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身邊的設計藝術》教學設計教學目標:通過欣賞身邊物品的外形、色彩、材料和用途,學會運用美術語言多方位對其進行簡單的描述,表達自己的感受,分析物品設計的成功之處。以比較、討論等學習方法為主,對身邊的生活用品從外形、色彩、材料和用途等方面分析介紹其成功之處。激發學生對設計藝術的喜愛之情,提高設計意識和對設計的審美能力。教學重點:欣賞身邊的設計藝術,從外形、色彩、材料和用途等方面,運用美術語言多方位對其進行簡單的描述與分析,培養設計意識。教學難點:發現設計、嘗試設計并進行分析。課前準備:學生:彩筆、課本、每人帶一件生活用品(學習用品、食品包裝盒……)、與家長討論不同時期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不同。教師:課本、物品(杯子、三支鋼筆、訂書機、雙肩包)、圖片、ppt。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師生問好二、導入新課:1、問:人在生活上的基本需要是什么,四個字?板書:衣、食、住、行的圖片2、請你從衣、食、住、行這四點中,選擇其中一點比較一下,說說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他們的童年和我們現在有什么不同?3、同學們說的真好,以前和現在有這么多的不同,說明什么呢?小結:時代進步,生活條件變好,人們的需要也在不斷變化,我們真幸福啊!4、你們想看看他們讀書時用的文具盒嗎?出示ppt:是什么樣的,用你的話語描述一下感受。材料:鐵的、外形:長方形、色彩不鮮艷……師述:記得我在上小學那會兒,看到有同學用塑料的文具盒羨慕得不得了,覺得稀奇,從來沒見過。你們知道那個時候塑料文具盒是怎么來的嗎?其實,它不是真正的文具盒,那個盒子可能是裝過藥或一些工具之類與學習用具毫無關系,只是形狀像文具盒,所以孩子們都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能弄一個塑料的盒子給自己用用。說明人們已經在無意識中想改變文具盒的材料了。學生四人小組討論:隨著時間的推移,筆盒和以前不同了(ppt出示不同時期的筆盒),你發現了有哪些不同?材料:鐵的、布的、塑料外形:長方形、汽車、動物外形用途:放學習用具、增加了一些其它的功能色彩:鮮艷、圖案豐富板書:材料、色彩、外形、用途小結:由最初的可以用、能用到現在的不但要好用、實用,而且美觀,這些都是設計師為我們精心設計的,像這種變化與設計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板書:實用、美觀三、講授新課:1、出示課題《身邊的設計藝術》2、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設計,如:衣服的搭配、教室的設計、家里的擺設……小結:只要我們能想到的東西都有設計,這些設計都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讓生活變得輕松、快捷、舒適也更加五彩繽紛。3、輕松一刻:請你根據小女孩的樣子幫她挑選一雙你覺得合適的鞋子,為什么說說你的理由?ppt小結:看來同學們很有眼光,但設計不是簡單等同于裝飾搭配,設計要物以致用。4、考考你:雙肩書包和背簍:看看它們在外形、色彩、材質和用途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ppt相同點:可以裝東西;雙肩背帶;雙手可以做別的事情。不同點:書包是布做的,漂亮,裝東西不會掉出來,適合學生用。背簍是竹篾做的,什么東西都能裝,不怕臟,適合農民。小結:它們各有各的的優勢,也各有各的不足。5、今天老師帶了幾件平時生活中常見的物品:a有過濾網的杯子、有吸管的杯子:各有什么作用,適合什么人用,為什么?b訂書機:有起釘子的設計,迷你設計方便攜帶。c雙肩包:輕、可收納。d抽壓式、吸墨、換筆囊的鋼筆:這三支筆在設計上有什么不同,哪種設計好,哪里不太合理的?問:有什么特別之處,為什么這樣設計?小結:到底什么樣的設計才是更好的呢?既美觀又實用的設計才是更好的。(既美觀、又實用、有特點、有趣味、能幫助人們更好地生活。材料、色彩、外形、用途四點能完美結合,才是最成功的。)其實每一件物品的設計都是根據人們需求而來的,在使用的過程中人們的需求越來越高,所以從材料、色彩、外形、用途上進行再設計,以滿足人們的需求。6、學生并討論今天同學們都帶來了家中的物品,如何讓別人了解你的物品,你在使用過程中發現了哪里設計的好或設計不足的地方,請你說一說。問:誰對物品的設計分析得標準,有吸引力?7、我們一起去超市逛逛吧!超市的東西可真多啊!有吃的、穿的、用的、玩的……應有盡有。問:終于找到了我想要的餅干了,各種各樣的包裝盒真漂亮,我該選哪一種呢?如果你是我,你會選哪一盒,為什么?(ppt餅干盒)食品包裝盒的作用:引起人的食欲和購買欲,說明包裝盒的設計很重要哦!打開餅干盒,呈現在眼前的是比盒子還漂亮的餅干,想吃哪一種,為什么?外形、色彩的設計足以讓我們流口水了。8、試一試:學生分組設計,根據圖片內容你可以給孩子、成人、老人設計一下墻面的色彩、裝飾。為什么會用這個顏色,說說你的理由。小結:同學們對居住環境的設計,也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很有主見和個性,值得表揚。想要自己的設計與眾不同這一點是不可缺少的。9、欣賞課本18——19:你最喜歡哪一件物品的設計,你認為設計最成功的理由。四、課后延伸、總結:1、通過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設計和我們緊緊相連,讓我們的生活更美!2、身邊的設計藝術無處不在(ppt):如校徽的設計:詮釋了我校的水滴文化操場的布局:讓我們自由、快樂、安全的活動欄桿上綠葉的設計:讓我們在霧霾的天氣下感受到校園的清新升旗臺的設計:讓我們心中時時刻刻充滿對祖國的熱愛,各種食物的包裝設計、小區的規劃設計、立交橋、地鐵的設計……這些都為我們提高生活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身邊充滿了藝術設計,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與設計息息相關。有了這樣精美巧妙的設計,世界被裝點得五彩繽紛,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鼓勵學生在今后繼續收集,交流。教學反思:一.本課屬于欣賞評述領域的課,教學設計內容本著讓學生充分欣賞和感受我們身邊的設計藝術的美。讓學生真正的能夠從我們身邊的每一件物品設計中發現它的美妙之處,讓學生走出去逛一逛商店,再回到我們身邊看一看學生帶來的物品。從不同的領域不同的環境中去欣賞美、感受美。并讓學生能夠通過欣賞、比較、分析等活動,發現不同物品有不同的美,不同的設計給我們不同的感受,感受我們身邊的設計藝術在色彩、造型、功能和材質上的不同美感。學生能夠感受到身邊設計藝術的美感和不同之處。這課本著讓學生能夠充分欣賞和評述我們身邊的設計藝術之外也能夠體驗設計的樂趣,所以我設計成了兩課。下一節課設為拓展課,讓學生去體驗。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去探究設計師是如何完成藝術設計的,啟發學生積極思考,發現生活中的設計藝術。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設計藝術。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激發學生對藝術設計的興趣及在生活中發現美的意識。本課如果給學生再多些時間去評述和欣賞會更好,可以從最后的構思體驗結束即可。讓學生能有更充分的時間欣賞和評述。更好的感受到設計藝術的美。二.教學完成之后,我對課堂的各個環節進行了重新思考,發現了如下不足之處:1、學生發言不積極的因素是教師缺少必要的評價,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對于作業中發現學生制作中豐富、多彩的想法和實際操作間產生的距離,應針對問題多給予個別的引導、啟發,以使全體學生都能獲得更多的提高和收獲;3、時間分配存在一定的問題,欣賞占用的時間過多,影響了學生作品的展示。三、教學重建針對本節課,我力爭在今后的教學中抓好以下方面,進一步提高本人的教學能力,使美術課堂煥發出更耀眼的光彩。1、做好課前準備工作,不打無準備之仗;2、加強評價的運用,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3、通過多種手段,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