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2022-2023統編版七上歷史實用備課(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2022-2023統編版七上歷史實用備課(教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教學目標】
①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實
②知道絲綢之路的開通,正確認識絲綢之路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③學習張騫持之以恒,敢于冒險的精神,認識到國家統一與中外交流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
難點:認識絲綢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要踏上一條路,它綿延千里,山水迢迢,蒼涼而又壯美;它歷史悠久,征途漫漫,繁華又歸沉寂;棄筆從戎,出使西域的班超走的是它;不辭辛苦,天竺取經的玄奘走的是它;它是這個世界上最長的,獨一無二的道路,它就是...
答案提示:絲綢之路
下面讓我們走進本課,一起來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
環節二:整體感知
問題探究:本課共分為幾個子目錄,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答案提示:三個子目錄,因果關系。張騫通西域后,一方面形成了后來的絲綢之路,理工一方面擴大了西漢王朝的版圖,加強對西域的管理。
環節三:新課教學
(一)目標導學一:張騫通西域
1、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描述西域的地理位置。
答案提示:陽關、玉門關; 新疆
自主學習:根據材料并結合課本P67思考,匈奴與西漢、西域各國的關系如何,對此漢武帝做出了怎樣的決定?
答案提示:匈奴襲擾,威脅大漢邊境;西域各國受匈奴控制和奴役。
派使者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教師指導:白登之圍,是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于白登山的事件。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叛亂,并勾結匈奴企圖攻打太原。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32萬大軍迎擊匈奴,先在銅輥告捷,后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一帶。時值寒冬天氣,天降大雪,劉邦不顧前哨探軍劉敬的勸解阻攔,輕敵冒進,直追到大同平城,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于平城白登山達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隊斷絕了聯系。后來,劉邦采用陳平的計謀,向冒頓單于的閼氏(冒頓妻)行賄,才得脫險。在以后的相當一段時期里,采取"和親"政策便成為籠絡匈奴的主要手段。匈奴打敗了月氏王,用月氏王的頭骨作飲酒器具。月氏人逃跑了,時常仇恨匈奴,卻沒有人與他們一起去攻打匈奴。由此可見匈奴是西漢和月氏國共同的仇敵,因此漢武帝想派使者和月氏國相通聯合攻擊匈奴。
3、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68-69頁,填充表格
答案提示:
教師指導: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從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出發,至元朔三年(前126年)歸漢,共歷十三年。出發時是一百多人,回來時僅剩下張騫和堂邑父子二人。張騫這次遠征,僅就預定出使西域的任務而論,是沒有完成。但是張騫第一次對廣闊的西域進行了實地的調查研究工作。他不僅親自訪問了位處新疆的各小國和中亞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和大夏諸國,而且從這些地方又初步了解到烏孫(巴爾喀什湖以南和伊犁河流域)、奄蔡(里海、咸海以北)、安息(即波斯,今伊朗)、條支(又稱大食,今伊拉克一帶)、身毒(又名天竺,即印度)等國的許多情況。回長安后,張騫將其見聞,向漢武帝作了詳細報告,對蔥嶺東西、中亞、西亞,以至安息、印度諸國的位置、特產、人口、城市、兵力等,都作了說明。這個報告的基本內容為司馬遷在《史記 大宛傳》中保存下來。這是中國和世界上對于這些地區第一次最翔實可靠的記載。至今仍是世界上研究上述地區和國家的古地理和歷史的最珍貴的資料。在張騫通使西域返回長安后,漢朝抗擊匈奴侵擾的戰爭,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元朔六年(前123年)二月和四月,大將軍衛青,兩次出兵進攻匈奴。漢武帝命張騫以校尉,從大將軍出擊漠北。當時,漢朝軍隊行進于千里塞外,在茫茫黃沙和無際草原中,給養相當困難。張騫發揮他熟悉匈奴軍隊特點,具有沙漠行軍經驗和豐富地理知識的優勢,為漢朝軍隊作向導,指點行軍路線和扎營布陣的方案。由于他“知水草處,軍得以不乏”,保證了戰爭的勝利。事后論功行賞,漢武帝封張騫為“博望侯”。”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這時,漢朝業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積極進行武帝時對匈奴最大規模的一次戰役。幾年來漢武帝多次向張騫詢問大夏等地情況,張騫著重介紹了烏孫到伊犁河畔后已經與匈奴發生矛盾的具體情況,建議招烏孫東返敦煌一帶,跟漢共同抵抗匈奴。這就是“斷匈奴右臂”的著名戰略。同時,張騫也著重提出應該與西域各族加強友好往來。這些意見得到了漢武帝的采納。張騫率領300人組成的使團,每人備兩匹馬,帶牛羊萬頭,金帛貨物價值“數千巨萬”,到了烏孫,游說烏孫王東返,沒有成功。他又分遣副使持節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國。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張騫回來,烏孫派使者幾十人隨同張騫一起到了長安。此后,漢朝派出的使者還到過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與里海間)、條支(安息屬國)、犁軒(附屬大秦的埃及亞歷山大城),中國使者還受到安息專門組織的二萬人的盛大歡迎。安息等國的使者也不斷來長安訪問和貿易。從此,漢與西域的交通建立起來。自此,不僅現今中國新疆一帶同內地的聯系日益加強,而且中國同中亞、西亞,以至南歐的直接交往也建立和密切起來。后人正是沿著張騫的足跡,走出了譽滿全球的“絲綢之路”。
4、問題探究:指出張騫出使西域的舉動是“鑿空”的依據。
《漢書 張騫傳》載:“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
答案提示:是因為張騫第一次開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國有了第一次友好往來。
教師指導:“鑿空”即探索未知的鄰域,在這里指張騫出使西域,打開了中西交流之路,成為絲路上的第一人。
5、問題探究:依據材料,概括張騫通西域的歷史作用?這條“通道”體現了在交流方面的哪些特點?并指出漢代絲織品沿該“通道”大量遠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漢代紡織技術先進,絲織品質量高,能織出錦、繡、羅、紗等許多品種的絲綢。張騫出使西城后,大量絲帛錦繡、茶葉、瓷器沿著這條通道遠銷各地,西域各國的珍奇異物也陸續輸入中國……商人、傳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帶著他們的信仰、價值觀念和宗教信念來自遙遠的西方,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過這條通道吸引了遠方的信教者。 ——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答案提示:①促進了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貿易與文化交流。②雙向交流、交流內容豐富。③漢代紡織技術先進,絲織品質量高,品種多樣。
教師指導:通過對史料的解讀,培養學生學會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認識歷史,落實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6、核心素養:觀看視頻思考,張騫出使西域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從張騫身上看到了什么樣的精神品質?
答案提示:①環境險惡;被匈奴扣押。②勇于探索、不畏艱難、堅持不懈、忠貞愛國。
核心素養
教師指導:圖一解讀:右半邊有一人騎高頭大馬帶隊送行,為漢武帝,身旁七人或服侍或作揖送別,左半邊有一人跪在地上拜別,為張騫,其后有數人數馬整裝待發,這是漢武帝送別張騫的場景。圖二解讀:張騫出使西域,雖然起初是出于軍事目的,但西域開通以后,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軍事范圍。從西漢的敦煌,出玉門關,進入新疆,再從新疆連接中亞、西亞的一條橫貫東西的通道,再次暢通無阻。這條通道,就是后世聞名的“絲綢之路”。
目標導學二:絲綢之路
1、教師指導:看圖思考,你知道溝通東西方的這條道路為什么被稱為“絲綢之路”么?
答案提示:張騫通西域后,中國的物產源源不斷地運往西域各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首次將她稱為“絲綢之路”。
2、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69頁,找出絲綢之路的路線,并在課本地圖中標出。
答案提示:長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歐洲
教師指導:借助地圖,明確絲綢之路的路線,落實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培養。
3、問題探究:閱讀教材p69,找一找,中西方往來的物品都有哪些?對比思考有什么特點,由此可見絲綢之路有何影響?
答案提示:①交流物品:漢朝的絲綢、漆器等物品,以及開渠、鑿井、冶鐵等技術傳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種馬、香料、玻璃、寶石等,以及多種樂器和歌舞等傳入中原。②特點:西方輸出品以物種和文化為主;中原輸出品以手工業品和技術為主、③意義: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4、問題探究:小組討論思考,你還知道哪些其他的往來物品么?
答案提示:西域傳入中原地區:胡餅、胡椒、胡豆、胡蘿卜、西瓜、黃瓜;中原傳入西域:茶葉、瓷器、四大發明。
教師指導:兩漢時期,“胡”常指匈奴,后又被引申為“古代北方和西方的其他少數民族”。兩漢、兩晉直至隋唐,從陸路引入的作物種類,多數用“胡”字標明。
5、自主學習:請你在課本上標出海上絲綢之路的兩條主要航線。
答案提示:a山東—朝鮮、日本
b東南沿海—中南半島—馬來半島—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沿岸—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
6、核心素養:從材料看,絲綢精神的核心是什么?談談你對“一帶一路”的現實意義的認識。
答案提示:①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
②今天的一帶一路也會促進各國互學互鑒,帶動沿線地區的大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教師指導:通過解讀史料,進行本課情感升華,落實家國情懷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目標導學三:對西域的管理
自主學習:閱讀教材,填充表格內容
答案提示:
①機構:西域都護
②時間:公元前60年
③職責:頒行號令;調遣軍隊;征發糧草
④管轄范圍: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一東、以南的廣大地區。
⑤意義:標志著西域開始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教師指導:由此可知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71,思考東漢時期是如何管理西域的?
答案提示:①派班超出使西域 ②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③班勇再次出使西域
3、問題探究:依據材料,概述漢朝政權經略西域的意義。
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36國。西域都護頒行漢朝的號令,調遣軍隊,征發糧草,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的管轄。為了扶持東西交通的發展,西域都護府不僅“稍筑列亭,連成而西”,還對于往來使者、商旅供應食宿,提供安全保護,還陸續清理和增辟新的通道。
答案提示:加強了對西域地區的管理和控制;有利于東西方商貿往來。
核心素養:從這兩則小故事中可以感受到班超是個什么樣的人?
答案提示:有理想,有抱負,機智果斷,英勇,他為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做出了貢獻。
教師指導:漢光武帝建立東漢王朝以后,召請一位大學問家班彪整理西漢的歷史。班彪死了以后,漢明帝又召來班固做蘭臺令史,繼續完成他父親所編寫的歷史書籍,班固的弟弟班超也來幫忙,但是他不愿意老伏在案頭寫東西。他聽到匈奴不斷地侵擾邊疆,掠奪居民和牲口,就扔了筆,氣憤地說:“大丈夫應當像張騫那樣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死在書房里呢。”就這樣,他決心拋棄他的案頭工作去從軍。公元73年,大將軍竇固出兵打匈奴,班超在他手下擔任過代理司馬,立了戰功。竇固很賞識班超的才干,派班超擔任使者到西域去。班超帶著隨從人員三十六個先到了鄯善。鄯善原來是歸附漢朝的,只是迫于匈奴威勢,只好聽從匈奴的命令,這次看到漢朝派了使者來,于是熱情地接待了他們。過了幾天,班超發現鄯善王對待他們忽然冷淡起來。他起了疑心,他猜想一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這兒。班超憤然地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當今之計,只有夜襲匈奴大營!”到了半夜,班超率領三十六個壯士偷襲匈奴的帳篷。殺了匈奴的使者,放火燒了匈奴營帳。鄯善王這才決心與匈奴斷絕往來,一心歸附漢朝。班超用智慧和謀略,幫助西域各國擺脫了匈奴的控制,被東漢政府任命為西域都護。
【課堂小結】
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彪炳史冊的絲綢之路,極大的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西域都護的設置標志著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于中央政府的管轄。東漢班超經營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我們體會到了張騫、班超的精神和我國古代泱泱大國的風范。
【鞏固練習】
1.(2022年遼寧營口)這是一條溝通中外商貿的繁華之路,這是一條串聯東西方文化的文明之路。漢朝的絲調、漆器和西域的樂器、歌舞等成為這條路上往來的“常客”。這條路是( )
A.陸上絲綢之路 B.瓷器之路 C.海上絲綢之路 D.一帶一路
2.(2022年福建)“他以堅韌不拔的勇氣和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難,終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務。從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國相繼歸漢,橫貫東西的絲綢之路亦由此開辟”。“他”指的是( )
A.漢武帝 B.張騫 C.班超 D.甘英
3. (2022年四川瀘州)下圖描繪了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該作品( )
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敦煌壁畫)
A. 反映了中原與西域的交流頻繁 B. 能夠完整地還原歷史真實
C. 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D. 具有史料價值與藝術價值
4.(2022年山東東營)下列關于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通往西域的海上交通要道 B.連接亞非之間的陸上通道
C.溝通歐亞的陸上交通要道 D.貫穿南北地區的水上通道
答案提示:ABDC
【板書設計】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治县。| 扎兰屯市| 泾阳县| 萝北县| 金塔县| 临高县| 苍梧县| 商丘市| 宁化县| 台北市| 南丹县| 东阿县| 株洲县| 新宾| 灵山县| 河北省| 建水县| 门源| 合川市| 西安市| 当雄县| 华阴市| 东乡族自治县| 辉县市| 博白县| 龙南县| 泰宁县| 卢龙县| 岑巩县| 平湖市| 江城| 衡东县| 股票| 金寨县| 左贡县| 英超| 邢台县| 右玉县| 锦州市| 柳河县| 曲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