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蜻蜓飛飛一 .教學目標通過觀察圖片,了解蜻蜓的身體結構、生活習慣等特點掌握簡單的蜻蜓的繪畫方法,掌握點線面的裝飾技巧并運用。引導學生通過繪畫的形式,感受蜻蜓之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愛慕之情。二.教學重難點:能夠用語言描述出蜻蜓的眼睛大;身體長;六條腿;對稱等特點。能夠繪畫出簡單的蜻蜓形象,并運用點線裝飾蜻蜓,最終描繪出一幅完整的作品。能分析自己的作品,說出自己的創意。教學設計激趣導入,啟發思考老師出個謎語:請同學們猜一猜,看誰最聰明?小飛機,沙翅膀;身體細細長又長。斗大眼睛照前方,飛來飛去滅蟲忙。問題:你們是從哪些地方猜出是蜻蜓的?總結:身體、翅膀、眼睛謎語抓住了蜻蜓的外形特征,所以我們就能猜出來,這節課就來畫一畫蜻蜓。出示課題:《蜻蜓飛飛》。激趣導入,啟發學生進行思考。討論交流1.教師提出問題:(1)你都知道有關蜻蜓的哪些知識?(包括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生活環境等)(2)你覺得蜻蜓美麗嗎?它美在哪里呢?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自己了解的相關知識。3、學生交流討論后,小組匯報。4.教師進行總結,介紹蜻蜓的相關知識。蜻蜓, 昆蟲綱,蜻蜓目,差翅亞目昆蟲的通稱。一般翅長而窄,膜質,網狀翅膀脈絡極為清晰。蜻蜓的視覺極為靈敏,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足細而弱,上有鉤刺,可在空中飛行時捕捉害蟲。幼蟲水蠆,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后蛻皮羽化為成蟲。蜻蜓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蟲,實為益蟲。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蟲。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據著頭的絕大部分,且每只眼睛又有數不清的“小眼”構成,稱之為“復眼”它們的視力極好,而且還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轉頭。此外,它們的復眼還能測速。當物體在復眼前移動時,每一個“小眼”依次產生出反應,經過加工就能確定出目標物體的運動速度。這使得它們成為昆蟲界的捕蟲高手。(三)欣賞交流1.剛才我們交流介紹了蜻蜓的相關知識,我們再來欣賞蜻蜓的圖片,請大家仔細欣賞的同時,認真觀察蜻蜓,它們美麗在哪里。2.欣賞了圖片,請同學們把蜻蜓的美麗再詳細描述一下。3.學生回答后師生共同總結蜻蜓的外形特征:身體:它長長的細細的,有漂亮的花紋;翅膀:有兩對,又長又薄,紋理很多;眼睛:有兩對,復眼又大又圓;顏色:很豐富。4.提問:知道了蜻蜓的外形特征,那么它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什么?(對稱)哪里是對稱的?翅膀的紋理;肚子的圖案;身體是對稱的。5.請學生用肢體語言表現對稱,教師介紹對稱對蜻蜓的飛翔很重要。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書中同學們的作品,他們是怎樣表現蜻蜓的。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小結:同學們用豐富的線條表現了蜻蜓的身體和翅膀,畫的很詳細,表現了蜻蜓的動態,用多彩的顏色畫出了飛舞的蜻蜓。(四)布置作業:作業要求:1.創作一幅以蜻蜓為題材的作品。2.用豐富的線條和多彩的顏色來畫出蜻蜓飛飛的畫面。展示評價:1.展示學生的作品,學生自評、互評作品。2.誰的作品與眾不同?誰觀察蜻蜓最仔細?3.給同學作品提些建議。4.這節課你除了學會畫蜻蜓,你還知道了些什么知識?教師總結:師:隨著人類的急速增長,蜻蜓家族的品種在一個接著一個滅絕或者正在滅絕......在我們的生活區,還剩下多少只蜻蜓與我們共舞,在我們的頭頂,你還能見到幾只蜻蜓在盤旋。可憐的蜻蜓在人類的治蟲法寶“農藥”里成災難性喪生,幸存下來的幾只又能在惡劣的環境里度過幾年呢? 所以我們人類要改變這種狀況,想辦法與蜻蜓和諧共處,蜻蜓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不能隨意捕捉它,保護它們就是保護我們自己。課后拓展課后請同學們嘗試用折、剪等方法,制作半立體或立體造型的蜻蜓,讓它“飛”起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