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價值的創造和實現一、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必修4《哲學與文化》第二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中的第六課“實現人生的價值”第三框的內容。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內容:第一目“弘揚勞動精神 實現人生價值”。教材通過相關鏈接、探究與分享等內容,介紹了勞動的重要性,教育引導學生要崇尚勞動、尊重勞動,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發揮聰明才智,為他人和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實現人生價值。第二目“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教材通過相關鏈接、探究與分享等內容,引導教育學生要正確處理個人和社會的關系,認識到社會提供個人價值實現平臺、為個人價值實現創造條件,要將自己融于社會發展大局,個性發展與社會需要相統一。第三目“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教材通過相關鏈接、探究與分享等內容,介紹了要從內在精神動力、個人才能、價值觀引領、道德修為四個維度著手,創造和實現價值。二、教學目標1.知道在勞動中創造價值的重要性,了解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是什么,懂得如何實現自身價值。2.能夠結合具體事例說明如何在勞動、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如何將個人選擇、個性發展與社會形勢、社會需要相統一。3.通過對本框內容的學習,擺正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自強自勵,努力學習,提升能力,注重修德,筑牢信念,在努力奮斗中書寫無悔青春,在付出與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在勞動中創造價值,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教學難點: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四、教學過程課程導入:觀看視頻:楊建松:為戰而生 沖鋒在特戰路上(上圖片是視頻資料“【課程引入】楊建松:為戰而生 沖鋒在特戰路上”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總結:楊建松用行動證明,只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奮斗的精神,即使是平凡的人,也可以創造不平凡的人生,創造價值,實現價值。也只有這樣的人生,才更有意義。(一)弘揚勞動精神 實現人生價值1.在勞動中創造價值分析材料,思考:路遙如何創作出經典的《平凡的世界》?千千萬萬的勞動者如何創造價值?材料1:觀看視頻:路遙: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路遙: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材料2:觀看視頻:致敬勞動者(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致敬勞動者”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材料3:實現中國夢,最終要靠全體人民辛勤勞動,天上不會掉餡餅!特別是要加強對廣大青少年的教育,讓他們從小就樹立起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觀念,不要養成貪吃懶做、好逸惡勞、游手好閑、投機取巧、坐享其成等錯誤觀念。這是真正關系我們民族發展的一個長遠大計,一定要抓好。——習近平《在同全國總工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的講話》(2013.10.23)總結: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自由地彰顯和發揮自己的智力和體力、意志和情感,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一個人在勞動中創造的財富越多,意味著他為滿足社會和他人的需要所作的貢獻就越大,他自身的價值就越大。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當代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而美好生活必須通過全體人民共同奮斗才能得到。2.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分析討論:張桂梅、老兵義務放映隊的故事給我們怎樣的啟示?材料1:有些人的光芒,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就如張桂梅,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院長,也是各民族學生口中的“老師媽媽”。在這個深度貧困山區,半生坎坷半生奉獻的張桂梅,用瘦弱的身體扛起1800名大山女娃的人生希望。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把全部獎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資共計100多萬元一同捐獻給了教育事業。2020年該校159名學生參加高考,其中150人考上本科線,本科率達94.3%。與張桂梅有關的每一個數字,都在訴說著“膝下無兒女,桃李遍天下”的奉獻精神,印刻下“教育改變女孩命運”的執著信念。“不管怎么著,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們后面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是對我最大的安慰。” ——張桂梅材料2:在遼寧錦州,有這樣一支由退伍老兵組成的義務電影放映隊,1996年成立以來,老兵放映隊自籌資金100多萬元,用于義務放映,他們的足跡遍布鄉村、社區、海島、邊防哨所,風雨無阻,把電影送到群眾身邊。2008年,汶川地震,老兵們主動請纓,要求奔赴前線。地震發生兩天之后,老兵放映隊到達了汶川。白天,老兵們幫忙抗震救災,晚上就在安置點支起大屏幕,開始播放電影。1998年的冬天,放映隊來到了遼寧凌海縣溫家溝村的希望小學,因為村子地處深山,偏僻貧困,全校只有4名學生1名老師。除了電影,老兵放映隊還帶去了國旗。此后的每一年,老兵放映隊都會到這所希望小學給老師和孩子們播放電影,還會湊錢給孩子們交齊下一年的學費。受老兵們的影響,全國各地許多志愿者團隊也加入了義務電影放映的行列,24年間,他們已累計為群眾義務放映電影6000多場。總結:張桂梅、老兵義務放映隊,還有李保國、王繼才、甘祖昌、樊錦詩、黃大年……抗疫戰線上的鐘南山、李蘭娟、張定宇以及無數不知名的醫生、護士、快遞員、餐館老板、環衛工人、社區工作者、志愿者,抗洪戰線上的官兵、百姓,還有我們最熟悉的雷鋒,身邊的老師、同學、家長……他們都在用自己的力量,為社會做著力所能及的奉獻。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走不出自我狹隘天地的人,不想為他人和社會奉獻的人,永遠不可能擁有真正的幸福。愛我們的家人,愛我們身邊的朋友,愛我們的事業,愛我們的祖國,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二)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分析討論:思考為何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才能創造和實現價值。材料1:觀看視頻:奮斗吧,青春!(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奮斗吧!青春”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材料2:有些人為追求網紅身份,創作一些低俗的視頻,在某短視頻平臺上發布,被央視點名批評內容低俗、管理不當;或者通過奇怪的妝容、服飾來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創作離奇的文學、繪畫、音樂、行為藝術等作品,美其名曰個性。總結:1.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正像視頻中所說:“國家的繁榮發展,離不了我們每一個熱血奮斗的青年;同時我們每一個熱血奮斗的青年,想要成就一份廣闊的事業,也需要國家的支持。”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要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2.正確認識和追求人的個性發展總結:我們強調在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個人的價值,并不否認追求人的個性發展。但是,這種個性不應表現為人的怪異和陋習,而應表現為對他人、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三)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選看視頻:中國女排 為國著功成、中國女排 重返世界之巔!中國女排 鳳凰涅槃、中國女排感動中國頒獎“鐵榔頭”郎平 有夢想的人永遠年少(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中國女排感動中國頒獎”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鐵榔頭’郎平 有夢想的人永遠年少”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1.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總結:中國女排姑娘的成就,顯露出祖國至上、頑強拼搏、勝不驕敗不餒的英者風范,也成為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動見證。中國女排榮獲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詞給了中國女排最高的評價,也為我們樹立了創造和實現價值的榜樣:“幾十年拼搏不息,幾代人熱淚盈眶,在低谷中奮起,從不放棄,面對強敵出手從不言敗,你們的身影是民族性格的縮影,你們的腳步是一個國家成長的歷程,奏國歌升國旗,你們超越了體育,是國家的英雄。”我們要學習中國女排的精神,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不斷奮斗,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2.需要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總結: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說,單靠精神不能贏球,還必須技術過硬。中國女排的精神不只體現在賽場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比賽背后的每一天,是女排隊員們苦練技術提高個人能力的每一天。概覽各個行業的楷模、英雄,莫不是勤學苦練、潛心鉆研,在努力提升自己的過程中創造更大的價值。因此,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3.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總結:中國女排的目標是升國旗、奏國歌,中國女排的精神是永不言敗,正因為有著這樣堅定的為國爭光的理想信念,她們才能在低谷中頂住負面評價和各種壓力,靠著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堅持和努力,重回世界之巔。這也啟示我們學會辨別是與非,排除外界的干擾,堅持正確的理想信念,時刻用正確的價值觀指導自己,沿著正確的人生道路前進。青年時代樹立正確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十分緊要,不僅要樹立,而且要在心中扎根,一輩子都能堅持為之奮斗。這樣的有志青年,成千上萬這樣的有志青年,正是黨、國家、人民所需要的。——習近平《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集體談話時的講話》(2013年6月20日)4.需要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分析材料:思考錘煉品德修為的重要性(教師選用)材料1:孔子說“見利思義”,荀子說“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德國哲學家康德說“世界上有兩樣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材料2: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說過:“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這就是我們的用人標準為什么是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因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遠,又要立足平實。要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這是大德,養大德者方可成大業。同時,還得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開始起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踏踏實實修好公德、私德,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4年5月4日)材料3:從小做起,就是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積累,養成好思想、好品德。“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組成的,養小德才能成大德。少年兒童不可能像大人那樣為社會做很多事,但可以從小做起,每天都可以想一想,對祖國熱愛嗎?對集體熱愛嗎?學習努力嗎?對同學們關心嗎?對老師尊敬嗎?在家孝敬父母嗎?在社會上遵守社會公德嗎?對好人好事有敬佩感嗎?對壞人壞事有義憤感嗎?這樣多想一想,就會促使自己多做一做,日積月累,自己身上的好思想、好品德就會越來越多了。聽說有的同學喜歡比吃穿,比有沒有車接車送,比爸爸媽媽是干什么工作的,這樣就比偏了。一定不能比這些。“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要比就比誰更有志氣、誰更勤奮學習、誰更熱愛勞動、誰更愛鍛煉身體、誰更有愛心。——習近平《從小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4年5月30日)總結:古今中外關于道德的觀點,都是在告誡我們,人無德不立,品德是為人之本。在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應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善于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汲取道德滋養,從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風范,從自身內省中提升道德修為,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課程小結:4 / 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