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課 鴉片戰爭課件(20ppt+教學設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課 鴉片戰爭課件(20ppt+教學設計)

資源簡介

(共20張PPT)
·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儀鳳門外的靜海寺大門
第1課:鴉片戰爭
八年級上冊《中國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天朝上國危機至
·鴉片戰爭災難始
·兵臨城下簽和約
天朝上國危機至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乾隆帝致英吉利國王書》
· 時年13歲的托馬斯·斯當東覲見乾隆皇帝時的情景
·當時中英兩國的觀念為何會如此不同呢?
天朝上國危機至
·中國傳統的自然經濟 ·工業革命時的英國紡織廠
·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和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中國:封建統治,危機四伏;
男耕女織,自然經濟。
英國:資本主義,殖民擴張;
機器生產,工業強國。
天朝上國危機至
工業革命后,英國急需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呢絨、布匹等,嚴重滯銷
茶葉、生絲等,十分暢銷
走私鴉片
天朝上國危機至
罌粟花
罌粟果
鴉片
鴉片:俗稱“大煙”,是由紅罌粟青果汁液,經過割取、曬干、凝縮而成的軟膏。紅嬰粟本是一種兩年生草本植物,這種草本植物原產于歐洲。鴉片的主要成分是嗎啡,是一種強烈的麻醉劑,它原為藥用,用于止痛、鎮定,但若過量吸食,毒性便會傷害身,而且極易上癮。煙癮發作時,人極其痛苦,非鴉片不可解。鴉片戰爭前,英國東印度公司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從而謀取暴利。
天朝上國危機至
——王金香《中國禁毒史》
“勢將胥天下之編氓丁壯,盡為萎靡不振之徒。”
——《籌辦洋務始末(道光朝)》卷三
——清末吸食鴉片的中國人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鴉片走私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危害?
損害體質,摧殘精神。
白銀外流,財政危機。
政治腐敗,軍隊戰斗力削弱。
天朝上國危機至
鴉片流毒于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林則徐集·奏稿》
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絕無終止之理。
——《林則徐全集》第5冊
1838年,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
天朝上國危機至
一位美國傳教士應邀參觀銷煙過程后寫道:“我們已反復檢查了銷毀煙土過程的每一個部分。他們在整個工作中進行的細心和忠實的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料。……我對在溝里銷毀煙土的檢查,感到非常滿意?!?br/>——部編版八年級上冊《中國歷史》教科書
·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虎門銷煙”
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材料一:我建議,應該經過白河口向清國致送通牒,提出要求:林、鄧兩人撤職懲辦;……正式把舟山島割讓給英王陛下;并以充分而毫無保留的上諭,明令準許帝國人民在那些島上和一切沿海港口和我們做生意;等整個賠款付清,一切其他條款都忠實履行了以后,然后才解除封鎖。
——《1839年義律致巴麥尊私人機密信》摘編自《近代史資料》1958年第4期
材料二:“中國禁煙運動給了我們一個戰爭的機會……可以使我們終于乘戰勝之余威,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這種機會也許不會再來,是不可能輕易放過的?!?br/>——《安得魯· 韓德森致拉本特函》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英國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有哪些?
鴉片戰爭災難始
根本原因:工業革命后,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
直接原因:林則徐禁煙為英國發動侵華戰爭找到了借口。
鴉片戰爭災難始
第一階段:1840年 英國 中國
第二階段:1841年—1842年 英國 中國
封珠江口
攻陷定海
直逼天津
罷林則徐
改派琦善
對英談判
占香港、攻虎門、占廣州
占廈門、定海、寧波,
犯吳淞、占鎮江
對英宣戰
關天培戰死
陳化成犧牲
溯江而上,到達南京
被迫求和
鴉片戰爭災難始
“ 以中世紀的武器、中世紀的政府、中世紀的社會來對付近代化的敵人。”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結合所學,閱讀教材,請從這句話理解鴉片戰爭中國最終失敗的原因。
·中世紀的政府:統治者昏庸愚昧,對內敵視人民,對外妥協投降。
·中世紀的武器:舊式的刀、矛、弓箭、抬槍等武器抵擋不住英軍新式的步槍和大炮。
·中世紀的社會:落后的封建主義無法戰勝先進的資本主義。
兵臨城下簽和約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時的情景(繪畫)
兵臨城下簽和約
·閱讀教材,理解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并完善表格。
條約 主要內容 影響
1842年中英 《南京條約》 淪為了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喪失了完整的領土主權。
加劇了清政府財政危機,加重了人民負擔。
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
五口通商
割讓香港島
賠款2100萬銀元
協定關稅
兵臨城下簽和約
危害中國貿易主權,利益均沾原則成為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擴大對中國侵略的借口。
侵犯中國司法主權,違背國家主權和國家之間權利對等的國際法基本準則。
加速中國半殖民地化,后來建立的租界是列強侵略中國的橋頭堡,成為了“國中之國”。
·領事裁判權
·片面最惠國待遇
·通商口岸租地建房
1843年中英《虎門條約》
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美、法兩國除享受英國在華取得的各種特權外,還擴大了侵略權益。
兵臨城下簽和約
材料一:這些個體小生產者,把采集的茶葉……在當地賣與茶商,洋商又從茶商之手購買……這樣,從事小生產的中國農民就被卷進了他們所完全不了解的市場——國際市場。他們不得不忍受外國商人的重重盤剝。倫敦和紐約的茶市場、絲市場的價格支配著他們的命運。
——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材料二:中國原本為獨立完整封建社會,在不平等條約的約束安排下,被迫進入資本主義世界分工體系,但在國際資本支持控制下保留了封建皇族專制。因此,當時中國社會性質首先屬于資本主義殖民地,其次才屬于封建社會,是殖民統治下的封建社會。
——聶志紅《鴉片貿易、鴉片戰爭與不平等條約》
·結合材料,研讀教材,討論并總結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發生了哪些變化?
兵臨城下簽和約
戰前
戰后
經濟上
自給自足
自然經濟
通商
協定關稅
自然經濟遭到破壞
被迫卷入世界市場
領土完整
政治上
主權完整
割地
領事裁判權
領土不完整
主權不完整
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社會性質
兵臨城下簽和約
鴉片戰爭的失敗給予我們今天怎樣的啟示呢?
①落后就要挨打,落后時要積極反思,思變才能更加強大。
②對外來文化要兼容并包,持開放態度,閉關排斥外來事物只會更加落后。
③要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更要與時俱進和改革創新。
兵臨城下簽和約
·搜集資料了解鴉片戰爭后一部分官員和有識之士“開眼看世界”的相關活動和事跡并進行簡要分享。
鴉片戰爭的真正意義,就是用火與劍的形式,告訴中國人他們的使命:中國必須近代化,順合世界之潮流。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
謝謝大家!
八年級上冊《中國歷史》 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1課 《鴉片戰爭》 教學設計
一、設計理念
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以“鴉片戰爭”為貫穿始終的中心,以“天朝上國危機至”“鴉片戰爭災難始”“兵臨城下簽合約”為各部分的教學主題,將鴉片戰爭的原因、過程和影響融入其中,不僅普及了鴉片戰爭中的基本歷史常識,更將正確的價值判斷融入到學生對歷史的敘述和評判中,從而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二、學情分析
本課是八年級上學期需要學習的內容,八年級的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和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分析問題的能力還不高,對鴉片戰爭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在教學中還是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年齡特征進行啟發式教學。教師教學中應利用現有資源,如圖片﹑視頻等方式制造意境,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實效。
三、教材分析
本課是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第1課?!读x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本課的要求是:“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列舉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9世紀中期,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西方列強為了開拓國外市場和掠奪生產原料,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幅員遼闊的中國。本課主要講述了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和英國以此為借口發動的鴉片戰爭的大致經過,是近代中國百年屈辱的開始,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在教材中具有開篇點題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學目標
(一)能夠通過對歷史圖片和材料的解讀知道林則徐禁煙的背景、時間和意義;能運用史實歸納出鴉片戰爭的基本過程和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能夠通過對史料的分析和解讀理解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和南京條約的影響。
(二)能夠通過研讀史料,分析出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能夠通過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敘述鴉片戰爭的大致過程;能夠通過對《南京條約》內容的分析,認識到鴉片戰爭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對中國近代化產生的深遠影響。
(三)能夠認識到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侵略性和非正義性,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能夠通過學習林則徐、關天培等民族英雄的反侵略斗爭,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感。
五、教學重難點分析
(一)教學重點分析:虎門銷煙、鴉片戰爭的過程和《南京條約》的內容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林則徐虎門銷煙成為鴉片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英國以此為借口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后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這是本課的主線所在。
(二)教學難點分析: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以及鴉片戰爭的影響是本課的教學難點。自鴉片戰爭之后,中國社會各個層面都有著巨大的變化,較好的理解鴉片戰爭的原因和影響對于學生學史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不僅要學生掌握基本史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分析歷史問題、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
導語:靜海寺,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儀鳳門外,“靜海”有取“四海平靜,天下太平”之意。六百多年前的明朝,七次下西洋的鄭和曾居住于此。但是在1842年,這里卻迎來了一群來自歐洲的不速之客,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清政府迫于英國強大的軍事壓力,在這里與英軍進行了停戰談判。那么,當時的中英兩國為什么會在這里談判?這是一場平等的談判嗎?談判的結果如何?對中國社會又帶來了哪些影響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走入今天的課堂——鴉片戰爭。
教學設計意圖:通過南京靜海寺直接引入本課教學主題,靜海寺作為《南京條約》簽字談判的重要地點,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通過鄭和下西洋與鴉片戰爭的停戰談判作對比,更能引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講授新課:
展示:
教師:事情還要從18世紀末英國使節馬戛爾尼使團訪華開始講起。這是隨馬戛爾尼使團訪華的托馬斯·斯當東于1793年來華覲見乾隆皇帝時的情景,馬戛爾尼使團訪華目的是與中國進行通商,為了達成其通商的要求,使團乘坐的船只和攜帶的大批禮物都是經過精心挑選和特意制造的。英國人想把他們最新的發明介紹給中國,如蒸汽機、棉紡機、梳理機、織布機,并猜想一定會讓中國人感到驚奇,但后來讓他們大失所望的是,天朝的大臣絕大多數對此并不感興趣。以至于在《乾隆帝致英吉利國王書》中都這樣寫道:“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蹦敲粗杏蓢挠^念為何會如此不同呢?同學們先對比圖片,再閱讀教材。思考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和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對比圖片,閱讀教材,進行閱讀與思考。
教師: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鴉片戰爭前中國是男耕女織的傳統自然經濟,封建統治危機四伏,而此時的西方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英國成為頭號工業強國,并不斷向外殖民擴張。下面再讓我們以一組數據說明工業革命給英國帶來的巨大變化吧: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英國煤產量從1700年的260萬噸增長到1836年的3000萬噸;生鐵產量從1740年的1.7萬噸增長到1840年的140萬噸;機械紡紗所需要的棉花量從18世紀60年代的500萬磅增長到1841年的52800萬磅??梢哉f,工業革命使英國的社會生產力獲得了飛躍式發展,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英國急需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于是就有了前面馬戛爾尼訪華的那一幕,但是工業革命與走私鴉片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大家再次閱讀教材,指出英國為什么要走私鴉片。
學生:閱讀教材(在正當貿易中,中國處于明顯的出超地位,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英國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
教師:前面我們提到,中國當時處于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再加上閉關政策的影響,英國所生產的呢絨、布匹等商品在中國嚴重滯銷,而中國向英國輸出的茶葉、生絲等在英國卻十分暢銷。因此在正當的貿易中,中國處于明顯的出超地位。于是,英國人想要扭轉這種由貿易逆差所造成的不利局面,便想到了走私鴉片。
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述理解鴉片走私的原因。
展示:
教師:鴉片,它原為藥用,用于止痛、鎮定,但若過量吸食,毒性便會傷身,而且極易上癮。正是基于鴉片的毒癮,在鴉片戰爭前,英國東印度公司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從而謀取暴利。那鴉片的大量流入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危害呢?大家先看材料,再閱讀教材第3頁和第4頁,并進行總結。
學生:觀看材料,閱讀教材,進行總結。
教師:看到大家都已經總結的差不多了?,F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鴉片走私給中國帶來了哪些危害呢?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從1823年到1837年,由鴉片走私帶來的年均白銀外流量從1700萬量增至3000萬兩,巨額的白銀外流直接影響到清政府的財政收入。不僅如此,越來越多的人吸食鴉片,不但損害了體質,更摧殘了人們的精神;許多官員和士兵吸食鴉片,更導致政治腐敗和軍隊戰斗力削弱。鴉片在中國的泛濫引起了統治階級中一些有識之士的重視,當時力主禁煙的林則徐上奏道光皇帝,指出:“鴉片流毒于天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當時林則徐便立下誓言:“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絕無終止之理。”那欽差大臣林則徐是如何禁煙的呢?同學們請閱讀教材第4頁相關史事中的內容。
學生:閱讀教材,學習林則徐禁煙事跡。
教師:由教材中我們可以得知,林則徐到達廣州以后,派人明察暗訪,緝拿煙販,將鴉片收繳上來后,又將其投入到灌有水的池子中,然后拋入石灰進行銷毀。正如一名美國傳教士在參觀銷煙過程后寫道:在整個工作中進行的細心和忠實的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預料。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第一幅浮雕,記錄的正是虎門銷煙時的情景!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教學設計意圖: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尤其是根本原因是本課的難點,在教學一方面需要學生積極思考,但更重要的是教師的引導。在本部分的設計中,教師針對歷史發展的過程娓娓道來,環環相扣,將禁煙的必要性和意義淋漓盡致的展現了出來。
教師:正當中國的禁煙運動如火如荼的進行時,英國方面卻加緊準備著侵華戰爭。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同學們思考英國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有哪些?
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
教師:前面我們已經講到,英國工業革命后,急需要尋找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因此在《1839年義律致巴麥尊私人機密信》中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其發動戰爭的真正意圖:“以充分而毫無保留的上諭,明令準許帝國人民在那些島上和一切沿海港口和我們做生意。”由此我們可以認為英國發動侵華戰爭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而林則徐的禁煙運動恰好給了他們發動戰爭的一個借口,在《安得魯· 韓德森致拉本特函》中曾經這樣說道:“中國禁煙運動給了我們一個戰爭的機會……可以使我們終于乘戰勝之余威,提出我們自己的條件,強迫中國接受。這種機會也許不會再來,是不可能輕易放過的?!庇纱宋覀兛梢哉J為英國發動侵華戰爭的直接原因是:虎門銷煙。
展示:
教師:1840年6月,鴉片戰爭正式爆發。在這場戰爭中清政府是如何走向失敗的呢?大家結合這個表格,閱讀教材,梳理一下鴉片戰爭的具體過程。
學生:閱讀教材,結合表格對鴉片戰爭的過程進行梳理。
教師:看到大家都已經梳理的差不多了。老師再帶領大家重新梳理一下鴉片戰爭的過程??傮w來看戰爭分為兩大階段,1840年6月,英軍封鎖珠江口后,北上攻陷了浙江定海,隨后直趨天津。道光帝見此情景驚慌失措,以辦理不善為名將之前負責禁煙的林則徐革職查辦,改派主和派琦善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與英軍談判。在雙方談判過程中,英軍于1841年初又強占香港島。消息傳到北京后道光帝下令對英作戰,第二階段開始。英軍在進攻虎門炮臺的過程中,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等戰死,英軍又攻占了廣州城北的四方炮臺。1841年秋,英軍憑借著軍艦機動性靈活的優勢,先后攻占廈門、定海、寧波。到1842年,英軍進犯到長江門戶吳淞。年近七旬的江南提督陳化成率眾抵抗,力竭犧牲。英軍繼續溯江而上,攻占鎮江。8月,英軍到達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中國最終失敗。陳旭麓先生曾經指出,鴉片戰爭是清政府“以中世紀的武器、中世紀的政府、中世紀的社會來對付近代化的敵人。”大家結合所學、閱讀教材后,相互之間討論一下并進行總結,陳旭麓先生為什么會這樣評價鴉片戰爭?或者說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有哪些呢?
學生:閱讀教材后進行討論總結。
教師:請這位同學進行一下總結。這位同學總結的非常好!這位同學說,“中世紀的武器:舊式的刀、矛、弓箭、抬槍等武器抵擋不住英軍新式的步槍和大炮。中世紀的政府:統治者昏庸愚昧,對內敵視人民,對外妥協投降。中世紀的社會:落后的封建主義無法戰勝先進的資本主義。”
教學設計意圖:在本部分的設計中,為了區分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采用了兩則材料來進行說明,不僅能夠說明英國發動戰爭的非正義性,更以此來提高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后面讓學生對鴉片戰爭的過程自行梳理,則是重在培養學生對材料的分析和總結能力。
展示:
教師: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談判代表在英國人起草的《南京條約》上簽字畫押,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國軍艦“皋華麗號”上響起三聲禮炮。這標志著簽字儀式的結束,也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終結。那么南京條約有哪些內容呢?同學們閱讀教材,結合表格中提供的信息,理解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并完善表格。
學生:閱讀教材,完善表格。
教師:從教材中可以看到,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使中國逐漸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割讓香港島給英國使中國喪失了完整的領土主權;賠款2100萬銀元加劇了清政府的財政危機,加重了人民的負擔;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稅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除了南京條約外,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與西方列強又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它們具體都有哪些呢?大家仔細閱讀教材第7頁,將左邊西方列強在中國攫取的特權與右邊的危害進行連線。
學生:閱讀教材,進行連線。
教師:哪位同學可以幫老師連一下呢?好,這位同學有情。這位同學的連線十分正確。1843年,英國又從虎門條約中獲得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權利。領事裁判權侵犯了中國的司法主權,違背國家主權和國家之間權利對等的國際法基本準則;片面最惠國待遇危害中國貿易主權,利益均沾原則成為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擴大對中國侵略的借口;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加速中國半殖民地化,后來建立的租界是列強侵略中國的橋頭堡,成為了國中之國。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的簽訂,使得美、法兩國除享受英國在華取得的各種特權外,還擴大了侵略權益。從此,古老的中國開始一步一步落入災難的深淵。
教學設計意圖:通過梳理《南京條約》及其他不平等條約的內容來說明它們對中國造成的巨大危害,由此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巨大轉折,即中國由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三﹚本課總結:
展示:
教師:同學們接下來的時間結合材料,研讀教材,小組討論并總結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發生了哪些變化?
學生:結合材料,研讀教材,小組討論。
教師:每個小組出一位發言人進行總結。咱們每個小組的總結都非常好?,F在咱們同學看一下老師的總結:在經濟上,鴉片戰爭前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通過通商和協定關稅,中國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被迫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在政治上,鴉片戰爭前中國是領土主權完整的封建國家,通過割地和領事裁判權以及列強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鴉片戰爭的失敗給予我們今天怎樣的啟示呢?
學生:一是落后就要反思,要進取,思變才能崛起。二是自身需要強大,閉關鎖國只會被淘汰。三是要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更要要與時俱進和改革創新。
教師:茅海建先生在《天朝的崩潰》一書中指出,“鴉片戰爭的真正意義,就是用火與劍的形式,告訴中國人他們的使命:中國必須近代化,順合世界之潮流。”同學們課下搜集資料了解鴉片戰爭后一部分官員和有識之士“開眼看世界”的相關活動和事跡,咱們下節課進行簡要分享。
教學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通過討論和總結,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使學生更能深刻體會到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深遠影響。教師后面的總結和課外活動則是進一步明確“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以及不屈不撓的中國人民從未放棄過實現民族振興的夢想,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七、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棱县| 延庆县| 万源市| 阳山县| 大兴区| 盘山县| 日照市| 中山市| 探索| 冕宁县| 即墨市| 迭部县| 长宁区| 临桂县| 和硕县| 武义县| 民权县| 长沙市| 什邡市| 石渠县| 恩施市| 四会市| 肇东市| 江华| 渭南市| 弥渡县| 上犹县| 历史| 衡阳市| 达拉特旗| 东丽区| 田林县| 左云县| 镇雄县| 平阴县| 田阳县| 湘乡市| 沂源县| 西乌珠穆沁旗| 吴桥县| 玉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