本課利用拼貼游戲的形式使學生更直觀的了解立體主義人物肖像的特點,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感悟藝術的多元化。五、教學方法:游戲導入、對比分析、課件演示、自主學習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掌握藝術大師的造型表現手法。六、教具:多媒體課件、人物五官碎片,三個有特點的重組的面部輪廓。七、學具:勾線筆、炫彩棒、水彩筆。八、課時計劃:1課時九、教學過程:(1) 認識角度1、出示三個不同角度的人物肖像。提問:這三幅人物肖像分別是從哪個角度觀察到的?2、小結:正面、側面、半側面。(二)導入1、出示大師畫得三個面部,學生談感受。2、拼圖游戲:誰能快速用這些五官和面部組成三張人臉?3、小結:這些同學組合的作品可以與大師作品相媲美。4、揭題:這節課我們來上《大師畫我也畫》。(三)新授1、 這位大師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畢加索(簡介及視頻),他一生都在追尋如何可以像孩子一樣去畫畫。板書(立體派繪畫的構成方法)2、 欣賞《朵拉馬爾肖像》和《哭泣的女人》,提問:在這幅肖像上你看到了哪些角度的五官以及哪些角度的面部?(正面和側面)怎樣才能產生這樣的效。3、 小結:大師在創作的過程中也用到了將人物的不同角度的五官和面部進行了分解、打亂、重組方法。(板書)4、分析《哭泣的女人》,提問:(1)這個人物表情是怎樣的?(2)你從哪里看到的?(3)在這個臉上你可以看到哪些幾何圖形?5、小結: 這幅畫主人公是朵拉·馬爾,當時她的父親剛剛去世,所以她悲痛欲絕,她哭泣的時候面容變化使畢加索印象深刻,所以創作了這幅畫。這幅畫全面的體現了立體派繪畫也可以通過五官外形的刻畫來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6、觀察一下立體派繪畫的色彩特點:豐富。(四)欣賞學生作品1、提問:從哪里可以看出這些作品是立體主義人物肖像?2、提問:你認為哪幅畫的最精彩?為什么?(五)創作提示:要求:利用分解、打亂、組合的方法畫一幅具有幾何圖形美的立體主義人物肖像。(六)評價展示:介紹自己的作品:(1)你是如何去畫的?評價別人的作品:(2)你認為誰畫的最精彩,為什么?總結:通過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畢加索立體主義人物肖像的藝術表現手法,同時了解畢加索是一個善于創新的畫家,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美術學習中可以學習他這種創新精神,不斷的探索新的繪畫思路與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