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拱墅2022上階段性學情調研初二 社會與歷史 滿分100分一、組合題(本部分共有1道題,共4分)1. (4分)(1)D (2)B二、單選(本部分共有4道題,共8分)2.(2分)C 3.(2分)C 4.(2分)B 5.(2分)D三、組合題(本部分共有1道題,共4分)6. (4分)(1)A (2)C四、單選(本部分共有22道題,共44分)7.(2分)A 8.(2分)C 9.(2分)C 10.(2分)B 11.(2分)A 12.(2分)D 13.(2分)D 14.(2分)C15.(2分)A 16.(2分)C 17.(2分)C 18.(2分)B 19.(2分)C 20.(2分)B 21.(2分)B 22.(2分)B23.(2分)B 24.(2分)B 25.(2分)C 26.(2分)D 27.(2分)C 28.(2分)B五、解答題(本部分共有3道題,共40分)29. (10分)參考答案:(1)長江;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2)亞熱帶季風氣候 (3)①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分布; ②影響:對河流:使許多河流自西向東流; 對氣候:有利于海上濕潤氣流深入內地,形成降水。30. (15分)參考答案:(1)學習西方軍事器物、技術 創辦軍事工業、民用企業、建立新式海陸軍;發展文化教育 (2)戊戌變法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開啟了中國政治領域近 代化的步伐。 (3)民權主義;同盟會的成立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 的奮斗目標,推動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4)民主、科學。從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31. (15分)參考答案:(1)實現民族獨立和發展振興;辛亥革命。 (2)特點: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人 民積極參與的廣泛性。 (3)圖一:五四運動后,越來越多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關注馬克思主義,新文 化運動主要宣傳馬克思主義; 圖二: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 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聯系: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4)答:天下為公,一心為民,不畏強暴,不屈不撓。(初二)拱墅2022上階段性學情調研社會與歷史 滿分100分一 、組合題(本部分共有1道題 , 共4分)1 . (4分)我們偉大的祖國疆域遼闊,地理位優越 。讀“中國疆域及鄰國圖” ,完成第1-2 題(1). (2分)下列關于我國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從東西半球看,我國位于西半球B. 從南北半球看,我國位于南半球C. 大部分地區位于北溫帶和北寒帶,沒有熱帶D. 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陸兼備(2). (2分)如圖所示,我國的鄰國中面積最大的國家是 ( )A. ①蒙古 B. ②俄羅斯 C. ③哈薩克斯坦 D. ④印度二 、單選(本部分共有4道題 , 共8分)2 . (2分)如圖所示的省級行政區域中,常用語言為粵語的是 ( )A. B. C. D.3 . (2分)區域差異需要區域間進行交流與合作,為此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發展戰略 。 以下屬于探索人口經濟密集 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的戰略是 ( )A. 青藏鐵路建設 B. 寧夏“華西村” C. 京津冀協同發展 D. 東北全面振興4 . (2分)關于下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圖中四列山脈的走向相同第1頁B. 圖中③和⑦表示同一地C. 圖中①③地形區都是高原D. 圖中⑥⑦地形區都位于第三階梯5 . (2分)下面是有關我國四大高原主要特征的“順口溜” ,其中描述正確的是 ( )A. 巍巍蒼蒼,冰峰千丈;百里懸河, 山川相間——云貴高原B. 禿山荒丘,川梁相間;溝谷縱橫,地表破殘——青藏高原C. 注地羅列, 山川相間;巖溶地表,結構奇巧——黃土高原D. 地勢坦蕩,平沙無際;風吹草低,牛羊成群—— 內蒙古高原三 、組合題(本部分共有1道題 , 共4分)6 . (4分)長江、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讀圖, 回答1~2 題(1). (2分)長江和黃河共同流經的地形區是 ( )A. 青藏高原 B. 柴達木盆地 C. 內蒙古高原 D. 四川盆地(2). (2分)關于上圖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①是三峽工程B. 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的分界線之一是秦嶺C. 都江堰是黃河上游的水利工程D. 長江上游適宜發展水電四 、單選(本部分共有22道題 , 共44分)7 . (2分)家住杭州的初中生小王在旅游時發現,西藏地區的油菜花開花時間比同緯度地區的家鄉要晚得多,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 ( )A. 地形 B. 降水 C. 光照 D. 土壤8 . (2分)下列景觀描述與我國四大地理區域最貼近的是 ( )A. 北方地區——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B. 南方地區——千里冰封,萬里雪飄C. 西北地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D. 青藏地區——千溝萬壑,支離破碎9 . (2分)某部歷史題材的電影敘述了 1843 年上海的場景,下列場景與歷史事實相符的 是 ( )①在海邊碼頭,一艘英國貨船正在卸貨 ②掛日本國旗的工廠一家接一家③民眾對政府割香港島給英國感到氣憤 ④大清官員與英國領事協商關稅額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10 . (2分)“聯軍之役后,西方國家通過建立通商口岸和擴展商務來爭奪貿易利益…… 俄國人既強調貿易收益 也強調取得領土,從而構成一南一北兩股鉗形之勢,掐住 清政府 。”這種情況發生在哪次戰爭之后 ( )A. 鴉片戰爭 B. 第二次鴉片戰爭 C. 甲午中日戰爭 D. 八國聯軍侵華戰第2頁11 . (2分)一位歷史學家在評價某歷史事件時提到:“宗派、保守、安樂三種思想,總 根源在農民階級消極方 面的狹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這些特性的反映, 也就決定了該事件的必然崩潰 。”材料中的“該事 件” ( )A. 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統治B. 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C. 具有明顯的盲目排外的落后性D. 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12 . (2分)“上海輪船招商局創辦三年內,外輪就損失 1300 萬兩 (白銀) ;湖北官辦織 布局開辦后,江南海 關每年洋布進口減少 10 萬匹 。”以上材料說明洋務運動的 興辦 ( )A. 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先進技術B. 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C. 使中國走上了富強的道路D.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13 . (2分)清末鄭觀音在一首詩中寫道:“東溝海戰天如墨,炮震煙迷船掀側 。致遠鼓 楫沖重圍,萬火叢中呼殺賊 。”詩中的“東溝海戰”是指 ( )A. 豐島海戰 B. 遼東戰役 C. 威海衛戰役 D. 黃海海戰14 . (2分)閱讀下圖《1838— 1852 年英國制造業輸華值》 ,對圖表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A. 鴉片戰爭后英國對華商品輸出持續增長B. 中國的民族資本抵制了英國的商品傾銷C. 五口通商便利英國對中國的商品輸出D. 英國發動兩次鴉片戰爭占領中國市場15 . (2分)近代中國許多報刊雜志在傳播新思想、新知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下圖所 示報刊主要宣傳了哪種 新思想 ( )A. 變法圖強 B. 自強、求富 C. 三民主義 D. 民主、科學16 . (2分)孫中山評價一場運動時說:“用大刀、肉體和聯軍相搏,傷亡枕籍,還是前 赴后繼,其勇銳之氣殊 不可當 。所以經過那次血戰之后,外國人才知道中國還有 民族思想,這種民族是不可消滅的 。”這場運動指的 是 ( )A. 太平天國運動 B. 洋務運動 C. 義和團運動 D. 戊戌變法17 . (2分)1902 年北京城一茶館里四位中國人在聊天,他們當中誰的話不符合當時的現 實 ( )A. 張三說:“我參加過公車上書 。”B. 李四說:“我參加過義和團運動 。”C. 王五說:“我家住在東交民巷 。”D. 趙六說:“我在京師大學堂讀書 。”第3頁第4頁18 . (2分)隨著西方列強的侵華, 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進行了不懈地抗爭和探索。 確的是 ( )A. 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鴉片戰爭→《南京條約》 →太平天國運動B. 英法為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北京條約》 →洋務運動C. 日本為了征服朝鮮、侵路中國、稱霸世界→ 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 → 公D. 帝國主義列強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 → 辛亥19 . (2分)如下圖所示,Y 軸表示的是 ( )下列 相關表述邏輯關系不正車上書革命A. 近代中國抗擊外來侵略的歷程B. 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探索歷程C.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D. 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程度20 . (2分)某校八年級小李同學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為主題,制作了下面的資料卡 片 。并對其所涉及的史 實進行了解讀,其中正確的是 ()A. 圖 1 涉及史實是中國近代工業化的開端,從民用工業逐漸發展到軍事工業B. 圖 2 涉及史實作為政治運動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廣泛而持久的影響C. 圖 3 是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他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干多年的封建制度D. 圖 4 《新青年》 宣傳擁護“德先生”和“賽先生” ,但也不反對禮教、禮法21 . (2分)武漢大學教授馮天瑜評價辛亥革命說:“辛亥革命在‘革故’與‘鼎新’兩 方面,堪稱歷史性的首 創之舉 。”辛亥革命在“革故”方面的首創之舉指的是 ( )A. 創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B. 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C.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D. 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22 . (2分)如表是同學們排演歷史劇擬定的各幕題目,依此判斷劇本名稱應該是 ( )A. 近代開端 B. 走向共和 C. 軍閥割據 D. 國家統一23 . (2分)“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 因為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 命; 不愿君主一人專 制,故要政治革命; 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 。” 孫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概括為 ()A. 民族主義 B. 民權主義 C. 民生主義 D. 民主主義24 . (2分)新文化運動是一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思想解放運動 。該運動之所以“具有劃 時代意義” ,主要是因 為 ( )A. 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 ,提出以白話文取代文言文B. 前期提倡民主與科學,后期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C. 《新青年》和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D. 魯迅發表《狂人日記》 ,抨擊“吃人”的禮教25 . (2分)“為雪心頭恨,而今作楚囚 。被拘三十二,無一怕殺頭 。痛毆賣國賊,火燒 趙家樓 。鋤奸不惜死, 來把中國救 。”材料中反映的歷史事件爆發的直接原因是 ( )A. 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B.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發動 C. 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D. 新文化運動的影響26 . (2分)日本學者福澤諭吉的《文明論概略》 就社會轉型的問題說;“汲取歐洲文明, 必須先其難者而后其 易者,首先變革人心,然后改變政令,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 。 按照這個順序做, 雖然有困難,但是沒有真正的 障礙,可以順利達到目的 。倘若 次序顛倒,看似容易,實則不通 。”如此推理, 中國近代化進程應該走的道路是( )A. 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B. 辛亥革命——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C. 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洋務運動D. 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洋務運動27 . (2分) .陳獨秀在 1923 年指出:“黨在第一次代表大會時還沒有綱領,甚至沒有規章, 黨的要求——無產 階級專政——懸在半空 。第二次代表大會時,就腳踏實地了, 有了規章,找到了與中國實際的聯系并決定了黨 要走的道路 。”這是指中共二大 ( )A. 確定了黨的中心任務 B. 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 C. 制定了黨的最低綱領 D. 決定與國民黨合作28 . (2分)歷史長河中,風雨激蕩的運動里迸發出了無數響亮的口號 。下列哪個口號反 映的事件將第一次全國 工人運動高潮推向了頂峰 ( )A. “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B. “為自由而戰,為人權而戰” C.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D. “外爭主權, 內除國賊五 、解答題(本部分共有3道題 , 共40分)29 . (10分)讀詩詞和“沿我國北緯 30°地形剖面圖” ,結合已學知識, 回答問題。材料一: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 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 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毛澤東《七律 ·長征》材料二: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 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 朱顏改 。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 美 人》第5頁(1)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兩句詩詞描寫了紅軍長征時曾渡 過____________水系,這條河流 流經材料三地形剖面圖中的地形單元有甲____________ 高原、乙____________盆地。(2) 材料三地形剖面圖中“丙”所示區域的主要氣候類型為____________(3)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結合材料三地形剖面圖,說說 我國地勢有什么特點?這種地勢特點對我國的河流流向和氣候有什么影響?30 . (15分)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 一代代青年人的接力奮 斗中變為現實 。閱讀下列材料, 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 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 (1)材料一反映了李鴻章的什么主張 列舉史實說明從哪些方面來實現這一主張。材料二 梁啟超在其《變法通議》 中強調:“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 下之公理也 。”(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戊戌變法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材料三 中國同盟會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 (3)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資產階級革命派創立民國是踐行了同盟會綱領中 的哪一主義 。說說同盟會的成立 對中國革命有何意義?材料四 辛亥革命失敗后,一些先進的中國人認為革命失敗的根源在于封建 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運 動 。陳獨秀撰文說:“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 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4) 材料四中陳獨秀主張學習西方,文中的“兩位先生”指什么 從洋務運動到新 文化運動, 中國人的近代化探索 有何特點 31 . (15分)閱讀下列材料, 回答問題。材料一 孫中山先生最大的特點是熱愛祖國,一生追求實現民族獨立和發展 振興的理想,對此矢志不移、無比 堅定 。孫中山先生說:“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 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樣愛國 。”他總是以“愛國若命”“一息 尚存,不忘救國” 等鞭策自己。(1)材料一認為孫中山一生追求實現的理想是什么?為了實現這一理想, 以孫中 山為首的革命派通過哪一斗爭推 翻了清朝統治?材料二 五四運動 (與以往的愛國運動) 就大不相同 。它所牽動的社會面非 常之廣,不僅有學生、工人、商 人、市民、士兵,還有鄉鎮的農民群眾等 。斗爭 于北京發生,蔓延到全國各地……表現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 頑強意志,使反動 勢力張皇失措……啟蒙推動了救亡,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生和發展;救亡又是啟 蒙的有機延 伸和繼續,并最終導致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2)根據材料二,概括五四運動的特點。(3)結合所學知識,寫出圖一、圖二分別反映的歷史信息 。分析兩幅圖片之間 的內在聯系。(4)上述材料所提及的孫中山等先進的中國人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精 神?第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杭州市拱墅區八年級2022上階段性學情調研(期中)--答案.pdf 杭州市拱墅區八年級2022上階段性學情調研(期中).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