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八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第24課 全民族浴血奮戰與抗日戰爭的勝利一、課標要求通過了解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感悟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認識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理解十四年抗戰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歷史意義。一、教材分析本課主要介紹了全面抗戰開始后的形勢以及抗日戰爭走向勝利的進程。本課內容分為四個部分:“正面戰場”“敵后戰場”“東方主戰場”“抗日戰爭的勝利”。按照時間順序逐一展開,本課主線為抗日戰爭的進程。第一部分 全面抗戰到相持階段的主要狀況。第二部分 共產黨領導敵后戰場抗戰的具體情況。第三部分 介紹了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關系。第四部分 介紹了抗戰后期史實以及抗戰勝利的影響。本課內容較多,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較為復雜。二、教學立意通過了解在民族危亡時刻,中國社會各階層政治勢力從民族國家利益出發浴血奮戰的史實,認識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地位,激發民族責任感和自豪感。三 、學情分析高一學生對于抗日戰爭具備一定史實基礎,具有主動探究的意識,但思維較為抽象,無法運用辯證史觀認識和評價歷史問題,學生可能對共產黨在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地位沒有形成深刻認識, 對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關系存在理解偏差。四 、教學目標1填表整理正面戰場抗戰進程。感受到抗戰官兵為國奉獻、英勇不屈的精神。感受到抗戰時期中國人民不畏艱辛、英勇不屈的精神。2.知道中共在敵后戰場積極抗戰的基本史實,了解皖南事變國民黨反共消極抗戰的史實,認識到國民黨在抗戰中的局限性3.知道同一時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標志事件,從空間上感受到中國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關系。理解為何中國戰場為東方主戰場。4.列時間軸整理抗日戰爭時期中共抗日與國民黨抗日的相關史實,小組討論抗戰中國共兩黨各自發揮的作用,認識到共產黨才是團結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5.總結歸納抗戰后期中國的重大事件,認識抗戰勝利對中國多方面的積極影響,理解十四年抗戰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意義。五、教學重難點重點:①正面戰場、敵后戰場抗戰的主要史實;②認識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③理解十四年抗戰勝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歷史意義。難點:①認識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②國共兩黨在抗戰中的關系及作用六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小組討論法、問題探究式教學、歸納類比法等七 、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展示歷史地圖,回顧九一八事變后日軍侵華進程。九一八事變后,日軍侵略的步伐逐步逐漸向南擴張,七七事變后,全面抗戰開始,在中國人控制的連片國土與日軍侵華推進線上,形成了正面戰場(二)、正面戰場1.淞滬會戰上海無論是交通地位還是戰略地位都極其重要,是國民政府統治中心,日軍要三個月亡華,勢必要先拿下上海。特點:戰役持續了中這三個月,是抗戰時期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戰役。結果:國軍將士殲滅日軍4萬多人,雖然最終日軍最終獲勝,上海陷落,但日軍損失慘重,三個月亡華的狂妄企圖被粉碎,也增強了全國人民抗戰的信心。2.平型關大捷、日軍侵占華北后,妄圖侵占資源豐富的山西。1937.9,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為阻止日軍逼近太原,在平型關阻擊日軍,特點 :發揮我軍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集中兵力伏擊日軍,意義:殲滅日軍千人,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振奮人心,也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為后來抗日根據地的建設和開展敵后游擊戰做了準備。3.張自忠將軍家書展示張自忠將軍生平簡介當時,戰場上的將士們又是懷著怎樣的心堅持抗戰的呢?我們來看看張自忠將軍的家書。4.工廠內遷與高校內遷當士兵們在戰場上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時候,千千萬萬的平民百姓也在用自己的力量支持著他們,完成了抗戰史上的兩大壯舉,工廠內遷和高校內遷.當時的中國人民就有這樣英勇不屈的精神,正式這樣的精神,使當時的人們一直堅持到了抗戰勝利。(三).敵后戰場1.中共在敵后開展游擊戰爭,利用地形優勢,靈活襲擾日軍,日軍的作戰部署被打亂,游擊戰爭牽制了日本大量兵力,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的抗戰。2.中共在淪陷區,積極進行抗日宣傳,開展群眾運動,號召人民群眾參與到抗日行動中來,如組織工人罷工等,打亂了日軍在淪陷區的殖民統治活動。(三).敵后戰場3.百團大戰(1)目的 為了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八路軍為破襲日軍在華北的交通線,發動了百團大戰。(2)概況 進行了大小戰斗1800多次,殲滅日軍數萬人,破壞了日軍在華北的主要交通線,摧毀敵人大量據點,使日本的囚籠政策化為泡影。(3)意義 共產黨在敵后戰場打開了一個缺口,使敵后戰場成為全國抗戰地主戰場。(三).敵后戰場4.鞏固根據地的措施背景 :國民黨卻開始消極抗戰,反共傾向日益明顯。1941年突襲新四軍,制造了皖南事變,使得抗戰的形勢更加嚴峻。措施:①共產黨積極應對,堅決打擊國民黨的反共②加大抗日民主根據地建設(四).東方主戰場1.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1942年,26國簽訂《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形成,中國軍隊積極采取行動,援助世界其他國家的反法西斯斗爭。2.中國遠征軍的故事1942年,中國遠征軍出征緬甸,協助英軍撤退,殲滅日軍數萬人,并打通了滇緬公路這條國際公路,有利于國內接受物資援助。戴安瀾將軍1942年,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取得同古會戰、收復棠吉等戰功。1942年26日在緬北茅邦村殉國。中國遠征軍名揚海外,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武,中國的國際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四).東方主戰場3.廢除舊約與改訂新約 中國國際地位提高英美與中通過《開羅宣言》,歸還日本竊取中國領土,如東北、臺灣。并與中國協商,廢除不平等條約,取消在華特權。之后其他國家也紛紛廢除舊約,改訂新約。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貢獻,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肯定。(五).抗日戰爭的勝利隨著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努力,法西斯勢力節節敗退,1945年9月2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究竟有何意義呢?請同學們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討論。(1)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 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的完全勝利。(2)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轉折點。它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3)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4)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板書設計第24課 全民族浴血奮戰和抗日戰爭的勝利一、正面戰場的抗戰1.幾次重要戰役 2.工廠和高校內遷二、敵后戰場的抗戰1.國民黨消極抗戰2.共產黨積極抗戰 中國共產黨—團結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三、東方主戰場 --中國遠征軍四、抗日戰爭的勝利十四年抗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