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點與線的魅力》教學設計年級 七年級 科目 美術 課時 1課時課前準備 1、黑白展示板 2、課題黑板貼紙課題名稱 點與線的魅力授課人 陳燁琳教學重難點 重點 點、線構成的基本形式。難點 激發學生的設計思維,能運用平面構成的基本形勢表達情感。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掌握點、線構成的基礎知識。能力目標 能運用點、線設計具有創意的平面構成作品。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激發創作熱情,能運用美術術語和文字從設計的角度進行評述表達自己某種審美情感,感悟點、線的韻律美。教法學法 教法 教學的實施環節,主要運用觀察法、講授法、欣賞法、啟發引導法等,根據七年級的年齡特點,我改變傳統的固定靜止的教學模式,首先采用游戲的方式導入課題,接著在互動活動的引導下,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能掌握點、線的構成基礎知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學法 啟發學生欣賞點、線構成圖案的美感,了解其應用價值,培養學生對形象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熱愛生活,從生活中發現美、尋找美。教學過程 教師行為 預設學生 行為 設計意圖一. 導入新課 (一)公布課堂積分制,每小組分成1-7號,教師隨機點出號碼,起立速度最快的學生進行回答。答對即可為小組積分,積分最高小組下課即可獲得獎勵。 (二)在道具展示板上分別展示“點、線”,讓學生進行實物的聯想游戲。導入本節課的主題“點與線的魅力” 積極配合老師進行游戲互動,并理解本節課內容。 調動課堂氣氛,吸引投入課堂。 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理解“點和線”的實物進行對比,從而對“點、線”的理解更直觀,感受更深。二 新課講授、點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點與線”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基礎元素。 認真觀看PPT內容,積極與教師互動回答,嘗試歸納平面構成中點與線的特征。 1.通過欣賞圖片,體現生活在美無處不在。 2.通過與教師的互動學習點與線有什么特征。 3.在互動中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歸納概括的能力。、找尋“點”的密語 找出生活中常見的點,結合導入部分,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點的特征。 點的疏密、虛實、大小連連看游戲,總結不同點的構成形成能產生不同的美感。 3、與學生互動并板書點的構成形式。(三)、找尋“線”的密語 1、生活中常見“線”(曲線、直線、折線)。 2、擴展說明線的粗細、曲直的特征。 例如:曲線的畫面特征:靈動、流暢、優美。 3、板書線有哪些構成形式。、探究點與線構成的基本形式 教師講解(重復構成、漸變構成、放射構成、自由構成等基本形式的特征) 選用兩幅作品,提問學生作品運用了什么構成形式。 播放音樂,選取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的爵士樂》結合音樂引導學生欣賞作品的情感美。 在教師講解中,積極觀察并思考。能與教師同步,理解和分辨“點與線的基本構成形式的特點。 通過提問來檢驗學生對本節課重點的理解,并調動課堂氣氛。教師選取之前師生的優秀作品,引導學生鑒賞其中的創意。 欣賞PPT展示的圖片和教師實物作品。 通過圖片與教師的引導理解如何利用生活中常見圖案加上自身創立來繪制作品。三 播放音樂,學生作畫。 1.教師提出作業創作要求。 2.教師下講臺巡視,并幫學生解決畫畫遇到的難題。 結合所學知識把點和線加以情感構思進行創作。 檢驗學生對平面構成知識在實踐中掌握的情況。課堂小結 1、選取3-4張優秀學生作品進行點評。(時間充裕情況下,先學生自評,教師再評價) 2、總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把大自然中的點與線運用到現實生活當中,運用點與線來表達情感。 1.學生講講自己作品的設計靈感來源及運用那些構成形式。 2.學生與教師一起回顧學習的知識點。 總結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對自己學習過程進行恰當的評價。板書設計 點與線的魅力 點:疏密、大小、虛實、輕重 線:曲直、粗細 2、點與線的構成形式:重復構成、漸變構成、放射構成、自由構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