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富于創造力的造型藝術》教學設計教材來源:七年級《美術(上冊)》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年版內容來源:七年級《美術(上冊)》主題:賞析美術作品課時:1課時授課對象:七年級學生目標確定的依據1. 課程標準相關要求依據課程標準相關對“欣賞 評述”學習領域的要求,本課教學定位于借助圖片對比創設欣賞情境、提高視覺感受、加強理解與評述能力,運用體驗、比較等教學手段初步了解鑒賞美術作品的基本方法,豐富學生的欣賞技巧、拓展評述內涵。2. 教材分析《富于創造力的造型藝術》是七年級美術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本課通過欣賞、討論、對比,創作體驗使學生逐漸認識到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本領,通過評述這幅作品充分發揮美術的熏陶作用,讓學生產生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自豪感和時代自豪感,提高對自然美、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的興趣,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3. 學情分析七年級上學期的學生在思維的邏輯性和統籌性上略顯稚嫩,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短,故教學中應強化學生思維的感性特征,創設情感體驗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直線思維與發散思維同時強化,提高課堂質量。學習目標:1、通過欣賞美術作品,了解美術作品的創作過程,體會美術作品的立意與表現。2、學會從多角度欣賞與認識美術作品,理解美術作品與自然、文化的多重關系。評價任務:評價任務 評價標準 針對目標通過小組討論了解畫面構圖、色彩有哪些 能依據由近及遠、由深到淺 針對目標 1創造性的構思。 賞析畫面中的創造性構思。通過欣賞分析學習中國山水畫的特殊表現 了解皴法及抱石皴的藝術 針對目標 1手法。 表現形式。依照作品賞析的一般角度,分析夏加爾《我 對比賞析《我與村莊》,能 針對目標 2與村莊》這幅作品。 夠從多角度進行賞析。通過創作實踐,感受美術作品創造性的構 能夠表述作品創作構思并 針對目標 2思和產生過程。 多角度評述自己的作品。教學過程學 習 目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評價標導入 1.觀看視頻《我和我的祖國》,思考問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題:你看到了哪些景象?視頻意在表達 也是一種造型藝術,符了什么? 號化的形象很難傳遞2.思考:用簡筆畫地圖來表現祖國的大 出深厚的情感,想要引好山河合適嗎?如果是你,你將如何表 起觀者的共鳴就需要現? 進行藝術的再創作。引出課題《富于創造力的造型藝術》活動一:初步感知 1.出示學習目標 《江山如此1. 欣賞作品《江山如此多嬌》,依據課 2.問題:出作品名稱及 多嬌》作者:目標一 前預習,回答問題。 作者?對畫面留下初 傅抱石、關山2. 當一幅繪畫作品展現在我們面前, 步 的視覺 印象 是什 月可以從哪些角度進行鑒賞? 么?3.作品賞析角度:創作背景、構圖、色彩、創作構思、表現手法、價值意義。目標一 活動二:深入探究 1.講解作品創作背景, 在了解創作1.了解創作背景,聆聽《沁園春雪》, 創設教學情境。 背景相關內感受詞句中的大氣磅礴。 2.巡視指導各小組展 容下,從畫面2. 小組活動:學生依據問題示意卡,針 開談論。引導學生從近 構圖、色彩、對畫面構圖、色彩展開談論。 景、中景、遠景分析畫 表現手法等①畫面近景中有哪些景物?山峰、松柏 面的整體布局,通過對 方面簡述作有什么象征意義? 畫面三個層次不同色 者創造性的②中景中有哪些景物?長城、長江、黃 彩的分析,感受畫面中 構思,感悟作河、原野各自象征了什么? 四季的交替。 品的價值意③遠景中有哪些景象? 3.引導學生了解畫面 義。④從近及遠的景象,有何寓意? 中創造性的構思⑤畫面是如何體現季節的? 4.引導學生了解金陵⑥在畫面中表現這么多有什么好處? 畫派和嶺南畫派的藝3.思考畫面中的紅日代表什么?放在這 術風格。講解山水畫中里是否合適? 常見的“皴法”。4. 關注藝術家的藝術風格:他們有什么 5.補充講解這幅作品不同?為什么在創作《江山如此多嬌》 的歷史意義和價值地的過程中,沒有表現出他們的不同? 位,是毛主席唯一親手5.你認為這幅作品具有哪些價值意義? 題詞的繪畫作品。目標二 活動三:拓展延伸 1.引領學生嘗試從構 能夠從畫面1. 賞析夏加爾的《我和村莊》思考并回 圖、色彩、表現手法等 構圖、色彩、答問題。 多角度對作品進行賞 構思等多角2. 體會中國畫《江山如此多嬌》與《我 析。 度進行賞析,和村莊》在風格上有什么不同? 2.引領學生感受不同 感受東方國的繪畫風格。 畫與西方油畫的不同風格。目標二 活動四:思考創作 1.巡視指導各組創作 作品能表達1. 如果請你創作一件作品,表達你對祖 活動。 預設的主題,國、你的家鄉或者母校的熱愛之情,你 2.組織小組進行展示 并準確表述準備怎樣構思? 點評。 創作過程及2. 小組活動:十分鐘組內討論,并嘗試 畫面構思。畫出草圖,側重畫面的構圖、色彩、構思。3. 小組進行展示,講解創作過程及構思。板書設計: 富于創造力的造型藝術創作背景 構圖 色彩創作構思 表現手法 價值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