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變化多樣的臉譜》教材分析五彩繽紛的戲劇臉譜不同于面具,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獨具風格的造型藝術,如今,臉譜這一古老藝術非但沒有歷盡滄桑而消失其魅力,相反,它被廣泛應用于工藝美術中,形成很多品類,如彩塑、國畫、剪紙、竹刻、燒瓷、面塑、蠟染、風箏、面具、蛋殼、皮影、木偶、郵票以及裝飾包裝等,都有豐富多彩的臉譜造型,格調各異,絢麗多姿。選擇這一課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設計元素的借鑒能力學情分析小學高年級階段的學生,隨著年齡和經驗的增長,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思維形式由具體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維發展,心理活動的隨意性和自覺性也在增強,他們力求表現更真實、更深刻,表現能力有所加強。能運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現自己的所觀察到的對象,有的學生對材料進一步的拓展,尋求技法和表現方法的創新,也有的學生眼高手低,對表現缺乏信心。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認識、了解我國傳統戲曲臉譜的作用及其表現形式。過程與方法:初步掌握畫臉譜的基本方法和步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臉譜獨特的藝術魅力,激發學習熱情,培養熱愛傳統藝術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欣賞傳統戲曲臉譜,感受臉譜獨特的藝術魅力。學習、了解傳統戲曲臉譜的基礎常識與作用,初步掌握傳統戲曲臉譜的繪制方法。教學難點:臉譜的造型設計與正確的著色。教學過程(一)欣賞臉譜,了解臉譜的由來。1.欣賞京劇(音樂)。提問:我們聽的是什么音樂?2.相互交流:戲劇還有哪些種類,你知道嗎?(我國有360多個戲劇劇種,如徽劇、豫劇、漢劇、昆曲、秦腔、川劇等。)3.欣賞戲劇圖片,認識臉譜。看這幾幅戲曲劇照,中國戲曲中人物角色一般分為 “生、旦、凈、丑”四種基本類型。“生”、“旦”的化妝,是略施脂粉以達到美化的效果,這種化妝稱為“俊扮”,也叫“素面”。凈角和丑角的的各種人物,則以夸張強烈的色彩和變幻無窮的線條來改變演員的本來面目,這種圖案化的性格化裝稱為臉譜。生動形象的“臉譜”與素面的“生”、“旦”化妝形成對比,加強了舞臺效果。4.結題,明確學習目標。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有趣的臉譜,板書課題。絕大多數戲劇都有自己的臉譜形式,清代中期形成的京劇,吸收了不同劇種的精華,經過藝人們創作,臉譜最多有100多種,也最為絢麗多姿,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我們一起來欣賞京劇臉譜,這些是凈角人物臉譜,那些是丑角人物臉譜。(二)觀察臉譜,分析臉譜的造型臉譜這么多,他們的造型有什么規律嗎?我們一起觀察分析這四個臉譜,(出示臉譜范例)你覺得老師在描繪時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共同點:一是講究臉形的左右對稱。二是描繪時以古老的“三亭五眼”作為基本骨架。不同點:適當展開想象,以夸張強烈的色彩,運用美術上的點、線、面進行圖案裝飾。臉譜的圖案非常豐富,大體上分為額頭圖,眉型圖,眼眶圖,鼻窩圖,嘴下圖。每個部位的圖案變化多端,有規律而無定論。譬如就額頭圖而言,包拯黑額頭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潔;姜維額頭有一太極圖,表示此人熟悉陰陽學說;楊戩二郎神畫有三眼,來源于古典傳說;張頜等人的臉譜上有其最擅長的兵器圖案。里克的臉譜上有一只蜜蜂,孫悟空猴形臉暗示他本是猴子。(三)研究臉譜,確定臉譜的色彩臉譜的色彩多種多樣,其主色調有黑臉、紅臉、花臉、藍臉之分。色彩的運用富有褒善揚惡,評判好壞的涵義。如紅色臉譜大多用于表現忠義、勇敢善戰的人,如關羽等;黑色常表示正直無私、剛直不阿的人,如包拯等;白色表現陰險疑詐、飛揚跋扈的人物,如曹操等;藍色表示堅毅、勇敢,如《連環套》中的竇爾墩、《白水灘》中的青面虎;粉紅色臉一般象征年邁的紅臉人物,如《盤河戰》中的袁紹;綠色臉一般寓意為勇猛暴躁,有些占山為王的草寇類人物使用綠色臉。如《響馬傳》中的程咬金;黃色臉寓意人物勇猛殘暴,如《車輪戰》中的宇文成都;此外還有神怪仙佛一類人物,專用金色、銀色,如《蟠桃會》中的楊戩(二郎神)。(四)想象臉譜,創作臉譜的個性播放戲劇音樂,學生邊聽音樂邊繪制,教師巡視指導。設計臉型:確定臉形的大小,對折,剪臉形勾畫紋樣:用鉛筆描繪臉譜的造型,注意點線面的夸張運用定稿上色: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上色,注意色彩鮮艷,對比鮮明(五)評價臉譜,拓展臉譜的元素1.學生作業時把戲劇音樂當作背景音樂,作業展示時學生可以戴臉譜表演“戲劇臉譜大聯歡”。2.欣賞用臉譜元素設計生活用品:如服裝、柱子、u盤、開瓶器、杯子……告訴學生下節課我們將一起學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