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社會·法治答題卷2021.11一、選擇題(本題有22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答案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小題,共56分)23.(11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鴉片戰爭后80年,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的歷史,反抗外國侵略、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歷史。同時,也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在艱苦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社會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變革。【屈辱與抗爭】請將表格中的知識點填寫完整。(4分)列強侵華戰爭 抗爭的代表人物或事件 不平等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 ①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運動 《北京條約》等②_________________ 鄧世昌 ③_________________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義和團運動 ④_________________【救國與探索】卡片1 自救之路(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卡片2 維新之路 康有為等主張設議院,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員,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創辦報紙,訓練新式軍隊。卡片3 共和之路 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新禮服新興,翎頂補服滅;剪發興,辮子滅。 ——《時報》 卡片4 一場思想文化補課 我們現在認定,只有“德先生”、“賽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陳獨秀卡片1自救之路的目的是什么?(2分)卡片2的哪一內容最能體現發展資本主義的主張?(1分)請概括卡片3反映的中國社會在政治上的變化。(2分)并總結從卡片1到卡片4,中國人對救亡圖存的探索過程具有什么特點。(2分)24.(9分)【人物風云】2021年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6周年。先生“集畢生之精力”為中華民族的進步作出了杰出貢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為建立至完美的國家,孫中山先生作了很多努力,請列舉相關兩例史實予以說明。(4分)運用所學知識,結合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談談你對材料二中劃線部分內容的理解。(3分)材料三:中國共和垂六年,國民未有享過此共和之福,非共和之罪也,執共和國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專制之手段也。 ——1917年孫中山在廣州的演講(3)為什么孫中山認為“中國共和垂六年,國民未有享過此共和之福”?(2分)25.(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請結合相關史實,談談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A、B、C。(6分)材料二:圖一 圖二 中共一大會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中圖一與圖二反映內容的內在聯系。(2分)材料三: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革命面貌就煥然一新了。請結合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史實,說明為什么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開天辟地的大事。(4分)26.(12分)閱讀小王同學的暑期日記,回答問題。日記一:5月14日 今天我帶著我表弟和表妹去我家附近的養老院,我們給爺爺奶奶講故事,還幫助他們擦桌子,掃院子。今天過得真有意義啊!日記二:6月4日 今天我的妹妹出生了!我無比幸福!兩年前,我就希望爸爸媽媽給我添個妹妹,可他們說國家政策不允許。那為什么現在……日記三:7月11日 今天我看到一則法制新聞:“16歲中學生王某,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常與社會上的閑散青年交往,無意中卷入‘江湖’。為滿足自己的生活消費,他和同伙們瘋狂撬車100余輛,造成經濟損失數十萬元.根據我國《刑法》規定,最終因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看完后我為之感到惋惜。日記一中小王作為表哥的身份是通過哪種社會關系確定的?(1分)從親社會行為角度說說小王這一天的“意義”在哪里。(2分)請從社會規則的角度,為小王解開日記二中的疑惑。(2分)日記三中“易某和其同伙瘋狂撬車的行為”是什么性質的違法行為?(1分)請結合材料寫出你的判斷理由。(6分)27.(12分)【網絡與微信】伴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運用,微信對中學生來說已不再是新鮮事。以下是某校八年級學生微信使用情況的一些調查信息:信息一:我們班有77.8%的同學選擇微信作為與朋友溝通的媒介;有41%的同學會把網上沒見過世面的陌生人加入自己的朋友圈;89.4%的同學會在朋友圈里曬自己、家人或朋友的照片。信息二: 信息三:信息一說明了什么?(2分)根據信息,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微信的認識。(4分)結合信息三,談談我們應該如何理性使用微信。(6分)八年級社會·法治練習卷2021.11友情提示:1.本試卷為開卷考試,分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2.所有答案都必須做在答題卷標定的位置上,務必注意試題序號和答題序號相對應。一、選擇題(本題有22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各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 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北回歸線自東向西依次穿過的省區是( )A.臺、閩、桂、滇 B.臺、粵、桂、滇 C.滇、桂、粵、臺 D.臺、閩、粵、滇2.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推論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選項 史實 推論A 洋務運動 提倡“自強”“求富”,揭開了中國近代化的序幕B 百日維新 宣傳“變法圖強”,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解放運動C 辛亥革命 實現了“三民主義”,推翻中國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D 新文化運動 啟發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積極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3.1901年后,“建設新中國”一詞在報刊上頻繁出現,有人倡言“推翻舊政府”、“立黨救國”。這反映了( )A.維新變法影響深遠 B.中國同盟會力量壯大C.革命思想迅速傳播 D.國民黨政權風雨飄搖4.20 世紀初期《北京學界全體宣言》:“外爭主權,內懲國賊……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該材料最能體現( )A.反對封建軍閥的斗爭性 B.各階層抵制侵略的一致性C.維護國家統一的堅決性 D.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5.“登高一呼群山應,從此神州不陸沉。大智若愚能解惑,微言如閃首傳真。”這是老革命家吳玉章為1959年出版的《李大釗選集》題的詩,主要是指李大釗( )A.是《新青年》的撰稿人 B.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C.發表了《文學革命論》 D.批判尊孔復古思潮6.如圖為中國共產黨第一個黨綱內容節選,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 )A.奮斗目標 B.中心工作 C.組織機構 D.最低綱領7.某校八年級小李同學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為主題,制作了下面的資料卡片。并對其所涉及的史實進行了解讀,其中正確的是( )A.圖1涉及的史實是中國近代工業化的開端,從民用工業逐漸發展到軍事工業B.圖2涉及的史實作為政治運動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C.圖3是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他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干多年的封建制度D.圖4《新青年》宣傳擁護“德先生”和“賽先生”,但也不反對禮教、禮法8.人口變化是社會狀況的“晴雨表”。1914-1918年間,中國農戶減少1500多萬戶,造成這一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袁世凱復辟帝制 B.軍閥割據混戰 C.日本發動侵華戰爭 D.國民黨發動內戰9.以下口號所反映的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搭配正確的有( )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10.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歷史,野蠻殘暴的西方列強屢次侵華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請將列強在中國攫取的以下權利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 )①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②外國公使進駐北京③開放蘇州、杭州,沙市、重慶為商埠 ④賠款2100萬銀元④②①③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②③①④11.清代思想家顏元曾說:“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理則心泰。”可見( )①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②禮儀是一種形式,一種約束人們行為的條條框框③禮儀是一個人、一個集體乃至一個國家精神文明的象征④禮儀源于最初的人類文明,并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12.每個人都應該承擔自己的責任,中學生當然也不例外。在學校里,我們努力學習,這是責任;在家里,我們幫父母做點家務活,這是責任;出門在外,為社會做點事,這也是責任。這說明( )A.角色不同,責任不同 B.角色相同,責任不同C.角色不同,責任相同 D.角色相同,責任相同13.關于社會關系,下列認識不正確的是( )A.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 B.社會關系是通過人的身份確定的C.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有不同的身份 D.業緣關系的建立以廣泛的社會分工為基礎14.日前,湖州某中學學生小曹騎自行車摔倒,剮蹭到路邊轎車,于是他決定留下來等車主,旁邊居民勸他回家,但小曹堅持等待,后在車主遲遲未到的情況下寫下道歉字條并留了電話才離開。車主看到字條后,表示孩子是好樣的,小刮蹭不會追究。這個事例體現出的是( )①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②理解至上,欣賞他人③平等待人,關心他人 ④誠信社會,人人共建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5.右邊漫畫告訴我們( )A.誠信自古就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B.誠實守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之本C.違背誠信的結果只能是損人利己D.不誠實守信定會受到法律的制裁16.李克強總理在出席夏季達沃斯論壇時曾說:“總理”和“農民”兩崗位無貴賤之分。幾十年前自己就是農民,當年農民的經歷,對今天總理的職務受益匪淺。總理的話向我們揭示的道理有 ( )①人生來平等,這種平等應該得到充分的尊重②平等集中體現在人格尊嚴和法律地位的平等③尊重農民,就一定能激發農民的生產積極性④我們要增強平等意識,平等對待他人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17.2021年8月,河南省鄭州市等地新冠疫情形勢嚴峻,當地居民大多通過電視、網絡等途徑了解外面的情況。這充分說明( )A.電視、網絡能滿足人的所有需求 B.人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了解社會C.社會生活絢麗多彩 D.人們的社會生活空間不斷延展18.沒有班級規則,就無法上課;沒有交通秩序,我們甚至連按時上學都無法保障。這說明( )A.有了規則就一定有良好的秩序 B.規則會使人們的行動受到限制C.社會規則保障社會的良性運行 D.社會生活的正常化需要人們自覺遵守規則19.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未成年人不得有“曠課、夜不歸宿”等不良行為。未成年人沾染上這些行為( )①不利于自身的健康發展 ②一定會給家庭、社會造成一定的危害③容易走向違法犯罪道路 ④會觸犯刑法,受到刑罰處罰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0.圖示法是表示概念之間關系的常用方法。下列選項符合圖中所示關系的是( )A.人身權與財產權 B.刑法與民法C.主刑與刑罰 D.主刑與罰金21.放學路上,小明走至偏僻處,迎面來了幾個不良少年,強迫他把身上的錢交出來。此時,小明較為妥當的做法是( )①與不良少年巧妙地周旋,機智脫逃 ②不顧一切與不良少年硬拼③交出錢財,保護自己 ④記住不良少年的特征,及時報警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22.陳某使用110謊報警情,以虛構事實的方式擾亂公共秩序,被區公安分局處以行政拘留三天的處罰。對此案例解讀正確的是( )A.陳某的行為屬于嚴重違法行為 B.陳某的行為侵害他人的民事權利C.違反治安管理會受到行政制裁 D.一般違法行為也要承擔法律責任八年級社會·道法答案2021.11一、選擇題(本題有22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B C C D B A B B A B A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答案 A B C B C B C B C C D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小題,共56分)23.(11分)(1)①林則徐(或關天培) ②甲午中日戰爭 ③《馬關條約》 ④《辛丑條約》 (4分)(2)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富國強兵,維護清朝統治。(2分)興辦工礦企業(1分)(3)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2分)從學器物到學制度再到學思想(或由表及里,層層深入)(2分)24.(9分)(1)①1894年,成立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口號;②1905年,成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③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④1911年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任選2點得4分,其他符合答案同樣給分)辛亥革命結束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1分)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分)所以,人們不再接受“皇帝”。1915年末,袁世凱復辟帝制。(2分)25.(12分)(1)A: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2分)B: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但并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2分)C: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或中國的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2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思想基礎。(2分)資產階級維新派領導了戊戌變法,結果失敗;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但沒有改變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所以也是失敗。(2分)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使得中國的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2分)所以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12分)(1)血緣關系。(1分)小王的這種親社會行為有利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2分)規則不是一成不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一些規則需要廢除,一些需要加以調整和完善。(2分)刑事違法行為或犯罪行為。(1分)“造成經濟損失數十萬元”,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受到了刑罰處罰,應受刑罰處罰性;“觸犯了《刑法》”,體現刑事違法性。(6分)(12分)反映了青少年使用微信比較普遍;青少年在使用微信中,缺之安全意識和信息甄別能力。(2分)利:①微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快捷;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③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等。(任選一個,得2分)弊:①在網絡時代,人人能夠參與信息發布,信息變得豐富的同時,也出現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②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任選一個,得2分)①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對于微信朋友圈轉發的信息,要學會辨別其真假,不隨意轉發信息;(3分)②學會保護自己隱私;不隨意加陌生人為微信朋友等等。(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社會·法治答題卷 - 副本.docx 八年級社會·道法試題卷.docx 八年級社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