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 學 設 計總第(6)課 時課題 肌理與應用課時 第( 1) 課時教學目標 了解肌理與應用的視覺特點和豐富的美感,掌握幾種典型肌理的制作方法; 通過對自然肌理和人工肌理的比較,探索肌理表現(xiàn)和應用方法,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 學會體驗、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重點:制作肌理的方法與步驟; 難點:學生制作肌理的創(chuàng)意。教學方法與手段 指講授法、討論法、體驗學習教學法、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教學用具。具有典型肌理感的小物品或圖片、肌理示范作品。(如:貝殼、紡織品、樹葉、水果等等)教學過程 欣賞導入 教師出示幾幅由肌理制作而成的圖畫供學生欣賞; 提問:A、這些作品是畫出來的嗎? B、你覺得是如何制作出來的? 2、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索這些畫是怎么制作出來的。揭題《肌理與應用》 二、發(fā)現(xiàn)與探索 1、摸一摸(觸覺感受) 我這里有幾件東西,想請同學來摸一摸,感受一下你摸到的物體的特征,然后說出物體的名稱; 說說觸摸的感受,導出肌理的概念 肌理是物體表面的紋理 肌理包含:自然肌理、人造肌理 例如:樹葉、石頭、貝殼、上面漂亮的圖案這就是肌理。 看一看(視覺感受):我們大自然中有哪些美的肌理呢? 請同學們欣賞大自然中的肌理圖片 教師總結(jié):不同的肌理會給人不同的感覺,同時也會給人不同的心理作用。粗質(zhì)的紋理,給人一種粗獷豪放,厚重樸實的心理感覺;光滑的質(zhì)感,給人一種細膩精致、華麗嚴謹?shù)男睦砀杏X;纖細的質(zhì)感,給人一種嫩弱、精細、靈巧生動的感覺。例如: 樹葉:那細細密密的葉脈就像蜘蛛網(wǎng)一樣; 土墻:土墻的縫隙形成一種節(jié)律美,給人一種沉重的歷史感; 大理石:表現(xiàn)華貴、高雅的意境 布紋:傳達了親切柔和質(zhì)樸的意境; 干凅的土地、苦瓜、麻繩、貝殼、石頭等等。 總結(jié):肌理的美表現(xiàn)為紋理排列的秩序美、節(jié)奏美、韻律美。 4、想一想:我們?nèi)绾伟堰@些這么美的肌理保存下來呢?——引出肌理的制作方法。 小插曲:水面上的油花如何進行保存下來——吸附制作法 吸附制作法:將墨或顏料滴在水面上進行攪動(可加油), 使其自然混合形成偶然性,用較能吸水的紙張平放在水面上,揭起,晾干后即得到一幅美麗的肌理畫。 拓印法:先在玻璃上擠放顏料,再放上紙,用手輕輕拓壓, 顏料便沿著拓壓的方向擠出奇妙的自然形態(tài)。 抗水法:在畫面需要出現(xiàn)機理的地方,用蠟筆或油畫棒描繪,然后圖上水彩顏料。 刻刮:在已著色的表面用尖利的物品刻刮,會得到粗獷、強烈的肌理效果。 噴繪:用噴筆或金屬網(wǎng)與牙刷,把溶解的顏料刷下去后,色料如霧狀的噴在紙上,這種技法可表現(xiàn)漸變的濃淡明暗變化,非常柔和細致,也可表現(xiàn)若隱若現(xiàn)的透明感,被廣泛的利用在廣告設計上。 手繪法:手繪肌理以線描為主,利用線條和筆觸的變化可以繪制出豐富的肌理紋樣。 拼貼法:用同一紋樣,變換方向重復拼貼,通過該變方向與色彩,可嘗試拼貼有趣的抽象圖案,產(chǎn)生奇幻的效果。 染、撒鹽、吹、等等。 三、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 學生動手制作肌理的作品 教師巡視,適當指導。 四、展示學生作品 把學生完成作品進行展示,學生之間進行互評,教師進行引導。五、肌理的運用 用肌理的效果,運用在衣服的設計上; 肌理被運用在工藝品的設計上; 肌理被運用在家具材料的設計上。 肌理被運用在建筑的設計上。 肌理被運用在園林藝術(shù)上。 六、課后延伸(波洛克作品欣賞) 波洛克(1912~1956)Pollock,Jackson,美國。美國行動繪畫(又名表現(xiàn)主義)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藍色無意識》、《灼眼》、《·第5號》、《氣味》等。 七、總結(jié) 今天你學習到了什么? 學生回答:強調(diào)獲取肌理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我們自己多總結(jié)、發(fā) 現(xiàn)、收集,它能讓我們的畫面效果更豐富。作業(yè)布置 選用人造肌理制作的方法制作一幅肌理作品板書設計 肌理與應用 肌理的概念:物體表面的紋理; 肌理:A、人造肌理 B、自然肌理 3、肌理的美表現(xiàn)為紋理排列的秩序美、節(jié)奏美、韻律美。 4、肌理的制作方法:拓印法;抗水法、吸附法、噴繪法、撒鹽、拼貼等等。 5、波洛克作品欣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