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描繪我們的校園教學設計課題 描繪我們的校園 單元 第四單元 學科 美術 年級 七年級教材分析 書名:義務教育教科書 美術 七年級 上冊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1年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 通過對透視知識的學習與探究,使學生了解多種空間表達法,掌握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的基本規律,學會運用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法來表現校園的空間。通過觀察、體驗、交流、總結和運用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觀察能力和空間表現力。在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認識到透視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學會運用透視知識美化我們的生活,表現校園的空間之美以及對生活的熱愛。重點 透視的規律、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的基本知識難點 如何運用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表現空間的變化。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講授新課 描繪我們的校園激趣導入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校園環境的圖片,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兩組圖片的異同,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從不同角度觀察校園建筑物所得到的感受, 引導學生注意建筑物呈現的透視現象,引出課題 ——《設計我們的學校》(二)新課講授1. 教師展示課本示例圖片并介紹視平線——指眼睛向水平方向望去所看到的水平線,它隨視點變化而變化。取景時,視平線在畫面上的位置是關鍵。視平線高低不同,所取的景物構圖也就不同。取景時主體景物放在畫面的黃金分割點上,這樣的畫面才更符合視覺美感。實際操作時可將畫面縱橫分成三等份,主體景物放在任一分割線交會點上即可。2.教師運用對媒體展示荷蘭畫家霍貝瑪的作品《密德爾哈尼斯的林蔭道》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總結:這幅成功地表現了平行透視的風景畫,給觀者以舒暢的美感。嚴格的透視消失點,把觀眾的心情帶向遠方,極目遠望使人心曠神怡。對稱的構圖使畫面顯得很平穩。 3.教師提問:什么是透視?透視的分類有哪些?教師結合圖片講解透視:在人的視覺范圍內,物體產生近大遠小,近實遠虛、近寬遠窄、近高遠低的現象叫做透視。透視又分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平行透視也稱一點透視,因為僅有一個消失點而得名,所有橫向的線都與畫面平行,所有縱向的線都與畫面垂直。成角透視也稱二點透視。畫面上立方體的四個面相對于畫面傾斜成一定角度時,往縱深平行的直線產生兩個消失點。4. 教師結合圖片介紹構圖的方法:自然景色錯綜復雜,不能把一切都畫到畫面中。有時必須通過取舍、概括才能突出主體景物。描繪時一般將景物歸納為近景、中景、遠景三個層次。近景、中景一般是主體景物,要著意刻畫;遠景一般是背景,起襯托作用,為次要景 ,刻畫時應當概括、簡練。5.線描寫生方法:首先選擇自己要表現的主體景物,然后明確近景、中景、遠景的基本關系。為了突出主體景物,對于那些影響景物特征的細節應予以取舍,要整體把握畫面的疏密層次。(三)交流展示評價教師組織學生在校園熟悉的角落進行速寫寫生,結束后學生分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簡單介紹用到的構圖和透視規律,最后小組評選出最佳作品,教師總結評價。課堂練習 1、結合校園實景,分析探討風景的取景、構圖和透視規律。 2、根據所學內容,選擇校園一景,畫一張線描寫生畫。3、預習下節課新內容。課堂小結 本課我把學生熟悉的校園景色“搬”入課堂,讓學生在回憶中學習思考。整節課注意了操作性、參與性、自主性、趣味性、創造性。讓學生充分動口、動手、動腦,發揮他們聰明的才智。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課上我從不同的側面、不同角度引導學生對構圖和透視有了基本了解,通過動手嘗試描繪校園速寫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也體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注意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在觀察活動時允許學生通過自由討論解決問題,提出問題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與能力。板書 描繪我們的校園透視構圖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