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必修3 《政治與法治》第 一 單 元 中 國 共 產 黨 的 領 導第 一 課 歷 史 和 人 民 的 選 擇第 一 框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成 立 前 后 各 種 政 治 力 量一 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及歷史任務1基本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2主要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由基本國情決定)3歷史任務:①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②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二 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1 20世紀上半葉三種建國方案: ①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道路 ②走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③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2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從此,中國人民在斗爭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3 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三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1 中國工人階級的產生與特點(1)中國工人階級產生的社會條件:中國在由封建社會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其社會結構和階級結構也在發生變化。(2)中國工人階級的特點:①富有斗爭精神,具有革命性;②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具有先進性。2 中國共產黨成立前中國革命斗爭的特點——存在兩個根本性弱點①沒有認清革命的目的和對象②沒有廣泛地發動人民群眾特別是工農群眾。3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條件與使命擔當成立條件: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19年五四運動后,工人階級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最終目標和歷史使命:①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②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成就: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此,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第 二 框 中 國 共 產 黨 領 導 人 民 站 起 來、富 起 來、強 起 來一 建立新中國,中國人民站起來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并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創造了政治前提。2 1954年,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民主政治建設的新成就)3 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1956年底,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生產資料公有制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標志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確立,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二 實行改革開放,走向民富國強1 改革開放開啟的標志:1978、12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2 實行改革開放的目的①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②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③要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3 改革開放的意義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三 進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1 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①意味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②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③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判斷:1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 )2近代中國產業工人出現,中國人民在斗爭中就有的主心骨。( )3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為其他國家科學社會主義實踐提供了具體可行的方案和路徑。( )第 二 課 中 國 共 產 黨 的 先 進 性第 一 框 始 終 以 人 民 為 中 心一 黨的性質和宗旨1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2黨的根本立場:人民立場(不是基本立場)3黨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4維護人民利益①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②黨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二 黨的執政理念:立黨為公、執政為民1檢驗標準:為什么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2 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3執政理念:(1)內涵:①立黨為公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都要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國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體人民的共同理想。②執政為民:黨的全部工作必須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實現共產主義)(2)要求(※)①要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②要堅持人民立場和人民主體地位。做到緊緊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③必須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第 二 框 始 終 走 在 時 代 前 列一 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1 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走在時代前列,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在于它以接續推進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理論作為行動指南。2 與時俱進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P20-21二 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走在時代前列,就在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實踐證明這是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永葆生機活力的法寶。【①解放思想: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打破舊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②實事求是:要從實際出發,探求事物的客觀規律,用以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③與時俱進:黨的全部理論和實際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④求真務實:要求人們在實際工作中既正確認識事物的本來面目、探求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又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按照客觀規律行事。】三 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1 是什么: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指共產黨員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通過自己的骨干、帶頭和橋梁作用、影響和帶動身邊的群眾共同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略。2 為什么:①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先鋒隊性質所決定的,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的直接而具體的體現。②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使黨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永葆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是黨不斷取得勝利的堅強保證。3 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共產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要求(8個“模范”)①做學習的模范; ②做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模范;③做克己奉公、無私奉獻的模范; ④做服從組織、嚴守紀律的模范;⑤做維護黨的團結和統一的模范; ⑥做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模范;⑦做密切聯系群眾的模范; ⑧做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比較:①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②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③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判斷:1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基本立場。( )2 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員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3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 )4 求真務實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 )第 三 課 堅 持 和 加 強 黨 的 全 面 領 導第 一 框 堅 持 黨 的 領 導一 為什么要堅持黨的領導?1我國憲法規定:“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2由黨的性質、宗旨、地位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我國最高政治領導力量。辦好中國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3重要意義: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根本政治保證。二 黨的主要領導方式: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1)政治領導側重點:黨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原則方面的領導主要體現: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領導要求:要確保黨和國家的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最重要的是,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2)思想領導側重點:黨在思想理論和意識形態上的領導主要體現: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思想基礎。要求:要統一思想、集中智慧、凝聚力量,最重要的就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者,培養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3)組織領導側重點:黨在組織體系和組織工作方面的領導主要體現:黨的各級組織、干部、廣大黨員組織帶領人民群眾為實現黨的任務和主張而奮斗。要求:要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得到貫徹執行,最重要的就是堅持黨管干部原則,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著力培養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總之,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就要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從而確保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三 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1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要求(1)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就是要確保黨始終處于領導核心地位,健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6個制度見課本P27)(2)在我國政治生活中,黨是居于領導地位的,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支持人大、政府、政協、監察委員會、法院、檢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發揮作用,堅持和完善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具體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各個領域,體現在黨和國家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2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意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①才能真正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正確認識和應對復雜的國際局勢。②才能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為改革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可靠保障。第 二 框 鞏 固 黨 的 執 政 地 位一 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的原因1 必要性:新形勢下,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2 重要性: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這是黨的建設的一貫方針和要求,關系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關系人心向背,關系國家和民族的興衰,關系黨的生死存亡。二 新時代如何堅持全面從嚴治黨?1 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2 加強黨的建設,必須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總之,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保持和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必須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三 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1 科學執政科學執政,就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不斷探索和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全面增強執政本領,提高長期執政能力,并按照客觀規律執好政、掌好權。2 民主執政(1)含義:民主執政,就是堅持為了人民執政、依靠人民執政。(2)如何堅持民主執政要求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保證在國家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堅持和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從而鞏固和擴大黨長期執政的群眾基礎。3 依法執政依法執政的地位:依法執政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基本方式。(比較: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2)依法執政的含義:依法執政,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化、規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體制、法治的程序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國理政。(3)黨依法執政的重要體現:支持人民代表大會依法履行職能,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是黨依法執政的重要體現。4 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關系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是有機統一的,其中科學執政是基本前提,民主執政是本質所在,依法執政是基本途徑。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目的在于不斷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和執政地位,保證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判斷:1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堅持黨的政治領導的體現。( )2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要求黨切實履行好管理國家的各種職能。( )3 全面從嚴治黨,要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主線。( )4 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 )5 全面從嚴治黨,關鍵在全面,要害在嚴,基礎在治。( )6 民主執政是中國共產黨的基本執政方式。( )第 二 單 元 人 民 當 家 作 主第 四 課 人 民 民 主 專 政 的 社 會 主 義 國 家第 一 框 人 民 民 主 專 政 的 本 質:人 民 當 家 作 主一 我國的國體(即國家性質)【※政治生活的根本原因從國家性質或人民的角度看】1我國憲法對我國國家性質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2 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的國體,在社會主義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義。3 我國國家政權的特點①堅持以工人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②堅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已結成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①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領導階級和中堅力量。②工農聯盟是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二 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1 民主的含義:民主作為國家制度,是指在統治階級范圍內,按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存在全民的或超階級的民主)2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1)最廣泛的民主①表現 A人民享有廣泛的民主權利 B民主主體的廣泛性②要求 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屬性,要求不斷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制度,豐富社會主義民主形式,將人民的民主權利推行到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逐步實現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經濟管理的民主化、社會生活的民主化。(2)最真實的民主①從政治保證上看,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在國家生活中實現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證。②從制度和法律保障上看,我國已建立了一系列切實體現和有效維護人民民主的制度,制定了從多方面保障公民權利和自由的法律,在實踐中保障了人民民主的有效落實。③從實現方式看,我國不僅在國家權力機關和人民政府的組織等方面實行民主選舉,還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實行多層次、多渠道的民主協商。【協商民主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3)最管用的民主我國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這套制度體系體現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利益,激發了人民的創造活力;能有效杜絕西方國家常開“空頭支票”的問題;防止出現人民形式上有權、實際上無權的現象;避免相互掣肘而導致內耗嚴重、效率低下的弊端。第 二 框 堅 持 人 民 民 主 專 政一 堅持民主與專政的統一1 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2 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包含對廣大人民實行民主和對極少數敵人實行專政兩個方面。①發揚民主: 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必須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只有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尊重和人權,才能調動億萬人民群眾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使社會主義各項事業保持蓬勃的生機。②堅持專政: 由于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斗爭還在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化。因此,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擔負著對極少數敵對分子實行專政,維護國內正常社會秩序,抵御國外敵對勢力侵略和顛覆活動的歷史任務。3 民主與專政的關系: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二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可靠保障——國家職能(※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反映國家性質)我國的國家職能與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相適應,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具體包括:(1)對內職能:維護國家穩定、促進社會發展①維護國家穩定。依法打擊危害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破壞活動,打擊危害國家安全和統一的各種顛覆破外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宗教極端活動,打擊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各種犯罪活動,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②促進社會發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組織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對外職能:防御外來侵略、保衛國家安全堅定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主權,堅定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堅定維護國家的各項安全和發展利益,堅定維護國家的尊嚴,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利的國際環境。判斷 1 任何國家都是民主與專政的統一。( )2 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是最廣泛的民主。( )3 民主是在國家范圍內按平等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來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4 新冠肺炎疫情下,打擊涉疫網絡謠言,人民民主專政行使的對內促進社會發展的職能。5 我國的國家機構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決定國家性質。( )第 五 課 我 國 的 根 本 政 治 制 度第 一 框 人 民 代 表 大 會:我 國 的 國 家 權 力 機 關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的政體。(國體決定政體,政體體現國體)②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一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1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2 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方式:人民通過民主選舉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決定全國和各級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務。【①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國家權力;③人民間接行使國家權力。】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①地位: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我國國家機關組織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②職權:行使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和最高監督權。③常設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它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行使憲法規定的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予的其他職權(行使權力時不能加“最高”)※區分人大的四種職權:職權 內容 區分立法權 制定、修改、廢止法律的權力 四種權力的區分關鍵是看內容,而不是看文字表述中有沒有“決定”兩個字。如果是關于法律的立、改、廢的決定則是立法權;如果是關于大政方針、規劃、其他國家機關工作報告的通過等則是決定權;如果是對國家機關干部任免的決定則是任免權;如果是對相關國家機關或工作人員的工作報告進行審議、具體工作進行檢查等則屬于監督權。決定權 依照法定程序決定國家和社會或本行政區域內重大事項的權力任免權 選舉、任命、罷免相關國家機關領導人員及其他組成人員的權力監督權 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監督“一府兩院”的工作二 人大代表1人大代表的產生及地位①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②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2人大代表的權利: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和質詢權。【①提案權指人大代表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會提出議策。②質詢權指人大代表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政府等機關的工作提出質問并要求答復。】3人大代表的義務①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聽取意見和要求,回答詢問,幫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進工作;②遵守憲法和法律,努力為人民服務,并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第 二 框 人 民 代 表 大 會 制 度: 我 國 的 根 本 政 治 制 度一 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含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定期選出自己的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并由人民代表大會組織其他國家機關,以實現人民民主專政歷史任務的政權組織形式。2 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原因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由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的。②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一項基本功能,就是把體現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轉化為國家意志,并使之成為全體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規范。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地位(1)地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治制度。(2)表現: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國家政治生活中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突出強調權為民所賦,最充分地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要求。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我國政治制度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國家的其他制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立法創制出來的,都要受其統領和制約。二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動員了全體人民以國家主人翁的姿態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必須長期堅持、不斷完善。判斷:1 在我國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 )2 人民代表大會在我國國家機關組織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3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決定,行使了最高決定權。( )4 我國各級人大代表都是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的。( )5 人大代表是公民利益的代言人,人大代表代替人民行使國家權力。( )6 人大代表是我國國家權力機關的工作人員。( )7 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 )8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社會主義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義。( )9 人大與其他國機關是相互監督、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10 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我國各國家機關分別行使國家權力。( )第 六 課 我 國 的 基 本 政 治 制 度第 一 框 中 國 共 產 黨 領 導 的 多 黨 合 作 和 政 治 協 商 制 度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1 地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一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2 民主黨派的性質: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內容①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奉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親密友黨。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首要前提與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主要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則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組織上是獨立的、法律上是平等的)③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各民主黨派具有參政權。(“聯合執政”、“共同執政”、“輪流執政”都不對)④各政黨包括執政黨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4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優越性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一種新型的政黨關系與政黨制度形式。②這一制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有利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利于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顯著的優越性。二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 性質: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2 主題和職能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的職能。(人民政協不是黨和政府、不是國家機關,不履行國家職能)3 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要求:①人民政協工作要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把協商民主貫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過程,完善協商議政內容和形式,著力增進共識、促進團結。②加強人民政協民主監督,重點監督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和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第 二 框 民 族 區 域 自 治 制 度一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1 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多元一體是我國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點。2 我國行政區域的結構形式:①我國行政區域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②中國的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不可分割。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都必須接受中央政府統轄。二 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已經形成)2民族方針: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方針(具體見課本P61)(民族的大團結和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3 民族政策——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原因:根據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織”的分布特點以及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的制度。(國家統一是這一制度的前提和基礎)(3)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民族鄉鎮不屬于自治地方)(4)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國家機關職權的同時,依法行使自治權。(監察委員會、法院、檢察院不屬于自治機關)4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作用①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證。③它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人民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祖國統一、保衛邊疆的光榮職責。5 如何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①要充分保證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切實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積極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②堅定不移地維護國家尊嚴,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關系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依法打擊民族分裂勢力及其活動,堅決反對和有力回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③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三 我國的宗教政策與法律①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等于鼓勵信教):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和宗教界的合法權益)③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任何境外組織不得干涉我國宗教事務)④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支持我國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要任務。第 三 框 基 層 群 眾 自 治 制 度一 我國基層群眾自治的組織形式1 基層群眾自治我國的基層群眾自治指的是人民群眾在城鄉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在居住地范圍內,依托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2 農村村民自治——村民委員會①性質:村民委員會是農村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不是政權機關、國家機關,不是黨和政府,不履行國家職能)②主要職能: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③產生:村民委員會成員由村民選舉產生,向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④管理: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是村民規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為,運用民主的辦法來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務,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難題自己解的有效途徑。3 城市居民自治——居民委員會①性質:居民委員會是城市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②任務: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辦理本居住地區居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等③產生:居民委員會成員由居民選舉產生,向居民會議負責并報告工作④管理:居委會成員居民選,社區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務居民管。這大大調動了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參與政治生活的素質和能力。二 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的生動實踐1 基層民主實踐的內容(1)民主選舉①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均由村民或居民選舉產生。②在農村,村委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的產生采取村民直接選舉的辦法,實行無記名投票、公開計票,選舉結果當場公布。③在城市,社區居委會正從過去的居民代表選舉,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選舉發展,選舉程序更加規范,給城市基層治理帶來顯著變化。(2)民主協商城鄉基層的公共事務千頭萬緒,應該也必須由眾人商量著辦。我國城鄉的基層民主協商,在街道或鄉鎮、社區或行政村以及企事業單位等不同的層次展開,也貫穿基層治理的全過程。(3)民主決策(公民有參與決策的權利,但公民沒有決策權)①城鄉基層的公共決策與每家每戶的利益直接相關。②在農村,凡關系村民共同利益的事項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方式集體作出決定。③在城市,社區公共事務的民主決策通過召開居民會議進行。(4)民主管理①在法律上,基層公共事務的管理屬于本村的全體村民或本區的全體居民;②在現實運作中,一般要通過一定的程序,授權給基層群眾自治組織來進行;③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議事規則推動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層民主管理工作的關鍵。(5)民主監督凡是與基層群眾利益密切相關和需要讓基層群眾知曉的事項都應公開,讓每個居民或村民了解,還應對基層自治組織的實際管理工作進行評議。2 發展基層民主的要求:①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②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③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應該將其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基礎性工程加以推進。判斷:1 實行基層群眾自治,能保證人民群眾直接行使國家權力,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 )2 我國各民主黨派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聯盟。( )3 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 )4 中國共產黨對民主黨派實施全面領導。( )5 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證是遵守憲法。( )6 人民政協是我國重要的決策機構。( )7 “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都享有對《政府工作報告》的審議權。( )8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實施的。( )9 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 )10 各民族共同繁榮是國家統一的基礎,堅持民族團結是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和基礎。( )11 我國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 )12 我國民族自治機關行使高度自治權,包括停止執行國家法律政策的權利。( )13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民族地區的根本政治制度。( )14 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能解決好我國的民族問題。( )15 要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16 農村村民委員會和城市居民委員會是我國基層政權的組織形式。( )17 城市社區公共事務的民主決策通過召開居委會會議決定。( )18 在我國城鄉基層社區,人民群眾依托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依法間接行使民主權利。( )第 三 單 元 全 面 依 法 治 國第 七 課 治 國 理 政 的 基 本 方 式第 一 框 我 國 法 治 建 設 的 歷 程一 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 法律的產生: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2 法律的功能:法律體現著統治階級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它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3 法律的發展:古代,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凌駕于法律之上;近代以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4 中國法治的發展歷程:①春秋戰國:開始制定成文法;②西漢時期,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③唐朝時,我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④近代一些仁人志士試圖將近代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國,以實現變法圖強的夢想,但最終歸于時代。(中華法系源遠流長,強調法律與倫理道德的統一。)二 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1 法的產生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2 法的本質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3 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生產方式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4 法的歷史類型: ①奴隸制法 ②封建制法 ③資本主義法 ④社會主義法5 法的基本特征①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②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制定和認可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制定,是指國家根據社會生活發展的需要,通過相應的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訂、修改和廢止各種規范性文件以確立規則的活動。認可,是指國家以一定形式賦予在社會生活中已經存在的某種行為規則以法律效力的活動。③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在任何國家,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6 法的職能:①法具有政治職能,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②法具有社會職能,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7 我國當代的法是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三 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 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①在現行憲法基礎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規,法律體系日趨完備,實現了有法可依。②立法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質量不斷提高,法律的作用不斷增強。2 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①行政機關不斷簡政放權、優化服務,嚴格規范文明執法,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推進。②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維護和實現司法公正和權威。3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我國將人權保障貫穿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使人權法治保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4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第 二 框 全 面 推 進 依 法 治 國 的 總 目 標 與 原 則一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1 堅持依法治國的原因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包括①法律規范體系 ②法治實施體系③法治監督體系 ④法治保障體系 ⑤黨內法規體系】二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依據: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要求:A黨要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 B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②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依據: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要求:堅持法治建設,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③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據: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要求A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B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④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據: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要求: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和法律的規范作用。⑤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要求:從國情出發,發展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判斷:1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物質生活條件使他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2 香港特別行政區沿用過去的法律,體現了國家制定法律的創制法律形式。( )3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參與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4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要以形成良好社會秩序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5 依法治國,既重視發揮法律的教化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規范作用。( )6 打擊黑惡勢力的犯罪行為,體現我國法律的社會職能。( )第 八 課 法 治 中 國 建 設第 一 框 法 治 國 家一 法治國家的內涵1 法治國家的內涵:法治國家,就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2 法治國家的特征(要求)堅持憲法法律至上。①憲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內容,憲法法律是社會治理的最高準則,任何個人和組織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權。②法律是通過民主程序制定出來的,反映了民眾的意愿,符合民眾的利益,體現了社會共同理想和信念,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遵從。堅持良法之治。①良法應內容合理,在制定過程中應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符合社會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理念;②良法應體系完備、規范系統、類別齊全、協調統一,能夠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國家)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保護公民的各項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規范國家權力的運行。①國家的各項權力,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督權等,都必須在法律之下運行。②通過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二 建設法治國家1 建設法治國家的措施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設法治國家,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①推進憲法實施。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落實憲法解釋程序機制,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②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在憲法之下,要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法律制度,形成一個部門齊全、層次分明、結構協調、體例科學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實現國家治理有法可依。③完善法律實施機制。政府部門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為社會提供優良的公共服務;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司法機關嚴格公正司法,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定分止爭,懲罰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2 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通過建設法治國家, ①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保障公民合法權益;②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第 二 框 法 治 政 府1 法治政府的內涵①職能科學的政府 ②權責法定的政府 ③執法嚴明的政府④公開公正的政府 ⑤廉潔高效的政府 ⑥守法誠信的政府【①法治政府的基本職能: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②公正執法要求將公平正義作為政務誠信的基本準則。】2 建設法治政府的總要求和具體措施總要求:①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讓政府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履行職責,確保行政權在法治框架內運行。②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具體措施:①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②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③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④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⑤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⑥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3 建設法治政府的意義通過建設法治政府①能夠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權力,積極履行職責,提高行政服務水平,實現善政;②能夠更好地促進政府和公民、社會組織的溝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關系。第 三 框 法 治 社 會1 法治社會的內涵法治社會是指法律得到普遍公認和遵從、社會治理依法開展、公共生活和諧有序的社會。具體表現:①全社會對法治普遍信仰,實施法治成為全社會的一致追求。②憲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實施和普遍遵守,社會各個領域依法運行。③社會糾紛依法得到解決,公平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2建設法治社會的措施①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②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③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體系)④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完善調解、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訴訟 等多元糾紛解決機制)3 建設法治社會的意義通過建設法治社會①能夠更好地形成全社會學法、信法、用法的氛圍,增進社會共識,維護社會秩序;②能夠更好地協調各方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實現社會和諧。判斷:1法治國家就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的國家。( )2依法治國是法治的首要內容。( )3法治國家意味著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唯一方式.。( )4 有法就有法治國家。( )5 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6 維護憲法的權威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 )7 法治政府必須承擔的基本職能是宏觀調控,市場監管。( )8 守法誠信要求將公平正義作為政務誠信的基本準則。( )9 建設法治政府,要求把政府的主要工作納入法制軌道。( )10 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客觀要求。( )11法治社會意味著各種社會規范都能得到人們普遍信仰。( )12法律威懾下,人們謹言慎行體現法治社會的特征.( )13建設法治社會要求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 )第九課 全 面 推 進 依 法 治 國 的 基 本 要 求第 一 框 科 學 立 法1 科學立法的內涵:科學立法就是要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2 科學立法的標準①科學立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②科學立法符合國情和實際。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完善立法體制機制。③科學立法必須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工作規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努力實現立法過程的科學化。要明確劃分不同法律關系的調整對象和界限,形成符合國家發展目標的法律體系。3 推進科學立法①科學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憲法和立法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所有享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都應當按照法定職權、依據法定程序開展立法工作。②科學立法要充分發揚民主。堅持民主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③科學立法要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a做到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相對應; b科學合理地配置權力與責任第 二 框 嚴 格 執 法1 嚴格執法的內涵嚴格執法,就是執法機關在執法過程中嚴格依法辦事。在法律實施體系中,行政機關是執法的最重要主體。行政機關要帶頭嚴格執法,依法全面履行職能。2 嚴格執法的意義①有助于捍衛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②有助于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③有助于推進建設法治政府。3 推進嚴格執法①全面履行政府職能。行政機關要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勇于負責、敢于擔當,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堅決克服懶政、怠政,堅決懲處失職、瀆職。②堅持規范執法。嚴密的執法程序是規范執法的重要前提,也是執法公開公正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明確具體操作流程,規范執法行為。③堅持公正執法。行政執法要堅持公正,恰當行使自由裁量權。④堅持文明執法。執法部門要改進執法方式,融法理情于一體, 力求實現執法效果最大化。第 三 框 公 正 司 法1公正司法的內涵:公正司法就是要在司法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中堅持和體現公平正義。具體就法院的審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審判過程做到平等和正當,也要求法院的審判結果體現公平和正義。(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2 公正司法的要求①司法的程序要公正:程序的公正意味著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司法過程嚴格依據訴訟法進行。通過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實現結果公正,有效保護公民的程序權利,從而使得審判結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們的認可和尊重。②司法的結果要公正:結果的公正意味著法律適用準確、案件事實清楚、裁判的結果合法合理。只有結果公正,才能有效解決案件糾紛,懲罰違法者,救濟受害者。法律的公平正義是通過一個又一個公正的判決而得以實現的。3 推進公正司法①推進公正司法必須確保審判權和檢察權依法獨立行使。②推進公正司法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做到事實認定符合客觀真相、辦案結果公正、辦案程序公正。③推進公正司法必須堅持人民司法為人民,依靠人民推進公正司法,通過公正司法維護人民權益。構建陽光司法機制,杜絕暗箱操作。④推進公正司法必須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強化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等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的法律制度。第 四 框 全 民 守 法1全民守法的內涵: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狀態。2 全民守法的要求①依法行使權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②依法履行義務。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公民也負有相應的義務。③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當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應通過合法的手段,理性維權,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解決爭議,化解矛盾。3 推進全民守法①推進全民守法,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堅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為依法治國的長期基礎 性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導全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②推進全民守法,要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③推進全民守法,要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總結: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統一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偉大實踐。判斷:1 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是憲法。( )2 科學立法應做到權利與義務完全對等,權利與責任完全分設。( )3 我國的執法機關是政府。( )4 政府嚴格執法,就要做到法定職責盡力為,法無授權慎重為。( )5 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是規范執法的重要前提,也是執法公開公正的重要保證。( )6 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是推進公正執法的要求。( )7 公正司法就是要求司法活動的結果體現公平正義。( )8 保障當事人訴訟地位平等,司法程序就能實現公正。( )10 推進公正司法,必須堅持以生活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 )11 全民守法就是指全體人民要自覺尊重和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12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從全民守法角度看,這句話強調要用法律支撐道德。(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