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中國歷史答題卷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C D B B D C B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D A D A A A D非選擇題:(共兩大題,16題10分,17題10分)16.(1)(4分)對象包括:周王室子弟;功臣;先代貴族的后裔;(2分)目的: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加強西周的統治;安撫前朝遺民,贏得民眾支持。(2分)(4分)將同姓貴族分封在地理位置重要的地區,加強對中原地區控制。鞏固西周對邊遠地區的統治,抵御周邊少數民族的進攻。(2分)導致諸侯爭霸,分封制瓦解。17.(10分(2分)商鞅變法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加,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2分)根本原因: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3)派別:法家;(1分)主張: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2分踐行: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1分)(4)啟示:改革要順應時代潮流;要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2分)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中國歷史答題卷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非選擇題:(共兩大題,16題10分,17題10分)16.(1)(2)(3)17.(1)(2)(3)(4)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中國歷史試題卷考生須知:1、本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滿分50分,考試時間為30分鐘。2、答題前,必須在答題卷的左邊填寫校名、班級、姓名、座位號。3、所有答案都必須寫在答題卷標定的位置上,務必注意試題序號和答題序號相對應。一、選擇題(共15題,每小題2分):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脊艑W者在云南、北京、重慶、陜西、湖北、遼寧等地發現了多處不同時期的古人類遺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類是元謀人、北京人、藍田人、山頂洞人等。請同學們讀右圖回答1、2小題。1.右圖中代表元謀人位置的是( )A.A B.B C.C D.D2.我們在A遺址參觀時看到了右圖實物,據此,你可以得出的結論有:( )①已經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②懂得人工取火;③學會了縫制衣服; ④有了審美意識;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許倬云在《萬古江河》中提到:“現在常說的‘新石器’時代與‘舊石器’時代,以人類生產食物來維持生計的方式為分界線,即從舊石器時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時代生產食物。”許倬云認為劃分新、舊石器時代的分界線是( )A.天然火的運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現 D.原始農業的興起良渚遺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1936年首次發現,迄今為止,遺址考古發現非常豐富,結合所學據此回答第4、5、6三小題4.從地理位置上判斷,下列哪個遺址應該與良渚文化特征類似( )A.半坡遺址 B.河姆渡遺址 C.紅山遺址 D.大汶口遺址5.據此推斷你認為良渚古人可能的糧食作物應該是:( )A.粟 B.稻米 C.玉米 D.馬鈴薯6.從良渚古城遺址的個別墓葬中出土的制作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靈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軍事指揮權的玉鉞[yuè],這和其他隨葬品較少的普通墓葬對比鮮明。據此我們可以推斷出的結論有( )①當時的社會階級分化已經相當明顯;②距今約7000年左右,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早期國家;③良渚已經進入文明社會;④古代良渚人已經有了宗教崇拜的觀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下列哪一個現象不屬于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 )農作物種植 B.家畜飼養 C.打制石器 D.聚落出現8.《禮記·禮運》記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逼渲?“選賢與能”指的是我國古代實行的( )A.世襲制 B.禪讓制 C.皇帝制 D.分封制9.傳說中,教人農耕、制作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的是誰?( )A.嫘祖 B.黃帝 C.倉頡 D.炎帝10.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有人曾經張開嘴讓弟子們看,然后對他們說:“我那堅硬的牙齒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軟的舌頭還在。”這體現了他主張的( )A. 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B.只要人們與世無爭,天下就能太平C.萬物皆有法則,應該順應自然;D.人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的人格;11、春秋時期,孔子興辦私學,學生來自士、農、工、商各個階層??鬃拥倪@一做法( )A.有助于維護國君的權威; B.適應了爭霸戰爭的需要;C.維護了周王室的統治基礎 D.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12.有學者認為,商朝行政組織能力應該部分歸功于文字體系的完善……文字一旦采用,就會對社會和文化發展起重大的作用。材料中“文字”是指( )A.甲骨文 B.小篆 C.隸書 D.楷書13.有學者認為,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意氣風發的少年時代。該時代的主要特征是( )A.大變革 B.大一統 C.民族政權并立 D.專制皇權加強14.技術的進步,會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原始社會屬于石器時代,商周時期則屬于青銅時代,從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后,我們的祖先創造了以青銅器為代表的燦爛文明,當時的青銅器不僅種類豐富,數量眾多,而且制作工藝高超。下面這四幅圖片所展示的青銅器中,哪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銅器?( )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利簋 D.毛公鼎15.下列史實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禹傳位啟、國人暴動、盤庚遷殷、牧野之戰;B.禹傳位啟、盤庚遷殷、國人暴動、牧野之戰;C.禹傳位啟、國人暴動、盤庚遷殷、牧野之戰;D.禹傳位啟、盤庚遷殷、牧野之戰、國人暴動;非選擇題:(共兩大題,16題10分,17題10分)16.分封制與西周王朝的興衰關系密切。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周初分封略表》主要封國 受封對象 分封目的晉 姬姓貴族 封建親戚,以藩屏周。衛 姬姓貴族魯 姬姓貴族燕 姬姓貴族齊 功臣宋 先代貴族 武王滅商之后,分封了對周人比較溫順并在商朝人中有影響的微子啟,以此來統治商的遺民。(1)結合材料說明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對象有哪些?(2分)周天子為什么要分封這些人為諸侯?(2分)材料二:“封建親戚”的主要國家,大體就在黃河中下游的農耕文明區;其中魯、衛、晉、燕這些姬姓封國勢力最為強大,地處要沖,足以決定大局。——【日】伊藤道治《中國古代王朝的形成》材料三:西周分封制地圖結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信息,說明諸侯國對西周統治鞏固起到了怎樣的作用。(4分)材料四:王(注:東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奪鄭伯(鄭莊公)政,鄭伯不朝(朝覲)。秋,王以諸侯伐鄭,鄭伯擊之……(周)王卒大敗,祝聃(鄭莊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左傳·桓公五年》依據材料四分析周天子與諸侯之間的關系的變化導致的后果。(2分)17.春秋戰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人才輩出的時期。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商鞅之法……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 ——毛澤東材料二:進入春秋時期,周王室勢力衰弱,諸侯勢力逐漸強大起來……與此同時,鐵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產力,私田越來越多…… ——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 ——《韓非子》(1)結合所學分析材料一為什么認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2分)(2)請說出出現材料二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3)韓非子是戰國時期哪一學派的代表人物?(1分)根據材料三,歸納韓非子的主張。(2分)“商鞅之法”的主要內容中,哪一點最符合材料三中的主張?(1分)(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商鞅之法”對我們今天改革的啟示?(2分)七年級中國歷史試題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參考答案.docx 答題卷.docx 試題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