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中國山水畫之樹的畫法教學對象:課時設置:教學材料:毛筆、生宣、墨、國畫顏料、毛氈、清水教學目標:1、了解樹的生長規律及不同樹的姿態。2、掌握樹的基本畫法,筆墨的表現手法。3、熟練掌握松樹的畫法,把握松樹的形態特征以及松針的畫法。靈活運用筆墨畫出樹的枝干、葉子及著色等。4、掌握好樹的組合,如叢樹、大樹、小樹、樹種區分等。5、培養孩子對樹的提煉概括能力,感受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藝術原理。教學重點:1、“樹分四枝”的基本出枝規律,其中鹿角枝、蟹爪枝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2、掌握不同樹中用筆用墨的表現技法,掌握不同樹種的特征并能準確的表現。3、掌握樹冠大小、葉子疏密、前后穿插、遠近虛實的變化。4、熟練掌握樹枝干、葉子的著色,變化豐富,色彩明快。5、掌握叢樹的前后、大小、著色、樹種、點夾葉等的變化。*同學們知道山水畫中除了山以外還有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樹”,大自然中樹的種類非常多,我們在之前的寫生課當中也畫過很多種樹,但那只是速寫的表現形式,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國畫當中樹的表現方法。課題導入:知 識 點:1、枝干:樹分四枝,八面出枝,枝干粗細變化規律。2、樹枝:鹿角枝、蟹爪枝、拖枝等3、樹葉:A 點葉法(個字點、介字點、菊花點、胡椒點梅花點、垂藤點、小混點、松葉點、大混點、尖頭點、楊葉點、梧桐點等)B 夾葉法(圓形、三角形、橢圓個字形等)C 著色法 (點葉法一般用植物色如花青、汁綠、署紅、藤黃等;夾葉法一般用礦物色如三綠、三青、朱磦、朱砂等)1、畫樹要有高低、大小不齊2、樹的枝葉要有濃淡干濕的變化3、樹葉的基本形態是點、線、面4、樹干不宜太直,要顧盼生姿一、畫一組樹先從前面的樹開始著手,畫一顆樹先從樹的上面開始著手。二、典型葉子的畫法: 據不完全統計,前人創造的點葉法多達28種。盡管葉形紛繁,但從用筆上看,點葉形式不外圓、尖、橫、直四種,學國畫山水畫者可以執筒馭繁,舉一反三,如此,則點葉法不難掌握。現將常用點葉法分別列舉如下:(圖6) 國畫山水畫【屬圓筆型的】(1)胡椒點 為密集的圓形小點。最好用微禿的毛筆畫,落筆時筆鋒直摧紙面,迅速提起,有節奏地點下去。從墨色的濃淡中求得變化。 (2)梅花點與鼠足點 由五點聚成一個小單位,其狀如梅花或鼠足,然后由許多小單位交錯排列而成。梅花點下筆重,收筆輕,鼠足點下筆輕,收筆重。 (4)由三點組成一個小單位稱攢三點;五點組成一個小單位的稱聚五點,合而用之者稱攢三聚五點。 國畫山水畫【屬尖筆型的】(1)松葉點由八、丸筆或更多的筆劃,組成上仰的扇形小單位,一般由中間一筆畫起,先左后右。每個小單位參差交疊構成一大片樹葉,需注意濃淡的變化。 (2)介字點與個字點葉形下垂;每個小單位形如“介”字或“個”字。可有兩種畫法:一種落筆輕,收筆重,畫樟樹、捕木等就采用這種點法;一種落筆重,收筆輕,如竹葉畫法,要有參差交疊與濃淡變化。 (3)仰頭點與垂頭點為上仰或下俯的弧形短線,下筆收筆都輕,中間略重。筆劃之間要參差交疊;富于變化,不能整齊排列。 (4)椿葉點用于表示羽狀復葉,可由五、六片以上羽狀復葉,作星形放射以組成一個單位。先畫羽梗,向四周參差分布,再點羽梗兩邊的小葉片。 國畫山水畫【屬橫筆型的】(1)平頭點為水平短墨線,用側鋒臥筆畫出。為了避免筆線的尖鋒外露,下筆時可略帶逆鋒,使筆跡有鈍拙之趣。筆線排列須參差不齊,并有墨的變化。 (2)大混點與小混點為橢圓形墨點,用筆與平頭點相同,只是筆頭含水要多,落筆紙上稍作停留,使產生自然的墨暈。點形肥大的為大混點,略小的為小混點,常用以表現雨中揪密的樹葉。宜用羊毫筆畫,筆頭上蓄水多些。 國畫山水畫【屬直筆型的】(1)垂葉點為垂直短線。畫時注意藏鋒,注意排列須參差不齊,墨色要有變化。 (2)尖頭點比垂葉點短,用墨上輕下重,常用以點苔。 (3)垂絲點比垂葉點長,落筆上重下輕,可參以顫筆、枯筆,使之虛靈有致。其他還有種種變法,如混點一般是水平排列的,但也可豎直排列,稱為“直筆混點”;而梧桐點,則是小混點按個字點的排列方法組成;國畫畫水草可用垂葉點作較整齊的橫行排列,用筆上輕下重,也可用垂頭點側成斜式作橫行排列,下筆重,收筆輕。總之,任何表現方法都是國畫畫家從藝術實踐中探索出來的,學國畫山水畫者要尊重前人的創造,但不要受陳法的拘禁,只有推陳出新,才能有所創造。 * 懂得點葉法的組織排列規律,再學夾葉法就比較容易了,因為有一些點葉如用雙鉤法畫出,就是夾葉。但夾葉法仍有它自身的規律、雖然名目繁多,但是,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大類型。 【屬尖筆型的】這類夾葉的畫法,是根據各種樹葉的形狀特征,把它變化為簡單幾何圖形如三角形、圓形、菱形及這幾種形狀的組合,具有象征意味,有濃厚的裝飾風格。 【寫實型】即按自然界中,某些樹葉的形狀,如實地勾勒描繪矽矚梧桐葉、槐葉、棕葉等。 畫夾葉,勾線要靈活,要有層次,力戒平板呆滯。應根據畫面的不同風格,或粗,或細,或巧,或拙,要與整個畫風協調一致。 夾葉法在寫意山水中多敷淡彩,在工整的山水畫中常填重彩。重彩設色要注意把顏色點在勾線中間的空白處,不要把墨線蓋掉,重色填好后,再用淡色在未填到的空隙處染一染,使色彩連成一片,不至有破碎之感。夾葉設色常用石青、石綠、藤黃、襪砂、儲石等,可根據季節與氣候的不同選用。***畫樹不點葉就是枯樹,俗稱寒林。樹干樹枝大致完成之后就可以點葉。樹干樹枝構成樹的骨骼,樹葉是依附于這個骨骼的肉體,樹葉根據樹枝的形態而變化。傳統山水畫的樹葉以墨點和夾葉點為主,只有楊柳、竹子、松樹的畫法是比較特殊的。點葉要以攢三聚五法為基本結構進行重復延伸。這樣可以疏密有變化又不顯得混亂。點葉的用墨更為講究,一筆濃淡法和破墨法是主要的表現手法,這樣可以使濃淡相間,富有筆墨趣味。理解了樹枝樹干樹葉的基本畫法,樹干的造型就顯得尤為重要叢書的造型以不同的樹干樹葉樹枝加以形態構成美的整體造型。遠樹則取其勢即可,所謂遠取其勢。國畫山水畫樹怎么畫 樹木種類繁多,形狀也千差萬別,但每株樹都是由枝、干,根、葉構成,則毫無例外。固此,學國畫山水畫畫樹應從單株畫起,了解了一株樹的結構及其畫法,則易觸類旁通,千株萬樹不難從筆下表現出來。國畫山水畫畫樹的順序,一般是先立于,再分枝,后露根,最后點葉。樹干、樹根與大枝常用雙鉤墨線表現,小樹與遠樹則用單線。在寫意山水中的畫樹,也有用粗曠的單線,從枝到干一氣呵成,不拘于成法的。先說立于。立干以取勢,一株樹的姿勢有正、有效、有直、有曲,皆決定于主干的基本傾向。國畫山水畫畫者下筆前,對這個基本形態要胸有成稿,然后從上向下乘勢落筆,把它定下來。國畫山水畫畫干宜用中鋒,以使樹干圓勁挺健;也可用逆鋒,以表現老樹毛辣蒼勁的質感;一般不用側鋒,因側鋒不易得勢見力。運筆要加強頓挫轉折,才能矯健多姿,富有生氣。用墨宜稍談,畫成之后,用濃墨在背陰處略加破醒,樹的精神就出來了。 國畫山水畫畫干要注意表現樹型特征,有些樹要用玻法,才能區別出來,如松樹用魚鱗鼓,椿桐用橫披,柳樹用人字效,柏樹用繩索破,椿樹用直披。可在畫完輪廓線后,加以被擦。畫樹干的輪廓線不要一筆到底,生枝處、交叉處要預留位置。老樹的樹枝上常有大的節疤,可先把它畫出來,然后依疤痕畫西邊的輪廓線。 從國畫山水畫中再說分枝。古人有“樹分四枝”之說。“四枝”亦稱“四歧”,即畫樹枝時要從左、右、前、后四面出枝,才能表現出一株樹的立體感和空間感。 由于樹木的種類不同,各種樹枝的生長規律和形態也多種多樣,古人通過長期的觀察、提煉,把它概括為兩種基本形態,即“鹿角法”與“蟹爪法”。“鹿角法”枝條上挺如鹿角狀,兩枝交接處的內角多為銳角,也有成鈍角的;但不宜取直角,直角太呆板。“蟹爪法”枝條下屈,如蟹爪(也稱雀爪、鷹爪),棗、柿、盤槐大體屬于這一類。*國畫山水畫畫樹枝要用中鋒,才能表現出枝條的挺拔圓勁和富有彈性。運筆要筆筆送到,切忌挑、甩、踢、頓,避免出現釘頭、楔鑿,或枝大于干等毛病。用墨要前枝濃,后枝淡,適當地把空間距離拉開。***********學生在表現樹時線條過于僵硬,應轉筆,注意曲直結合。在表現樹葉時一定要有濃淡、疏密,注意一整顆樹的參差不齊及一組樹的顧盼。*課后延伸:觀察我們周圍最常見的樹,是什么種類?不同的樹種有什么不同?樹枝的生長規律是什么?葉子是什么形狀?是什么顏色的?我們在繪畫中是如何歸納概括它,并加以表現的。回家觀察哪些書適合用莢葉表現;哪些樹適合用線表現;哪些樹適合用點表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