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 內容 木版年畫 課時: 1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木版年畫的歷史文化,欣賞其藝術特點,感受中國的民間藝術。能力目標 探究、欣賞木版年畫的造型、色彩和含義,體驗動手制作的樂趣。情感目標 激發學生對民間文化的熱愛,樹立繼承和發揚民間文化的責任感。教學重點 欣賞年畫的藝術特點,感受中國的民間藝術。教學難點 了解年畫的基本表現方法并嘗試制作。教學媒體 課件、視頻資料、勾邊筆、美工刀等。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教師組織學生欣賞教材上的圖片,感受造型復雜、栩栩如生的木版年畫。 2.教師通過多媒體向學生介紹木版年畫的起源及發展。 3.播放木版年畫制作的相關視頻,然后學生試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成功地導入可以起到先聲奪人的作用,根據本課的內容特點采用情景導入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二)學習階段:邊學邊賞,探索特征 1.教師畫簡單的畫稿,并講解生活中一些常見事物在年畫中的象征意義,比如“葫蘆”寓意“福祿”,“豬”象征“富足”。 2. 畫稿定好之后,教師用美工刀把畫好的圖案鏤空,刻下來,學生進行仔細地觀察。 3. 示范印刷。教師先講解古時候人們是在宣紙和絹上印刷并涂上顏色,而本節課是在卡紙上印刷。這一環節可以邀請一個同學和老師一起來印。 設計意圖:學生在觀看教師示范制作的同時,探索木版年畫的特征,可以加深對這種藝術形式的理解,為下一步的創作打下基礎。 (三)、創作階段:體驗制作,強化認識 1.學生設計自己喜歡的樣式,遵循畫稿-刻板-印刷這三個步驟進行制作 ;教師隨堂巡視,進行適當點撥。 2.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談談自己的設計,師生共同評議。 設計意圖:學生參與評價能反映他們對本課的理解,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形成意識 1.欣賞木版年畫在生活中的應用,再次感受木版年畫的生動造型和深刻的意義。 2.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交流關于年畫藝術傳承的幾個話題。 設計意圖:拓寬學生對年畫的認識,激發學生對保護和弘揚民間藝術的責任感。教學反思: 對于有年代感的年畫,學生在欣賞上有一些困難,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邊學邊賞,感受年畫的藝術特點。在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階段,學生不但了解了木版年畫的制作過程,還體會到藝術傳承者的艱辛,從而激發了他們珍視祖國傳統藝術的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