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期中檢測道德與法治·世界歷史參考答案一、判斷題(本大題有6小題,每小題1分,共6分)題號 1 2 3 4 5 6答案 T T F F T F二、選擇題(本大題有 24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48 分)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A D B A C C D C A B B A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C C C D B A A B C B B D三、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按序為8分、8分、10分、8分、12分,共46分)31.(8分)答:(1)亞歷山大東征(或亞歷山大帝國的建立);(2分)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2分)(2)因素:貿易和工商業的發展(或經濟的發展);新知識的傳播(或文化的傳播)。(2分)影響:推動了科學和知識的傳播;促進了城市的發展和繁榮;有利于人才的培養等。(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32.(8分)答:(1)影響了世界其他地區的文明發展;促進不同文明的融合;促進國家的發展與強盛。(答出兩點即可,抄材料亦給分。4分)(2)①阿拉伯人重視教育和知識,在科學文化上持寬容和兼收并蓄的態度。②阿拉伯帝國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強大帝國,地理位置優越。③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答出兩點即可,4分)33.(10分)答:(1)生產經營方式:在農村出現租地農場,(1分)在城市出現手工工場(1分)。社會結構:在農村出現富裕農民,(1分)在城市出現市民階級。(1分)(2)歷史意義:是一次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1分)推動了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1分)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1分)(3)“三角貿易”。(1分)影響:給歐洲帶來巨額的利潤,加速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1分)非洲損失了大量的人口,經濟遭到破壞。(1分)(言之成理,表述規范即可,口語化表達可酌情給分)34.(8分)答:(1)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式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中國式民主”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中國式民主”的真諦;協商民主是我國“中國式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答出兩點即可,4分)(2)在我國,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的工作要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則運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項權力都應該在法治軌道上運行;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有利于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答出兩點即可,4分)35.(12分)答:(1)杭州全球創新指數不斷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全球創新影響力逐步擴大。(答出兩點即可,4分)(2)杭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始終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杭州落實科教興市(國)、人才強市(國)戰略,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軌道上來;搭建有利于創新的平臺,營造有利于創新的社會環境;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萬眾創新,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等(言之成理,答出兩點即可,4分)(3)時代發展需要創新,創新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實需要;時代需要弘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改革創新推動中國走向富強;等(答出兩點即可,4分)112022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期中檢測道德與法治·世界歷史考生須知:1.本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2.答題前,必須在答題卷的密封區內填寫校名、班級、姓名、座位號等。3.所有答案都必須寫在答題卷標定的位置上,務必注意試題序號和答題序號相對應。試 題 卷一、判斷題(本大題共 6 小題,每小題 1 分,共 6 分。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請寫 T,錯誤的請寫 F)1.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是黨和人民的偉大創造。(▲)2.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已成為社會共識。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才能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4.民主監督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實現的有效方式。5. 行政機關要努力建設人民滿意型政府,堅持依法行政。6. 國家和社會的治理只需要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就可以。二、選擇題(本大題有 24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48 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7.“為法老建造起通向天堂的階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材料中的“階梯”是指(▲)A.金字塔 B.獅身人面像 C.帕特農神廟 D.故宮8.一個奴隸反駁不讓他吃飽飯,只逼他拼命勞動的奴隸主說:“牛馬還要吃草睡覺,你這樣對待我,簡直不是我的主人!”結果,按該國法律,這個奴隸的兩只耳朵被割掉了。這部刻在黑色石柱上的法律應該是(▲)A.《伊利亞特》 B.《古蘭經》 C.《十二銅表法》 D.《漢謨拉比法典》9.仔細閱讀下面兩副圖,圖中所示內容體現出羅馬文化的特征是(▲)帕特農神廟遺址 羅馬大競技場遺址A.批判與固守 B.傳承與創新 C.學習與模仿 D.改進與傳播10.從“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到“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再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丁),西方傳承了一種文明特質。這一“特質”的內涵是(▲)A.人文精神 B.契約精神 C.法律至上 D.分權制衡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世界歷史DS 第1頁 共6頁11.2世紀的演說家阿利斯提德對羅馬城作了如下描繪:“所有的貨物,所有現存的和曾經存在的東西,貿易、航海、農業、金屬加工,任何曾經創造出來或者生長出來的東西,都在這里匯合。這里看不到的東西,肯定不存在于這個世界上。”這可以說明(▲)A.羅馬城是世界上最大城市 B.羅馬城出現早期資本主義萌芽C.羅馬城商品貿易比較發達 D.羅馬與世界各洲均有貿易往來12. “中世紀的騎士,很少出現必須付錢購買某種物品的情形,因為他們的莊園里能夠生產滿足家人需要的一切生活物品。”據此可知,莊園經濟的特征是(▲)A.商品經濟發達 B.嚴格禁止競爭 C.基本自給自足 D.自耕農為主體13.“這一帝國以其保存的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傲立于當時相對黑暗的歐洲。國運延續千年,并為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該材料描述的帝國是(▲)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帝國 C.阿拉伯帝國 D.拜占庭帝國14.日本政府派出大批留學生來大唐帝國的都城長安學習中國的典章制度、軍事技術和思想文化。這些留學生學成歸國后,在日本朝野掀起“中國化運動”。材料中的“中國化運動”(▲)A.造成幕府掌握實權 B.代表日本奴隸主的利益C.推動日本社會進步 D.推動封君封臣制度形成15.阿拉伯帝國繁榮時期,哈里發在巴格達設立“智慧宮”,重金延攬翻譯人才,大量的古希臘、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譯為阿拉伯文。在此基礎上,阿拉伯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阿拉伯文化。這些文化成果,又被阿拉伯人帶到他們所到之處。材料說明,阿拉伯帝國的擴張(▲)A.客觀上保存和傳播了古代東西方文化 B.推動了伊斯蘭教在全世界的廣泛傳播C.造成被征服地區文化傳承中斷和湮滅 D.推動阿拉伯人在亞歐大陸的商貿活動16. 莎士比亞筆下的女性血肉豐滿,個性鮮明,千姿百態。莎士比亞將他的思想與時代的精神融到這些女性身上,使之煥發出強烈的時代色彩和動人心魄的人格魅力。“時代的精神”是指(▲)A.主張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 B.追求人在現世生活中的幸福C.重視權力之間的相互制衡 D.宣揚忍受苦難以尋求心靈解脫17.浙江師范大學教授王加豐說:“沒有初期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商人們的擴張要求,就沒有地理大發現;沒有國王支持和貴族參與,同樣也沒有地理大發現。”以上材料說明新航路開辟是(▲)A.資本主義戰勝封建主義的結果 B.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需求C.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D.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斗爭結果18.王斯德主編的《世界通史》中寫到,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后,美洲的玉米、可可和馬鈴薯等由西班牙人帶回歐洲,而后傳遍整個世界;小麥、水稻等則隨歐洲移民進入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的開辟(▲)A.促進了物種交流 B.證實了地圓學說的正確C.引發了殖民掠奪 D.確立了西班牙霸主地位19.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下列能直接反映這一矛盾的是(▲)①俄烏地區沖突引發世界局部地區動蕩不安②2021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2.50∶1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世界歷史DS 第2頁 共6頁③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④2021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14萬億元居世界第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閱讀下表,下列說法是從該表中獲得的信息,其中不正確的是(▲)時間 中國GDP總量 占世界經濟比重 在全球排名1978年 3.679億元 1.7% 第11位2021年 114萬億 17%左右 第2位(注:我國人均GDP仍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A.改革開放是強國富民之路 B.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升C.我國已經邁入發達國家行列 D.中國已逐漸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21.細讀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其中的話語溫暖又給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靠共同奮斗,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堅持政府過緊日子,更好節用裕民”……從中我們能夠感受到(▲)①我國政府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②解決民生問題是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③黨和政府堅持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④黨和政府引領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穩步前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觀察漫畫《助推》,對其寓意理解正確的是(▲)A.個人創業是社會創新的主要力量B.創業、創新是我國當前的中心工作C.政策扶持是創業成功最主要的因素D.國家鼓勵和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3.近日,山東威海一名15歲男孩在一處海域游泳時,因風浪太大被卷入海水深處。民警趕赴現場后,立即操控水上救生機器人,越過海浪抵達男孩位置,男孩抓到機器人后借力漂浮向淺水區回游,最終獲救。這告訴我們(▲)①創新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②創新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③創新能夠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④創新促進公平正義的實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③④24.在應對新冠疫情中,“一掃三查”等數字化應用快速上線并被公眾認可。政務事項的“秒批”、智能回答機器人,讓政府的辦事程序、互動模式顯著改變。這說明(▲)①科技創新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②科技發展為國家和社會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持③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 ④數字化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日前表示,“全國所有縣區均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驗收,這是我國義務教育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這展現了我國(▲)①教育事業獲得巨大發展 ②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③教育公平取得重要進展 ④教育質量實現跨越提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世界歷史DS 第3頁 共6頁26.在“浙”里,安吉余村的“兩山議事會”讓村里的事由村民決定、桐鄉的“三治結合”讓村里事務由村民評判、象山西周鎮的“村民說事”輕松化解村里矛盾糾紛。這體現了(▲)①發展協商民主,促進共治共建共享 ②基層群眾自治,可以促進社會和諧③加強多黨合作,可以拓寬民主渠道 ④創新基層治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7.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對于持續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齊心協力奮進新征程、創造新輝煌,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必須(▲)①保障公民享有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權利②發揮民主決策這一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獨特優勢③健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民主制度④增強民主意識,始終按照憲法原則和精神參與民主生活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于2021年開始施行。《法典》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新變化,如“網貸被套路不用怕”“孩子給游戲大額充值可退款”等。這表明(▲)①法治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②法治賦予公民更多參與公共活動的權利,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③良法反映我國全體公民的意志和利益,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④我國堅持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9.20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我國家長進入了“依法帶娃”時代。家庭教育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家事”,而是納入到國家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法治化管理軌道。該法的正式實施意味著(▲)A.道德和法律能相互替代 B.法治承載道德理念C.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 D.道德滋養法治精神30.2022年,我國一批新的法律法規正式施行。《種子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噪音污染防治法》保護生活環境,保障人體健康;《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護航人們舌尖上的安全。這反映了(▲)①司法機關科學立法是法治的關鍵 ②法治是實現強國富民的基本保障③制定和完善法律就能實現法治 ④法治是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三、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按序為8分、8分、10分、8分、12分,共46分)31.(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公元前4世紀和公元前3世紀,希臘在軍事上占據優勢,從而為成千上萬的希臘商人、行政官員和各種專業人員成群地涌往亞歷山大及其繼承人所建立的許多城市鋪平了道路。這些城市……都成為傳播希臘文化的中心。——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著《全球通史》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世界歷史DS 第4頁 共6頁材料二:……隨著貿易和工商業的不斷發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務機構,并需要大量具備專業知識和業務素養的從業人員,……在1100—1200年間,大量的新知識涌入西歐,這些新知識沖破了大教堂學校和修道院學校的束縛,產生了有學問的職業。它吸引了來自歐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來到巴黎和博洛尼亞,組成那些學術行會。——摘編自賀國慶《歐洲中世紀大學起源探微》(1)材料一“希臘在軍事上占據優勢”是指什么?這對東西方的經濟文化產生了怎樣的積極影響?(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歐洲早期大學興起的主要因素和影響有哪些?(4分)32.(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今天我們不難在希臘、小亞細亞、西亞、北非各地尋覓到羅馬人留下的神廟、柱廊、浴場、劇院等遺跡,甚至在羅馬——埃及時代的木乃伊棺槨上都出現了具有羅馬寫實風格的墓主人畫像。羅馬人將文化傳播給高盧人,不列顛人以及日耳曼人,“羅馬化”使不同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各個地區融合成為一體,客觀上促進了羅馬帝國的發展與強盛。——摘編自袁波《古羅馬文明的發展與傳播》材料二:阿拉伯帝國繁榮時期,哈里發重視知識,在巴格達設立“智慧宮”,集科學院、圖書館、翻譯館于一體。奔波于亞、非、歐三大洲之間的阿拉伯商人,把中國的羅盤針、造紙術、火藥和火器,以及數學、化學、醫學等知識傳到西方。因此一些西方學者認為:“在西方的歐洲人還在野蠻的深淵里掙扎的時候,阿拉伯人的文化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是阿拉伯人點燃了文明之火,并照亮了歐洲黑暗的走廊。”(1)根據材料一,指出古羅馬文化發展與傳播的影響。(4分)(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簡述阿拉伯人能“點燃文明之火”的理由。(4分)33.(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3、14世紀,租地農場的出現,富裕農民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也是現代農業的最早發起人。城市中,隨著手工工場規模擴大,手工業者、商人成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取得了市民階級法律地位和政治權利。——齊世榮主編《世界歷史》材料二:文藝復興運動就是高舉思想解放的旗幟,打破中世紀神學桎梏,使文化的各個領域從蒙昧主義、禁欲主義和神秘主義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創造了遠比千年中世紀更多、更絢麗多彩的成就,對人類文化寶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摘編自康天意《文明的狂飆疾進時代》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世界歷史DS 第5頁 共6頁材料三: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在世界范圍開辟殖民地,販賣奴隸,依靠殖民戰爭和殖民地貿易進行資本積累和擴張。——馬克思《資本論》(1)根據材料一,指出13、14世紀以來,農村和城市在生產經營方式和社會結構方面分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文藝復興運動的歷史意義。(3分)(3)在材料三空格處填上恰當的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這一“貿易”給歐洲和非洲分別帶來的影響。(3分)34.(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式民主”是在中國大地上成長起來的一種民主,是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新型民主模式。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式民主”日益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和魅力。材料二: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有權不可任性”是要讓權力暴露在陽光之下,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明確權力底線,規范權力運行,把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還給群眾,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讓有權者守住權力底線。(1)根據材料一,運用所學知識,簡述“中國式民主”是一種新型民主。(4分)(2)閱讀材料二,運用“法治政府”的相關知識,分析政府部門“有權不可任性”的原因。(4分)35.(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在全球前100個科技集群中,杭州創新指數位居第14位,超過倫敦、洛杉磯等國際知名城市。杭州全球創新指數從2017年第85位升至2022年第14位,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全球創新影響力逐步擴大。材料二:今后,杭州將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制勝未來的關鍵變量,以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牽引,推動更多“國之重器”落戶杭州,構建戰略科技力量矩陣;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技術領先優勢;打造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建設萬億級科技大市場;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構建最優創新生態,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高地和人才高地。(1)從材料一中你能得出哪些結論?(4分)(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杭州“全球創新影響力逐步擴大”的原因。(4分)(3)從杭州的發展和舉措中,對你有哪些關于“創新引擎”的啟示?(4分)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世界歷史DS 第6頁 共6頁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11九年級社會與道法答案DS.doc 杭州市臨平區202211九年級社會與道法期中試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