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教學方案課標要求了解現代農業、漁業發展過程中,人類在食物生產、儲備等方面的進步,認識消除饑餓和食品安全在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意義。教材分析《現代食品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是第一單元《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主要講授的內容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問題。包括食物生產的現代化、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消除饑餓與食品安全三方面內容?,F代農業的發展對人們生活有重要的影響,食品安全問題更成為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因此本課貼近學生生活,對學生全面認識食物生產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有重要意義。本課共分為三個子目,即食物生產的現代化,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消除饑餓與食品安全。三個子目圍繞食物,從生產、儲蓄及加工方式等方面敘述其現代化的過程,并分析食物生產、儲備及加工現代化的積極作用和負面影響。其中,第一子目“食物生產的現代化”重點分析了食物生產現代化的內涵,從食物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育種技術不斷創新,生產經營日益規?;?、集約化等方面敘述食物生產的現代化。第二子目“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以食物儲備技術為重點,介紹了20世紀20年代以來世界食物儲備技術進步的歷程。選取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冷藏技術、冷鏈運輸,以點帶面地反映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第三子目“消除饑餓與食品安全”從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兩方面介紹了食物供應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重點突出了中國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高度重視。教學目標1.了解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方面進步的原因及主要表現。2.認識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在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意義。3.了解中國現代食物的生產、儲備與食品安全的主要成就及作用。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食物生產的現代化。教學難點:糧食安全與食品安全之間的關系。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教師出示美食圖片教師講述: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東西。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對食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是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問題等問題不知從何時開始成為人們日常飲食中無法忽視的一個問題?,F代社會的食物是如何生產與儲存的?面對糧食問題和食品安全,有沒有什么可行的解決方案?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開啟今天的課程。(設計意圖)通過出示美食圖片,來引發學生興趣,進而提出一系列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從而順利過渡到本課教學內容。【講授新課】一、食物生產的現代化1.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1)原因:①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機器生產的推動。②20世紀中葉,歐美各國完成了農業機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約的現代農業。出示農業機械化圖片教師講述:工業革命以來,大機器生產逐漸應用于農業生產,推動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2)表現:①20世紀下半葉以來,一大批優良品種育成推廣,優質高效化肥廣泛應用。②以高科技為基礎的設施農業有了突破性進展。③大型農場、養殖場成為現代農業的主要生產經營模式。出示現代農業生產圖片:教師講述:到20世紀中葉,以機械化、集約化、產業化為主要特征的現代農業在歐美發達國家普遍建立。20世紀后期,高科技在食物生產中發揮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一大批優良品種育成推廣,優質高效化肥廣泛應用。以高科技為基礎的設施農業有了突破性進展,像溫室大棚已經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大型牧場、養殖場的出現,使現代農業的生產經營方式呈現出集約化、規模化的特點。過渡:下面我們來具體了解農業機械化。2.農業機械技術(1)20世紀以來,汽油拖拉機、柴油拖拉機相繼實現批量生產,為農業機械的廣泛使用創造了條件。(2)鏵式犁、播種機、聯合收割機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出示農業機械圖片教師講述:20世紀以來,農業生產逐步機械化、自動化。首先是拖拉機的批量生產,隨之出現了鏵式犁、播種機、聯合收割機等,各種機械的應用,使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3)由于各國國情不同,農業機械的規模也不相同:美國農業機械以大型為主,法國以中型為主,日本以小型為主,中國則是大、中、小型相結合。出示美國與日本農業機械圖片教師講述:由于各國國情不同,農業機械的規模也不相同。比較典型的像美國主要是大型農場,所以采用的農業機械以大型為主。日本地處東太平洋,四面環海,山多地少,而且耕地比較分散,農業規模較小。小型農業機械在日本比較盛行,操作方便,成本低,但是完全可以滿足需求。(4)21世紀初,農業科技的發展推動著農作物的播種、收割與加工等從人工化向自動化轉變。出示農業生產中應該人工智能圖片教師講述:進入21世紀,隨著科技的進步,計算機、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推動了農業生產向自動化、智能化的轉變。過渡:除了農業機械廣泛應用外,糧食作物育種技術也有了新的突破。3.雜交育種技術的發展(1)成就:①1930年,美國利用雜交技術培育出玉米新品種。②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麥新品種。③20世紀60年代,菲律賓培育出的雜交水稻在東南亞推廣。出示農作物圖片及材料:④2014年,“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百畝試驗田平均畝產突破1000千克,創世界紀錄。教師講述:20世紀以來,糧食作物的育種技術取得長足的進步,尤其是雜交育種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糧食生產的水平,雜交玉米、雜交水稻以及雜交小麥新品種培育成功。意義:提高了糧食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為人類消除饑餓作出了突出貢獻。出示袁隆平圖片教師講述:20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雜交水稻技術不斷取得突破,畝產量得到大幅提高。21世紀以來,中國的雜交育種技術更是突飛猛進。2014年“中國超級雜交水稻”百畝試驗田平均畝產突破1000千克,創世界紀錄。【知識拓展】 2020年,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創世界紀錄2020年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范基地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加上7月份測得的早稻平均畝產619.06公斤,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測產突破1500公斤大關,實現畝產3000斤,再一次刷新紀錄。糧食安全關乎14億中國人的生存問題。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大關,不僅是水稻育種上的重大突破,也標志著我國雜交水稻育種技術繼續領跑國際,充分彰顯了國家科技創新成就。4.養殖場和牧場技術:各個生產環節,從給料、給水到產品收集、包裝、運輸都實現了機械化和自動控制。出示養殖場圖片5.海洋捕撈和水產養殖技術(1)現代科學技術用于海洋捕撈,漁船、網具等日趨現代化。(2)水產養殖向工廠化、機械化、集約化經營發展,從淡水養殖向海水養殖發展。出示海洋捕撈、水產養殖圖片教師講述:總的來說,在養殖與捕撈業方面,生產工廠化、機械化、自動化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牲畜養殖規模巨大,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日益提高。漁業捕撈、水產養殖現代化水平也日益提高。【知識拓展】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的主要區別6.影響:農業機械化、集約化、產業化提高了生產效率,保障了食品供應。【想一想】食物生產的現代化對我們的生活有怎樣的影響?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后總結:農業機械化、集約化、產業化提高了生產效率,保障了食品供應,豐富了人們的餐桌,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設計意圖)本部分內容涉及的概念,學生平時接觸較少,不易理解。因此通過大量圖片,介紹食物生產的現代化,幫助學生直觀認識食物生產現代化的表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點。此外,在教學中突出了中國在食物生產現代化方面做出的積極貢獻,涵養家國情懷素養。過渡:現代食品生產保障了食品供應,接下來人們面對的就是如何儲存大量剩余食品的問題。二、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1.糧食儲備技術的進步(1)原始農業社會,人們利用地窖和陶器來存儲余糧(2)20世紀以來,科技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糧食儲備技術的進步(3)20世紀50年代,美國已經使用機械通風儲糧技術(4)20世紀70年代,中國開始采用機械制冷低溫儲糧技術(5)21世紀以來,新型制冷設備相繼推出,糧食儲備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出示糧食儲備圖片教師講述:在原始社會,人們常利用地窖和陶器來存儲糧食。隨著古代農業的發展,經驗的積累,糧倉的儲備技術逐漸改進,不僅防老鼠、防盜賊,還防潮防火,具有良好的保鮮功能。20世紀70年代發現和出土的隋唐糧倉——含嘉倉是我國古代的著名糧倉之一,至今還保存著部分糧食,而且谷子仍可發芽結果。20世紀以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在糧食儲備技術方面出現了機械制冷低溫儲量等。21世紀以來,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糧食儲備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F代糧倉從糧食自身的物理性質、生理特性和生態特點等方面滿足儲量安全的需要。現代糧倉具有密閉性好、機械化與自動化程度高、容量大且占地少、性價比高等優點。過渡:除了糧食儲備技術的進步外,食品儲備技術也在不斷進步。2.食品儲備技術的進步(1)古代:人們利用腌制或風干等方法加工保存食品;還利用自然界中的冰來延長食品保藏期。(2)自20世紀20年代起:速凍加工、冷凍設備、冷凍食品及冷凍食品包裝等領域的技術不斷進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凍食品工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冷鏈物流產業也發展起來。出示食物儲存圖片教師講述:在傳統社會里,除了一定程度的冷藏外,人們還會使用腌漬、干燥、熏制等方法來保存食材,但是這些方法都會影響食物風味,流失掉食物中的大部分養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自20世紀20年代起,制冷技術發展起來。速凍加工、冷凍設備、冷凍食品以及冷凍食品包裝等領域的技術不斷進步,家用冰箱和冰柜普及,冷凍食品工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像生活中會食用到的速凍餃子、速凍蝦仁、速凍魚丸等就是得益于冷凍食品工業的發展。對新鮮食物的需求促使冷鏈物流產業化迅速發展。冷鏈物流可以確保易腐爛易損壞的產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的各個環節中,減少損耗、保證質量。(3)2010年:中國頒布《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對冷鏈物流產業進行整體布局,大大促進了這項產業的發展。教師講述:中國通過產業規劃,2010年頒布《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對冷鏈物流產業進行整體布局,大大促進了該產業的發展。【想一想】冷鏈物流對人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后總結:◆能夠為人們提供更新鮮、營養保存更好的生鮮農產品;◆通過冷鏈物流可以實現農產品的跨季節均衡銷售、豐富人們日常生活的食品種類,并滿足其對農產品品質的要求;◆既可以極大減少農產品的損失,又可以有效避免生鮮農產品在儲備、運輸過程中衍生的個別食品安全問題;◆提升人們生活品質,在整體上有利于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知識拓展】冷凍食品技術與冷鏈物流的應用教師講述: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為了支援中國,蒙古捐贈給中國武漢3萬只羊。3萬只羊如何送到武漢?這就得益于冷凍技術及冷鏈物流的發展。(設計意圖)食物儲備技術是學生生活中接觸比較多的,通過分析現代糧倉和蒙古羊馳援武漢這兩個真實案例,幫助學生認識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感悟科學進步的偉大力量。過渡:食物生產的現代化與食物儲備技術的進步,大大增加了食物供給,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生態和環境問題。由于世界資源分配不均,雖然部分地區的糧食產量大大提升,但仍然有部分貧困地區,饑餓問題仍然威脅著人類生存,如20世紀80年代的非洲大饑荒,再如2017年非洲四國遭遇70年最嚴重饑荒2000萬人或餓死。因此,消除饑餓與食品安全成為擺在全人類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出示非洲饑餓兒童圖片和材料三、消除饑餓與食品安全1.糧食安全與消除饑餓(1)世界糧食問題產生的原因:①人口激增和工業化、城市化的加速,耕地面積不斷減少。②全球環境與氣候變化等多重因素造成。③食物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日益成為各國共同關注的重大問題。【問題探究】世界糧食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出示材料2.遭受饑餓和貧困折磨的人數現已逾10億,這一事實讓我們感到震驚。……糧食安全、農業和農村發展方面長期投資不足所產生的影響,又因近期糧食、金融和經濟危機等因素而雪上加霜。……4.從現在起到2050年,為養活預計超過90億的世界人口,農業產量估計需增長70%?!Z食不應當用作施加政治和經濟壓力的手段。我們重申國際合作和團結的重要性并要避免采取與國際法和《聯合國憲章》不一致并可能危及糧食安全的單方面措施?!?br/>5.氣候變化給糧食安全和農業部門增加了嚴重風險。其預期影響特別給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的小農,以及已處于弱勢地位的人口帶來危險。……——《世界糧食安全首腦會議宣言》(2009年11月16日)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后總結:對農業的投資不足、經濟危機、人口增長、國際政治經濟問題、全球環境與氣候變化等多重因素導致國際社會面臨糧食安全問題。(2)應對措施:①世界:1945年成立的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多次召開世界糧食安全首腦會議,制定糧食安全行動計劃,為人類共同消除饑餓統籌資源。②各國政府把保障糧食安全與消除饑餓作為首要任務。出示圖片教師講述:糧食增產、消除饑餓,是近代以來世界各國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主要課題。為協調各國政府在糧食安全、消除饑餓問題上的立場與行動,聯合國積極采取行動。1945年成立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該組織通過召開國際糧食安全會議、協調各國政策承諾的落實及制定糧食安全行動計劃等舉措,為人類共同消除饑餓統籌資源和行動。③中國成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1996年,發布了《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提出立足國內資源、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此后,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糧食安全的法律法規。中國在增加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出示圖片教師講述: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政府為確保世界糧食安全及消除饑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依靠黨和國家對農業生產的積極支持、投入,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日益提高,我國農業生產創造出世界奇跡,用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6年,中國發布了《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提出立足國內資源、實現糧食基本自給的方針。2019年發布《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白皮書指出,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經過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中國在農業基礎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極端貧困的基礎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了糧食基本自給,不僅成功解決了近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而且居民生活質量和營養水平顯著提升,糧食安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問題探究】為什么中國會成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重要力量?出示圖片及材料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后總結:①國家對農業的投入與政策支持;②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改革;③農業機械化、智能化、作物育種技術等方面的突出成就;④中國糧食產量節節攀升。這些突出成就為維護中國和世界的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過渡:與糧食安全相關的是食品安全問題。2.食品安全問題出示食品安全問題圖片教師講述:從2006年的蘇丹紅鴨蛋事件,到2016年曝光“餓了么”店面無證經營臟亂差。再到2020年11月張家口市宣化區某幼兒園用腐敗變質發臭的肉餡給兒童實用,造成52名兒童腹瀉等惡性事件的出現,表明食品安全成為威脅人類健康乃至生命的一大元兇。(1)世界食品安全問題:①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它們通過食物鏈進入農作物和禽畜體內。②禽畜飼養中過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體健康。③在食品加工過程中,過度使用食品添加劑,甚至化學添加劑,導致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問題探究】為什么會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出示圖片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后總結: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禽畜飼養中過度使用抗生素;食品加工過程中過度使用食品添加劑,甚至違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劑,導致食品安全事件頻發。過渡: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2)應對措施:①世界:各國更加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并制定法律法規進行治理。②中國: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確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對食品安全法進行了修訂。中國政府還提出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懲罰、最嚴肅的問責,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和能力。教師講述: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各國通過法治途徑加強監管、治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并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200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確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對食品安全法進行了修訂。出示圖片教師講述:這部法律條文詳細列舉了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這說明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此外我國還提出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懲罰、最嚴肅的問責,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和能力??芍^多管齊下,以確?!吧嗉馍系陌踩?。(設計意圖):通過出示圖片和材料,幫助學生了解現代社會出現的糧食安全與食品安全問題,進而認識消除饑餓和食品安全在人類歷史上的重大意義。通過問題探究,引導學生認識出現糧食安全與食品安全的原因。進而理解處理糧食安全與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及其有效措施。教師可根據時間需要,組織完成“【活動設計】調查常用食品的保存方法”活動。通過本活動,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小結】工業革命以來農業技術的巨大進步在推動世界糧食增產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世界各地發展的不平衡,發展中國家在消除饑餓方面仍然面臨嚴峻挑戰?,F代的食物儲備技術在給人類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一定的食品安全問題。現代社會的糧食供給直接影響著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穩定與經濟發展,甚至影響著全球局勢。因此,大國之間針對糧食問題和食品安全問題的合作日趨緊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負責任大國,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積極力量。確保糧食安全,中國與世界命運休戚與共。中國將繼續遵循開放包容、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努力構建糧食對外開放新格局,與世界各國一道,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不懈努力,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16 / 1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