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中階段性檢測七年級歷史與社會(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溫馨提示:親愛的同學們,經過半個學期的緊張學習,你一定有很多收獲吧?!現在請你將所學的知識通過以下題目的解答展現出來,相信自己,成功就在眼前!考試采用開卷形式。一、單項選擇題(請選擇一個你認為最恰當的選項,每小題2分,共40分)1、獲取有效信息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約70-20萬年”、“制作石器”、“學會用火”三個信息的古人類是( )A. 元謀人 B. 北京人 C. 山頂洞人 D. 河姆渡人2、距今約一萬年左右,我國開始出現了原始農業。為我國古代文明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是( )A. 舊石器時代結束 B. 鐵制農具的使用C. 家畜的飼養 D. 耒耜等翻土工具的出現3、下列事件不屬于歷史傳說的是( )A.涿鹿之戰 B.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數是半地穴式結構C.炎黃部落聯盟 D.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4、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周代的諸侯,有王室的家屬、商之子孫和現有各部落國家的首長。他們按國之大小,理論上以五等面積,封為五級。這些諸侯各按所封地距國王都城的距離而有不同的功能和義務。”材料不能說明( )A.周朝實行分封制 B.分封對象包括親屬、殷商遺民等C.分封制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D.諸侯擁有不同的權利和義務5、考古發現是研究史前時期歷史的主要途徑之一。下圖展示的是在殷墟發現的刻有文字的龜甲。關于這種文字的說法不恰當的是( )A.它是古代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B.它是研究商朝歷史的唯一資料C.它具備了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D.它記載了商朝的社會生產狀況6、“工匠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極致、追求品質的精神,造就了如圖兩件絕世青銅精品。它們鑄造于( )A.商朝 B.夏朝 C.周朝 D.秦朝7、對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的評價,正確的有( )①爭霸戰爭給社會帶來了種種災難②有利于國家走向統一③在爭霸過程中,許多諸侯國通過改革加強了自身力量④華夏族和其他各族頻繁接觸,促進了民族交融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8、“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是商鞅變法的依據。商鞅的下列變法措施,旨在提高軍隊戰斗力的是( )A.改革土地制度 B.推行縣制 C.重視農業 D.獎勵軍功9、《史記》記載,陳勝在發動起義時說:“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的原因包括( )①戰亂頻繁 ②沉重的賦稅 ③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④刑罰殘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0、“縣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縣治,天下無不治”體現了縣級機構的重要作用。以下朝代最先推行這一制度的是( )A.西漢 B.西周 C.秦朝 D.元朝11、西漢初年, 統治者采取休養生息政策, 其根本目的是為了( )。A. 吸取秦亡的教訓 B. 減輕人民的負擔C. 發展生產 D. 鞏固封建統治12、歷史劇《漢武大帝》曾在中央電視臺熱播。結合所學歷史知識我們知道,漢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那么,下列哪項不是其大一統的措施呢?( )A.平定“七國之亂” B.頒布“推恩令”C.統一鑄幣權 D.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3、公元25年,劉秀稱帝,建立東漢。下列史實與東漢無關的是( )A.光武帝統治后期出現了“光武中興” B.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動搖了東漢的統C.公元184年,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爆發 D.人們開始懂得造紙的基本方法14、我國古代科技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其中既在發明過程中體現“變廢為寶”的環保理念,又對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條件的科技成就是( )A.造紙術 B.印刷術 C.指南針 D.火藥15、公元207年,曹操曾寫詩明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結合所學知識判斷,當時曹操“志”在何處( )A.統一全國 B.消滅袁紹 C.廢漢稱帝 D.建立魏國16、圖示法是學習和研究歷史的重要方法,它能將復雜的歷史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東漢末年群雄并起,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圖符合公元229年三國局勢的是( )17、西晉是一個驟起驟滅的政權,其盛衰興亡耐人尋味。對西晉“驟滅”有著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是( )A.司馬氏篡魏 B.定都洛陽 C.七國之亂 D.八王之亂18、“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原因有(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遷 ②社會相對安定 ③自然條件好 ④南方生產力先進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9、下圖為我國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圖中的某一片斷。圖中①②代表的朝代分別是( )A.蜀、北魏 B.東漢、南宋 C.蜀、東晉 D.蜀、西夏20、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歷法天文計算精,圓周小數點分明。千年國外方求出,月后環山宇宙名。”這首詩稱贊的是( )A.賈思勰 B.祖沖之 C.顧愷之 D.王羲之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中階段性檢測 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二、非選擇題(5大題,共60分)21、(14分)歷史是對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記錄,歷史就在我們身邊。請結合下列發現歷史的途徑,回答問題。【遺址中的歷史】結合圖一回答元謀人在我國人類發展的歷史中有著怎樣的特殊地位?(2分)參觀圖二中的周口店遺址中我們可以了解古人類使用的生產工具是什么?(2分)【文物中的歷史】圖三文物被我國哪一原始居民使用過?圖四是哪一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圖三和圖四反映的原始居民已經進入了農耕時代,請你結合史實加以說明。(6分)【傳說中的歷史】 材料一:“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蚩尤作亂,不用帝命。于是黃帝乃征師諸侯……遂禽殺蚩尤。” --《史記 五帝本紀》材料二:“古者舜耕歷山,陶河瀕,漁雷澤,堯得之服澤之陽,舉以為天子,與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 尚賢》(4)材料一記述的是哪一場戰役?材料二的內容記載了我國原始社會哪一種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4分)22、(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仁”即要愛人,要廣泛地理解和體貼別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應強加于人。材料二:夫嚴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罰者,民之所惡也。……吾以是明仁義愛惠之不足,而嚴刑重罰之可以治國也。 (1)材料一反映的是誰的思想主張?他屬于哪家學派?其思想核心是什么?戰國時期誰繼承了他的思想,主張實行“仁政”。(4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家學派思想?戰國時期采用該派思想進行改革并取得重大效果的是什么事件?(2分)(3)穿越時空的七年級某班學習小組組員小華幫助《百家爭鳴》電視臺招聘一些節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員最后入圍,請你幫忙給他們安排最合適的節目主持。(6分)入圍人員:孔子、莊子、孫臏、韓非、墨子、荀子人與自然——( ) 法制在線——( ) 軍事天地——( )教育論壇——( ) 勤儉持家——( ) 禮治社會——( ) 23、(10分)某校初中歷史興趣小組開展“話說秦皇漢武”專題學習,請你參與下列活動。【材料學史】材料一:天下藏有《詩》《書》等諸子百家著作者,命令朝廷官吏全部焚燒;有談論或學習《詩》《書》者,殺;以古非今者,滅其全族。(1)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提出的主張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2分)【史海泛舟】材料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漢書·董仲舒傳》(2)董仲舒的這段話與后來漢朝實行的哪一項國策有關?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項國策的實行有何深遠的影響。(4分)【比較歸納】材料三:“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毛澤東《沁園春·雪》(3)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將“秦皇漢武”并稱的主要原因。(4分)24、(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張騫始開西域之跡。材料二:縱橫山水,行走天下。開往秋天的絲綢之路專列帶你走遍大西部的古城遺跡,助你夢想成真,讓你大快朵頤地享受美好的旅行套餐。認識中國古老的藝術,體味最濃郁的民族風情,從這趟列車開始…材料三:絲綢之路示意圖材料四:古羅馬的帝王/古樓蘭的姑娘/還有古印度和阿拉伯的許多地方/你們身上華麗精美的絲綢衣裳/都是源自我們古老的東方/我們的商隊歷盡艱難險阻/日出日落風雨兼程/硬是全線貫通了東西方/不同的經濟文化思想文明/在這條路上碰撞融合/相得益彰張騫生活于哪個皇帝在位時期?材料一為什么說他“始開西域之跡”?(4分)(2)材料二是某旅游公司打出的廣告,請你為此絲綢之旅設計一句廣告詞。(要求:簡潔,有吸引力)如果你是這個公司的導游,請你結合材料三的絲綢之路示意圖向游客介紹此行的路線。(4分)(3)材料四是一首歌頌絲綢之路的詩歌。結合所學知識及這首詩歌,說說絲綢之路的開通有何重大意義。(2分)25、(14分)改革創新是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這證明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能推動生產力的迅猛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觀察下列春秋戰國時期的兩幅圖(1)據材料一,代表當時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兩項重要技術(工具)分別是什么?(2分)材料二:…商君合并小都、小鄉、小邑、小聚為縣,設置縣令、縣丞,共三十一個縣,由國君直接委派官員治理;努力從事農業生產,耕耘紡織送交糧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變法五年后,國家富強起來。(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誰?根據材料二指出在“商君”變法的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權思想的措施是哪一項。(4分)材料三:魏主欲變北俗,引見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順,則禮樂不可興。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其年三十已上,習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 ——《資治通鑒》(3)材料三中的“魏主”指的是誰?他為“斷諸北語,一從正音”采取了什么措施?除此以外,“魏主”還采取了哪些措施?(答出任意兩點即可)(6分)(4)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改革創新的作用是什么?(2分)2022學年第一學期期中測試 七年級歷史與社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B C B C B A D D B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A D A A B D A C B二、非選擇題 (共60分)21、(14分)(1)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2分)(2)打制石器。(2分) (3)河姆渡居民(2分)半坡居民(2分)都會種植農作物、飼養家畜、建造房屋等(2分)(4)涿鹿之戰(2分);禪讓制(2分)。22、(12分)(1)孔子(1分);儒家(1分);仁(1分);孟子(1分) 。(2)法家(1分);商鞅變法(1分)。(3)莊子(1分);韓非子(1分);孫臏(1分);孔子(1分);墨子(1分);荀子(1分)。23、(10分)(1)事件:焚書坑儒。(2分)(2)國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分)影響: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2分)(3)主要原因:①都是我國封建時代重要的君主。②都采用制度創新來鞏固中央集權。③這些制度都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且對封建社會起到了推動作用。④都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象征。(4分,任意兩點即可)24、(10分)(1)漢武帝時期。(2分)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2分)走絲綢之路,尋中西文明融合之旅(或絲綢之路,中西交流之路)。(2分)從長安(今西安)出發,通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往中亞和西亞,再到歐洲。(2分)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2分)25、(14分)(1)鐵農具(1分);牛耕(1分)。(2)商鞅(2分)。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委派官員治理(2分)。(3)北魏孝文帝(2分)。說漢語(2分)。穿漢服、改漢姓、與漢人聯姻、遷都洛陽。(任意兩點)(2分)(4)推動了社會進步,促進了社會發展。(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