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古代西亞、非洲文化》教學方案課標要求了解世界各主要區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認識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對人類文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教材分析《古代西亞、非洲文化》是第二單元《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主要講授的內容是古代西亞、古代埃及和阿拉伯帝國的文化發展,體現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古代西亞的兩河流域文明和尼羅河孕育的古埃及文明,深刻影響著地中海周邊區域。阿拉伯人繼承了西亞、北非、希臘、羅馬的文化,并最終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文化,阿拉伯帝國成為溝通東西文化的橋梁。本課是世界最早誕生文明的部分,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處于開篇地位,學好本課內容,能夠為之后的第4課、第5課做鋪墊。因此本課對學生全面了解“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這一主題起著重要作用。本課共分為三個子目,即古代西亞文化、古代埃及文化和阿拉伯文化。其中,第一子目“古代西亞文化”介紹了古代西亞地區的文化成就及其對世界歷史的影響。第二子目“古代埃及文化”介紹了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及其對世界歷史的影響。第三子目“阿拉伯文化”介紹了阿拉伯帝國時期阿拉伯文化在融合東西方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創造了自己輝煌的文化,阿拉伯帝國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橋梁。教學目標1.了解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代表文化,認識其推動人類文化發展的意義。2.了解古代埃及文明的代表文化,認識其對人類文明的歷史作用。3.了解阿拉伯文化的代表,分析阿拉伯文化形成的特點及影響。4.了解不同地區、民族文化的特色,認識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教學重難點本課重點:了解古代西亞、北非、阿拉伯帝國文化的多樣性。本課難點:理解西亞、北非、阿拉伯帝國的文明成果對人類發展的貢獻。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教師出示埃及與赫梯的和平條約圖教師講述:發生在公元前13世紀古埃及與西亞赫梯的戰爭,是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會戰之一,在這次戰爭后還簽訂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份和平條約。這份和約是用什么文字刻記的呢?讓我們一起從今天的課中去尋找答案。(設計意圖)通過古埃及與赫梯的戰爭導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從而順利過渡到本課教學內容。【講授新課】一、古代西亞文化1.概況地域范圍:包括兩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邊地區。出示西亞地圖教師講述:古代西亞主要包括兩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邊地區,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的之一——蘇美爾文明。2.文化成果(1)楔形文字①地位:蘇美爾人創造的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亞流行了數千年。②特點:用削尖的蘆葦稈或木桿在泥板上壓出一道道筆畫,每道筆畫看起來都像楔子,因此被稱為楔形文字。出示楔形文字圖教師講述: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由兩河流域南部的蘇美爾人創造,是古代西亞廣泛使用的文字。這種文字的特點是用削尖的蘆葦稈或木桿在泥板上壓出一道道筆畫,每道筆畫看起來都像楔子,因此被稱為楔形文字。教師此處可播放古代西亞的“楔形文字”知識解析視頻,讓學生直觀形象了解古代西亞的“楔形文字”,提高歷史學習興趣。(2)《吉爾伽美什》①地位: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詩。②內容:敘述了蘇美爾地區烏魯克國王吉爾伽美什的活動,中間穿插大量神話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動反映了兩河流域居民對生活和生命的態度。出示《吉爾伽美什》圖片和材料從來就沒有永恒之物,沉睡和死亡一樣,難道不是死亡的另一種形式?只有眾神才能定生死,絕不讓人知道死期。——節選自《吉爾伽美什》教師講述:文字出現后,人們就可以用它來記述歷史,交流思想。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最著名的文學杰作就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史詩《吉爾伽美什》,它是美索不達米亞的吟游詩人們以烏魯克國王吉爾伽美什為主人公所創造出來的詩歌匯集。詩中將吉爾伽美什描繪成半人半神的英雄,他驕傲暴戾,引起眾神不滿,于是眾神創造出巨人恩奇都去懲罰他,但兩人在決斗中成為好朋友,此后吉爾伽美什棄惡從善、為民除害,立下許多功績。詩中還穿插大量神話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動反映了兩河流域居民對生活和生命的態度。(3)建筑和藝術成就①蘇美爾人的泥偶雕像生動有趣,壁畫主題多樣。②亞述帝國修建了多座規模宏大的王宮。③波斯王宮裝飾豪華,雕梁畫棟,體現了專制帝國統治者的威嚴。出示建筑和藝術成就圖教師講述:古代西亞的建筑和藝術成就輝煌。蘇美爾人的泥偶雕像生動有趣,壁畫主題多樣,別出心裁。亞述帝國修建了多座規模宏大的王宮,王宮大門上的標志性雕刻是人首飛牛。波斯王宮裝飾豪華,雕梁畫棟,多幅雕刻刻畫了臣民進貢的場景,體現了專制帝國統治者的威嚴。(4)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法典》①內容:法典前言宣揚君權神授,炫耀國王的功德;正文詳細規定了臣民的義務以及違背法律后具體的懲罰措施;結語要求所有人必須遵守法典,違犯者將遭到嚴厲懲罰。②意義: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政治、社會和經濟等多方面的情況,是研究古代兩河流域歷史的重要資料。出示刻有《漢謨拉比法典》的石柱圖教師講述:從蘇美爾文明起,西亞地區歷代統治者都重視編纂法典,其中最著名的是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系統的法典,它的全文刻在石頭上。刻有法典的黑色玄武巖在1901年被由法國人和伊朗人組成的考古隊,在伊朗西南部一個名叫蘇撒的古城舊址發現。石碑上部的浮雕刻了兩個人,坐著的是神——太陽神、正義神沙馬什,站著的是漢謨拉比,神把法典交給漢謨拉比,讓他去執行。這體現了什么思想?王的權力由誰授予?神授予,體現了君權神授。【問題探究】為什么漢謨拉比要宣稱自己是根據神意立法?《漢謨拉比法典》前言中說:安努與恩利爾為人類福祉計,命令我,榮耀而畏神的君主,漢謨拉比,發揚正義于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強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馬什,昭臨黔首,光耀大地。——周一良、吳于廑總主編,林志純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上古部分》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后講解:宣揚君權神授,神化漢謨拉比在古巴比倫王國臣民中的地位,從而使專制王權和神權趨于統一,有利于統治人民和鞏固統治。浮雕下面是圍繞石碑鐫刻的法典銘文,共3500行,是用楔形文字刻寫的。由序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組成,序言和結語約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正文包括282條法律。正文詳細規定了臣民的義務以及違背法律后具體的懲罰措施,涉及個人道德,兵役和勞役,租賃、借貸、債務,以及奴隸地位等方面。結語要求所有人必須遵守法典,違犯者將遭到嚴厲懲罰。法典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政治、社會和經濟等多方面的情況,是研究古代兩河流域歷史的重要資料。(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和材料,引導學生了解古代西亞文化的成就,認識其推動人類文化發展的意義。突破教學重、難點,提升歷史解釋素養。過渡:至今已知世界最早的文明除了出現在兩河流域下游的蘇美爾地區外,還出現在埃及的尼羅河地區。古代埃及人也創造了獨特的文化。二、古代埃及文化1.概況:北非的尼羅河流域。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實現統一,古代埃及文明綿延約3000年。出示古埃及地圖及文化代表圖教師講述:古代埃及地處北非的尼羅河流域。根據傳說,尼羅河流域在很長時間里分為上、下兩段,存在兩個國家,南邊是上埃及,北邊是下埃及。上埃及的首都在孟菲斯,下埃及首都在底比斯,開羅屬于下埃及。大約在公元前3100年,上、下埃及統一成一個國家,這是最早的古埃及王國,此后雖時有分合,但古代埃及文明綿延約3000年。2.文化成果(1)象形文字①來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號、表意符號和限定符號組成。②時間:約形成于公元前4千紀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紀。出示象形文字圖教師講述: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化的重要代表。它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代末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并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紀。它來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號、表意符號和限定符號組成。那爾邁調色板和羅塞塔石碑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羅塞塔石碑被譽為通往埃及文明的鑰匙,考古發現它制作于公元前196年,刻有古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詔書。石碑用希臘文、古埃及文和當時的通俗體文字刻了同樣的內容。考古學家得以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解讀已經失傳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成為今日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里程碑。象形文字在希臘羅馬人統治埃及時期,逐漸被人遺忘。1822年法國學者商博良破譯象形文字,它重新被人們認識。象形文字對腓尼基字母文字的產生起到了直接作用。【知識拓展】莎草紙(2)古代埃及人創作出神話、詩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出示圖片和材料呵!尼羅河,我稱贊你,你從大地涌流而出,養活著埃及。一旦你的水流減少,人們就停止了呼吸。——古代埃及人詩歌你的聲音就像甘甜的美酒,讓我用生命去追求。如果每一眼都能看到你,勝過日飲甘甜的美酒。——節選自《古埃及情詩》教師講述:宗教是埃及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非常多的與天體和自然力量聯系在一起的神。古代埃及人創作出的神話、詩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等都受到宗教影響。神話包括世界誕生和人類起源等內容;詩歌大多是宗教詩,也有愛情詩;哲理故事傳達著埃及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傳記等。其中最著名的《亡靈書》是古埃及一部宗教性詩文集,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以及征服自然的愿望。(3)古代埃及的建筑藝術受到宗教較大影響①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財富用在埋葬死者上,給統治者修建豪華的陵墓,準備豐厚的隨葬品。②法老們修建眾多神廟,表達對神的敬畏。③宣揚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則賜予神廟大量財富。出示金字塔和神廟圖片教師講述:古代埃及的建筑藝術同樣受到宗教較大影響,金字塔就是古埃及文化在建筑方面的象征。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財富用在埋葬死者上,給統治者修建豪華的陵墓,準備豐厚的隨葬品。法老們還修建了眾多神廟,表達對神的敬畏。祭司們宣揚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則賜予神廟大量財富。有些神廟富甲一方,勢力強大。【問題探究】法老在尼羅河的治理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有什么影響?法老宣稱自己是“荷魯斯之子”的神話,由于他對未來豐收圖景的準確預測而更具震撼力。法老與自然緊密聯系在一起,農民帶著從未泯滅的好奇心關注著河水對法老的服從程度。他命令尼羅河水上漲,農民在神廟中聽到,河水在即將跌入煉獄的瞬間,聽從了法老的指示……所有的地方官員都向中央機構呈遞訴求,從中央政府接受命令。如此這般,由于尼羅河流域農業灌溉的需要,等級分明的君主體制在埃及形成了。在尼羅河狹長的綠洲里,埃及民族逐漸興盛起來。農業灌溉使埃及社會有了明確的分工,而勞動中的分工協作使埃及人凝聚成一個共同體,和諧有序的埃及社會形成了。——摘編自趙克仁《古埃及和諧文化探源》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后總結:法老負責溝通神與人,團結埃及人民,治理尼羅河。有助于形成等級分明的君主體制;推進和諧有序社會的形成。(4)科技①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太陽歷是古代世界最精確的歷法之一。古羅馬的凱撒在制定作為今天公歷重要基礎的儒略歷時,吸收了埃及歷法的成就。②在數學、醫學等方面,埃及人也頗有建樹。出示科技成就圖片教師講述:在科學和技術領域,古代埃及人有眾多創造。他們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在公元前3000年代,古埃及人根據對尼羅河河水上漲和天狼星的長期觀察,制定出一種方便的歷法,將一年分為三季,分別是泛濫季、播種季和收獲季,每季四個月,年末另加五天為節日。太陽歷是古代世界最精確的歷法之一。古羅馬的凱撒在制定作為今天公歷重要基礎的儒略歷時,吸收了埃及歷法的成就。古埃及在數學方面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從現今遺留下來的古埃及數學紙草文獻“莫斯科紙草書”、“蘭德紙草書”等可看出,古埃及人的數學知識包括算術、代數和幾何三個方面。在醫學等方面,埃及人也頗有建樹。由于制作木乃伊的緣故,埃及人掌握了大量人體解剖的知識,并了解人體器官的功能,波斯帝國宮廷中,就有許多埃及醫生。【知識拓展】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和材料,引導學生了解古代埃及文明的代表文化,認識其對人類文明的歷史作用。突破教學重、難點,提升歷史解釋、時空觀念素養。過渡:在波斯帝國之后,古代西亞文明逐漸衰落。直到7世紀阿拉伯帝國開始興起。阿拉伯帝國幅員遼闊,境內民族眾多,他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阿拉伯文化。三、阿拉伯文化1.概況(1)興起的時間:7世紀,阿拉伯帝國開始興起。(2)形成:8世紀,征服了從利比里亞半島到印度北部的廣大地區。阿拉伯人繼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區的文化遺產,結合阿拉伯人的風格、語言和傳統,創造了阿拉伯文化。出示阿拉伯國家建立地圖和材料早在阿拉伯國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歷代統治者都比較注重先進文化的攝取……一方面積極羅網各種人才為帝國服務,一方面組織力量大力翻譯和研究古代希臘、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與著作……經過長期的努力,帝國境內的希臘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傳統文化逐漸融合起來,形成一種嶄新的光輝燦爛的文化。——摘編自朱寰主編《世界上古中古史》教師講述: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并借助伊斯蘭教的力量基本統一阿拉伯半島。7世紀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規模向外擴張,先后征服敘利亞、兩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廣大地區,到8世紀中期建立起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阿拉伯帝國的統治者重視人才;組織翻譯、研究、攝取東西方先進文化,并加以整合,結合阿拉伯人的風俗、語言和傳統,創造了阿拉伯文化,并在不同文明之間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橋梁,對世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2.文化成果(1)文學方面①“懸詩”:把詩歌比賽獲勝的詩歌用金水書寫在布上,懸掛在克爾白神廟的墻壁上。②《天方夜譚》a.很多故事來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亞等地的民間傳說,通過王后講故事的形式串連在一起。b.影響:在中國廣泛流傳;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終成眷屬》等,都受到《天方夜譚》的影響。出示圖片和材料據學者們考證,《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來源由三部分組成:波斯和印度;埃及麥力克王朝和阿巴斯王朝(阿拉伯)。此外還有來自希臘、羅馬以色列和中國的故事。——馮輝:從《一千零一夜》看中西文化的交流(1997年4月《中州大學學報》)教師講述:阿拉伯人在文學、科學等領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阿拉伯半島統一之前,阿拉伯各部落就經常派人到麥加附近舉行詩歌比賽,獲勝的詩歌會用金水書寫在布上,懸掛在克爾白神廟的墻壁上,名為“懸詩”。《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響最大的文學作品,以王后給國王講故事為線索,把幾百個故事串聯起來。這些故事分別來自中國、印度、埃及、波斯和兩河流域等地,生動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國的社會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繼承和融合。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阿拉丁神燈》等,都來自這部故事集。《天方夜譚》在中國廣泛流傳。在西歐,它的內容和寫作風格對歐洲文學產生了廣泛影響,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終成眷屬》等,都受到《天方夜譚》的影響。(2)科學方面①伊本·穆薩的《積分和方程計算法》把代數學發展為獨立學科。②白塔尼修正了計算太陽和部分行星軌道的方法,證明了發生日環食的可能性,他的《薩比天文歷表》對歐洲天文學產生很大影響,曾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③伊本·西那的《醫典》是一部醫學百科全書,傳入歐洲后,長期用作醫學的標準教科書。④印度的數學符號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至今仍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出示科學成就圖教師講述:在科學上,伊本·穆薩的《積分和方程計算法》附有800多個實例,把代數學發展為獨立學科。白塔尼修正了計算太陽和部分行星軌道的方法,證明了發生日環食的可能性,他的《薩比天文歷表》傳入歐洲后,對歐洲天文學產生很大影響,曾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伊本·西那被譽為“阿拉伯醫學王子”,他的名著《醫典》代表了當時世界醫學和藥物學的先進水平。《醫典》也是一部醫學百科全書式的巨著,共分五卷,約100萬字。書中不僅闡述了醫學原理,提供了治療方法,而且還設有專章討論藥物。在傳入歐洲后,長期被用作醫學的標準教科書。在15世紀最后30年內,該書就重印了15次。大約771年,一位印度學者把一篇數學論文帶到巴格達,其中包括從0到9十個數字,后來這篇論文被翻譯成阿拉伯文。阿拉伯人發現印度數字的優點,于是就在帝國內推廣應用。以后,阿拉伯人通過西班牙人把這種印度數字傳入歐洲,并傳播到世界各地,這就是我們所使用的阿拉伯數字。3.地位:阿拉伯帝國稱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思考點】阿拉伯文化對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1)阿拉伯地處東西方貿易交往的交通要道上,阿拉伯人保存并傳播了東西方的古代文化;成為東西方文化溝通的媒介;吸收其他文化,促進了東西文化的大融合。(2)它把中國古代的發明輾轉傳入西亞和歐洲等地,也給中國帶來先進的知識和宗教文化;(3)阿拉伯文化的西傳,喚醒了沉睡中的歐洲,促使文藝復興的到來;阿拉伯的哲學傳到歐洲,對歐洲經院哲學產生重要影響;阿拉伯在自然科學領域的成就對西方影響尤為突出,它促進了歐洲自然科學的建立。(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和材料,引導學生了解阿拉伯文化的代表,認識阿拉伯文化形成的特點。通過思考探究,認識阿拉伯文化對世界文化的影響。突破教學重、難點,提升歷史解釋、時空觀念素養。教師可根據時間需要,組織完成【活動設計】歐洲文獻“絲國人”與未來芯片技術走向預判活動。通過本活動,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小結】古代世界文化呈現出多元格局。上古兩河流域文化、古埃及文化,以及中古阿拉伯文化,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輝映,共同奠定了世界文化多樣發展的基礎。兩河流域誕生了人類最早的文化,兩河流域的人民不僅發明了最早的文字系統,創作了不朽的文學作品,而且還制定了比較完備的法律,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開拓性貢獻。生活在非洲北部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們,創造了豐富而獨特的古埃及文化。他們創造了獨特的象形文字,和豐富的文學作品。以及獨具特色的金字塔技術。中古阿拉伯文化在文學、醫學和翻譯外文典籍等方面成就突出,阿拉伯帝國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我們要加強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14 / 1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