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面與色的美感教材分析:本課是以科學的色彩理論為前提的色彩基礎課。學生對于色彩構成的設計應用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興趣,這正是開啟其學好本課知識的一把鑰匙。學生通過本單元第一課的學習,已經初步具備了平面構成的基本技能,對日常生活的關注與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維較活躍,自我探索意識較強烈,創造欲較強。但面與色是較為深奧的平面構成理論,包含的內容較多,要想在一節課全部涉及較難完成,只能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作業練習上,讓學生去理解最基礎的知識。本課將理性的色彩構成知識融于感性的色彩實踐中,使學生對色彩的感覺由個人的愛好升華到更科學、更廣泛、更具普遍意義的色彩美的境界。課文首先通過展示蒙德里安的設計作品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領悟到點、線、面及色的構成與應用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然后通過“欣賞與探索”“表現與創造”“思考與評價”幾個活動環節,讓學生理解掌握面的形狀、分割、構成知識及色彩的調和規律,由色彩而聯想的色彩心理現象,使學生初步掌握色彩構成知識并加以實踐,運用面與色的構成設計表達一定的情感。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理解面的形狀、分割、構成知識及色彩的調和規律。(2)能靈活運用色彩,自由表達情感。(3)能設計一幅有主題的色彩構成知識。2、過程與方法:(1)欣賞經典范例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2)小組進行色彩構成練習。3、情感態度、價值觀:(1)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的習慣。(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方式和熱愛創造藝術的人文情感。二、教學重點:1、學會色彩調和的方法和進行色彩聯想的表達。2、研究基本形和骨格的變化,學會制作重復構成。三、教學難點:能完全掌握老師所教的知識并能靈活運用在設計中。四、教學方法:觀察法、講授法、實踐法。五、課前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色彩構成作品范圖;上屆學生優先作品。六、作業要求:1、用彩紙拼貼或繪畫的形式練習色彩構成。2、嘗試將大師的色彩運用到不同的物品設計中。七、教學過程:(一)、課堂引入:觀察比較,感知課題,出示幾何圖形圖片及圖形重復組合圖片,提問學生:這兩張圖片有何不同?圖形進行組合后有何變化?導出“重復組合”的話題,板書課題:面與色的美感。(二)、課堂發展:1、讓學生先用兩分鐘的時間去閱讀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搶答。提出問題:美術中的面是指什么?有幾種形狀?(請學生回答)教師講解:面是線的移動軌跡,具有長度和寬度,但不具有厚度的“圖形”稱為面,面有三種形狀:幾何形、有機形、偶然形。幾何形的面較規則、平穩;不同物體的形狀稱為有機形的面,如一片樹葉、一個蘋果的形狀等等;偶然性的面沒有固定性,較自由、活潑。2、設疑:是不是將有顏色的面構成一幅畫面就一定具有美感?出示圖1和圖2,讓學生觀察比較,講解色彩搭配和諧的畫面才具有美感,為下面講解色彩的調和做好準備。3、范例導賞:欣賞蒙德里安的作品。教師講解:這些圖片是蒙德里安著名的反映色塊的作品,都是以橫豎交錯的方形來構成畫面,色彩單純明快,深受許多設計師的喜愛,他們把蒙德里安的繪畫運用到各種物品的設計中,同樣也取得較好的視覺效果。4、發現身邊的色彩,欣賞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面與色的構成與應用:家居環境設計、時尚的服裝設計、日常用品、精致的拼接瓷磚、五彩繽紛的花田與花壇、五顏六色的水果、多姿多彩的地毯等等,假如失去了色彩,我們的生活會變得黯然失色。5、重溫色彩的基礎知識:三原色、色環等,介紹色彩的調和定義及方法。教師講解:紅黃蘭是色彩的三原色,由三原色引申出許許多多其它的一些顏色,將這些顏色有秩序、和諧地組織在一起,給人以愉悅的感受就叫做色彩的調和。可以采用鄰近色、對比色、冷暖色來進行色彩的調和。6、出示兩張風景圖片,提問學生:圖片的主色調是什么?假設你處于這樣的環境中,你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嗎?(學生討論并回答問題)出示冷暖色圖片,教師講解:色彩本身并無冷暖的溫度差別,是視覺引起人們對冷暖感覺的心理聯系,不同的色彩搭配會給人不同的感覺,讓人想起與它有關的事物,這叫色彩的想象。7、介紹色彩的聯想定義,讓學生觀察比較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圖片的色彩,體會色彩的神奇之處:同樣的構圖不同的色彩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感覺,簡單的方塊通過不同的色彩帶給我們春夏秋冬四種不同季節的感受,畫面雖然簡單,但也是具有美感的。8、那我們應該怎樣將圖形與顏色搭配,使之構成一幅美感的畫面呢?請看屏幕:怎樣進行面與色的構成設計?(欣賞面與色的構成分類圖片)教師講解:面與色的構成分為兩類:分割和聚集。在一定的范圍內,把整體分成部分,就叫分割,將圖形進行排列、組合就叫聚集。9、以聚集為例,運用基本形與骨格的設計進行面與色的構成設計。教師講解:先畫骨格,再設計出基本形,然后把基本形重復移入骨格,要注意基本形的排列組合,最后搭配上色彩,一幅具有美感的色彩構成就產生了。(教師在講臺做示范,邊講邊畫,按課本所示圖例說明)10、學生進行作品欣賞,教師引導學生如何運用基本形、骨格設計的規律和方法,進行面與色的構成設計。11、課堂練習:(1)運用彩紙拼貼的形式或繪畫的形式同桌合作完成一幅色彩構成作品。(2)要運用色彩鄰近色、對比色、冷暖色的知識,進行構成設計,表達自己的情感。(3)借鑒大師的設計色彩應用于自己設計的作品中,如服飾設計、手袋設計等,要符合美觀、實用的視覺效果。(伴隨著輕音樂,請兩位學生上臺設計構成作品,臺下學生練習,教師巡回輔導,發現好的作品,及時貼在黑板上展示)12、作業展示并評價自評:讓學生分別從材料、色彩、造型、美感等方面進行評價互評:學生互相觀摩評價作品,分析作品的優點與不足,討論尋找改進方法。教師點評學生作品并做適當鼓勵。13、教師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運用好的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讓你們的生活更添色彩 。14、布置作業:利用三原色設計構成圖案,并運用到不同的物品設計中。八、暢談課后感受及收獲:請一兩位同學談談這節課的感受及建議。(師生掌聲鼓勵)九、課后延伸:將全級學生作業擇優在校內布置一個專題展覽,由教師撰寫展覽前言,學生可寫出作業的自評和互評。板書設計面與色的美感一、什么叫做面?線的移動軌跡叫做面。二、面的種類: 幾何形、有機形、偶然形。三、什么是色彩的調和?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和諧地組織在一起,給人以愉悅的感受。1、面積優勢的調和。 2、置入共同色彩的調。3、色彩分割的調和。 4、互補色互混的調和。四、色彩的冷暖:冷色:藍綠紫系列。 暖色:紅黃橙系列。五、色彩的聯想:看色彩時,把與該色有關的事物聯系起來,引起某種心理感受。六、怎樣進行面與色的構成設計?1、面的分割2、面的聚集七、色彩構成課堂練習八、作業:利用三原色設計構成圖案,并運用到不同的物品設計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