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寫意山水畫教學目標:1、讓學生通過學習中國畫的寫意山水,初步了解中國山水畫發展的概況,并對其材質、形式和內容有所認識。2、掌握山水畫的步驟方法,能理解“勾、皴、染、點”的含義。3、通過對中國山水畫作品中表現的傳神與魅力特點的欣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中國畫繪畫表現能力,以及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4、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美術活動,掌握美術欣賞、評價、表現等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教學重點:初步了解山水畫的內容、形式,并掌握山水畫的四個步驟。教學難點:能用筆墨表現山水,理解詩境與畫境的統一。教學過程:一、情境激趣,感受山水畫1、播放山水畫創作歷史的短片——中國山水畫源自漢代,在魏晉南北朝獨立發展,于唐代步入青年,于五代宋初成熟。代表作主要有顧愷之的《廬山圖》、張志和的《漁歌》、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和《臨流獨坐圖》等等。這些作者既是畫家又是詩人。《漁歌》就是張志和根據顏魯公所贈《漁歌》的詩意再結合自己的生活環境創作的;王維的田園詩和山水畫被蘇軾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近代山水畫畫家,如黃賓虹、齊白石、傅抱石富有個性的、具有現代情趣的藝術語言,推動中國山水畫的技法向更高更新的水平上發展,使我們祖國古老的民族繪畫之樹呈現出燦爛的青春光華。2、播放有詩情畫意的山水風景配以山水為內容的音樂,引導學生進行仔細的欣賞與觀察,并提出“你知道有哪些描寫和贊美祖國山水的名詩名句”的問題,然后組織學生對“你看到的山水和畫家筆下的山水有何不同?”的問題展開討論。3、揭題:中國古代詩人用文字做筆墨,寄情山水,而畫家用筆墨做語言,抒情達意,讓我們一起走進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殿堂。出示課題“寫意山水”。二、技法示范,體驗山水畫1、毛筆運筆及國畫用墨的方法。(1)毛筆運筆的方法:中鋒、側鋒、逆鋒、順鋒(教師演示,如左圖)。表現云和水多用中鋒,畫出的線條輕盈流暢;表現樹木則多用逆鋒,畫出的線條則蒼勁、雄健。要畫出一幅好的山水畫,線條一定要剛柔相濟,有質有韻,韻是線條運動的韻味、韻律、節奏,表達主觀的精神,質是描繪客觀對象的真實寫照。(2)國畫用墨的方法:焦、濃、重、淡、清(教師演示,如下圖)。 讓學生先體驗破墨法,即濃破淡、淡破濃、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的效果,然后用潑墨法來體現水和墨濃淡相宜的層次。2、示范中國寫意山水的傳統技法:三、主動參與,學作山水畫1、展示選好的幾幅漂亮的自然山水風光圖片(右圖),要求學生觀察并思考如何表現近山、遠山、近樹、遠樹。2、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自然風光,畫一幅構圖比較完整的山水畫。教師則巡回指導,協助解決創作中遇到的問題。四、多元評價,展示山水畫從能否認識中國寫意山水畫的繪畫形式、內容和特點;能否通過欣賞寫意山水畫,評價傳統中國畫魅力所在;能否用簡單的勾、皴、染、點等山水畫技法,體驗筆墨趣味等幾個方面,進行多元評價。1、對課堂練習先做一番自我評價。2、然后給同桌或同組同學評價。3、展示代表性的作業,教師進行點評。4、最后讓學生們給自已創作的山水畫配以恰當的詩句。五、拓展延伸,創作山水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