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微觀世界》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課屬于“造型 表現”學習領域。通過放大鏡或顯微鏡讓學生觀察鏡下的各種物體的微觀世界,觀察后讓學生把見到的微觀世界用筆描繪出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精神,培養其學習美術的興趣。本課是一節探究性、欣賞性、創造性、樂趣性于一體的美術課,根據教材要求分為兩課時教學。二、教學目標1、知識技能目標:了解認識微觀世界,學會從不同角度感悟、觀察、探究事物的構造和美感。2、過程方法目標:嘗試運用點、線等造型元素,表現出觀察到的微觀世界的節奏、韻律、疏密的美。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養成細致觀察的好習慣,體驗觀察與繪畫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三、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屬于小學高年級階段,認知能力相對較強,本節課的設置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水平。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是:觀察微觀圖像,用點、線、色彩結合的方法描繪微觀世界的圖形。教學難點是:較好地運用點、線的節奏、韻律、疏密等方法來表現微觀世界。五、教法學法依據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和充分發揮學生個性的理念,我將運用直觀教學法,示范教學法、啟發教學法進行教學。在學法指導上采用欣賞法、觀察法、探究法、操作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眼、手、腦等多重感官參與學習,即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六、教具學具教具:課件、美術作品、顯微鏡或放大鏡等。學具:紙張、美術工具材料等。七、教學過程(一)、引導階段1、觀察活動: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位新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顯微鏡、放大鏡)那這兩個用具什么樣的人會用到它呢?(科學家)對,今天呢老師用魔法棒把每位同學都化身為小科學家,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自己帶來的花瓣、樹葉。提問: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放大后看到的物體。教師小結:物質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大量粒子,即直徑小于0.1毫米的分子、原子或離子等構成的。通常人們感官不能直接感覺到的微觀的物體和現象叫作“微觀物體”和“微觀現象”,而將這些物體和現象總體叫作“微觀世界”。2、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第十四課《微觀世界》。(二)、發展階段1、把學生分成組,每組都用自己帶來的放大鏡觀察自己帶來的樹葉,體驗放大后的不同視覺效果。(自主合作交流完成)2、想一想這些形狀、色彩、花紋、動態都像什么呢?3、提問:你發現了什么?美在哪里?小組討論并發言,引導學生說美在哪里。教師小結:點、線、色彩的重復產生了疏密、節奏、韻律的美感。板書:點線色彩。(三)、探究階段1、出示外形很漂亮的圖片,從外形上引導學生說出放大后的微觀世界的外形美。學生整理觀察結果,教師板書外形美。2、出示典型具有點線面特征的植物或構成圖片,引導學生欣賞并說出點、線、面的構成有節奏、疏密等美感。學生整理觀察結果,教師板書構成美。3、出示蝴蝶或水母的局部放大圖片,引導學生說出微觀色彩絢麗的美感,教師板書色彩美。4、提問:如果用美術方法來表現,要怎么做?啟發學生思考,可以采用繪畫、印染、剪紙等方法來表現。(四)、創作階段1、作業:用點、線、色彩表現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到的微觀世界。2、教師出示范畫:用繪畫方法創作的蝴蝶翅膀局部放大后畫面。3、提醒:畫面要體現點、線、色彩的節奏、疏密、韻律美。(五)、展評階段、教師小結讓學生自己拿著作品到講臺進行展示自評作品,然后同學互相評價作品的好與不好,說出自己的觀點。同學們這節課大家都能夠奇思妙想辛苦創作出了很多漂亮優秀的作品。大家真棒!老師希望孩子們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要多動手、勤動腦享受生活中美的樂趣。(六)、課后拓展板書設計: 《微觀世界》點線、色彩 外形美構成美色彩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