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 國際關系一、教學目標必備知識:國際關系的內容、基本形式;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關鍵能力:1.結合國際關系的變化,了解國際關系的含義、形式、內容,國家間交往的主要方式2.關注國際社會有影響力的大國關系,理解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3.結合我國開展的系列外交活動和處理國際事務的相關活動,理解我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的原因。二、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認同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理解并體悟國家建設市場體系的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感悟我國發展市場經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社會的重大變化,逐步增強經濟制度自信、經濟理論自信。2.科學精神:通過運用比較分析法,辯證看待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和缺陷。3.法治意識:深刻認識到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市場參與主體要遵守法律,樹立法治觀念。4.公共參與:公民作為市場經濟活動的參與者,要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中國堅定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教學難點維護國家利益和尊重他國利益四、課前準備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習近平主席指出,隨著國力不斷增強,中國將在力所能及范圍內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新時代,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深刻變化,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空前緊密,日益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向何處去,國家間的相互關系將如何發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文明互鑒、利益和諧、安全共享,是擺在世界人民面前的、決定人類不同命運的道路。思考:國際關系的形勢有哪些?影響國際關系的因素有哪些?2、新課講授(一)認識國際關系探究與分享一材料一 1980年9月22日,伊朗和伊拉克因邊界爭端等問題爆發戰爭,史稱“兩伊戰爭”。歷時八年的戰爭使兩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和國民經濟遭受重創。據估計,兩國在這場戰爭中損失近萬億美元,人員傷亡數以百萬計。2018年9月,中非合作論壇第三次峰會在北京舉行。此次峰會通過的《中非合作論壇一北京行動計劃(2019-2021年)》對未來三年和今后一段時期中非在各領域的務實合作進行了規劃,展現了中非攜手實施產業促進、設施聯通、貿易便利等“八大行動”,推動中非合作提質增效的堅定意愿。材料二 國際關系是指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2021年3月29日,習近平同斯里蘭卡總統戈塔巴雅通電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中斯同舟共濟、守望相助,譜寫了兩國友好新篇章。中方愿同斯方穩步推動科倫坡港口城、漢班托塔港等重點項目,高質量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為斯里蘭卡疫后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中國和斯里蘭卡是真誠互助、世代友好的戰略合作伙伴。中方不會忘記斯里蘭卡在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問題上給予的寶貴支持,愿同斯方繼續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促進國際公平正義,維護好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戈塔巴雅表示,斯方愿同中方擴大基礎設施、旅游等領域合作,順利推進科倫坡港等重點項目建設,相信這將助力斯里蘭卡經濟社會發展,使斯里蘭卡人民更多受益。思考:結合上述材料,談談國際關系有哪些內容和基本形式,并說明怎樣調整國際關系?學生討論交流點撥:國際關系的內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關系等。國際關系的形式是復雜多樣的,競爭、合作與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在國際交往中,一般使用國際法來調整國際關系。國際法以條約和習慣做法為基礎,發展了一些被普遍遵守的行為規則。國際法規范著國際交往的各個方面和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對維護國際關系穩定、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遵守國際法符合各國的共同利益。知識總結:1.國際關系(1)含義國際關系是指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及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2)主要探討的問題內容:近代以來,主權國家之間的戰爭與和平、沖突與合作的問題。原因: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冷戰等給世界和人類造成巨大創傷,爭取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理想。(3)形式和內容形式:復雜多樣,競爭、合作與沖突是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式。內容:多方面,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關系等。(二)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探究與分享一過去500多年里,從伊比利亞半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擴張與相互沖突,到荷蘭崛起及其對西班牙統治的反抗,到群雄混戰的“三十年戰爭”,再到英、法、德、俄、美等諸大國之間長達數百年的反復較量,直至20世紀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及美蘇冷戰,大國博弈始終未停。大國興衰起伏乃是常態,國際權力轉移也是勢之必然。由于涉及巨大利益和國家命運,參與博弈的主要大國通常奉行“利益至上”,在博弈中使用多種手段,并完全根據自身利益而頻繁重塑與其他大國的聯盟關系。大國博弈的方式十分多樣,從協作、合作到結盟,從競爭、斗爭到戰爭,從對立、對抗到對決,各種博弈形態在國際政治中頻繁出現。思考:1.大國博弈是圍繞什么核心問題展開的?2.決定大國博奔的關鍵因素是什么?3.為什么大國博弈的方式多種多樣?學生討論交流點撥:1.大國博弈是圍繞國家利益這個核心問題展開的2.以經濟、軍事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3.各國間存在著復雜的利益關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別乃至對立。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探究與分享二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開展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貧困治理,使7億多人擺脫了絕對貧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跡,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經驗。印度的一位管理學專家說,中國從一開始就做對了一件事情,就是對人的發展高度重視。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倡導成立亞投行、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隨著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目光投向中國,對中國的發展充滿贊許。但同時,一些國家也有擔憂,開始研究中國是如何迅速發展起來的。歐美一些國家一直希望在技術上能夠保持對中國的領先優勢,而目前中國在很多領域成為他們強大的對手,正在越來越多地趕上甚至超過他們,讓他們逐漸失去原有的競爭力。思考:結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國的崛起讓世界既贊許又擔憂的原因。學生討論交流點撥:①中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人民脫貧致富。中國把自身利益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相結合,在促進本國脫貧的同時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貢獻。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負責任大國的作用,贏得世界的贊許。②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軍事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隨著中國的幅起,國際競爭更加激烈,一些國家逐漸失去原有的競爭優勢。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國際秩序和國際格局發生深刻變化,一些國家原有的國際地位受到挑戰。知識總結:1.影響國際關系的因素(1)原因:各國的國家性質不同,利益追求、對外政策也不同,這使得國一際關系復雜多變。國家之間出現分離聚合、親疏冷熱的復雜關系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2)內容:國家利益、國家實力、宗教、文化和歷史等。(3)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是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2.國家利益(1)內涵:國家利益不是抽象的,歸根結底是該國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體現。(2)共同利益:各國間存在著復雜的利益關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別乃至對立。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3)要求: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但是,任何國家都不應以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為由,侵犯別國的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的內政。侵犯別國主權、干涉別國內政的行為,是非正義的、錯誤的,應當受到譴責和反對。3.中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1)原因: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廠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我國國家利益的主要內容: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我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3)要求:①我國應該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國家實力。②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4.國家實力:維護國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強大的國家實力。國家實力通常用一國的綜合國力來衡量。國家實力衰弱不利于國家利益的實現。因此,我國應該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增強心競爭力,提升國家實力。3、結束新課在我國現階段,除了公有制經濟,還存在著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它們都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這項基本經濟制度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歸根到底,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的客觀規律決定的。4、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能夠借助國際關系的變化,了解國際關系的含義、形式、內容,國家間交往的主要方式,通過關注國際社會有影響力的大國關系,理解了影響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通過結合我國開展的系列外交活動和處理國際事務的相關活動,理解我國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的原因六、板書設計國際關系1.認識國際關系2.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七、課后作業完成本框同步課時作業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