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日本》說課本課內容選自湘教版七年級第三章第一節《日本》第一課時:“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學內容。?????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學生在認識大洲,了解地區之后走進的第一個國家。因此,本課從內容上是前面知識的延伸與應用,學好它又為今后學習其它國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能說出日本的位置與領土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風氣候特征。???? (2)過程與方法:???? A、運用地圖和資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養學生的讀圖、填圖的能力。???? B、運用板快構造學說,解釋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通過對位置、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的學習,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樹立“事物是聯系的,地理環境是一個整體”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 A、日本位置、領土組成。???? B、地形特征。???? C、氣候特征。???? (2)教學難點:???? A、解釋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B、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 C、學會學習國家的一般方法?。???? 四、教法:???? 針對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本節課教材特點,根據教學基本原則和規律,為實現上述目標,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我準備采取以下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A、在教學形式上力求突破“為了學地理而學習地理”的思想瓶頸,關注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話題或生活常見現象,設置問題情境,創設懸念,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B、利用學生對日本的熟悉,引導其自主探究,關鍵問題“引而不發”,不用成熟的結論來代替學生的思考,問題解決得完美與否并不重要,只要能促使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學就是有意義的。????? C、比較分析法,通過對照得出區域地理特征。???????五、教學程序:??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三、濕熱的氣候導入:讓學生猜謎語:日出之國;櫻花之國。放映歌曲《櫻花瑤》,這是描述了一種什么景觀?(櫻花飛揚)櫻花是哪個國家的國花?(日本)讓學生了解一下日本的國旗、國徽及日本的概況。? 師生互動,新知探索一、東亞島國① 閱讀圖3-1,分析日本領土組成、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1.緯度位置:絕大部分位于北緯30-45度之間。2.海陸位置:亞洲東部、東部瀕臨太平洋。3.領土組成: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及其附近的小島。② 練習:根據2000年統計資料,算一算中國和日本的人口密度。并說說你對日本感性認識。人口(億人)面積(萬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中國1.2737.8日本12.95960③ 教師總結:日本是一個地狹人稠的島國。二、多山的地形:① 觀看《日本地形圖》,并指導學生認識日本地形的特點。(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嶇,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關東平原,沒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② 教師講授:日本不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別是活火山,日本領士占全球內也面積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③ 看富士山圖]指定學生朗讀圖下的說明,并幫助學生分析富士火山的景觀特點及其成因。(圓錐形——火山噴發物堆積而成,溫泉——地下熱能的表現,積雪——海拔高,山下植物繁茂——氣候溫濕、土壤肥沃。1.以山地為主,占3/4。2.多火山地震。④ 分析:為什么日本是一個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國家,(指導學生分析“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日本所在的位置——亞洲東部邊緣,正處在亞歐和太平洋二大板塊的交界處。由于板塊之間相互擠壓,隆起成山,而且地殼很不穩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據測量日本正在向我國沿海靠近。)⑤ 提問:多山的地形給日本居民生產活動帶來了什么影響?(提示學生可從資源及其利用方面考慮。日本缺少許多重要的自然資源,尤其礦產資源貧乏,如煤、石油等。但多硫磺礦,宜林地區廣,國士三分之二為森林覆蓋,河流短小流急,水力資源豐富,多山的地形使得日本海岸更加曲折,形成許多優良港灣。)⑥ 教師講授:由此可見一個國家的地形狀況與當地居民的生產活動密切相關,那么日本的位置和地形對氣候又有什么影響呢?①讀圖:指導學生讀東亞一、七月氣壓和風向圖,從日本在圖中的位置分析日本的氣候特點。(日本在北回歸線以北,屬于溫帶,又處于季風區內,具有季風氣候的特點,與我國東部季風氣候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四季的分配,冬夏季的氣溫及降水情況,但也有很大差異。)② 學生活動:練習:東京與北京在氣溫和降水上有什么不同?從其海陸位置及領土組成看,日本與我國東部相比氣候有什么差異?(日本是島國,四面環海,受海洋影響大,因此在氣溫上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降水也更為豐富。)③教師講解:就日本全國來說,受緯度影響南北氣候有一定差異,而多山的地形也會使日本的氣候相對復雜化,不僅表現在山地與平原地區氣候有所不同,東西方向上也存在明顯差異,但總的說日本是屬于典型的海洋性季風氣候的國家。? 歸納總結,梳理體系一、東亞島國1.緯度位置:絕大部分位于北緯30°-45°之間。2.海陸位置:亞洲東部、東部瀕臨太平洋。3.領土組成:北海道島、本州島、四國島、九州島及其附近的小島。二、多山的地形:1.以山地為主,占3/4。2.多火山地震。三、濕熱的氣候? 作業練習,深化記憶填圖冊第24頁。日本從歷史上就重視吸收外來文化,發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從古代中國水稻、鐵器的傳入,到近代向西方學習科學技術,這一切對日本經濟的發展都起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日本的文化兼有東西方文化特點。四、文化特點指導學生閱讀讀課文“兼有東西方文化特點”一段思考:日本文化有什么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兼有東西方文化特點,又有本民族文化的傳統。表現可從古代、近代、文化藝術、飲食等幾個方面歸納。)第一節《日本》教學設計安達市第六中學地理教師 徐雷七年級第三章第一節《日本》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認識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首都等重要城市。2.知道日本的地形特點、氣候特點。3.了解日本人口和民族情況。(二)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讀圖、用圖、析圖探究問題的能力。(讀圖技能)2.教會學生評價某區域的自然環境。3.簡單了解震中求生的本領。(三)情感目標:1通過認識日本,.培養學生防震、減災意識。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教學重點:1.日本鄰土組成、地形特點、氣候特點。2.多火山、地震的島國。教學難點:1.讀圖能力、用圖能力、地理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2.學生學會分析一個國家的位置、地形、氣候的方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播放日本民歌《櫻花謠》Flash動畫,直接引出課題《日本》。二、知識結構:讀日本地形圖完成下列活動活動1:說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從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分析).活動2:日本領土主要由哪四個大島組成?其中那一個島面積最大?活動3:找出富士山,關東平原,東京灣,瀨戶內海,津輕海峽、朝鮮海峽和日本海.活動4 :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點?(從地形的類型、分布、海岸線等進行分析)活動5:日本的氣候以什么為主,有什么特征?活動6:從古代和近現代比較,日本的文化有什么特征?三、課堂小結四、作業布置:作業1:完成填充圖冊作業2:查資料,了解日本的經濟狀況課后反思:1:把課堂交給學生,也對老師提出了更多的挑戰。2:精心設計活動,吸引學生的興趣才能成為一堂好課3: 老師也可從學生身上學到許多,正所謂“教學相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