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初中歷社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羅斯福新政》同步練習一、經濟大危機1.在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中,有一種奇特的現象:美國有1040萬英畝的棉花全被鏟倒在地,倒入密西西比河的牛奶,使這條河成了“銀河”。這是( )A.生產相對“過剩”的表現 B.生產發展的表現C.自私自利的表現 D.產品過剩的表現【答案】A【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生產過剩又稱商品過剩,指資本主義社會所生產的商品超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出現的商品過剩現象,他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生產過剩一般表現為商品銷售困難,大量積壓,物價暴跌,許多企業倒閉,結果導致大批工人失業,是導致經濟危機的原因,題干中的棉花,牛奶倒入河中,就是代表這一現象。A符合題意,BC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經濟危機發生的原因,是考試的重難點,將此章加以理解和分析透徹。2.(2017九上·嘉興期中)某校九年級(1)班小張同學,對所學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有關知識進行了歸納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①這場危機具有時間長、范圍廣、破壞強等特點②它直接導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③經濟危機引發了資本主義各國嚴重的政治危機④經濟危機的后果之一是法西斯勢力乘機抬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依據所學,俄國十月革命發生在1917年,直接導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與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無關,②錯誤。①③④對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表述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一般,主要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3.據統計,1929-1933年經濟危機期間,資本主義工業生產下降37.2%,工業產量倒退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水平,各國失業率達30-50%.這組數字反映出危機( )A.持續時間長 B.波及范圍廣 C.破壞性大 D.來勢猛烈【答案】C【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特點及學生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據“1929-1933 年經濟危機期間,資本主義工業產生下降 37.2%,工業產量倒退至 19 世紀末 20世紀初的水平,各國失業率達 30-50%。”可知,這組數字反映出 1929-1933 年經濟危機破壞性大。1929年,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然后迅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這次經濟危機的特點是涉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經濟危機給資本主義世界以沉重打擊,引起了資本主義各國政局的動蕩。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 1929-1933 年經濟危機期間資本主義工業生產和工業產量為切入點,主要考查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的相關史實。4.1929年,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大危機在美國爆發。下列不是經濟大危機特點的是( )A.涉及范圍廣 B.持續時間長C.股票銷售量大 D.破壞性大【答案】C【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特點。1929年,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隨即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續最久的世界經濟大危機。這次經濟危機以美國為核心的資本主義,包括德日英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范圍特別廣;1929-1933年持續4年,持續時間長;這次經濟大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1/3,國際貿易減少2/3,失業人口達3000萬以上,破壞性大;ABD是經濟大危機的特點。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特點。5.下列不屬于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特點的是( )A.席卷了整個世界 B.破壞性強C.持續時間長 D.涉及范圍特別廣【答案】A【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特點。1929年,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隨即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續最久的世界經濟大危機。這次經濟危機以美國為核心的資本主義,包括德日英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范圍特別廣;1929-1933年持續4年,持續時間長;這次經濟大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1/3,國際貿易減少2/3,失業人口達3000萬以上,破壞性大;ABCD都和經濟大危機有關,但A席卷了整個世界是經濟大危機的影響,而不是特點,BCD是經濟大危機的特點。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特點。6.列表分析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觀察下表,導致表中經濟數據發生劇烈變化的原因是( )國別 時間 失業人數 國民生產總值美國 1929年 150萬人 1039億美元1933年 1700萬人 560億美元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破壞 B.軍備競賽的影響C.嚴重的經濟危機的打擊 D.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答案】C【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閱讀分析能力。由表格中的提供的時間、失業人數和國民生產總值等相關數據,我們可以推斷,該表格反映的是嚴重的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打擊。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閱讀分析能力。7.下列關于30年代的大危機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首先在美國爆發②其實質是生產過剩③是世界上第一次經濟危機④這場危機席卷整個資本主義國家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 30年代的大危機是一次席卷整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大危機,但它不是世界上第一次經濟危機,經濟危機有大有小,成因也不相同,但此前世界各國都曾爆發過,據此可排除含③的ABD三個選項。ABD均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30年代的大危機的內容, 難度低。8.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對此次危機認識不正確的是( )A.導致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B.激化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矛盾C.是資本主義國家推行干預經濟政策的結果D.從美國開始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答案】C【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20世紀20年代,特別是在1924﹣1929年間,資本主義世界基本上處于相對穩定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繁榮”一時,但“繁榮”背后孕育著嚴重的危機。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國家放任經濟自由發展的結果,不是推行干預經濟政策的結果,C不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該題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二、新政的措施9.羅斯福新政實施期間,為解決嚴重的失業問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提供工作機會代替賑濟 B.規定最低工資標準C.規定最高工時標準 D.允許工人與雇主集體談判【答案】A【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解決嚴重的失業問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大力興建公共工程,提供工作機會代替賑濟.BCD均不是解決失業的主要措施,BCD均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 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掌握羅斯福新政的具體措施以及帶來的影響。10.田納西工程號稱是羅斯福新政的典范,它的實施主要是針對經濟危機中的( )A.銀行倒閉問題 B.股票暴跌問題C.工人失業問題 D.法西斯上臺問題【答案】C【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據所學知,在羅斯福新政時期,為了解決工人失業問題,羅斯福采用了“以工代賑”的方式,通過興辦一些公共工程,來解決工人的就業問題,田納西工程就是“以工代賑”的典范。C項工人失業問題是田納西工程等措施實施的目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內容。11.(2017九上·嘉興期中)羅斯福新政采取了調節與控制工業生產、整頓銀行、補貼農業等一系列措施來擺脫經濟危機。這些措施的突出特點是( )A.放任經濟自由發展 B.國家干預經濟運行C.調整資本主義主義制度 D.遏制法西斯勢力【答案】B【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依據所學,羅斯福新政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國渡過了危機。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一般,主要考查學生對羅斯福新政知識的掌握。12.(2017·浙江模擬)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利用“爐邊談話”向人民闡釋其施政方針的總統。在“新政”期間,羅斯福“爐邊談話”的內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張推行計劃經濟模式B.闡釋資本主義國家所帶來的弊端C.解讀《全國勞工關系法》D.展望“新經濟”時代的奇跡【答案】C【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羅斯福新政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羅斯福新政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調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所以A不符合題意;羅斯福新政維護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鞏固資本主義制度,所以不可能去闡釋資本主義國家所帶來的的弊端,所以B不符合題意;羅斯福新政通過政府對工業進行調整,制定有關勞工權利的社會立法,給予個人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限制的保護,所以C符合題意;D與羅斯福新政無關,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羅斯福新政的理解。13.羅斯福新政被稱為美國歷史上的神話,其“新政”的“新”體現在( )A.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B.對工業的調整C.實行計劃經濟 D.推行工業國有化【答案】A【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特點。羅斯福新政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特點。14.美國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國家對農業的調整 B.國家對銀行業的調整C.國家對工商業的調整 D.國家對工業的調整【答案】D【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依據所學可知,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的調整,實行《國家工業復興法》,恢復工業,強化國家對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15.某次改革,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次改革是( )A.1861年農奴制改革 B.明治維新C.羅斯福新政 D.戈爾巴喬夫改革【答案】C【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羅斯福新政的識記能力。羅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加強了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它不僅成為現代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開端,而且對其他國家經濟政策的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新政”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羅斯福新政的識記能力。16.美國實行“新政”期間,通過一項法令,規定各工業企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標準和工作日時數等。此舉的目的是( )A.保障企業基本利潤 B.保護勞動者基本權益C.促使企業采用高新技術 D.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答案】D【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羅斯福新政恢復工業,強化國家對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在工業方面采取了《全國工業復興法》,它是整個新政的核心和基礎,該法規定了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水平和工作日時數,規定了工人具有集體談判的權利,規定了資本家必須接受的最高工作時數和應付工資額。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三、材料分析題17.人類歷史上,社會進步往往與改革相伴而生。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1)聯系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思考圖1和圖2分別說明了什么?(2)結合材料的圖1,圖2,嘗試分析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的特點。(3)為迅速克服危機,美國宣布推行新政,請回答出這次新政的名稱,并說出這次新政“新”在何處?(4)面對危機,新政是如何應對材料一中所反映的問題?(5)上一小題中,美國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對我們今天的現代化建設有何啟示?【答案】(1)圖1:1927—1929年,美國的失業率相對穩定;1929—1933年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美國的失業率持續提高;圖2:在經濟危機影響下,美國人生活窘迫(說明胡佛政府的反危機措施失敗),反映出人們對胡佛政府的不滿。(2)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3)羅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4)面對嚴重的失業危機,政府采取了以提供工作機會代替賑濟的方法,為人們提供較多的工機會;政府還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使失業者可以獲得保險金。(5)要有危機意識;改革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要深化改革;要從國情出發,實事求是;要勇于創新;要關注民生;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圖1說明1929-1933年,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美國的失業率持續提高.圖2說明在經濟危機影響下,美國人民生活窘迫;(2)這次經濟危機具有涉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的突出特點;(3)為迅速克服危機,美國宣布推行新政,這次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資本主義制度,新政“新”在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目的是消除經濟危機;(4)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的調整,面對嚴重的失業危機,政府采用興建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賑”的方法,提供許多就業機會,還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使失業者可以獲得保險金.答到任意一點即可;(5)新政的影響體現在新政取得了顯著成效.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故答案為: (1) 圖1:1927—1929年,美國的失業率相對穩定;1929—1933年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美國的失業率持續提高;圖2:在經濟危機影響下,美國人生活窘迫(說明胡佛政府的反危機措施失敗),反映出人們對胡佛政府的不滿;(2) 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3) 羅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4) 面對嚴重的失業危機,政府采取了以提供工作機會代替賑濟的方法,為人們提供較多的工機會;政府還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使失業者可以獲得保險金;(5) 要有危機意識;改革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要深化改革;要從國情出發,實事求是;要勇于創新;要關注民生;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點評】本題考查經濟大危機和羅斯福新政的內容,經濟危機下,美國飽受危機的困苦,羅斯福作為總統上臺之后,展開了一系列拯救經濟的措施,此章是考試的重難點內容。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30牟的美國,經濟蕭條,失業人數激增。1930年失業人口達420萬,1933年有1500萬至1700萬工人失業,還有很多人處于半失業狀態。材料二:在經濟危機中,勞動人民深受其害,窮人的生活更是困苦不堪。為了御寒,有人把報紙塞在襯衣里,煙民自己動手卷煙,人們付不起房租,不得不住在街頭工棚式的小屋里。材料三:在經濟危機中,資本家大量地銷毀商品,未長成的棉花被拔掉,大量的牛奶倒入河中,整船整船的咖啡豆被燒毀或倒入大海。(1)材料一與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問題?(2)材料三能否說明經濟危機期間資本主義生產真的“過剩”了?為什么?(3)請總結出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特點。【答案】(1)反映了經濟危機造成經濟大簫條,勞動人民深受其害,生活十分貧困.。(2)不能。囚為這種“過剩”不是生產出來的商品真的吃不盡、用不完、而是生產能力遠大于人們的消費能力,這些商品銷售不出去、從而顯得“過剩”,這是一種相對“過剩’,是相對于人們的消費能力來說的.(3)波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史實。本題是基礎題,材料一與材料二反映了經濟危機造成經濟大簫條,勞動人民深受其害,生活十分貧困。材料三不能說明經濟危機期間資本主義生產真的“過剩”了,因為資本家“資本家大量地銷毀商品”不是生產出來的商品真的吃不盡、用不完、而是生產能力遠大于人們的消費能力,這些商品銷售不出去、從而顯得“過剩”,這是一種相對“過剩’,是相對于人們的消費能力來說的.這次經濟危機的特點是波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點評】掌握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史實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危機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損失是約80年前那次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發端于世界金融體系中心美國的金融危機很快向世界其他國家蔓延,變成了全球金融危機……材料二:在危機日益嚴重的形勢下,各國開始認識到,應當尋求有效的全球戰略來應對這場危機,通過各種平臺加強磋商與溝通……2009年4月2日,在倫敦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二次金融峰會上,胡錦濤同志發表了題為《攜手合作,同舟共濟》的重要講話。 ——引自人民網(1)“約80年前那次大蕭條”是指什么?在這次危機中深受其害的是哪些人?(2)依據材料一并結合當前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分析,為什么當前這次金融危機會出現“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現象?(3)依據材料二分析,面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各國政府在加強國家干預經濟的同時,更應強調采取什么措施來應對危機?(4)借鑒美國應對“約80年前那次大蕭條”的措施,你認為我國政府在國家干預經濟方面可以采取哪些具體措施?【答案】(1)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 深受其害的是人民群眾。(2)美國處于世界金融體系中心的地位;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的經濟聯系日益加強。(3)加強國際合作。(4)示例:加強對金融的監管、擴大內需、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等。【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相關史實。材料中提及80年前的大蕭條,說明是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中 深受其害的是人民群眾。出現了殃及池魚的現象是因為美國處于世界金融體系中心的地位;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的經濟聯系日益加強。依據材料二分析,面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各國政府在加強國家干預經濟的同時,更應強調采取加強國際合作來化解危機。國家在干預經濟時應強對金融的監管、擴大內需、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等。【點評】掌握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相關史實.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初中歷社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羅斯福新政》同步練習一、經濟大危機1.在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中,有一種奇特的現象:美國有1040萬英畝的棉花全被鏟倒在地,倒入密西西比河的牛奶,使這條河成了“銀河”。這是( )A.生產相對“過剩”的表現 B.生產發展的表現C.自私自利的表現 D.產品過剩的表現2.(2017九上·嘉興期中)某校九年級(1)班小張同學,對所學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有關知識進行了歸納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①這場危機具有時間長、范圍廣、破壞強等特點②它直接導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③經濟危機引發了資本主義各國嚴重的政治危機④經濟危機的后果之一是法西斯勢力乘機抬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據統計,1929-1933年經濟危機期間,資本主義工業生產下降37.2%,工業產量倒退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水平,各國失業率達30-50%.這組數字反映出危機( )A.持續時間長 B.波及范圍廣 C.破壞性大 D.來勢猛烈4.1929年,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大危機在美國爆發。下列不是經濟大危機特點的是( )A.涉及范圍廣 B.持續時間長C.股票銷售量大 D.破壞性大5.下列不屬于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特點的是( )A.席卷了整個世界 B.破壞性強C.持續時間長 D.涉及范圍特別廣6.列表分析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觀察下表,導致表中經濟數據發生劇烈變化的原因是( )國別 時間 失業人數 國民生產總值美國 1929年 150萬人 1039億美元1933年 1700萬人 560億美元A.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破壞 B.軍備競賽的影響C.嚴重的經濟危機的打擊 D.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7.下列關于30年代的大危機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首先在美國爆發②其實質是生產過剩③是世界上第一次經濟危機④這場危機席卷整個資本主義國家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8.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對此次危機認識不正確的是( )A.導致德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B.激化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矛盾C.是資本主義國家推行干預經濟政策的結果D.從美國開始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二、新政的措施9.羅斯福新政實施期間,為解決嚴重的失業問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提供工作機會代替賑濟 B.規定最低工資標準C.規定最高工時標準 D.允許工人與雇主集體談判10.田納西工程號稱是羅斯福新政的典范,它的實施主要是針對經濟危機中的( )A.銀行倒閉問題 B.股票暴跌問題C.工人失業問題 D.法西斯上臺問題11.(2017九上·嘉興期中)羅斯福新政采取了調節與控制工業生產、整頓銀行、補貼農業等一系列措施來擺脫經濟危機。這些措施的突出特點是( )A.放任經濟自由發展 B.國家干預經濟運行C.調整資本主義主義制度 D.遏制法西斯勢力12.(2017·浙江模擬)富蘭克林·羅斯福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利用“爐邊談話”向人民闡釋其施政方針的總統。在“新政”期間,羅斯福“爐邊談話”的內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張推行計劃經濟模式B.闡釋資本主義國家所帶來的弊端C.解讀《全國勞工關系法》D.展望“新經濟”時代的奇跡13.羅斯福新政被稱為美國歷史上的神話,其“新政”的“新”體現在( )A.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B.對工業的調整C.實行計劃經濟 D.推行工業國有化14.美國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國家對農業的調整 B.國家對銀行業的調整C.國家對工商業的調整 D.國家對工業的調整15.某次改革,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次改革是( )A.1861年農奴制改革 B.明治維新C.羅斯福新政 D.戈爾巴喬夫改革16.美國實行“新政”期間,通過一項法令,規定各工業企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標準和工作日時數等。此舉的目的是( )A.保障企業基本利潤 B.保護勞動者基本權益C.促使企業采用高新技術 D.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三、材料分析題17.人類歷史上,社會進步往往與改革相伴而生。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材料:(1)聯系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思考圖1和圖2分別說明了什么?(2)結合材料的圖1,圖2,嘗試分析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的特點。(3)為迅速克服危機,美國宣布推行新政,請回答出這次新政的名稱,并說出這次新政“新”在何處?(4)面對危機,新政是如何應對材料一中所反映的問題?(5)上一小題中,美國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對我們今天的現代化建設有何啟示?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30牟的美國,經濟蕭條,失業人數激增。1930年失業人口達420萬,1933年有1500萬至1700萬工人失業,還有很多人處于半失業狀態。材料二:在經濟危機中,勞動人民深受其害,窮人的生活更是困苦不堪。為了御寒,有人把報紙塞在襯衣里,煙民自己動手卷煙,人們付不起房租,不得不住在街頭工棚式的小屋里。材料三:在經濟危機中,資本家大量地銷毀商品,未長成的棉花被拔掉,大量的牛奶倒入河中,整船整船的咖啡豆被燒毀或倒入大海。(1)材料一與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問題?(2)材料三能否說明經濟危機期間資本主義生產真的“過剩”了?為什么?(3)請總結出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特點。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危機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損失是約80年前那次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發端于世界金融體系中心美國的金融危機很快向世界其他國家蔓延,變成了全球金融危機……材料二:在危機日益嚴重的形勢下,各國開始認識到,應當尋求有效的全球戰略來應對這場危機,通過各種平臺加強磋商與溝通……2009年4月2日,在倫敦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二次金融峰會上,胡錦濤同志發表了題為《攜手合作,同舟共濟》的重要講話。 ——引自人民網(1)“約80年前那次大蕭條”是指什么?在這次危機中深受其害的是哪些人?(2)依據材料一并結合當前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分析,為什么當前這次金融危機會出現“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現象?(3)依據材料二分析,面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各國政府在加強國家干預經濟的同時,更應強調采取什么措施來應對危機?(4)借鑒美國應對“約80年前那次大蕭條”的措施,你認為我國政府在國家干預經濟方面可以采取哪些具體措施?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生產過剩又稱商品過剩,指資本主義社會所生產的商品超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出現的商品過剩現象,他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生產過剩一般表現為商品銷售困難,大量積壓,物價暴跌,許多企業倒閉,結果導致大批工人失業,是導致經濟危機的原因,題干中的棉花,牛奶倒入河中,就是代表這一現象。A符合題意,BCD均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經濟危機發生的原因,是考試的重難點,將此章加以理解和分析透徹。2.【答案】D【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依據所學,俄國十月革命發生在1917年,直接導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的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與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無關,②錯誤。①③④對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表述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一般,主要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3.【答案】C【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特點及學生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據“1929-1933 年經濟危機期間,資本主義工業產生下降 37.2%,工業產量倒退至 19 世紀末 20世紀初的水平,各國失業率達 30-50%。”可知,這組數字反映出 1929-1933 年經濟危機破壞性大。1929年,一次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然后迅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這次經濟危機的特點是涉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經濟危機給資本主義世界以沉重打擊,引起了資本主義各國政局的動蕩。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 1929-1933 年經濟危機期間資本主義工業生產和工業產量為切入點,主要考查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影響的相關史實。4.【答案】C【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特點。1929年,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隨即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續最久的世界經濟大危機。這次經濟危機以美國為核心的資本主義,包括德日英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范圍特別廣;1929-1933年持續4年,持續時間長;這次經濟大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1/3,國際貿易減少2/3,失業人口達3000萬以上,破壞性大;ABD是經濟大危機的特點。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特點。5.【答案】A【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特點。1929年,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隨即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續最久的世界經濟大危機。這次經濟危機以美國為核心的資本主義,包括德日英法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范圍特別廣;1929-1933年持續4年,持續時間長;這次經濟大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1/3,國際貿易減少2/3,失業人口達3000萬以上,破壞性大;ABCD都和經濟大危機有關,但A席卷了整個世界是經濟大危機的影響,而不是特點,BCD是經濟大危機的特點。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特點。6.【答案】C【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閱讀分析能力。由表格中的提供的時間、失業人數和國民生產總值等相關數據,我們可以推斷,該表格反映的是嚴重的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打擊。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閱讀分析能力。7.【答案】C【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 30年代的大危機是一次席卷整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大危機,但它不是世界上第一次經濟危機,經濟危機有大有小,成因也不相同,但此前世界各國都曾爆發過,據此可排除含③的ABD三個選項。ABD均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 本題考查的是30年代的大危機的內容, 難度低。8.【答案】C【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20世紀20年代,特別是在1924﹣1929年間,資本主義世界基本上處于相對穩定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繁榮”一時,但“繁榮”背后孕育著嚴重的危機。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國家放任經濟自由發展的結果,不是推行干預經濟政策的結果,C不正確。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該題考查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9.【答案】A【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為解決嚴重的失業問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大力興建公共工程,提供工作機會代替賑濟.BCD均不是解決失業的主要措施,BCD均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 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掌握羅斯福新政的具體措施以及帶來的影響。10.【答案】C【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據所學知,在羅斯福新政時期,為了解決工人失業問題,羅斯福采用了“以工代賑”的方式,通過興辦一些公共工程,來解決工人的就業問題,田納西工程就是“以工代賑”的典范。C項工人失業問題是田納西工程等措施實施的目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內容。11.【答案】B【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依據所學,羅斯福新政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國渡過了危機。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一般,主要考查學生對羅斯福新政知識的掌握。12.【答案】C【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羅斯福新政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羅斯福新政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局部調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所以A不符合題意;羅斯福新政維護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鞏固資本主義制度,所以不可能去闡釋資本主義國家所帶來的的弊端,所以B不符合題意;羅斯福新政通過政府對工業進行調整,制定有關勞工權利的社會立法,給予個人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限制的保護,所以C符合題意;D與羅斯福新政無關,所以D不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羅斯福新政的理解。13.【答案】A【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特點。羅斯福新政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故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特點。14.【答案】D【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依據所學可知,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的調整,實行《國家工業復興法》,恢復工業,強化國家對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15.【答案】C【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羅斯福新政的識記能力。羅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加強了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它不僅成為現代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開端,而且對其他國家經濟政策的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新政”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羅斯福新政的識記能力。16.【答案】D【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羅斯福新政恢復工業,強化國家對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在工業方面采取了《全國工業復興法》,它是整個新政的核心和基礎,該法規定了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市場分配、工資水平和工作日時數,規定了工人具有集體談判的權利,規定了資本家必須接受的最高工作時數和應付工資額。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羅斯福新政的相關知識。17.【答案】(1)圖1:1927—1929年,美國的失業率相對穩定;1929—1933年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美國的失業率持續提高;圖2:在經濟危機影響下,美國人生活窘迫(說明胡佛政府的反危機措施失敗),反映出人們對胡佛政府的不滿。(2)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3)羅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4)面對嚴重的失業危機,政府采取了以提供工作機會代替賑濟的方法,為人們提供較多的工機會;政府還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使失業者可以獲得保險金。(5)要有危機意識;改革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要深化改革;要從國情出發,實事求是;要勇于創新;要關注民生;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1)圖1說明1929-1933年,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美國的失業率持續提高.圖2說明在經濟危機影響下,美國人民生活窘迫;(2)這次經濟危機具有涉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的突出特點;(3)為迅速克服危機,美國宣布推行新政,這次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資本主義制度,新政“新”在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是在資本主義制度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目的是消除經濟危機;(4)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的調整,面對嚴重的失業危機,政府采用興建公共工程,推行“以工代賑”的方法,提供許多就業機會,還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使失業者可以獲得保險金.答到任意一點即可;(5)新政的影響體現在新政取得了顯著成效.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故答案為: (1) 圖1:1927—1929年,美國的失業率相對穩定;1929—1933年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美國的失業率持續提高;圖2:在經濟危機影響下,美國人生活窘迫(說明胡佛政府的反危機措施失敗),反映出人們對胡佛政府的不滿;(2) 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3) 羅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4) 面對嚴重的失業危機,政府采取了以提供工作機會代替賑濟的方法,為人們提供較多的工機會;政府還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使失業者可以獲得保險金;(5) 要有危機意識;改革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要深化改革;要從國情出發,實事求是;要勇于創新;要關注民生;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點評】本題考查經濟大危機和羅斯福新政的內容,經濟危機下,美國飽受危機的困苦,羅斯福作為總統上臺之后,展開了一系列拯救經濟的措施,此章是考試的重難點內容。18.【答案】(1)反映了經濟危機造成經濟大簫條,勞動人民深受其害,生活十分貧困.。(2)不能。囚為這種“過剩”不是生產出來的商品真的吃不盡、用不完、而是生產能力遠大于人們的消費能力,這些商品銷售不出去、從而顯得“過剩”,這是一種相對“過剩’,是相對于人們的消費能力來說的.(3)波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史實。本題是基礎題,材料一與材料二反映了經濟危機造成經濟大簫條,勞動人民深受其害,生活十分貧困。材料三不能說明經濟危機期間資本主義生產真的“過剩”了,因為資本家“資本家大量地銷毀商品”不是生產出來的商品真的吃不盡、用不完、而是生產能力遠大于人們的消費能力,這些商品銷售不出去、從而顯得“過剩”,這是一種相對“過剩’,是相對于人們的消費能力來說的.這次經濟危機的特點是波及范圍特別廣.持續時間比較長、破壞性特別大。【點評】掌握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史實19.【答案】(1)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 深受其害的是人民群眾。(2)美國處于世界金融體系中心的地位;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的經濟聯系日益加強。(3)加強國際合作。(4)示例:加強對金融的監管、擴大內需、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等。【知識點】羅斯福新政【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相關史實。材料中提及80年前的大蕭條,說明是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中 深受其害的是人民群眾。出現了殃及池魚的現象是因為美國處于世界金融體系中心的地位;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的經濟聯系日益加強。依據材料二分析,面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各國政府在加強國家干預經濟的同時,更應強調采取加強國際合作來化解危機。國家在干預經濟時應強對金融的監管、擴大內需、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等。【點評】掌握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相關史實.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初中歷社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羅斯福新政》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初中歷社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課《羅斯福新政》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