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圖形·聯想·創意》教學設計教材版本 廣東版《美術》15冊第四單元第一課 教學對象 八(4)班課題 《圖形 聯想 創意》 上課時間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 執教老師 鄧華萍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呈現方式是“比較研究式”,課本中間醒目地左右并列展示了“異中求同”與“同中求異”的兩類不同特征的圖形范例。其它范例都是形式單純,構思超出常理,把人們從正常的視覺禁錮中解放出來,給人以全新的視覺感受。同時,每幅范例都傳達著綠色環保的意念,在教學中和學生練習中要滲透環保意識。練習時,要求學生在圖形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利用圖形的總體或局部特征,同其他是自己想表現的相似或相近的形體換位,嘗試運用“同中求異”和“異中求同”的表現手法進行圖形的聯想,來塑造、重構出一個全新的視覺形象?;蛘吒淖兾矬w原本的特性,進行扭曲、變形,來創造一個全新視覺形象。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這種表現手法和創作過程, 能大膽、無拘無束的發揮想象。逐步培養他們“圖形→聯想→創意”的學習思路,同時挖掘學生在這方面的潛力。教學對象分析 雖然學生曾經在小學階段有想象創作的經驗,想象力也很豐富,但他們的美術基礎參差不齊,缺乏較系統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創意圖形的構思和表現力還是比較差,尤其是要體現環保主題的創意圖形創作更難,所以要降低作業難度,只要學生有創新意識的,就應鼓勵他們構思作畫。或者分組合作創作,互補不足。教學目標 1.知識與方法目標:學會欣賞藝術家視覺獨特、構思奇妙的創意圖形作品。2.過程與技能目標:能區分“異中求同”和“同中求異”,并嘗試運用其中一種表現手法大膽設計與環保有關的創意圖形。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借鑒與繼承的美術創作能力和傳達情感,交流合作的綜合素質。教學重點 學習創意圖形的構思方法和表現手法。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完成由“圖形→聯想→創意”這一過程,挖掘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潛力。作業要求 “以綠色之夢”為主題,按小組的題材進行聯想創意。第一組:瓶子第二組:鐘第三組:手第四組:蝴蝶第五組:杯子第六組:水龍頭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前準備 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圖片,藝術家視覺獨特、構思奇妙的創意圖形作品,課件。 課本、鉛筆、大頭筆、8開畫紙。 為上好課和堂上練習做準備。課堂導入 1.教師出示一個:“點”,由這個點引出一個小故事:“圖圖的爸爸拿著這個“點”走出客廳,在房間玩著小紅熊的圖圖走出客廳,非常驚訝地問:‘爸爸你怎么拿了我小紅熊的鼻子呀?!谝慌钥粗鴪蠹埖臓敔斕ь^一看,‘那不是我和張爺爺下的圍棋嗎’?奶奶從廚房走出來,‘喲,原來是你拿了我鈕扣哇,怪不得我到處找?!瘎傁掳嗟膵寢尶匆娏?,‘好好的,拿出鼠標干嘛呀?’2.教師進一步引導:“若讓你們想,你們會聯想到什么呢?”3.引出課題《圖形·聯想·創意》 學生由這個點聯想到其他物體。 激發學習興趣,為學生本課做鋪墊。課 堂 發 展 1.請四位學生上來畫簡單的圖形,讓學生看圖形進行聯想。2.再請四位學生對剛才四位學生的圖形進行聯想創意。3.用多媒體展示圖形、聯想、創意的的概念。4.圖形創意的主要表現方法(1)欣賞圖片理解異中求同、同中求異。(2)引導學生看課本20頁馬格利特的《錯誤的鏡子》和達利的《三個難以捉摸的人》,分析大師作品里圖形創意的超現實主義表現手法。5.欣賞圖片,感受創意作品帶來的視覺沖擊。6.創意圖形構思過程(1)以“鉛筆”為例,講述創意圖形的構思步驟。7.教師以“蘋果”作為題材做了個簡單的演示:8.堂上作業“以綠色之夢”為主題,按小組的題材進行聯想創意。第一組:瓶子第二組:鐘第三組:手第四組:蝴蝶第五組:杯子第六組:水龍頭9.教師巡回指導,發現有畫得不錯的,就展示出來供其他同學借鑒。10.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創作意向。 學生看圖產生聯想。通過概念理解何為圖形、聯想、創意。欣賞異中求同、同中求異、超現實主義、正負形、置換等表現手法的作品,拓寬知識。打開課本20頁,看名家作品,感受作品創意的來龍去脈,聽老師分析經典創意作品。比較《天空與水》和《鞋子的聯想》,了解異中求同與同中求異的區別。觀看課件,積極回答問題。觀看“鉛筆”的創意構思過程,了解“圖形—聯想—創意”可通過改變原事物的性質(軟硬、光滑/粗糙等)、比例等獲得新形象。觀看老師的演示,思考怎么進行聯想創意。嘗試進行創意。 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讓學生明確圖形、聯想、創意的定義。對基本元素的認識和感知,使學生在操作實踐上有一個正確的起步。欣賞不同表現手法的創意圖形作品,拓寬學生知識面。重點賞析畫家達利、馬格利特的作品,讓學生了解大師新奇視覺形象的創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創意靈感。主要介紹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特征,啟發學生創造思維。也引發學生對生存環境的關注與思考。通過介紹鉛筆的創意構思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發散性思維能力。通過聯想創意,培養學生大膽創新、敢于表現的能力。課后延伸 1.課后繼續完成作業,并相互交流創作心得,評出“圖形創意獎”。2.有條件的同學可上網搜索更多不同表現手法的創意圖形,拓寬知識面。 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語言能力。預計效果 本課涉及的知識點很多,為了讓學生在40分鐘內既掌握知識又能運用到作業中,教學內容著重放在異中求同、同中求異兩種創意表現手法中。也把作業難點降低,只要學生能模仿或者改進性圖形創意的習作就可以了,也允許學生只畫到稿圖階段。導入部分圓形添畫活動學生會畫出很多有趣的圖形,要及時表揚。學生對作業設置成組合方式比較好奇,因為組合有一定偶然性,會出現兩種毫無聯系的物體組合,增加了難度,富于挑戰性,但也更有趣。學生們應該會表現得比較興奮與活躍。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