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金華市六校聯誼2021年中考社會 法治模擬測試試卷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1.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 保護法》 ,并將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是我國第一部流域保護的專門法律。( )A.黃河 B.長江 C.珠江 D.淮河2.2021年2月16日,首批中國國藥集團新冠滅活疫苗運抵 ,該國成為首個購買中國新冠疫苗的歐盟國家。( )A.匈牙利 B.奧地利 C.西班牙 D.德國3.如圖為世界地圖上的一條緯線,ab之間為世界屋脊,c點以東為太平洋,甲是該大洲的一個地點。下列關于圖中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甲所在的大洲是南美洲C.ab地區是黃土高原 D.甲居民主要講漢語4.當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處于寒風凜冽時,下列現象最會出現的是( )A.我國北方的人正在冰面上玩耍B.登山愛好者前往瑞士登山C.我國塔里木河正值一年中水量最少的時期D.馬賽人向水草豐美的南方遷移放牧5.面對全球疫情爆發、多國告急的局面,中國多省派志愿專家團援助海外。下列對于下圖中外出支援的四個省區說法正確的是( )A.粵省的農作物一般為一年一熟B.滬市是我國的政治、經濟中C.蜀省有古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D.蘇省位于我國著名的東北平原6.讀圖經緯網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四地中,既位于東半球又位于寒帶的是丁甲B.地經緯度為(170°E,60°S)C.地球自轉一周時,甲、丙、丁三地中經過距離最長的是丙D.丙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7.下列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搭配正確的是( )①張騫——出使西域,加強區域間的聯系②鄭成功——打敗英國殖民者,收復臺灣③鄭和——先后七次率領船隊遠航西洋④董仲舒——建議漢高祖劉邦“罷黜百家”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科舉制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中國古代官員選拔制度較之前更加公平公正。以下說法體現科舉制特點的是( )A.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B.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C.父死子繼,兄終弟及D.軍功爵賞皆決于外,歸而奏之9.在中國近代史上,南京是一個特殊的見證者。下列事件南京沒有見證過的是( )A.1858年開為通商口岸 B.1912年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C.1927年國民政府成立 D.1937年日軍大肆屠殺10.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下列文獻符合此敘述的是( )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C.《人權宣言》 D.《拿破侖法典》中美關系變遷折射了近代以來中國命運的沉浮,大國關系關乎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回答問題。11.中國與美國兩國關系曾經“為敵”也曾經“為友”,兩國“為友”的戰爭是( )A.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C.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D.抗美援朝戰爭12.清明時節,鴨綠江畔,87歲的老兵劉金聲手捧鮮花,隔江遠眺對岸,追憶血與火的歲月,悼念犧牲戰友。他的戰友最有可能犧牲于( )A.北伐戰爭 B.抗日戰爭C.解放戰爭 D.抗美援朝戰爭建黨100周年之際,我們緬懷過去,牢記先輩囑托;我們面向未來,為黨續寫新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3.紅歌傳唱歷史。下列歌曲開始傳唱的年代排序正確的是( )①《春天的故事》 ②《十送紅軍》 ③《義勇軍進行曲》 ④《解放區的春天》 ⑤《我和我的祖國》A.②③④①⑤ B.①②③④⑤ C.③②①④⑤ D.②③①④⑤14.1949年中國共產黨作出了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入城市的決策,促使作出這一決策的關鍵歷史背景是( )A.解放戰爭轉入反攻 B.戰略決戰取得勝利C.七屆二中全會召開 D.渡江戰役解放南京15.《平凡的世界》中寫道:“雙水村生產大隊第一生產隊在隊長孫少安主持下,制定了一份農業作業組生產合同,準備實行包干到戶……”這段描寫反映我國當時正在實行的政策是( )A.土地改革 B.農業生產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6.下列符合“現狀——對策”模式的是( )①資源分布不均——跨區域調配②水土流失嚴重——植樹造林,保持水土③資源利用率低——西部大開發④環境污染嚴重——治理污染,保護環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面對復雜嚴峻的疫情形勢,中國始終同國際社會一道抗擊疫情,毫無保留地同各國分享防控和治療經驗,盡己所能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支持和援助。這表明中國( )①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②主動承擔國際責任,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決定性作用。③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④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和穩定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8.暑假期間,金華市教育體育局通過人民政府網“政府信息公開”欄,分三批向社會公布了2020年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和“黑名單”,提醒家長和學生理性選擇。此舉體現了金華市教育局( )①依法行政,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②公正司法,規范政府行政權③依法辦學,規范校外培訓和學生減負④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知情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9.習近平主席說:“隨著中國發展,中國將……更多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歷史上,新中國首次向國際社會“貢獻中國智慧”是提出(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求同存異”方針C.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D.“一國兩制”構想20.疫情期間,大學生郭岳“硬核”隔離38天,未連累一名親友。自武漢回鄉開始,他就戴了3層口罩和手套,未與任何人交談;返鄉后主動聯系社區說明情況,進行自我隔離;出院后繼續獨居車庫隔離,治愈后主動捐獻血漿。郭岳“硬核”隔離“硬”在他( )①樹立了正確的權利義務觀②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③具有較強的科學文化素養④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二、非選擇題(本題有五大題,共50分)21.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兩大經濟地帶之后,我國又一工業密集區——環渤海經濟圈已初步形成。環渤海地區人口約占全國17.5%,國民生產總值占全國生產總產值的26.2%。(1)指出圖中A河流名稱及圖示河段的主要特點。說說B山脈兩側的農業類型。(2)分析環渤海地區鐵路分布密集的原因。(3)根據材料分析環渤海地區可以發展哪些優勢產業,并說明其依托的有利條件。22.(2021·寧海模擬)民族交融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歷史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北魏孝文帝遷都前后鮮卑族服飾的變化材料二:《遼、北宋、西夏形勢圖》 材料三:清軍入關后,雖然建立了對全國的統治,但還沒有完成全國真正統一的任務。康熙帝經過極大的努力,……終于建立起一個幅員遼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 近代史編》(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項措施?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孝文帝改革的積極影響。(2)《遼、北宋、西夏形勢圖》中澶州發生的事件對當時社會造成了怎樣的影響?(3)康熙帝為“建立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西北、東北地區分別做了哪些“努力”?(4)綜合以上材料,概括民族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晚清政府財政收入結構表(單位:萬兩)年代 農業稅收入 工商雜稅收入 其他收入 總收入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1849 3281 77 969 23 ﹣ ﹣ 4250 100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摘編自馮楊《低關稅與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研究》材料三:清末狀元張謇曾說:救國為目前之急,譬之樹然,教育猶花,海陸軍猶果也,而其根本則在實業。1895年,他放棄高官厚祿,創立了大生紗廠,于1899年建成投產。一投產就年年獲利,推動了一些官僚、商人投資于近代工業。1914年到1921年這八年中,大生紗廠利潤高達1000萬兩以上。——摘編自王敦琴《張謇一生成敗得失論》(1)概括材料一中的信息,并說明出現這些變化的原因。(2)由材料二圖表可以看出中國哪一行業得到了發展?與近代中國的哪一探索有關?(3)1895年開始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得到較快發展的原因有哪些?24.戰勝深度貧困的華麗轉變——內蒙古科右中旗的脫貧攻堅之路。場景一:科右中旗貧困戶——包寶音圖:漫漫黃沙變成片片綠洲家園,短短兩年時間我家養的牛由4頭發展到16頭,家里的年收入也由不到3萬元增長到12萬元。場景二:蒙古族刺繡2008年入選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科右中旗成立了專題性博物館和規模化產業發展基地,集中舉辦刺繡培訓班,共培訓繡工1.47萬人次。全旗從事蒙古刺繡的農牧民超過2.1萬人,已實現1000萬元的產銷收入。全旗2895名貧困戶實現人均年增收2000元,草原繡娘用纖纖巧手“繡”出花一樣的幸福生活。場景三:科右中旗實行“雙書記”周例會制度。在會上,領導班子成員和黨員們談初心、謀發展、理思路,確定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扶持發展“農家樂”等事項。(1)“漫漫黃沙變成片片綠洲家園”,指出“綠”“富”“雙贏”所蘊含的道理。(2)依據場景二分析發展蒙古刺繡業的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說說科右中旗為什么能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25.2021年3月11日,全國兩會在北京閉幕。閱讀以下部分摘錄,回答問題。摘錄一: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增30元。 (1)材料體現了我國在加強哪一文明建設?目標是什么?摘錄二:全國人大表決通過了新修正的全國人大組織法,將“同人民保持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始終堅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等規定寫入修正案。 (2)民為邦本,法系根基。這一規定體現了民主與法治怎樣的關系?摘錄三: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深化教育改革,實施教育提質擴容工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3)從文化軟實力角度說說國家實施這一舉措的理由。摘錄四: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釋放源源動力。 (4)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國家這一做法的必要性。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2020年時事【解析】【分析】根據時事,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長江保護法》 ,并將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是我國第一部流域保護的專門法律。所以B符合題意,正確。ACD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時事內容,解答該題需要多留心、多識記時政知識,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2.【答案】A【知識點】2021年時事【解析】【分析】根據時事, 2021年2月16日,首批中國國藥集團新冠滅活疫苗運抵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該國成為首個購買中國新冠疫苗的歐盟國家。所以A符合題意,正確。BCD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時事內容,解答該題需要多留心、多識記時政知識,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3.【答案】D【知識點】世界典型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結合題意可知, ab之間為世界屋脊,是青藏高原,位于我國。 c點以東為太平洋,甲是該大洲的一個地點 ,甲地應該屬于北半球,東半球,所在的大洲是亞洲。甲地的居民主要講漢語。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我國從東西半球來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位于北半球;我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只有在高山地區才有終年冰雪帶。4.【答案】B【知識點】世界典型區域【解析】【分析】 受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的影響,地球上南北半球季節相反,當屬于地中海氣候的非洲南端好望角寒風凜冽時,是當地的冬季,此時北半球是夏季。我國北方的人正在冰面上玩耍是冬季,與題意不符合。登山愛好者前往瑞士登山,是夏季,正確。我國塔里木河正值一年中水量最少的時期,是冬季,與題意不符。馬賽人向水草豐美的南方遷移放牧,是冬季,與題意不符。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瑞士是山地之國,境內有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吸引力強;瑞士有發達的鐵路公路,有許多電纜車直通山巔,有直升機提供空中救援,交通便利,游客來的人多;旅游設施精良,地區接待能力強。每年來瑞士旅游的人較多,成為一個旅游熱區。5.【答案】C【知識點】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解析】【分析】粵是廣東省的簡稱, 廣東省的作物熟制是一年兩熟到三熟,不是一年一熟。滬是上海市的簡稱,是我國的經濟中心,不是政治中心。蜀是四川省的簡稱,有古代著名的水利樞紐工程都江堰。蘇是江蘇省的簡稱,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不是東北平原。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我國溫度帶的劃分指標是活動積溫,自北向南習慣上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五個溫度帶,青藏高原屬于以高寒為特征的高原氣候區;秦嶺—淮河以南主要是我國的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秦嶺—淮河以北的塔里木盆地、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以及遼寧省的南部屬于暖溫帶;大興安嶺的北段及其兩側地區屬于寒溫帶;在暖溫帶和寒溫帶之間是中溫帶地區,不同溫度帶的作物熟制不同。6.【答案】A【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 從經緯網圖看出,甲點的經緯度是(170°W、60°S),B不符合題意;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乙地位于150°E,屬于東半球,既位于東半球又位于寒帶的是丁,A符合題意;C地球自轉一周時,經過距離最長的是緯度最低的甲地,C不符合題意;D丙地位于乙地的東南方,D不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東西半球的劃分是以西經20°和東經160°組成的經線圈為界,西經20°以東,東經160°以西為東半球,西經20°以西,東經160°以東為西半球;東西經度的劃分是以0°經線為界,向東向西各分了180°,以東的180°稱東經,用符號“E”表示,以西的180°,稱西經,用符號“W”表示,南北半球和南北緯度的劃分都是以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的緯度稱北緯,用符號“N”表示,屬于北半球,赤道以南的緯度稱南緯,用符號“S”表示,屬于南半球;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判定方向,無論經、緯線如何彎曲,經線永遠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永遠指示東西方向。7.【答案】C【知識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解析】【分析】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聯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故①搭配正確。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故②搭配錯誤。1405-1433年,鄭和船隊從劉家港出發,先后七次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故③搭配正確。為了加強思想統治,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故④搭配錯誤。C項①③搭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搭配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8.【答案】B【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隋煬帝時,正式設立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創立。唐朝時完善了科舉制,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有才能的人可以通過考試進入政府機構任職,這樣才出現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現象。A項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不符合題意;B項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體現科舉制的特點,符合題意;C項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反映的是世襲制,不符合題意;D項軍功爵賞皆決于外,歸而奏之反映的是軍功爵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的是科舉制。9.【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析】【分析】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從此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ACD三項都發生在南京,不符合題意;B項1912年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南京沒有見證過,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發生在南京的歷史事件。應重點掌握發生在南京的大事。10.【答案】D【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拿破侖在位期間,對內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頒布了《民法典》(又叫《拿破侖法典》),后來《刑法典》《商法典》等法典相繼出臺,建立起完整的法律體系。《拿破侖法典》第一次確認了民事權利平等、廢除貴族特權、財產所有權無限制和契約自由等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后來很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題干選項中文獻《拿破侖法典》符合此種敘述。ABC三項和題干敘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拿破侖法典》符合題干敘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拿破侖頒布的《拿破侖法典》的相關史實。理解并識記拿破侖頒布的《拿破侖法典》的相關史實。【答案】11.C12.D【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解析】【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及影響。(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美援朝戰爭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掌握抗美援朝戰爭的相關知識。11.結合所學可知,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宣言的發表,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最終形成。極大地鼓舞了各國人民了斗志,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力量,為最終打敗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中美兩國“為友”的戰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2.根據題干材料中的“鴨綠江”等信息,聯系所學,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彭德懷總司令員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同朝鮮軍民一下,抗擊美國侵略軍。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抗美援朝戰爭和題干材料內容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答案】13.A14.C15.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解析】【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召開的相關史實。(3)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信息的提取,識記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內容及作用,關鍵信息是“實行包產到戶”。13.①《春天的故事》開始傳唱應在1992年以后;②《十送紅軍》開始傳唱應在1934年以后; ③《義勇軍進行曲》開始傳唱應在1935年以后;④《解放區的春天》開始傳唱應在1943年以后;⑤《我和我的祖國》開始傳唱應在21世紀;按開始傳唱的年代排序正確的是②③④①⑤。A項②③④①⑤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4.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西柏坡召開,會上提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是促使作出題干決策的關鍵歷史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5.由材料信息“實行包產到戶”可知,反映的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下,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為提高,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ABC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題干描述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6.【答案】B【知識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解析】【分析】資源利用率低,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組織管理,關鍵技術落后,法制建設落后等。 “西部大開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的一項政策,目的是“把東部沿海地區的剩余經濟發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鞏固國防。現狀與對策不一致,其他符合規律。 ①②④,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自然資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夠提高人類當前或者未來福利的各種物質和能量,包括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等等。這些自然資源在地球表面的分布都是不均勻的,其實任何地理事物的分布基本上都是不均勻的,“不均勻”是地理事物分布的常態,因為影響地理事物分布的因素有很多。17.【答案】D【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解析】【分析】 疫情沒有國界,世界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題干描述表明中國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國際事務中積極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中國已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穩定器,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中國形象已經為國際社會所公認,①③④符合題意,正確。②中的“決定作用”表述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18.【答案】C【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解析】【分析】 題干中金華市教育局的舉措體現了政府部門依法行政,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依法辦學,規范校外培訓和學生減負;體現了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知情權,所以①③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②說法錯誤,公正司法是對司法機關的要求。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依法行政和建設法治政府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19.【答案】A【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解析】【分析】 1953年12月31日周恩來總理在接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在亞非會議上改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緬聯合聲明中改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得到了印方的贊同,這體現 歷史上,新中國首次向國際社會“貢獻中國智慧”,所以A符合題意,正確。B錯誤, “求同存異”是周恩來在1955年4月在印尼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提出,時間比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遲。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中國外交政策的認識,本題可以從時間的角度進行分析結合題意進行分析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20.【答案】B【知識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我們的理想與責任;權利和義務【解析】【分析】題干中的大學生 生郭岳“硬核”隔離38天,這體現他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權利義務觀點,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負責, 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以①②④符合題意,正確。③錯誤,這體現較強的公民素養,不是科學文化素養。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做一個負責任的人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21.【答案】(1)黃河,地上河;畜牧業、種植業。(2)地處平原,地勢平坦。人口多。(3)采礦業:礦產資源豐富;漁業;瀕臨海洋,漁業資源豐富。(其他言之有理即可)【知識點】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1)、指出圖中A河流名稱是黃河,圖示河段位于黃河的下游,主要特點是典型的地上河。B山脈是太行山脈,B山脈兩側的農業類型是畜牧業、種植業。(2)、環渤海地區鐵路分布密集的原因是地處平原,地勢平坦。人口多。(3)、根據材料可知,環渤海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可以利用當地的豐富的礦產資源,發展采礦業。環渤海地區瀕臨海洋,漁業資源豐富,可以發展漁業。(其他言之有理即可)【點評】我國各地自然環境存在很大差異,每個地區都有各自優勢和不足。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千差萬別,因地制宜地發展區域經濟,可以使人們充分生產各自的優勢產品,從而提高當地的經濟。22.【答案】(1)穿漢服;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北魏的實力,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步伐,此后,傳統的漢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2)宋遼間出現了一百多年相對和平的局面,有利于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3)新疆:平定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叛亂,穩定了西北部邊疆的局勢;東北:取得兩次雅克薩之戰的勝利,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為中國領土。(4)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北魏孝文帝遷都前后鮮卑族服飾的變化”可知反映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穿漢服。孝文帝改革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北魏的實力,促進北方民族大融合,傳統的漢文化在北方得到大發展。(2)澶淵之盟使北宋與遼之間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對和平的局面,促進了雙方經濟文化的交流,使雙方的經濟文化都呈現出繁榮的景象。(3)康熙帝時, 蒙古族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在沙俄的唆使下,發動叛亂,康熙帝三次御駕親征,在多次戰役中打敗噶爾丹,平定了叛亂,穩定了西北部邊疆地區。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1685和1686年,康熙帝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打退俄國的進攻。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4)民族交融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故答案為:(1)穿漢服;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北魏的實力,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步伐,此后,傳統的漢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2)宋遼間出現了一百多年相對和平的局面,有利于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3)新疆:平定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叛亂,穩定了西北部邊疆的局勢;東北:取得兩次雅克薩之戰的勝利,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為中國領土。(4)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以古代民族交往為主線,考查學生對北魏孝文帝改革、澶淵之盟、康熙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等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要求學生具備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和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23.【答案】(1)工業比重上升,農業、服務業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例上升,農村人口比例下降;原因: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推動了城市化進程。(2)工商業;洋務運動。(3)戊戌變法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實業救國思潮的推動;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帝國主義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知識點】工業革命;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兩個表格內容,可見工業比重上升,農業、服務業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例上升,農村人口比例下降。聯系兩個表格時間可知,這些變化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工業革命的開展,工業革命的完成,推動了城市化進程。(2)由材料二圖表可以看出中國工商業得到了發展。根據材料二時間,聯系所學,19世紀60年代-90年代的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創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關條約》簽訂后,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浪潮,推動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戊戌變法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辛亥革命的成功,沖擊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資產階級一度受到鼓舞,各實業團體紛紛出現;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一個發展機會,進入了“黃金時代”。所以,1895年開始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得到較快發展。故答案為:(1)工業比重上升,農業、服務業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例上升,農村人口比例下降;原因: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推動了城市化進程。(2)工商業;洋務運動。(3)戊戌變法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實業救國思潮的推動;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帝國主義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洋務運動,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24.【答案】(1)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發展蒙古刺繡業有利于保護傳承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有利于發展文化的多樣性。有利于解決就業問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當地經濟發展。(3)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產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堅持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等。【知識點】可持續發展;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制度;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解析】【分析】(1)“漫漫黃沙變成片片綠洲家園”,”這體現綠色發展道路,告訴我們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保護環境,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據此回答即可。(2)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 發展蒙古刺繡業的原因可以從有利于保護傳承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有利于發展文化的多樣性。有利于解決就業問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等方面回答即可。(3)根據所學, 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的原因可以從堅持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產業等方面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中華文化,黨的領導,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共享發展成果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一般。25.【答案】(1)社會建設;和諧(2)民主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是民主的保障、體現。(3)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增強文化軟實力的基礎。(4)從企業和創新的關系;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我國科技現狀的不足;實施這一做法的意義等角度展開即可(任選2個角度)。【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解析】【分析】(1) 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增30元,加強社會保障的舉措,因此,體現社會文明建設。目標是構建和諧社會。(2)分析材料結合所學,本題可以從 民主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是民主的保障、體現等方面回答即可。(3)分析材料,本題可以從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增強文化軟實力的基礎等方面回答即可。(4)材料說明國家重視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因此原因可以從企業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企業不能只是跟著別人走,而必須自強奮斗、敢于突破。 我國科技現狀或科技創新的重要性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共享發展成果,法治與民主的關系,教育的重要性,我國科技發展現狀,創新及作用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一般。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金華市六校聯誼2021年中考社會 法治模擬測試試卷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1.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 保護法》 ,并將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是我國第一部流域保護的專門法律。( )A.黃河 B.長江 C.珠江 D.淮河【答案】B【知識點】2020年時事【解析】【分析】根據時事,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長江保護法》 ,并將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是我國第一部流域保護的專門法律。所以B符合題意,正確。ACD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時事內容,解答該題需要多留心、多識記時政知識,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2.2021年2月16日,首批中國國藥集團新冠滅活疫苗運抵 ,該國成為首個購買中國新冠疫苗的歐盟國家。( )A.匈牙利 B.奧地利 C.西班牙 D.德國【答案】A【知識點】2021年時事【解析】【分析】根據時事, 2021年2月16日,首批中國國藥集團新冠滅活疫苗運抵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該國成為首個購買中國新冠疫苗的歐盟國家。所以A符合題意,正確。BCD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時事內容,解答該題需要多留心、多識記時政知識,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3.如圖為世界地圖上的一條緯線,ab之間為世界屋脊,c點以東為太平洋,甲是該大洲的一個地點。下列關于圖中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B.甲所在的大洲是南美洲C.ab地區是黃土高原 D.甲居民主要講漢語【答案】D【知識點】世界典型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結合題意可知, ab之間為世界屋脊,是青藏高原,位于我國。 c點以東為太平洋,甲是該大洲的一個地點 ,甲地應該屬于北半球,東半球,所在的大洲是亞洲。甲地的居民主要講漢語。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我國從東西半球來看,位于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位于北半球;我國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國領土南北跨緯度很廣,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地區,屬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只有在高山地區才有終年冰雪帶。4.當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處于寒風凜冽時,下列現象最會出現的是( )A.我國北方的人正在冰面上玩耍B.登山愛好者前往瑞士登山C.我國塔里木河正值一年中水量最少的時期D.馬賽人向水草豐美的南方遷移放牧【答案】B【知識點】世界典型區域【解析】【分析】 受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來回移動的影響,地球上南北半球季節相反,當屬于地中海氣候的非洲南端好望角寒風凜冽時,是當地的冬季,此時北半球是夏季。我國北方的人正在冰面上玩耍是冬季,與題意不符合。登山愛好者前往瑞士登山,是夏季,正確。我國塔里木河正值一年中水量最少的時期,是冬季,與題意不符。馬賽人向水草豐美的南方遷移放牧,是冬季,與題意不符。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瑞士是山地之國,境內有阿爾卑斯山脈,海拔高,有冰川和積雪,自然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吸引力強;瑞士有發達的鐵路公路,有許多電纜車直通山巔,有直升機提供空中救援,交通便利,游客來的人多;旅游設施精良,地區接待能力強。每年來瑞士旅游的人較多,成為一個旅游熱區。5.面對全球疫情爆發、多國告急的局面,中國多省派志愿專家團援助海外。下列對于下圖中外出支援的四個省區說法正確的是( )A.粵省的農作物一般為一年一熟B.滬市是我國的政治、經濟中C.蜀省有古代的水利工程都江堰D.蘇省位于我國著名的東北平原【答案】C【知識點】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解析】【分析】粵是廣東省的簡稱, 廣東省的作物熟制是一年兩熟到三熟,不是一年一熟。滬是上海市的簡稱,是我國的經濟中心,不是政治中心。蜀是四川省的簡稱,有古代著名的水利樞紐工程都江堰。蘇是江蘇省的簡稱,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不是東北平原。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我國溫度帶的劃分指標是活動積溫,自北向南習慣上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五個溫度帶,青藏高原屬于以高寒為特征的高原氣候區;秦嶺—淮河以南主要是我國的亞熱帶和熱帶地區;秦嶺—淮河以北的塔里木盆地、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以及遼寧省的南部屬于暖溫帶;大興安嶺的北段及其兩側地區屬于寒溫帶;在暖溫帶和寒溫帶之間是中溫帶地區,不同溫度帶的作物熟制不同。6.讀圖經緯網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四地中,既位于東半球又位于寒帶的是丁甲B.地經緯度為(170°E,60°S)C.地球自轉一周時,甲、丙、丁三地中經過距離最長的是丙D.丙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向【答案】A【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 從經緯網圖看出,甲點的經緯度是(170°W、60°S),B不符合題意;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乙地位于150°E,屬于東半球,既位于東半球又位于寒帶的是丁,A符合題意;C地球自轉一周時,經過距離最長的是緯度最低的甲地,C不符合題意;D丙地位于乙地的東南方,D不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東西半球的劃分是以西經20°和東經160°組成的經線圈為界,西經20°以東,東經160°以西為東半球,西經20°以西,東經160°以東為西半球;東西經度的劃分是以0°經線為界,向東向西各分了180°,以東的180°稱東經,用符號“E”表示,以西的180°,稱西經,用符號“W”表示,南北半球和南北緯度的劃分都是以赤道為界,赤道以北的緯度稱北緯,用符號“N”表示,屬于北半球,赤道以南的緯度稱南緯,用符號“S”表示,屬于南半球;在有經緯網的地圖上判定方向,無論經、緯線如何彎曲,經線永遠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永遠指示東西方向。7.下列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搭配正確的是( )①張騫——出使西域,加強區域間的聯系②鄭成功——打敗英國殖民者,收復臺灣③鄭和——先后七次率領船隊遠航西洋④董仲舒——建議漢高祖劉邦“罷黜百家”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C【知識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解析】【分析】張騫兩次出使西域,溝通了漢朝與西域各國之間的聯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故①搭配正確。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故②搭配錯誤。1405-1433年,鄭和船隊從劉家港出發,先后七次下西洋,到過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故③搭配正確。為了加強思想統治,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故④搭配錯誤。C項①③搭配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搭配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8.科舉制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中國古代官員選拔制度較之前更加公平公正。以下說法體現科舉制特點的是( )A.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B.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C.父死子繼,兄終弟及D.軍功爵賞皆決于外,歸而奏之【答案】B【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解析】【分析】隋煬帝時,正式設立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創立。唐朝時完善了科舉制,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有才能的人可以通過考試進入政府機構任職,這樣才出現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現象。A項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反映的是九品中正制,不符合題意;B項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體現科舉制的特點,符合題意;C項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反映的是世襲制,不符合題意;D項軍功爵賞皆決于外,歸而奏之反映的是軍功爵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科舉制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知道“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的是科舉制。9.在中國近代史上,南京是一個特殊的見證者。下列事件南京沒有見證過的是( )A.1858年開為通商口岸 B.1912年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C.1927年國民政府成立 D.1937年日軍大肆屠殺【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析】【分析】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中國從此進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ACD三項都發生在南京,不符合題意;B項1912年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南京沒有見證過,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發生在南京的歷史事件。應重點掌握發生在南京的大事。10.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下列文獻符合此敘述的是( )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C.《人權宣言》 D.《拿破侖法典》【答案】D【知識點】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解析】【分析】拿破侖在位期間,對內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頒布了《民法典》(又叫《拿破侖法典》),后來《刑法典》《商法典》等法典相繼出臺,建立起完整的法律體系。《拿破侖法典》第一次確認了民事權利平等、廢除貴族特權、財產所有權無限制和契約自由等資產階級民法的基本原則,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后來很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題干選項中文獻《拿破侖法典》符合此種敘述。ABC三項和題干敘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拿破侖法典》符合題干敘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拿破侖頒布的《拿破侖法典》的相關史實。理解并識記拿破侖頒布的《拿破侖法典》的相關史實。中美關系變遷折射了近代以來中國命運的沉浮,大國關系關乎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回答問題。11.中國與美國兩國關系曾經“為敵”也曾經“為友”,兩國“為友”的戰爭是( )A.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C.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D.抗美援朝戰爭12.清明時節,鴨綠江畔,87歲的老兵劉金聲手捧鮮花,隔江遠眺對岸,追憶血與火的歲月,悼念犧牲戰友。他的戰友最有可能犧牲于( )A.北伐戰爭 B.抗日戰爭C.解放戰爭 D.抗美援朝戰爭【答案】11.C12.D【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解析】【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及影響。(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美援朝戰爭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掌握抗美援朝戰爭的相關知識。11.結合所學可知,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宣言的發表,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最終形成。極大地鼓舞了各國人民了斗志,大大增加了反法西斯力量,為最終打敗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中美兩國“為友”的戰爭,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2.根據題干材料中的“鴨綠江”等信息,聯系所學,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在彭德懷總司令員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同朝鮮軍民一下,抗擊美國侵略軍。ABC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抗美援朝戰爭和題干材料內容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建黨100周年之際,我們緬懷過去,牢記先輩囑托;我們面向未來,為黨續寫新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3.紅歌傳唱歷史。下列歌曲開始傳唱的年代排序正確的是( )①《春天的故事》 ②《十送紅軍》 ③《義勇軍進行曲》 ④《解放區的春天》 ⑤《我和我的祖國》A.②③④①⑤ B.①②③④⑤ C.③②①④⑤ D.②③①④⑤14.1949年中國共產黨作出了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入城市的決策,促使作出這一決策的關鍵歷史背景是( )A.解放戰爭轉入反攻 B.戰略決戰取得勝利C.七屆二中全會召開 D.渡江戰役解放南京15.《平凡的世界》中寫道:“雙水村生產大隊第一生產隊在隊長孫少安主持下,制定了一份農業作業組生產合同,準備實行包干到戶……”這段描寫反映我國當時正在實行的政策是( )A.土地改革 B.農業生產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答案】13.A14.C15.D【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解析】【點評】(1)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2)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召開的相關史實。(3)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相關知識。注意對材料信息的提取,識記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內容及作用,關鍵信息是“實行包產到戶”。13.①《春天的故事》開始傳唱應在1992年以后;②《十送紅軍》開始傳唱應在1934年以后; ③《義勇軍進行曲》開始傳唱應在1935年以后;④《解放區的春天》開始傳唱應在1943年以后;⑤《我和我的祖國》開始傳唱應在21世紀;按開始傳唱的年代排序正確的是②③④①⑤。A項②③④①⑤排序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4.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西柏坡召開,會上提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是促使作出題干決策的關鍵歷史背景,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5.由材料信息“實行包產到戶”可知,反映的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下,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為提高,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ABC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題干描述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6.下列符合“現狀——對策”模式的是( )①資源分布不均——跨區域調配②水土流失嚴重——植樹造林,保持水土③資源利用率低——西部大開發④環境污染嚴重——治理污染,保護環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資源、環境問題及對策【解析】【分析】資源利用率低,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組織管理,關鍵技術落后,法制建設落后等。 “西部大開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的一項政策,目的是“把東部沿海地區的剩余經濟發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鞏固國防。現狀與對策不一致,其他符合規律。 ①②④,正確。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自然資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夠提高人類當前或者未來福利的各種物質和能量,包括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等等。這些自然資源在地球表面的分布都是不均勻的,其實任何地理事物的分布基本上都是不均勻的,“不均勻”是地理事物分布的常態,因為影響地理事物分布的因素有很多。17.面對復雜嚴峻的疫情形勢,中國始終同國際社會一道抗擊疫情,毫無保留地同各國分享防控和治療經驗,盡己所能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支持和援助。這表明中國( )①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②主動承擔國際責任,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決定性作用。③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④中國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和穩定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和平與發展【解析】【分析】 疫情沒有國界,世界各國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題干描述表明中國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在國際事務中積極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中國已日益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穩定器,一個和平、合作、負責任的中國形象已經為國際社會所公認,①③④符合題意,正確。②中的“決定作用”表述錯誤。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18.暑假期間,金華市教育體育局通過人民政府網“政府信息公開”欄,分三批向社會公布了2020年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和“黑名單”,提醒家長和學生理性選擇。此舉體現了金華市教育局( )①依法行政,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②公正司法,規范政府行政權③依法辦學,規范校外培訓和學生減負④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知情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知識點】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解析】【分析】 題干中金華市教育局的舉措體現了政府部門依法行政,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依法辦學,規范校外培訓和學生減負;體現了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知情權,所以①③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②說法錯誤,公正司法是對司法機關的要求。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對依法行政和建設法治政府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19.習近平主席說:“隨著中國發展,中國將……更多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歷史上,新中國首次向國際社會“貢獻中國智慧”是提出(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求同存異”方針C.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D.“一國兩制”構想【答案】A【知識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解析】【分析】 1953年12月31日周恩來總理在接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在亞非會議上改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緬聯合聲明中改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得到了印方的贊同,這體現 歷史上,新中國首次向國際社會“貢獻中國智慧”,所以A符合題意,正確。B錯誤, “求同存異”是周恩來在1955年4月在印尼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提出,時間比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遲。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對中國外交政策的認識,本題可以從時間的角度進行分析結合題意進行分析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20.疫情期間,大學生郭岳“硬核”隔離38天,未連累一名親友。自武漢回鄉開始,他就戴了3層口罩和手套,未與任何人交談;返鄉后主動聯系社區說明情況,進行自我隔離;出院后繼續獨居車庫隔離,治愈后主動捐獻血漿。郭岳“硬核”隔離“硬”在他( )①樹立了正確的權利義務觀②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③具有較強的科學文化素養④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B【知識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我們的理想與責任;權利和義務【解析】【分析】題干中的大學生 生郭岳“硬核”隔離38天,這體現他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權利義務觀點,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負責, 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以①②④符合題意,正確。③錯誤,這體現較強的公民素養,不是科學文化素養。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對做一個負責任的人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二、非選擇題(本題有五大題,共50分)21.繼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兩大經濟地帶之后,我國又一工業密集區——環渤海經濟圈已初步形成。環渤海地區人口約占全國17.5%,國民生產總值占全國生產總產值的26.2%。(1)指出圖中A河流名稱及圖示河段的主要特點。說說B山脈兩側的農業類型。(2)分析環渤海地區鐵路分布密集的原因。(3)根據材料分析環渤海地區可以發展哪些優勢產業,并說明其依托的有利條件。【答案】(1)黃河,地上河;畜牧業、種植業。(2)地處平原,地勢平坦。人口多。(3)采礦業:礦產資源豐富;漁業;瀕臨海洋,漁業資源豐富。(其他言之有理即可)【知識點】中國四大地理區域;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解析】【分析】(1)、指出圖中A河流名稱是黃河,圖示河段位于黃河的下游,主要特點是典型的地上河。B山脈是太行山脈,B山脈兩側的農業類型是畜牧業、種植業。(2)、環渤海地區鐵路分布密集的原因是地處平原,地勢平坦。人口多。(3)、根據材料可知,環渤海地區礦產資源豐富,可以利用當地的豐富的礦產資源,發展采礦業。環渤海地區瀕臨海洋,漁業資源豐富,可以發展漁業。(其他言之有理即可)【點評】我國各地自然環境存在很大差異,每個地區都有各自優勢和不足。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和資源條件、社會歷史和文化背景千差萬別,因地制宜地發展區域經濟,可以使人們充分生產各自的優勢產品,從而提高當地的經濟。22.(2021·寧海模擬)民族交融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歷史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北魏孝文帝遷都前后鮮卑族服飾的變化材料二:《遼、北宋、西夏形勢圖》 材料三:清軍入關后,雖然建立了對全國的統治,但還沒有完成全國真正統一的任務。康熙帝經過極大的努力,……終于建立起一個幅員遼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 近代史編》(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項措施?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孝文帝改革的積極影響。(2)《遼、北宋、西夏形勢圖》中澶州發生的事件對當時社會造成了怎樣的影響?(3)康熙帝為“建立起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西北、東北地區分別做了哪些“努力”?(4)綜合以上材料,概括民族交融對中華民族發展的意義。【答案】(1)穿漢服;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北魏的實力,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步伐,此后,傳統的漢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2)宋遼間出現了一百多年相對和平的局面,有利于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3)新疆:平定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叛亂,穩定了西北部邊疆的局勢;東北:取得兩次雅克薩之戰的勝利,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為中國領土。(4)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元明清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的貢獻【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北魏孝文帝遷都前后鮮卑族服飾的變化”可知反映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穿漢服。孝文帝改革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北魏的實力,促進北方民族大融合,傳統的漢文化在北方得到大發展。(2)澶淵之盟使北宋與遼之間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對和平的局面,促進了雙方經濟文化的交流,使雙方的經濟文化都呈現出繁榮的景象。(3)康熙帝時, 蒙古族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在沙俄的唆使下,發動叛亂,康熙帝三次御駕親征,在多次戰役中打敗噶爾丹,平定了叛亂,穩定了西北部邊疆地區。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中國的領土上,燒殺搶掠;1685和1686年,康熙帝組織兩次雅克薩之戰,打退俄國的進攻。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4)民族交融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故答案為:(1)穿漢服;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增強了北魏的實力,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交融的步伐,此后,傳統的漢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2)宋遼間出現了一百多年相對和平的局面,有利于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3)新疆:平定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叛亂,穩定了西北部邊疆的局勢;東北:取得兩次雅克薩之戰的勝利,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為中國領土。(4)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以古代民族交往為主線,考查學生對北魏孝文帝改革、澶淵之盟、康熙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等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要求學生具備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和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材料二:晚清政府財政收入結構表(單位:萬兩)年代 農業稅收入 工商雜稅收入 其他收入 總收入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 數額 比重(%)1849 3281 77 969 23 ﹣ ﹣ 4250 1001885 3071 40 3923 51 714 9 7708 100——摘編自馮楊《低關稅與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研究》材料三:清末狀元張謇曾說:救國為目前之急,譬之樹然,教育猶花,海陸軍猶果也,而其根本則在實業。1895年,他放棄高官厚祿,創立了大生紗廠,于1899年建成投產。一投產就年年獲利,推動了一些官僚、商人投資于近代工業。1914年到1921年這八年中,大生紗廠利潤高達1000萬兩以上。——摘編自王敦琴《張謇一生成敗得失論》(1)概括材料一中的信息,并說明出現這些變化的原因。(2)由材料二圖表可以看出中國哪一行業得到了發展?與近代中國的哪一探索有關?(3)1895年開始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得到較快發展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工業比重上升,農業、服務業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例上升,農村人口比例下降;原因: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推動了城市化進程。(2)工商業;洋務運動。(3)戊戌變法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實業救國思潮的推動;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帝國主義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知識點】工業革命;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兩個表格內容,可見工業比重上升,農業、服務業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例上升,農村人口比例下降。聯系兩個表格時間可知,這些變化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工業革命的開展,工業革命的完成,推動了城市化進程。(2)由材料二圖表可以看出中國工商業得到了發展。根據材料二時間,聯系所學,19世紀60年代-90年代的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創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關條約》簽訂后,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浪潮,推動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戊戌變法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辛亥革命的成功,沖擊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資產階級一度受到鼓舞,各實業團體紛紛出現;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一個發展機會,進入了“黃金時代”。所以,1895年開始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得到較快發展。故答案為:(1)工業比重上升,農業、服務業比重下降;城市人口比例上升,農村人口比例下降;原因: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推動了城市化進程。(2)工商業;洋務運動。(3)戊戌變法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實業救國思潮的推動;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帝國主義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洋務運動,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原因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24.戰勝深度貧困的華麗轉變——內蒙古科右中旗的脫貧攻堅之路。場景一:科右中旗貧困戶——包寶音圖:漫漫黃沙變成片片綠洲家園,短短兩年時間我家養的牛由4頭發展到16頭,家里的年收入也由不到3萬元增長到12萬元。場景二:蒙古族刺繡2008年入選中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科右中旗成立了專題性博物館和規模化產業發展基地,集中舉辦刺繡培訓班,共培訓繡工1.47萬人次。全旗從事蒙古刺繡的農牧民超過2.1萬人,已實現1000萬元的產銷收入。全旗2895名貧困戶實現人均年增收2000元,草原繡娘用纖纖巧手“繡”出花一樣的幸福生活。場景三:科右中旗實行“雙書記”周例會制度。在會上,領導班子成員和黨員們談初心、謀發展、理思路,確定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扶持發展“農家樂”等事項。(1)“漫漫黃沙變成片片綠洲家園”,指出“綠”“富”“雙贏”所蘊含的道理。(2)依據場景二分析發展蒙古刺繡業的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說說科右中旗為什么能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答案】(1)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2)發展蒙古刺繡業有利于保護傳承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有利于發展文化的多樣性。有利于解決就業問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當地經濟發展。(3)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產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堅持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等。【知識點】可持續發展;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制度;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解析】【分析】(1)“漫漫黃沙變成片片綠洲家園”,”這體現綠色發展道路,告訴我們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保護環境,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據此回答即可。(2)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 發展蒙古刺繡業的原因可以從有利于保護傳承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有利于發展文化的多樣性。有利于解決就業問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等方面回答即可。(3)根據所學, 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的原因可以從堅持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產業等方面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可持續發展,保護環境,中華文化,黨的領導,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共享發展成果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一般。25.2021年3月11日,全國兩會在北京閉幕。閱讀以下部分摘錄,回答問題。摘錄一: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增30元。 (1)材料體現了我國在加強哪一文明建設?目標是什么?摘錄二:全國人大表決通過了新修正的全國人大組織法,將“同人民保持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始終堅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等規定寫入修正案。 (2)民為邦本,法系根基。這一規定體現了民主與法治怎樣的關系?摘錄三: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深化教育改革,實施教育提質擴容工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3)從文化軟實力角度說說國家實施這一舉措的理由。摘錄四: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促進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釋放源源動力。 (4)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國家這一做法的必要性。【答案】(1)社會建設;和諧(2)民主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是民主的保障、體現。(3)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增強文化軟實力的基礎。(4)從企業和創新的關系;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性;我國科技現狀的不足;實施這一做法的意義等角度展開即可(任選2個角度)。【知識點】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與依法參與政治生活;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解析】【分析】(1) 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增30元,加強社會保障的舉措,因此,體現社會文明建設。目標是構建和諧社會。(2)分析材料結合所學,本題可以從 民主是法治的基礎,法治是民主的保障、體現等方面回答即可。(3)分析材料,本題可以從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增強文化軟實力的基礎等方面回答即可。(4)材料說明國家重視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因此原因可以從企業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企業不能只是跟著別人走,而必須自強奮斗、敢于突破。 我國科技現狀或科技創新的重要性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點評】本題考查對共享發展成果,法治與民主的關系,教育的重要性,我國科技發展現狀,創新及作用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主要考查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度值一般。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金華市六校聯誼2021年中考社會?法治模擬測試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金華市六校聯誼2021年中考社會?法治模擬測試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