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課標要求認識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系。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了解古代各大帝國的區域性影響和不同文明之間的早期聯系。2.教學難點認識到古代文明之間的聯系一直存在,帝國是文明交流沖撞的產物,也推動了區域內文明的交流,古代文明就是在交流中不斷發展。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主要教學活動 設置意圖一、導入 展示阿富汗阿伊·哈努姆城出土文物及說明材料,提問為什么在中亞地區出現公元前4世紀希臘城市? 強調地理、時間的差異,引發學生好奇心。核心問題一 古代農耕文明為何能不斷擴展 1.農耕文明為什么會不斷擴展? (1)展示《古代主要文明圖》,引導學生發現隨著時間流逝文明區域不斷擴展最終相互連接的史實。 (2)通過農業出現后人口數量增長圖和古埃及清點金子和土地的記載,引出農業文明擴展的內在動力是人口增長需求更多土地、工具、牲畜,同時統治者也追求更多土地增加稅收。 從發現現象到探究現象背后的原因,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提高歷史解釋能力。2. 農耕文明能夠不斷擴展的優勢有哪些? 展示農耕世界和游牧世界示意圖,要求學生閱讀教材,說一說農耕文明擴展的優勢有哪些? 通過材料,說明農耕文明具有優勢,但同時強調這種優勢是相對的,并非絕對的。 農耕文明的優勢課本上比較明確,此處注意強調優勢的相對性,避免學生產生文明有優劣之分的印象。3.古代希臘文明的擴展方式較之其他文明有何特點? 通過材料與地圖分析古希臘文明擴展特點,進而明確環境與歷史條件也決定著文明擴展的方式。 在明確文明是在不斷擴展的基礎上,了解文明擴展方式與地理環境、歷史條件有關系。核心問題二 古代帝國興衰的原因及其影響 1.何謂帝國?說一說三大古代帝國的基本情況。 (1)展示帝國概念,簡述幾個古代早期帝國的情況。 (2)通過地圖、文字材料和圖片,講述波斯帝國基本情況。強調波斯帝國吸收了亞述和埃及文明,各地區納貢浮雕圖展現了波斯融匯各地區文明的情況。 (3)亞歷山大帝國,強調其繼承了波斯帝國基本制度和其推廣希臘文化的史實,展現其是文明交匯的產物并推動了文明交流。 (4)羅馬帝國強調其繼承希臘文化,部分繼承亞歷山大帝國領土等史實。 分別講述三大帝國的基本情況,但是通過強調三大帝國在文明繼承和交流上的史實,初步形成古代帝國是文明擴展交流的產物也推動文明交流這一觀點。2.三大古代帝國的建立和統治方式有哪些共同點? 引導學生從建立方式、政治制度、統治區域以及文明發展等方面概括三大帝國的共同點。由此指出,帝國興衰共同的根本原因。 提高學生閱讀和歸納概括能力。3.依據史料,分析帝國對其統治區域文明發展有何影響? 通過亞歷山大圖書館、古希臘和敘利亞相似的神廟、課本《致羅馬》演說等材料,說明帝國是文明擴展碰撞的產物,也推動了區域文明的交流。 提高學生史料閱讀,進行歷史解釋的能力。核心問題三 古代文明之間交流的表現和影響 1.舉例說明文明的交流在哪些領域有突出表現。 在學生簡單回答后,展現農耕畜牧的產生及其傳播示意圖,說明文明的交流古已有之,但只是偶然地、斷續地,展示雕塑、字母傳播等加深學生印象。 提高學生閱讀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文明的碰撞和交流有怎樣的影響呢? (1)古代絲綢之路地圖,洛陽、龐貝古城、阿伊·哈努姆古城三個地方出土文物,說明亞歐主要文明區連成一片,促進了古代亞歐文明的交流與發展。 (2)通過《后漢書·西域傳》中關于大秦的不同記載,幫助學生了解文明的交流從聽聞、面對面交流不斷增加了解,并擴展到不同領域。進而說明只有不斷交流,才能相互了解,才能互鑒、進步,至今仍是如此。 通過出土文物和歷史記載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明交流影響的理解,同時此處注意滲透多元文明交流發展共同進步的世界觀。小結 總結說明古代文明擴展的優勢、擴展的表現以及古代文明的交流,幫助學生梳理本課知識。同時,強調文明擴展影響不斷擴大,交流也不斷增強。 通過小結提升歷史認識。課堂小結布置作業文明的發展,離不開交流和互鑒。中華文化最突出的優點之一就是具有強大的包容性,能夠兼收并蓄,積極吸收外來文化。我們常說張騫通西域打通絲綢之路,實際上,在此之前,古代中外文明就已經有許多交流。閱讀《軸心時代的波斯與中國》一書,了解張騫通西域前中外文明的交流情況,說一說波斯文明在哪些方面曾經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過影響?2 /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