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喜慶吉祥的民間美術第1課時 剪紙教材分析:本課是湘美版七年級上冊第5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本課分為剪紙和中國結兩個部分,各需兩個課時完成。本課時是屬于剪紙的第1課時,主要介紹剪紙的基本常識,制作剪紙的外形部分是為了給第2課時創作剪紙的裝飾紋樣做準備,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對美術有一定興趣,但耐心不會太持久,本課將美術欣賞與手工制作相結合,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美術的熱愛之情。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民間剪紙的基本常識,掌握剪動植物外形的方法,并能剪出簡單的動植物外形。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自主、合作、研究的過程中了解剪紙藝術的相關知識。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對剪紙藝術的興趣,激發對剪紙藝術的熱愛,以及對創造美的能力培養。教學重點:使學生了解民間剪紙的基本常識,掌握剪動物外形的方法。教學難點:學生能剪出簡單的動物外形。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法、自主探究法、直觀演示法、激勵競爭法、作品展示法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剪刀、大紅紙、剪紙板書作品學生準備:剪刀、大紅紙或蠟光紙、固體膠教學過程:1、 欣賞導入多媒體播放視頻,請學生帶著問題邊觀看邊思考:春節期間,我們中國人都喜歡進行哪些活動表現喜慶的氣氛?欣賞完畢,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有舞龍、舞獅、掛燈籠、放煙花、放鞭炮、貼門畫、貼對聯、貼福字、貼窗花等活動。窗花就是本節課要學習的剪紙藝術的形式之一。引出課題“喜慶的民間美術——剪紙”。2、 講授新課:1、 剪紙的特點:(教師提問引導學生說出剪紙的特點,師總結。)2、 剪紙的表現形式:(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剪紙的表現形式:窗花、墻花、炕圍花、燈花、喜花等)3、 剪紙的流派:北方剪紙和南方剪紙(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南北方剪紙的區別,師總結。)4、 剪紙的表現手法:諧音手法和寓意手法。(引導學生區分兩種表現手法的剪紙。)3、 動手制作:剪外形1、 多媒體展示一張蝴蝶實物圖片及剪紙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從實物圖形變成剪紙圖案的?2、 教師分步驟演示抓住物象大的外形的方法。學生制作。教師邊演示邊講解步驟:1)、觀察2)、畫(教師示范畫法,學生參照圖片,畫一個動植物外形,給5分鐘自己畫,5分鐘小組幫扶畫。)3)、剪(教師示范剪法,學生按照所學方法剪。)4)、貼要求:以大組為單位競爭,比比看哪個大組做的又快又好。3、作品展示、評價交流:從每個大組抽出若干學生作品進行展示。教師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評價,可以從作品的整體效果和細節方面進行評價。4、 拓展總結:剪紙作為中國民間美術形式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4年11月1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訪問位于澳大利亞悉尼的一所女子學校,與學校的學生一起剪紙。 由此可見,剪紙藝術已經在世界范圍流行起來。我們做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我們是有責任將傳統剪紙藝術進一步發揚光大。希望同學們以后多看、多想、多動手,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五、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