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權利行使 注意界限課標要求 理解侵權責任的內容,樹立依法承擔責任的觀念。核心素養 1. 政治認同:堅持權利義務統一原則,行使權利不得損害國家和集體利益、不得妨礙他人合法權利。 2.科學精神:辨清不同民事權利的法定界限,明確作品合理使用與法定許可使用的條件。 3.法治意識:不動產權利人在維護自己合法權利的同時,應該注意到相鄰方的合法權利。樹立依法承擔責任意識。 4.公共參與:有限制地行使民事權利。教學目標 1.學生能通過網購事件、民法典條例等資料闡述民事權利的限制內容及對人身權知識產權的限制,初步提高辯證分析能力,梳理界限意識。 2.學生能通過情境案例資料和六尺巷等視頻說出相鄰關系及其處理,初步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樹立保護相鄰方權益的觀念。重點 對人身權利、知識產權的界限;正確處理相鄰關系難點 對人身權利、知識產權的界限;正確處理相鄰關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林某在某電商平臺注冊了一家店鋪,并通過了實名認證。云某通過網絡在該店鋪訂購了一條某品牌的褲子。收到貨品后,云某發現貨品與網頁宣傳不符,就發表了買家評論并給予差評。之后,雙方為此產生爭議,云某又追加評論,談了自身感受。林某對此大為不滿,向人民法院起訴云某侵害名譽權。 問:你在網購時給過差評嗎?你認為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為什么? 解析:根據最高法公報案例:網絡交易中買家給“差評”若不是出于惡意詆毀商業信譽的目的,則不屬于侮辱誹謗行為。案例中云某對商品質量及經營者服務的評價僅是個人對商品及服務的情感表達,并沒有誹謗、詆毀、損害等違反法律的行為,不構成侵權。民法強調對權利的保護,而權利通常意味著人們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實施某一種行為的自由,但是,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時不能超過正當的界限。 本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權利行使 注意界限》 閱讀材料,思考回答問題 提高信息提取能力和分析總結能力。講授新課 議題一:民事權利有限制 思考:給不滿意的商品和服務打差評是我們每個人消費者的權利,但是我們能意氣用事,隨意打差評嗎?要注意什么? 呈現《民法典》條例。 點評:不能。要遵守誠實信用原則。在互聯網時代買家、賣家要共同遵守相關法律規定和網絡道德規范。 總結: 民事權利有限制 1.限制的內容 (1)民事主體行使民事權利時不能超過正當的界限。 (2)不得濫用民事權利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 2.對于人身權設定了界限 (1)表現:對經營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就不能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2)原因:這些行為是保障消費者批評監督權所必需的。 (3)例外:借機以誹謗、詆毀、侮辱等方式損害對方利益的,則構成侵權。 情境案例: 鏡頭1:小王同學在寫一篇作文時,寫道:“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望著窗外一片白茫茫的大雪,我不由自主吟詠出了岑參的著名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鏡頭2:李教授在撰寫自己的專著時,使用了一幅照片。因為聯系不上這幅照片的作者,他在著作中注明,請作者及時與自己聯系,以便支付相關使用費用。 鏡頭3:張老師在撰寫一篇論文時,引用了知網上三篇論文中的觀點。他在論文的“參考文獻”中,注明了這些觀點的出處、作者及發表期刊。 請判斷以上行為是否侵犯著作權?為什么? 總結: 民事權利有限制 3.對知識產權的限制(在著作權上表現明顯) (1)作品的合理使用 ①處理:使用作品不需要著作權人同意,也不必支付使用費。 ②情形: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為介紹、評論某一作品或者說明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為報道時事新聞,在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體中不可避免地再現或者引用已經發表的作品;為課堂教學或者科學研究,翻譯或者少量復制已經發表的作品,供教學或者科研人員使用。 (2)作品的法定許可使用 ①處理:可以不經著作權人同意,直接使用著作權人的作品,但應當按照規定支付使用費。 ②情形:報刊轉載其他報刊上發表的作品;在為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和國家教育規劃而編寫出版的教科書中,匯編已經發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樂作品等。 【知識整合】區別作品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使用 【能力提升】 議題2:妥善處理相鄰關系 視頻:六尺巷的故事;一箭雙雕遇見民法典。 問:你收獲了什么? 總結: 二、妥善處理相鄰關系 1.相鄰關系 (1)實質:是對不動產所有權的限制或延伸。 (2)類型:包括相鄰用水、排水,相鄰通行,相鄰不動產利用與管線安設,相鄰通風、采光、日照,相鄰有害物質排放,等等。 2.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1)原因: ①鄰里之間如果在排水、通行、通風、采光、觀景等方面處理不當,就可能引發侵權糾紛。 ②對于保護相鄰不動產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穩定社會秩序,具有重要的意義。 (2)處理 ①不動產的相鄰權利人應當按照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相鄰關系。 ②法律、法規對處理相鄰關系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可以按照當地習慣。 ③相鄰關系一方在為自己便利行使權利時,應當照顧到相鄰方的利益。 結合情境,思考回答問題 觀看制品,聯系情境,思考回答問題 得出民事權利的限制內容及對人身權的限制。 創設情境,得出對于知識產權的限制。 提高學生興趣,得出相鄰關系及其處理。課堂小結 結合板書小結。 跟著回答所學內容。 形成框架,將理論系統化。板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