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剪紙中的古老記憶教學設計學生情況分析六年級的學生對剪紙藝術并不陌生?!栋僮儓F花》,《吉祥圖案》《巧用對稱形》和《剪紙中的陰刻和陽刻》等課程中,都涉及到剪紙知識和技能技巧的學習,多數學生都能拿起剪刀剪出對稱的形象.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欣賞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民間剪紙作品,了解剪紙藝術的歷史民俗文化及造型特點。掌握抓髻娃娃的基本造型特點,感受剪紙藝術蘊含的藝術美感。2、 過程與方法通過創設民俗文化情境、小組探究等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模仿或創作一幅抓髻娃娃的剪紙作品。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民間傳統藝術的情感,培養學生保護本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觀念和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通過對不同地域、不同風格剪紙作品的欣賞,感悟風格多樣的剪紙文化及其藝術特點。2、 教學難點對抓髻娃娃特點的把握及對文化背景的了解。教學設計一、課前準備搜集有關剪紙、抓髻娃娃的圖片資料、完成課件的制作。啟發學生課前搜集相關的資料。二、導入新課1、 啟發談話。老師這里有個謎語想讓大家猜一猜“一剪之巧奪神功,美在人間永不朽”。猜猜這句詩中指的是什么民間藝術 2、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和剪紙有關的一課(板書課題)。三、觀察與表現1、 同學們在生活中都見過哪些剪紙作品 2、 你們知道最早的剪紙出現在什么時期嗎 出示圖片。3、 播放視頻,欣賞我國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剪紙藝術作品。總結我國南北方不同地域剪紙的特點:北方:粗獷、樸實。南方:秀麗、玲瓏。分析苗族剪紙。播放苗族音樂。聽!這是哪里的聲音?這是我國貴州苗族地區,在那里有著許多美麗的傳說,人們用剪紙的方式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在我國南方,苗族剪紙是民間剪紙中的一個典型代表。人們都說苗族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苗族的歷史都繡在了美麗的衣服上,而苗族的剪紙正是這些繡片的底樣。在苗族服飾上我們經常能看到蝴蝶的紋樣。(1)教師展示苗族剪紙《蝴蝶媽媽》。提問:誰知道蝴蝶媽媽是誰?(引導學生介紹相關資料。)你能說說這幅作品的表現內容和特點嗎?小結:蝴蝶紋樣在苗族到處可見,蝴蝶是苗族人所崇拜的始祖,傳說蝴蝶媽媽生了12枚蛋,其中一個便是苗族的祖先姜央。(2)出示《姜央射日》剪紙作品,問:你在畫面里看到了什么?(3)了解《姜央射日》的故事,體會苗族剪紙中的神話傳說。(4)苗族的剪紙給你什么印象?(5)小結:苗族的剪紙大多具有實用性,它們一般都是刺繡的底樣。苗族的剪紙如同苗族的歷史一樣悠久。苗族的剪紙和《苗族古歌》一樣,幻想性很強。手法多樣,變形夸張。四、欣賞分析播放一段《信天游》,問:我們來到了哪里?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各地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在我國北方農村地區,婦女們非常喜歡剪紙,也叫“剪花花”。平時拿起鋤頭下地干活的手,竟能剪出如此精巧的藝術品。五、探究新知1、抓髻娃娃是剪紙作品中常見的一種,誰知道人們為什么叫他“抓髻娃娃”?2、人們為什么這么喜歡抓髻娃娃呢?3、抓髻娃娃的形象是人們憑空想出來的嗎?讓我們看看生活在北方農村里的娃娃們,你找到抓髻娃娃的影子了嗎?4、播放課件,欣賞抓髻娃娃的作品。5、小組討論:抓髻娃娃造型的特點。六、師生體驗1、教師示范創作步驟:陜北民謠中唱著“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鉸的”,稱贊那些不用畫稿就能剪的婦女。老師也不用畫稿,剪一個抓髻娃娃。a.講解發髻的變化。b.動態的變化。c.服飾的變化。d.身上吉祥紋樣的變化。2、欣賞其他班級的學生作品,說說喜歡哪一幅?七、藝術實踐提出實踐提示和注意要點:設計自己喜歡的抓髻娃娃形象,可以把自己的花、動物和娃娃組合。剪好后,向同學介紹自己的創作。八、展示評價師生評價:1、哪個同學就自己的作品談談想法及創作體會?2、教師對學生的創作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指出優點,提出不足。九、拓展延伸欣賞現代藝術家呂勝中把傳統剪紙演繹成現代作品。抓髻娃娃深愛人們的喜愛,他還作為民族元素出現在許多現代藝術家作品中。這是呂勝中的作品,他的“小紅人”給人們帶來強大的視覺沖擊力,用現代藝術演繹著中國民間傳統文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