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綱要上冊 第25課 人民解放戰爭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綱要上冊 第25課 人民解放戰爭教案

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25課 人民解放戰爭
【學習目標】
1.掌握解放戰爭的發展階段,掌握重要事件。
2.知道中共為爭取和平民主所做的政治努力和軍事努力。
3.理解新民主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
【教學過程】
一.兩種前途的較量
1.抗戰勝利初期的國際國內形勢如何?
材料一 美蘇通過雅爾塔協定和中蘇條約成功協調了兩國對華政策,表示一致支持國民黨統一中國而不支持中共建立聯合政府的主張……美國答應以受降和接收為名幫助國民黨運送大批軍隊,搶占戰略要地……1945年8月14日,(中華民國)外交部長王世杰與蘇聯外交人民委員部部長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以外蒙占獨立等條件,換取蘇聯“予中國以道義上軍需品及其他物資之援助予國民政府”、“不供給武器與中共”。
一一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
美國主張:建立一個以蔣介石為首的民主政府,維護其在華利益,而不希望在中國發生內戰。
蘇聯態度:親蔣疏共。
蔣介石給毛澤東的三封電報
毛澤東先生勛鑒: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蔣中正未寒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毛澤東先生勛鑒:
……深望足下體念國家之艱危,憫懷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從事建設。如何以建國之功收抗戰之果,甚有賴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計……特再馳電奉邀,務懇惠諾為感。(蔣中正哿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
毛澤東先生勛鑒:
……惟目前各種重要問題,均待與先生面商,時機迫切,仍盼先生能與恩來先生惠然偕臨,則重要問題,方得迅速解決,國家前途實利賴之。茲已準備飛機迎迓,特再馳電速駕!(蔣中正梗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選自1945年8月重慶《中央日報》
探討1:蔣介石為什么短時間內三次電邀毛澤東?
全國人民:渴望和平、反對內戰
國民黨方面:未完成打內戰的全部準備工作。如果毛不去:就宣傳共產黨沒有和平誠意,制造輿論把發動內戰的責任推到共產黨身上。如果毛去:利用談判之機,誘使共產黨交出政權和軍隊,獲得準備發動內戰的時間,調兵遣將、部署內戰。
國際輿論:不希望中國發生內戰
毛澤東給蔣介石的回復電報
蔣委員長勛鑒:
從中央社新聞電中,得讀先生復電,茲為團結大計,特先派周恩來同志前來進謁,希予接洽,為懇。(毛澤東未養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二日)
蔣介石先生勛鑒:
梗電誦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與先生會見,共商和平建國之大計,俟飛機到,恩來同志立即赴渝進謁,弟亦準備隨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復。
(毛澤東敬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四日)
——選自1945年8月重慶《新華日報》
毛澤東等人為什么又去了重慶?有何意義?
毛澤東等人抵達重慶,受到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
原因:一是盡量爭取和平;
二是揭露美蔣“假和平,真內戰”陰謀。
意義:表明了中共爭取和平的誠意,贏得了民心,取得了政治主動權。
小結:抗戰勝利初期的國際國內形勢
主要矛盾:美帝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矛盾
國內人民:渴望和平
美國:扶蔣反共政策(積極幫助國民黨搶奪勝利果實)
蔣介石: 迫于國內外的和平壓力; 內戰準備尚未完成,“假和平、真內戰”
中共:代表人民,努力爭取和平民主
2.中共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重慶談判和政協會議
(1). 結果: 簽署 《雙十協定》
(2)內容:和平建國,堅決避免內戰,召開政協會議,保證人民權利等
(3)斗爭焦點::人民軍隊和解放區政權合法地位
(4)意義:按照協定,1946年初召開政協會議,通過了有利于人民的政治協議。
重慶政治協商會議
時間: 1946年初 地點: 重慶
內容:政協協議內容包括:改組國民政府,召開國民大會,實施《和平建國綱領》、整編全國軍隊、制定憲法等
探討2:內戰能否避免?為什么?
材料二:國共兩黨互不信任的程度相當深,國民黨在1946年初擁有比共產黨多五倍的軍事優勢,自信有能力一舉摧毀敵方。另一方面,共產黨輕蔑地稱國民黨為“紙老虎”,并且肯定自己能在一場延長的斗爭中,將這只紙老虎撕個粉碎。
雙方都堅持一套對方無法接受的合作條件。國府要求共產黨在建立立憲政府之前交出軍隊,而共產黨則堅持這樣的合并應在立憲政府建立之后實施。國府鼓吹在聯合政府中實行總統制;中共則堅持要內閣制。由于國民黨最有可能控制中央政府,特別是其執行部門,所以共產黨堅決要求較大程度的省級自治和強有力的立法機制來制衡行政機構。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材料三 在毛澤東離開延安前,發出了《中共中央關于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 他指示黨內:“絕對不要依靠談判,絕對不要希望國民黨發善心,它是不會發善心的。”毛澤東又部署了擊破蔣軍進犯的作戰準備,調派十萬軍隊和大批干部,北逾長城,挺進東北……
——王先金《 國共合作與爭斗》
材料四 1945年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期間,基于反對美國勢力進入東北的戰略考慮,蘇軍開始受命積極支持中共占據東北。10月4日,蘇方通知中共東北局……決心從軍事上援助中共。之后已知中共方面所得到的武器就有三批,“其中步槍約10萬支,輕重機槍約3400挺,擲彈筒約500個,大炮100余門,各種彈藥將近2000萬發。”不久,蘇方又“把南滿的大批兵工廠、武器彈藥倉庫,甚至一些重型武器和飛機統統交給中共。”
——路文娟《對蘇聯給予中共東北解放戰爭軍事援助情況的考察》
原因:
①國共兩黨積怨很深,互不信任。
②蔣介石不肯放棄一黨專政的地位。
③由共產黨的最終目標所決定;毛澤東堅信“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④蘇聯軍事上的支持,增強了共產黨奪取政權的信心。
二.人民的解放戰爭
1.戰略防御:1946.6-1947.6
內戰爆發 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
粉碎全面進攻
粉碎重點進攻 陜甘寧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
2.戰略反攻:1947.6-1948秋
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渡過黃河,挺進大別山,揭開戰略反攻的序幕。
3.戰略決戰:1948.9-1949.1
時機:敵我力量發生重大變化;敵人進行戰略收縮。
三大戰役
遼沈戰役 1948年9月-11月東北解放軍,殲敵47萬余人,東北全境解放
淮海戰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中原和華北解放軍 ,殲敵55萬余人
平津戰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東北和華北解放軍,殲滅和改編敵52萬余人
4.勝利階段:1949.4-1951.5
(1)北平談判
①背景:戰場上的大潰敗,迫使蔣介石在1949年元旦發出“求和”聲明;中國共產黨為迅速結束戰爭,減少人民痛苦,提出了和平談判的條件。
②結果:雙方達成《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國民政府拒絕在協定上簽字,和談破裂。
(2)渡江戰役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政府覆滅。
(3)追殲殘敵
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追殲國民黨殘余軍隊,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
探討3:解放戰爭為什么能夠迅速取勝?
南京電信局有一個“軍話專用臺”,專門接轉總統府、國防部等要害部門的電話,共有九名工作人員,其中七人為中共地下黨員。蔣介石之“用人不疑”,與毛澤東“保持高度警惕性”之風格迥然不同。
—高華《國民黨軍事失敗的真正原因》
“軍委、毛主席善于采納前線指揮員的建議,及時修改計劃,適應變化的情況,并再次重申給予總前委劉陳鄧“臨機處置”之權,這是淮海戰役所以能順利發展并取得全勝的一個重要原因。”
——《李達軍事文選》
接受人員吃盡了抗戰八年之苦,一旦飛入紙醉金迷的平津地區,直如餓虎撲羊,貪贓枉法的程度簡直駭人聽聞。
——《李宗仁回憶錄》
“十八年的經驗,已使我們懂得: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
——毛澤東《〈共產黨人〉發刊詞》
國民黨: 在內戰的大部分時間里,所有政府雇員的工資平均3個月上調一次。但這樣的調整從來沒有趕上過生活成本實際上的上漲速度,教師和公務員仍然處于極度貧困的狀態中,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實際收入甚至不足以維持基本生活。
——胡素姍《中國的內戰》
共產黨:為了改善工人階級的生活水平,共產黨除了要求企業增加工資,還采取了其他一些措施。例如,共產黨鼓勵工會建立消費者合作社,工人可以在合作社買到燃料和衣服這樣的生活必需品,從而緩解了市場波動和通貨膨脹給工人帶來的壓力。
—胡素姍《中國的內戰》
“國民黨政府財政嚴重入不敷出的狀況,由于內戰軍費的激增和豪門資本恣意中飽,本來已病入膏肓,無藥可救……法幣的發行量,從抗戰勝利到1948年6月增加近370倍。貨幣飛速貶值,物價如脫韁野馬般猛漲。蔣介石感嘆道:“經濟危險至此,比軍事更是憂慮。”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第一條 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十一條 分配給人民的土地,由政府發給土地所有證,并承認其自由經營、買賣及在特定條件下出租的權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約及債約,一律繳銷。
第十二條 保護工商業者的財產及其合法的營業,不受侵犯。
——摘自《中國土地法大綱》
國民黨方面:失去民心,最終失敗
軍事 軍事戰略錯誤;戰術用人失策。
政治 官員貪污腐敗;領袖獨裁專制。
經濟 幣制改革;民不聊生
共產黨方面:贏得民心,最終勝利
軍事 軍事戰略正確;戰術用人得當。
政治 政府清正廉潔;軍民踐行民主。
經濟 土地改革;民受其惠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國內:標志著中國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歷史的結束,獨立、統一的新中國即將誕生。
國際: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爭。
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勝利,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國共兩黨關系的演變
時期 關系 原因 影響
國民大革命時期
(1924——1927年) 合作 反革命勢力強大 , 革命力量需要聯合 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
國共十年對峙時期(1927——1937年) 敵對 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 內戰對社會經濟破壞嚴重
抗日戰爭時期
(1937——1945年) 合作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放戰爭時期
(1946——1949年) 敵對 國民黨反動派挑起內戰 新民主主義勝利,內戰對社會經濟破壞嚴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阳市| 女性| 三亚市| 铜川市| 济南市| 永宁县| 晋江市| 博白县| 拉孜县| 永吉县| 邛崃市| 巴马| 海淀区| 清水河县| 泗水县| 宁德市| 原平市| 双城市| 镇康县| 鄂州市| 德化县| 榆社县| 明溪县| 大方县| 泌阳县| 黑山县| 谢通门县| 彭泽县| 松江区| 温宿县| 赣州市| 唐河县| 北海市| 尉氏县| 蕲春县| 无锡市| 库尔勒市| 麻阳| 麦盖提县| 油尖旺区| 江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