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3.3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一、碳循環1. 碳的存在形式:(1)在大氣中: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2)在生物群落內部:以蛋白質、糖類等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存在。2. 碳循環的過程:進入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內部 返回無機環境形式 CO2 含碳有機物 CO2方式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通過食物鏈或食物網 a.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呼吸作用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化學燃料的燃燒方向 在群落內部單向,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雙向※碳元素的傳遞規律:碳元素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傳遞時,只有生產者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傳遞是雙向的,其他成分之間的傳遞都是單向的(判斷生態系統各成分的依據)。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3. 碳循環的失衡——溫室效應(1)原因:化石燃料的開采和使用大大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劇了溫室效應,引起全球性的氣候變化。(2)措施:我國一方面采取積極措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大力提倡植樹種草,提高森林覆蓋率,這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4.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概念組成生物體的碳、氫、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斷進行著從非生物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環境的循環過程,又叫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物質循環的特點及生產啟示(1)物質循環的特點:循環往復運動,全球性。(2)生產啟示實例:可采用種養結合的模式,在稻田中養鴨養魚,動物的取食、消化能促進物質循環,它們排出的糞便中氮、磷等可供水稻吸收利用,它們呼出的二氧化碳還可為水稻的光合作用補充原料。21cnjy.com二、生物富集1. 有害物質的積累(1)有害物質:重金屬,如鉛(Pb)、鎘(Cd)、汞(Hg)等;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如DDT、六六六等。21·cn·jy·com(2)實例:鉛沿食物鏈不斷積累和濃縮在煤燃燒、有色金屬冶煉的過程中,鉛微小顆粒被排放進入大氣,然后沉降在土壤和植被表面,通過各種途徑進入生物體內。www.21-cn-jy.com進入體內的鉛,能夠形成多種比較穩定的鉛化合物,分布于生物體的多種組織細胞中,導致鉛不易被生物體排出,從而積蓄在體內。一旦含有鉛的生物被更高營養級的動物食用,鉛就會沿著食物鏈逐漸在生物體內聚集,最終積累在食物鏈的頂端。21教育網生物富集的概念:生物體從周圍環境吸收、積蓄某種元素或難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機體內濃度超過環境濃度的現象,稱作生物富集。項目 能量流動 物質循環形式 太陽能→化學能→熱能 化學元素(無機物→有機物→無機物)特點 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循環往復范圍 生態系統各營養級 生物圈(全球性)聯系 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釋放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兩者同時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都借助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物質是能量沿食物鏈(網)流動的載體能量是物質在生態系統中反復循環的動力由于鉛、鎘等有害物質可以通過大氣、水和生物遷移等途徑擴散到世界各地,因此,生物富集現象是全球性的。三、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關系四、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 實驗原理:微生物能分泌多種水解酶,將大分子有機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如纖維素酶、淀粉酶可將纖維素、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小分子有機物被分解者吸收到細胞中進行氧化分解,最終形成二氧化碳、水和各種無機鹽,同時釋放能量。實驗設計:參考案例 1 2實驗假設 微生物能分解落葉使之腐爛 微生物能分解淀粉實驗組 對土壤進行60℃恒溫處理1h A燒杯中加入30mL土壤浸出液對照組 對土壤不做任何處理 B燒杯中加入30mL蒸餾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