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書法教案(第3課)教學版塊(課題) 結構-穿插避讓 課時 40分鐘核心素養目標 文化自信:鑒賞具有鮮明藝術特色、文化內涵的書法作品,激發學生熱愛藝術之感情和奮發向上的信心,從小養成喜好、愛好藝術的良好習慣,既學本領,又學做人。語言應用:學習和了解行書結構之穿插避讓的特點,學習例字的寫法。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思維能力: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臨摹,逐步學會規范地寫好漢字,并舉一反三。審美創造:不同方式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書法審美能力,逐步提高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內容 行書結構之穿插避讓的特點,學習例字的寫法。讓學生練習例字。教學重難點 例字的寫法學具準備 筆、墨、紙、硯、書法作品教學過程 利用點名冊點名,將未到的學生及時作記錄。一、引入課題沙孟海書法沙孟海(1900-1992),原名文若,號石荒等,1900年生于浙江鄞縣(今浙江寧波鄞州區)。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西泠印社社長等職。沙孟海是中國當代書壇巨擘、現代高等書法教育的先驅之一。兼擅篆、隸、行、草、楷諸書,成就卓著。所作榜書大字,雄渾剛健,氣勢磅礴。晚年尤精行草書,所書行草,氣酣勢疾,剛健有力,韻味沉厚,雄渾遒勁。沙孟海在篆刻藝術方面也造詣精深。他的篆刻,渾穆高古,兼取諸家之長,吐故納新,獨出機杼,開創了篆印史上獨特的風格。吳昌碩贊日“浙人不學趙執叔,偏師獨出殊英雄”,高度稱贊了他的成就。沙孟海治學嚴謹,學識淵博。他的書法理論作品《沙孟海論書業稿》等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課程新授技法講解在行楷結構中已經講過,漢字除單體字外,大都由兩個以上的部分組成,這些部分或參差披拂,或大小各異,要使它們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就要運用“穿插避讓”的漢字結體規律。插空補缺老師示講解,并講述書寫這類字的書法要領:(教師示范)書寫技法:左右結構的字,左右兩部分筆畫、部首或結構互相插空補缺。(學生練習例字,老師下位指導并糾正學生的錯誤寫法。)偏旁避讓出示例字,要求學生邊看邊思考例字的特點。老師示講解,并講述書寫這類字的書法要領:(教師示范)書寫技法:為了避讓這個偏旁部首,其中的某個筆畫就要稍微收一點,避讓偏旁部首來達到整個字的平衡。(學生練習例字,老師下位指導并糾正學生的錯誤寫法。)字頭字底收斂出示例字,要求學生邊看邊思考例字的特點。老師示講解,并講述書寫這類字的書法要領:(教師示范)書寫技法:上下結構之間也可以互相穿插,為了完成互相穿插的嚙合,字頭字底收斂,又形成了避讓關系。(學生練習例字,老師下位指導并糾正學生的錯誤寫法。)中部畫少宜遜讓出示例字,要求學生邊看邊思考例字的特點。老師示講解,并講述書寫這類字的書法要領:(教師示范)書寫技法:上下結構之間也可以互相穿插,為了完成互相穿插的嚙合,中部畫少宜遜讓,又形成了避讓關系。(學生練習例字,老師下位指導并糾正學生的錯誤寫法。)知識拓展:練字時間長了,手感到疲勞、疼痛是否正常 這是正常現象。練字時,由于人們改變了以往長期的書寫習慣,尤其在開始的一個階段內, 習字者完全是機械生硬的模仿,主觀認識尚未完全形成,這時運筆手法較為低硬、刻板,時間-長自然感到疲勞甚至疼痛,屬于正常現象。這就要求在臨摹中,不斷加強自身的認識分析能力,逐漸改變這種被動接受的強化訓練為主動理解認識下的自覺臨寫,這樣思想上消除了緊張感,手上也會自然感到輕松,握筆與運筆就會逐漸消除緊張感,疲勞自然會減輕,慢慢也不會再手疼了。三、歸整文房四寶作 業 完成“硬筆練習”內容,要求漂亮、工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