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選擇性必修二第9課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選擇性必修二第9課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教案

資源簡介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
教學方案
課標要求
認識20世紀以來貿易、金融的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教材分析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是第三單元《商業貿易與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主要講授的內容是20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的總體發展情況及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包括20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的總體發展情況,國際貿易、國際金融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學習本課能夠幫助學生認識經濟與社會、經濟與生活的互動關系,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的認識。
本課共分為三個子目,即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以及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第一子目呈現世界經濟發展、變化的總體趨勢。第二、第三子目在此基礎上重點敘述了現代國際金融與國際貿易體系的形成與發展及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
其中,第一子目“世界經濟的發展”分階段概述20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的發展狀況。作為第二、第三子目的背景。第二子目“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重點介紹了國際貿易對人們生活的影響,選取具有重大影響的國際經濟組織展開介紹,方便學生理解。第三子目“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重點圍繞國際金融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展開,選取學生了解較多的國際經濟組織介紹,貼近學生生活。
教學目標
1.了解20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同特點及其歷史作用。
2.了解國際貿易變化的主要原因和表現,分析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3.了解國際金融變化的主要變現,分析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4.了解世界經濟發展、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對現代中國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本課重點:20世紀以來,國際貿易和金融的發展及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本課難點:國際經貿體系與國際金融的具體內容。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圖片
當今時代,網絡購物、移動支付成為一種非常便捷的經濟活動方式,省時省力、讓人們足不出戶即可享受購物的樂趣,同時還能買到全世界心儀的商品。這種便捷的方式得益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電子商務的興起及金融全球化的發展。今天,我們便來一起學習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都有哪些發展與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生活中比較熟悉的網絡購物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從而順利過渡到本課教學內容。
【講授新課】
一、世界經濟的發展
1.20世紀初的世界經濟
(1)特點:壟斷資本主義繼續發展
(2)結果:資本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與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最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出示表格、圖片及材料
到1914年,德國殖民地的面積已達到290萬平方公里,人口1230萬人。然而這個數字還不到英國殖民地的1/4和法國的1/3。因此,重新瓜分世界,就成為德國對外政策的一項中心內容。這就同老牌殖民帝國英國發生了尖銳的沖突。英德矛盾遂成為20世紀初國際關系中的主要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戰便主要是在這一矛盾的基礎上爆發的。
——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
教師講述:20世紀初,隨著兩次工業革命完成,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英國一國獨大的格局被打破,德國、美國以及后起的日本等國經濟實力逐漸增強,德國、美國的工業總產值已超過英國。他們也積極加入到國際競爭中。新興資本主義國家同老牌殖民帝國之間發生了關于殖民地的利益沖突。新興資本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以此擴大自己的殖民地。19世紀后期,幾乎所有的強國都卷入了這場對殖民地的爭奪,他們在一個又一個地區再三發生沖突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戰從1914年開始一直持續到1918年。
2.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世界經濟
(1)社會主義國家——蘇俄(聯)
①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為了應對隨之而來的三年內戰,蘇俄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將農業、工業、商業全部置于國家政權控制之下,最大限度集中了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保障了軍事斗爭的勝利。但由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問題,1921年開始蘇俄實行新經濟政策。1922年蘇聯成立,并繼續實行新經濟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恢復。
出示十月革命和蘇聯成立圖片
②1924年在列寧逝世后,斯大林逐漸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使得蘇聯工業總產值于1937年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出示圖片和圖示
教師講述:1924年在列寧逝世后,斯大林逐漸成為蘇聯的最高領導人,開始領導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在斯大林時期,逐漸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重點發展重工業。為了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實現工業化,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必須要適應工業的需求,為工業化提供資金來源。于是蘇聯又發起了農業集體化運動。這使得蘇聯工業總產值于1937年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知識拓展】蘇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與新經濟政策對比
(2)資本主義國家
①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扭轉危機。
出示經濟危機數據表格及圖片
教師講述:在蘇聯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資本主義社會正經歷一場空前的經濟大危機。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是美國乃至整個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影響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市場蕭條,生產銳減,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會矛盾尖銳。
面對危機,時任美國總統的胡佛雖然也采取過一些措施,如收購部分農產品,增加公共建筑費用等,但都沒有太多成效。在這種背景下,羅斯福于1932年當選為美國第32任總統,開始實行新政。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世界首次放棄了自由放任的傳統,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幫助美國逐漸擺脫了經濟危機與蕭條。
教師可播放“羅斯福新政的措施”知識解析視頻,讓學生直觀形象了解羅斯福新政的措施知識點。
②德國、意大利、日本在經濟危機影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出示希特勒、墨索里尼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地圖
教師講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發生后,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扭轉危機,但是資本主義世界的其他國家,如德國、意大利、日本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世界經濟
(1)資本主義國家
①黃金時期:二戰后—20世紀70年代
a.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通過經濟計劃、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將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結合起來,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b.現代科技進步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與傳統產業的升級,極大提高了工業、農業、能源、交通、通信等部門的生產效率。
出示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柱狀圖及1971年主要發達國家社會福利開支比較餅圖
教師講述: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吸取30年代經濟大危機的慘痛教訓,普遍放棄自由放任的傳統,紛紛采取了利用國家權力對經濟進行大力干預的政策。通過經濟計劃、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將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結合起來,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所有這些自我調節、改良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資本私人占有對生產力發展的制約。
二戰結束前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到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核能、半導體、合成化學等技術接踵誕生并得到初步發展。80年代后半期,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宇航技術、新材料技術、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迅速發展。人類從機器大生產時代提升到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自動化生產時代。現代科技進步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與傳統產業的升級,極大提高了工業、農業、能源、交通、通信等部門的生產效率。但是,這些變化并沒有解決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固有矛盾,世界范圍內貧富分化加劇,經濟危機時有發生,并且波及范圍更大。
②20世紀70年代至今
經濟危機時有發生,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并沒有解決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固有矛盾。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范圍內貧富分化加劇,經濟危機時有發生,并且波及范圍更大。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嚴重影響。
【知識拓展】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調整方式
(2)蘇聯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
①經濟狀況:指令性計劃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運轉不靈等問題越來越突出,隨后的改革也陷入困境。
②結果:1989年,東歐劇變;1991年,蘇聯解體。社會主義經濟面臨挑戰。
出示國民經濟比例柱狀圖和蘇聯領導人圖片
教師講述:在二戰結束后,蘇聯進入和平發展時期,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逐漸顯現,指令性計劃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運轉不靈等問題越來越突出,人們要求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1953年,蘇共中央總書記斯大林因腦溢血突然去世,在斯大林逝世后,繼他之后的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三位領導人,都在不同程度的對蘇聯模式的弊端進行改革。但是他們的改革始終沒有突破蘇聯模式的限制,沒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蘇聯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的情況仍然嚴重。最終改革陷入困境,戈爾巴喬夫在經濟改革失敗后,把改革引向政治領域,導致1989年東歐劇變,1991年蘇聯解體。社會主義經濟面臨挑戰。
過渡: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中國走上了一條與蘇聯和東歐不同的道路。
(3)中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工業基礎。
②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
出示圖片
教師講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曲折探索,到1957年,一五計劃提前完成,我國新建了飛機制造、汽車制造、發電設備、冶金設備以及重型機械等工業部門,出不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我國中西部地區也新建了鋼鐵、煤炭、電力等工業設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業布局,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工業基礎。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現代化建設軌道上來,開創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③通過改革開放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功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濟飛速發展。
出示圖片和表格
教師講述: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功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濟飛速發展。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2018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9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30%,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
(4)發展中國家
①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原先的殖民地與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
②措施:將經濟獨立作為首要目標,并通過發展國有經濟與制訂經濟計劃加速自身的工業化進程。
③結果:一些國家的經濟實現了高速發展;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道路仍然充滿挑戰。
出示表格
教師講述:在二戰后,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經濟發展,是戰后世界經濟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國家將經濟獨立作為首要目標,并通過發展國有經濟與制訂經濟計劃加速自身的工業化進程。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國家的經濟實現了高速發展,如新加坡、韓國等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但仍有一些國家,由于自身經濟結構存在問題,加上西方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道路仍然充滿挑戰。
4. 21世紀以來的世界經濟
(1)發展情況: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
(2)中國對策: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倡議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
出示圖片
教師講述: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面對挑戰,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倡議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
(設計意圖)通過材料與圖片幫助學生分階段梳理20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的發展狀況,為第二、三子目20世紀以來國際貿易、金融的變化做鋪墊,提供歷史背景。提升學生時空觀念、唯物史觀素養。
過渡:20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發展。
二、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
1.國際貿易組織
(1)關貿總協定
①背景:從19世紀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由于戰爭與經濟危機,各國通過貿易封鎖與提高關稅保護本國貿易,國際貿易總量增速放緩,落后于生產的增長速度。世界經濟蕭條,人民生活困難。
【問題探究】自19世紀70年代至1948年世界貿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經濟危機使各國之間貨幣戰、貿易戰和關稅大戰愈演愈烈,幾年間先后有40個國家實行外匯管制,56個國家實行貨幣貶值,76個國家提高關稅率。
——摘自《喧囂時代:20 世紀全球史》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后總結:1870年至1929年世界貿易速度降低;1929年至1938年世界貿易呈現出負增長;1938年至1948年世界貿易沒有增長。這反映了從19世界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于戰爭與經濟危機,各國通過貿易封鎖與提高關稅保護本國貿易,國際貿易總量增速放緩,落后于生產的增長速度。會導致世界經濟蕭條,人民生活困難。
②產生:二戰后,在美國主導下,23個國家于1947年達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③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證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續增長。
④作用:各締約國通過談判,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教師講述:這種狀況使人們認識到加強國際貿易協調與合作的必要。二戰后美國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積極倡導建立國際貿易組織。1947年,美國、中國等23個國家簽署了《關稅及貿易總協定》,簡稱“關貿總協定”。
關貿總協定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證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續增長。在該協定的框架下,各締約國通過談判,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出示圖片及材料
教師講述:關貿總協定生效以后的40多年里,經過數次多邊談判,發達國家的平均關稅已從36%減到4.7%,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平均關稅在同期也下降到13%,達成關稅減讓的商品達10萬種。同期內,世界貿易總額增長了10倍以上。大大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便利了世界人民的生活。
(2)世界貿易組織
①成立:1995年,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基礎上,成立了世界貿易組織。
②宗旨:各成員力求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貿易,合理利用世界資源、保護環境,確保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份額和利益,建立更具活力和永久性的多邊貿易體制。
出示世貿組織圖片
教師講述:1995年1月1日,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基礎上,成立了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它是獨立于聯合國的永久性國際組織,總部設在日內瓦。它的宗旨是通過市場開放、非歧視性和公平貿易等原則來達到推動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目標,實際是各國之間從事經濟貿易活動的世界性統一市場。
③作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問題探究】依據材料,歸納關貿總協定與世界貿易組織的不同?
從嚴格的法律意義上說,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始終都是一項臨時生效的政府間協定,各國(地區)的立法機構從未正式承認其國際貿易組織的地位。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之后,作為一個正式的國際組織被列人聯合國屬下的一個專門常設性機構。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協調領域主要集中于國際貨物貿易方面,而且還把農產品與紡織品排除在外。世界貿易組織協議則大大拓寬了多邊貿易體制的協調領域,不僅包括了涵蓋農產品、紡織品在內的國際貨物貿易,而且還包括了服務貿易、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以及環境保護及其貿易。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在實行之初,并沒有涉及發展中國家的問題。世界貿易組織協議就特殊和差別優惠待遇、免責條款和例外規定等作了明確的法律表述,世界貿易組織協議本身及其附件中的20個協議均涉及到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的特殊和差別待遇的問題,這也說明了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當今多邊貿易體制和國際貿易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摘自《WTO對關貿總協定的完善與發展》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后總結:前者是臨時適用的政府間協定,后者是聯合國屬下的正式的國際組織。相較于前者,后者擴大了協調范圍,包括農產品、服務貿易等。后者彌補了前者的不足,一定程度上確保了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不發達國家的利益。
教師講述: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間關稅的下降和服務貿易市場的開放,直接降低了相關產品和服務的費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1997年,69個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簽訂了《全球基礎電信協定》,電報、電話、移動數據服務等電信市場相互開放,大大降低了人們的通信成本。世界貿易組織在擴大貨物生產與貿易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涉及旅游、運輸、教育、金融、通信、信息等12大類。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發展,服務貿易對于經濟的推動作用越來越大,也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④中國加入世貿組織: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產生深刻影響,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出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圖片
教師講述: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制定規則和競爭的有利位置,從而得到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對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產生深刻影響,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到2011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已從2001年的5098億美元,增加到超過3.6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因此加入世貿組織在總體上符合我國的根本長遠利益。
2.國際貿易形式
20世紀后期以來,商品貿易同國際投資、技術貿易、勞務承包等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更多樣的經濟合作方式。
出示圖片
3.交易手段
電子商務興起后,人們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進行商品、技術和服務交換,突破了時空障礙,極大提高了商業效率,降低了相關成本,同時也便利了人們的生活。
出示圖片和材料
教師講述: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交易手段。電子商務興起后,人們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進行商品、技術和服務交換,突破了時空障礙,極大提高了商業效率,降低了相關成本,同時也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人們只要打開手機或電腦,就能買到世界各地的商品,享受跨境服務。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和材料,幫助學生了解20世紀以來國際貿易的發展狀況,及其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過渡:在國際貿易不斷擴大、交易形式不斷便捷的同時,國際金融體系也在逐漸建立。
三、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
1.二戰后初期的國際金融
(1)在美國主導下,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
出示布雷頓森林會議圖片
教師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美國的主導下,1994年夏,美、英、中等44個戰時盟國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簡稱“布雷頓森林會議”,會議通過了最后決議書及附件,決定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這兩個國際貨幣金融組織,總稱“布雷頓森林體系”。《布雷頓森林協定》確定了“雙鉤一固定”原則,各國貨幣和美元掛鉤,美元和黃金掛鉤,確立了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
【知識拓展】布雷頓森林體系與關貿總協定的對比
(2)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①成立:1945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相繼成立。
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重建國家貨幣制度,以維持匯率的穩定和國際收支的平衡,增強會員國維持經濟繁榮的信心。主要業務活動:向會員國發放短期貸款,用于進行國際收支調整。
③世界銀行:鼓勵對外投資,促進戰后經濟的復蘇與發展。主要向會員國發放中長期貸款,用于恢復和發展經濟。
出示圖片和表格
教師講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都是1945年成立的,總部設在華盛頓,都由美國人擔任關鍵職務。兩個組織的特點都是由成員國認繳資金,根據認繳資金的數額決定投票權的多少。那么在戰后美國的經濟實力最強,所以美國認繳的資金自然是最多的,它的投票權也是最多的。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繳的會費也越來越多,中國在2016年1月時中國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份額已升為第三位,這表明我們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知識拓展】中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2.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的變化
(1)主導趨勢:資本流動全球化、金融市場一體化和金融機構全球擴張。
(2)表現
①很多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特別是證券市場的融資規模不斷擴大。
②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界限被打破,銀行、證券和保險三者的產品日益趨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團和跨國金融企業不斷涌現。
出示圖片
教師講述:20世紀90年代以來,資本流動全球化、金融市場一體化和金融機構全球擴張成為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主導趨勢。很多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特別是證券市場的融資規模不斷擴大。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界限被打破,銀行、證券和保險三者的產品日益趨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團和跨國金融企業不斷涌現。比如說華潤集團,就是一家大型金融集團,涉及業務廣泛。金融機構的出現,一方面為人們提供各種資金便利。但另一方面也帶來一定的風險。
(3)存在風險:現代國際金融也具有一定的風險。金融風險一旦失控,就會導致大范圍金融波動,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教師講述:現代國際金融也具有一定的風險。金融風險一旦失控,就會導致大范圍金融波動,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比如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開始席卷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次貸危機目前已經成為國際上的一個熱點問題。
(4)中國的國際金融地位:作為迅速崛起的新興經濟體,中國在國際金融中的影響力逐步提升。
出示圖片
教師講述:作為迅速崛起的新興經濟體,中國在國際金融中的影響力逐步提升。2009年,中國政府開始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2010年,中國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三大成員,僅次于美國和日本。2015年中國發起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2016年人民幣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
【問題探究】中國發起成立亞投行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在考慮到全球化背景下,區域合作在推動亞洲經濟體持續增長及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于提升本地區應對未來金融危機和其他外部沖擊的能力;
認識到基礎設施發展在推動區域互聯互通和一體化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于推進亞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進而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
……
確信作為旨在支持基礎設施發展的多邊金融機構,銀行的成立將有助于從亞洲域內及域外動員更多的亟需資金,緩解亞洲經濟體面臨的融資瓶頸,與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形成互補,推進亞洲實現持續穩定增長;
同意成立銀行……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2015年6月29日)
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后總結:在經濟全球化以及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地位提升的背景下,發起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目的是解決亞洲經濟體發展過程中的資金問題,以推動亞洲地區經濟的發展,提高亞洲經濟體的抗風險能力。
【知識拓展】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
3.電子金融與網絡金融
(1)原因: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發展。
(2)發展狀況
①20世紀70年代末期,自動取款機開始投入使用。
②20世紀末,信用卡公司實現了國際信用卡支付體系的聯網。
③21世紀以來,互聯網金融已逐漸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出示圖片
教師講述: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使電子金融與網絡金融日益普及。20世紀70年代末期,自動取款機開始投入使用。20世紀末,信用卡公司實現了國際信用卡支付體系的聯網。21世紀以來,互聯網金融已逐漸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人們利用電腦、手機等網絡終端,無須親自到金融網點,就能辦理轉賬匯款、投資理財、貸款兌換等業務。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和材料,幫助學生了解20世紀以來國際金融的發展及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突破重、難點。通過分析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建立的背景和目的,認識中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提高歷史解釋素養,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涵養家國情懷。
教師可根據時間需要,組織完成“【活動設計】評一評:西方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活動。通過本活動,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課堂小結】
20世紀以來,商業貿易活動出現了很多新的變化,如跨國公司的成立、“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等等。這些變化不僅改變了人們的商業貿易觀念,也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如電子商務出現后人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全國各地乃至全世界的心儀商品,滿足日常生活的需要,體驗購物的樂趣。但另一方面,貿易、金融的全球化、電子化,既提高了商業貿易的效率,也增大了金融風險,帶來一些問題。
面對機遇與挑戰,中國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意識,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并主導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努力推動亞洲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
20 / 2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阳市| 那坡县| 邵阳县| 南安市| 建昌县| 千阳县| 饶河县| 西乌珠穆沁旗| 大理市| 西贡区| 洛隆县| 沁阳市| 祁连县| 巴南区| 方山县| 舞钢市| 霍城县| 大城县| 克什克腾旗| 天峻县| 乌鲁木齐市| 开化县| 星子县| 兰溪市| 古丈县| 连州市| 新丰县| 临猗县| 高淳县| 平陆县| 嵩明县| 蒙城县| 卢龙县| 余干县| 玉门市| 荥经县| 双流县| 衡山县| 浠水县| 汪清县| 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