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蜻蜓飛飛》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觀察蜻蜓,能夠說出它們的外形特征。并能抓住其基本特征進行造型表現。2、能夠結合簡單的情境以蜻蜓為主題創作一幅有創意的作品。3、養成善于觀察發現的習慣,懂得珍惜動物,保護自然,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并抓住蜻蜓的基本特征進行表現,畫出有創意的作品。教學難點:如何表現蜻蜓的不同姿態。課型:造型·表現課時: 1課時教學準備:教具:課件、蜻蜓圖片。學具:作業紙、剪刀,彩紙、彩筆等工具。教學過程:一、謎語導入1、師:我聽說我們班的同學很善于動腦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一起來猜猜看它是誰?請大家看屏幕。2、猜謎語:猜猜我是誰。小飛機,紗翅膀。飛來飛去滅蟲忙。低飛雨,高飛睛。氣象預報它內行。生回答:是蜻蜓。3、師:你們真聰明!(出示蜻蜓圖片)一下就猜出了,你是從謎語中哪幾個方面猜出來的?4、師:小蜻蜓真可愛,老師今天也把它帶到了課堂上,他在哪呢?請同學們仔細看,老師怎樣把它變出來(師現場剪紙)設計意圖:用一種魔術般的方法展示了蜻蜓,在學生充滿好奇的大眼睛中,讓學生直接感知制作蜻蜓的其中的一個方法。這只小蜻蜓飛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帶我們一起走進蜻蜓的世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板書課題)――蜻蜓飛飛二、講授新課老師剛才在剪紙時,同學們看的特別認真,那么,你能說說老師是怎樣把它變出來了嗎?(對稱的)對,老師只畫了蜻蜓的一半,因為它是對稱的,這樣對稱的身體結構對他們飛行十分有利,你們看(出示課件:蜻蜓對稱飛行能力很強)是不是很驚訝?看了下面的圖片,你會發現原來啊,這個小小的昆蟲還有更多的秘密那。(出示圖片)蜻蜓在水中產卵;能大量捕食蚊、蠅外,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蟲,實為益蟲。設計意圖:通過課件,了解蜻蜓的身體結構,如復眼、膜質翅、翅脈、感受蜻蜓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以此突破教學重點。通過設計小問題引導學生直觀的感知蜻蜓的美,培養對蜻蜓的情感。三、欣賞圖片 。1、古往今來,有很多畫家詩人都喜歡蜻蜓。中國現代的大畫家潘天壽還用水墨畫出了蜻蜓一只紅蜻蜓呢!(欣賞)宋代的詩人楊萬里在一首古詩中也寫到了蜻蜓(出示小池)設計意圖:利用畫家的作品與詩結合,加深學生的直觀感受,在情感上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體驗中國古詩詞的魅力。不光在古詩里,就連在日常生活中蜻蜓的形象也隨處可見(出示課件)2.那么,美術課上我們怎么來畫蜻蜓呢?視頻展示蜻蜓畫法,欣賞蜻蜓的各種形態。設計意圖:通過老師的視頻示范講解,使學生加深并抓住蜻蜓的基本特征進行造型。以此解決了教學難點。總結:原來畫蜻蜓要抓住它身體的結構,還要畫出不同的姿態來,那樣小蜻蜓才畫的生動有靈性。3.老師還給大家帶來幾張小伙伴的作品,看他們是怎樣表現蜻蜓的,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哪些地方?(出示學生作品)學生發表見解。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學生的作品,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看到多種形式表面的蜻蜓的翅脈,將不同質感的表現方式傳授給學生,這樣,學生在設計圖案時,色彩與線條的變化也會更加的有目的性。教師小結:伙伴們用線條表現了蜻蜓的身體和翅膀,畫得很詳細,表現了蜻蜓的動態。蜻蜓的色彩很豐富而且很鮮艷;蜻蜓的翅膀紋理畫得很細致;蜻蜓的姿勢各不相同;許多蜻蜓在一起非常熱鬧;畫中背景各異。四、學生創作,師巡視指導1、師:蜻蜓多美啊!伙伴們都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把蜻蜓表現出來了。同學們是不是也想用自己的方法表現蜻蜓?先別急,老師還有點小建議。2、出示作業要求。3、學生創作(放輕音樂)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結合多種方法來表現,發展個性、開拓學生思維。五、展示作品與評價1、生評2、師評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評價,能發現別人作品中的亮點,和對自己作品的肯定。六、結束 師:你們用自己的方式表現了我們人類的好朋友蜻蜓。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更多的小生命等待著你們發現它們美。七,拓展: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隨著人類的急速增長,蜻蜓家族的品種在一個接著一個滅絕或者正在滅絕……在我們的生活區,還剩下多少只蜻蜓與我們共舞,在我們的頭頂,你還能見到幾只蜻蜓在盤旋。可憐的蜻蜓在人類的治蟲法寶“農藥”里成災難性喪生,幸存下來的幾只又能在惡劣的環境里度過幾年呢? 所以我們人類要改變這種狀況,想辦法與蜻蜓和諧共處,蜻蜓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不能隨意捕捉它,保護它們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最后在愉快的歌聲中我們來做一個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的小衛士吧!(播放《小蜻蜓》歌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