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現代 陶藝教學目標:1、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中國的瓷器是傳統藝術中的瑰寶,它代表了中國在世界制瓷領域中高超的工藝制造水平,是中國偉大的發明之一。使學生了解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制瓷工藝、造型、裝飾及不同窯場產品的藝術特征,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去觀賞陶瓷藝術。2、培養學生熱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情趣。教學重難點:1、中國瓷器的生產和發展,瓷器與陶器的區別。2、瓷器的造型、裝飾、色彩及藝術特色、特點。3、主要名窯的產品特征。4、主要是有關歷史知識和歷史背景,除了在教學內容資料作些簡要介紹外一些專業名詞和有關的歷史文化知識。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組織教學:二、講授新課:(一)引導階段通過提問,讓學生討論,展示圖片資料,播放教學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出示圖片讓學生教學觀察、討論,并做好記錄。(二)發展階段播放作品讓學生欣賞,教師根據陶瓷藝術的欣賞方法,從器皿的外形上、紋飾上、釉色上來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對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了解。(三)課后拓展我國瓷器在造型和裝飾藝術上的特色從東漢到南北朝,我國青瓷逐步成熟起來,但這一時期的瓷器無論是造型還是紋飾都與青銅器有聯系,這時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與當時人們的審美愛好相一致。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1) 胎體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強,顯得秀氣。(2) 罐類器形一般為短頸、直口、圓腹。(3)器物為小平底,底下有圓餅狀實足。隋代瓷器的紋飾常見的有幾何紋、花卉紋、動物紋、人物紋,色彩也比較豐富。元、明、清三代,中國的瓷器仍不斷有所發展。白地藍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為明、清兩代瓷器生產的主流。三、作業并小結:用陶泥塑造一個器皿,使學生加深對陶瓷工藝的了解,增強學生對陶瓷藝術美的認識。第二課時一、學生繼續作業二、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三、同桌互評四、教師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