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8.3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選自部編版思想政治必修4 《哲學與文化》第三單元第八課《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實現中華文化繁榮發 展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從邏輯上講第八課主要講如何吸收外來。第三框題《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其中“面向世界博采眾長”通過分析對待外來文化的兩種激進的觀點,明確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傲⒆銍榻涣骰ヨb向我們介紹外來文化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同時要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教學目標】1、理解對待外來文化的錯誤觀點。2、理解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3、理解立足國情,交流互鑒。【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2、科學精神:科學把握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3、公共參與:正確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有益成果,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教學重點】理解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教學難點】理解立足國情,交流互鑒。【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我們知道,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那么在交流和交融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呢?新課講授:出示議題——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第一幕:面向世界博采眾長議題一:向左還是向右 從《覺醒的年代》中找出我國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議學情境一:觀看視頻《北大教授錢玄同主張廢除漢字》和《 復古派在行動》議學問題:結合下面議學情境,回答下列問題:1、視頻中反映的是近代中國哪兩種文化發展方向的對抗 2、你覺得中國文化前進方向是向左還是向右 3、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兩種錯誤傾向?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提取視頻關鍵信息,分析回答探究問題1、視頻中反映近代中國哪兩種文化發展方向的對抗 你覺得中國文化前進方向是向左還是向右?右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兩種錯誤傾向?一、面向世界博采眾長1、對待外來文化的錯誤觀點:(1)徹底拒斥外來文化的文化復古主義;(2)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盤西化論。議學情境二:閱讀材料《北京冬奧會透過厚重的“中國味”演繹了濃濃的“世界情"》2022北京冬奧會會徽,五環“破冰而出”彰顯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懷,橄欖枝和中國結意象融為一體的“大雪花"象征團結共贏....北京冬奧會厚重的“中國味”與“相互理解、友誼長久、團結一致和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相契合,表達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初衷,為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注入動力。議學問題:北京冬奧會是怎樣透過厚重的“中國味”演繹了濃濃的“世界情"的?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議學提示:2、對待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文化發展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我們要學習借鑒:①一切有利于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②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③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第二幕:立足國情交流互鑒議題二:為主還是為用?探究對待外來文化的基本原則議學情境三:觀看視頻《李大釗與陳獨秀談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并閱讀材料《二十大報告摘錄——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議學問題:結合上述情境分析中國文化前進方向為什么沒有向左也沒有向右,而是選擇了第三條路——馬克思主義?為什么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議學提示:立足國情交流互鑒1、立足國情、交流互鑒的原因:①古代的學問不能直接解決今天的問題。②外來文化也不能直接解決中國的問題,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才能發揮積極作用。③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議學情境四:觀看視頻《佛教是如何傳播到中原》議學問題:佛教先驅者是如何對待漢字的 今天對待外來文化,為主還是為用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提取視頻關鍵信息,分析回答探究問題2、對待外來文化的要求立足中國國情,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應當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本課小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