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戲曲人物》 教學設計學習領域: 造型 表現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美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十二冊第十課,屬于“造型表現”領域的內容,也是國畫系列中的一部分。 六年級是小學高年級的學段, 學生已掌握一定的水墨常識和表現技法。 應引導學生通過本課學習,了解傳統京劇中人物造型、 服飾特點及其相關知識, 深入了解水墨技法的綜合應用, 感悟其中豐富的文化內涵, 體驗我國民族藝術的美感, 激發對民族藝術的熱愛之情。教學方法: 以多媒體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以探究、 嘗試結合講授、 演示, 讓學生逐步獲得學習經驗。 同時運用比較法引導學生觀察分析, 了解并把握知識點。 本課綜合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感受、 了解、 嘗試、 體驗、 分析和探究。 從而聯系新舊知識完善知識體系并習得學習經驗。教學目標:認知:了解我國傳統京劇相關知識, 學習水墨戲曲人物表現方法 。技能: 能利用國畫媒材和水墨技法表現一幅京劇人物的作品。情感: 培養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及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重點:了解京劇行當的相關知識2.學習水墨戲曲人物的表現方法。難點:捕捉京劇人物造型的特點, 運用筆墨變化大膽表現。資源準備:學生: 京劇相關資料、 中國畫工具等。教師: 課件、 國畫演示用具、 京劇人物的圖片資料。教學過程:組織教學:(安全提醒及工具擺放)激發興趣, 引出課題,導入新課出示戲曲動畫人物“京劇貓中的武崧”引出京劇及相關知識討論學生列舉知道的戲曲種類(黃梅戲、川劇、豫(yù)劇、昆曲……)了解京劇中行當劃分與裝扮服飾的關系及臉譜中化妝的不同(生旦凈丑 分文武 京劇里管這些叫臉譜行頭 各行當戲曲人物的服飾、造型、表演都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觀察體會視頻《三叉口》中動作眼神的表現出示課題,欣賞細致生動的工筆畫法戲曲人物,板書課題欣賞分析水墨戲曲人物畫學習表現方法討論分析水墨戲曲人物畫如何表現眼神動作模仿畫中動作體會畫家捕捉描繪戲曲瞬間的技法,教師示范“勾勒”觀察動作神態的表現方式,強調夸張發放,學習“勾勒”和“沒骨”法用筆練習和墨色劃分,強調變化中鋒和側鋒墨分五色逆鋒散鋒拖筆點虱討論分析如何表現彩墨戲曲人物及筆墨技法運用簡化勾染干濕討論分析大師作品簡化細節、強調特點提款落款的構圖欣賞分析學生作品藝術實踐作業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戲曲人物照片創作一幅水墨戲曲人物畫。注意:構圖飽滿、筆墨簡練、動態眼神。教師示范,學生實踐展示評價簡練的筆墨抓人的眼神精彩的動態拓展欣賞虛擬人物玩起傳統戲曲是什么樣的。請學生課后繼續探索國粹戲曲的知識與表現技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