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書法教案(第11課)教學版塊(課題) 治印刀法與印章創(chuàng)作 課時 40分鐘核心素養(yǎng)目標 文化自信:鑒賞具有鮮明藝術特色、文化內(nèi)涵的篆書書法作品,激發(fā)學生熱愛藝術之感情和奮發(fā)向上的信心,從小養(yǎng)成喜好、愛好藝術的良好習慣,既學本領,又學做人。語言應用:了解幾種治印的刀法,重點學習“沖刀”“切刀”。思維能力:學生通過學習,嘗試印章的創(chuàng)作。審美創(chuàng)造:不同方式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書法審美能力,感受篆刻作品的線條美、結構美和氣韻美。 教學內(nèi)容 了解幾種治印的刀法,重點學習“沖刀”“切刀”。學生通過學習,嘗試印章的創(chuàng)作。教學重難點 學習和了解中國篆刻藝術發(fā)展的基本過程,了解篆刻的分類和基本要求。學具準備 筆、墨、紙、硯、篆刻工具、印章作品教學過程 利用點名冊點名,將未到的學生及時做記錄。一、引入課題篆刻的刀法有許多種,最常用的是沖刀和切刀兩種。課程新授1、執(zhí)刀法有如下幾種:切刀法、沖刀法、捏刀法、握刀法。上述四種持刀方法,并非定論,可隨個人的喜愛或需要而選擇運用,一般采用第一、二種較多。切刀法:執(zhí)在距刀口約1-3厘米處,用拇指、食指與中指捉住刀桿,無名指抵于刀后,小指輔無名指后,刀桿向懷外斜,與印面成35-45度角??虝r,拇指壓下,食指、中指、無名指抵上,使用鋒角刀口從懷外向懷內(nèi)入石,一起一伏,依筆畫而刻。此法執(zhí)運有力,易收沉著含蓄之效。吳昌碩一路印風的印人多用此法。沖刀法:執(zhí)在離鋒口約一寸左右處,以拇指、食指、中指掐住刀桿,中指略往下按,無名指與小指撐住印章的右側邊緣,使刀桿傾向懷內(nèi),與印面成銳角??虝r,用刀從懷內(nèi)往外直刻。由于刀鋒入石有偏、正角度不同,其刀法有中鋒、偏鋒之別。此法多用于單刀和沖刀,一般出鋒銳利有力。黃牧甫、齊白石一路印風得印人多用此法。印章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印章,首先需從整體進行構思。采用什么樣的風格、什么樣的字體,朱文還是白文,必須首先定下來,再根據(jù)這兩點來安排要刻的字。印章以正方形為正格,四字印最為常見,初學者應該先練習這種形式??逃【毩晫W生實踐:在下面的漢印中選擇一方,按上面所講的方法,臨刻一方印章。知識鏈接:吳昌碩與齊白石吳昌碩吳昌碩(1844-1927),原名吳俊,又名俊卿,字昌碩,晚年以字行。他是近代書法、繪畫、篆刻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人物。吳昌碩的書法功底深厚,尤得力于石鼓文,同時又取法漢磚、瓦當、碑額等。深厚的書法功力,對他的篆刻藝術有很大的影響和幫助。吳昌碩的篆刻,初學漸派的切刀法,得其澀拙,又取法鄧派,得鄧石如筆法的圓潤遒勁、吳熙載沖刀的明快酣暢、趙之謙布局的疏朗自然,然后直入秦漢璽印及歷代碑刻和封泥等,最后自出機杼,一空依傍,形成自己氣魄宏大、勁峭古樸、天真渾厚、奇趣天成的個性風格,對近現(xiàn)代篆刻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齊白石齊白石(1864-1957),原名純芝,后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等。他是近代的書畫大家,也是篆刻大家。齊白石自評其篆刻第一、詩第二、書法第三、繪畫第四。他的篆刻,初學“浙派”的丁敬和黃易,后來又學趙之謙和吳昌碩。他從漢代《祀三公山碑》得到啟發(fā),改圓筆篆書為方筆。又從奇崛的《天發(fā)神讖碑》中受到啟發(fā),行筆用刀俱大刀闊斧,尤善用單刀。他治印不拘成法,剛猛爽利,痛快淋漓,平直縱橫,不加修飾,被稱為“寫意篆刻”。三、歸整文房四寶作 業(yè) 為自己刻制一方名章。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