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南方地區》同步試卷(第2課時 富庶的四川盆地)一、單選題1.下列高原或山脈懷抱的四川盆地周圍的有( ?。?br/>①云貴高原 ②大婁山 ③黃土高原 ④大巴山脈⑤秦嶺 ⑥橫斷山脈 ⑦喜馬拉雅山脈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⑥⑦ C.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⑥【答案】D【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環抱四川盆地的高原和山脈:西面是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北面是秦嶺和大巴山;南面是云貴高原,大婁山,東面是巫山。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四川盆地囊括四川省中東部和重慶大部,又稱信封盆地、紫色盆地,總面積約26萬多平方千米,由青藏高原、大巴山、巫山、大婁山、云貴高原環繞而成,周圍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間,面積約為10萬平方千米,中間盆底地勢低矮,海拔250米~750米,面積約為16萬平方千米,因此可明顯分為邊緣山地和盆底部兩大部分。邊緣山地區從下而上一般具有2~5個垂直自然帶。西北邊緣是很長的龍門山脈。2.下列河流經過四川盆地的有( ?。?br/>①長江 ②岷江 ③漢江 ④嘉陵江 ⑤烏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答案】D【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 流經過四川盆地的河流有: ①長江 ②岷江 ④嘉陵江 ⑤烏江。漢江是長江最大支流。源于秦嶺南麓陜西省西南部漢中市寧強縣大安鎮的嶓冢山,干流流經陜西、湖北兩省,在武漢匯入長江。干流全長1577千米。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從四川盆地的地形圖中獲取有用信息,綜合分析四川盆地的河流等特點。3.我國最大的井鹽生產基地,素有“千年鹽都”之稱的是( ?。?br/>A.自貢 B.攀枝花 C.宜賓 D.成都【答案】A【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 我國最大的井鹽生產基地,素有“千年鹽都”之稱的是自貢。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自貢,川南區域中心城市,成渝經濟圈南部中心城市,享“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美食之府”之美譽。管理自流井、貢井、大安、沿灘四區和榮縣、富順兩縣,為四川省轄地級市,自貢于1990年籌建匯東新區(自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四川省現有的五個國家級高新區之一。4.自古以來,有著“天府之國”美譽的地區是( )A.長江三角洲 B.兩湖地區 C.成都平原 D.華北平原【答案】C【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之稱。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四川盆地,面積約16.5萬平方千米,因為地表多出露紫紅色砂頁巖,所以有“紫色盆地”之稱.這里氣候溫暖,降水較多,河網稠密,土壤肥沃,礦藏豐富.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稱.5.下列關于四川盆地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四川盆地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基地,這里農作物種類多,產量高,是我國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產區B.四川盆地地處亞熱帶,降水豐沛,土壤肥沃C.四川盆地位于中國西南部,地處長江中游D.四川盆地是眾多野生動植物的家園【答案】C【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四川盆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四川盆地位于中國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所以C表述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四川盆地自然人文概況的識記。6.四川盆地形成的兼容南北又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文化是( ?。?br/>A.關東文化 B.客家文化C.巴蜀文化 D.齊魯文化【答案】C【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此題主要靠四川盆地的相關知識。“關東文化”是指山海關以東,基本上包括今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四省區在內的地域文化圉,故A錯誤;客家是中國南方廣東、江西、福建、廣西、臺灣等本地族群的主要組成部分,故B錯誤;巴蜀文化,指四川省、重慶市的文化,故C正確;齊魯文化是山東地區的文化,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四川盆地文化特色的識記。7.位于四川盆地北面的山脈有 ( )①天山 ②長白山 ③秦嶺 ④大巴山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答案】A【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四川盆地的相關知識。根據課本“四川盆地的地形”圖可知,位于四川盆地北面的山脈有秦嶺和大巴山,所以③④符合題意【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四川盆地地理概況的識記。8.四川盆地是我國以下哪些農作物的最大產區( )①水稻 ②高粱 ③小麥 ④油菜籽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四川盆地的相關知識。四川盆地位于秦嶺—淮河以南的東部季風區,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這里氣候溫暖,降水較多,河網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國水稻、甘蔗、油菜等作物的主要產區.小麥、高粱的主要產區位于北方地區。故選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四川盆地農業發展的識記。二、材料分析題9.都江堰是我國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它將岷江水一分為二,部分引流向東側,讓成都平原的南部不再受水患困擾,北部又免于干旱之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甲是 高原,乙是 ?。ê恿鳎恰? ?。ㄖ陛犑校?,丁的經緯度位置: 。(2)結合材料分析岷江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3)四川諺語“天府美自古堰來”,觀察都江堰的修建位置,說說其中蘊含了什么道理?【答案】(1)青藏;長江;重慶;105°E,31°N(2)①水流湍急。因為該河段從山區流到平原,從高海拔地區流向低海拔地區,落差大。②夏季水量大,季節變化大。因為該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3)自然條件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人們因地制宜地發展區域經濟,選擇適合的生產生活方式。【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1)據圖分析可知,都江堰位于四川盆地中成都平原的岷江上,甲是青藏高原,乙是長江,丙是重慶市,丁的地理坐標是( 105°E,31°N )。(2)岷江的水文特征重要從徑流量,流速,落差大,水能豐富方面分析。根據題中給出的成都的氣候資料分析可知,該地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15.2℃,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米,年均無霜期280天。這里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3)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點評】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運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將岷江水一分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壘山的東側,讓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擾,而北半壁又免于干旱之苦。幾千年來,岷江在這里變害為利,造福農桑,將成都平原變成“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的“天府之國”,并進而促進了整個四川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1 / 1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南方地區》同步試卷(第2課時 富庶的四川盆地)一、單選題1.下列高原或山脈懷抱的四川盆地周圍的有( ?。?br/>①云貴高原 ②大婁山 ③黃土高原 ④大巴山脈⑤秦嶺 ⑥橫斷山脈 ⑦喜馬拉雅山脈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⑥⑦ C.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⑥2.下列河流經過四川盆地的有( )①長江 ②岷江 ③漢江 ④嘉陵江 ⑤烏江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3.我國最大的井鹽生產基地,素有“千年鹽都”之稱的是( ?。?br/>A.自貢 B.攀枝花 C.宜賓 D.成都4.自古以來,有著“天府之國”美譽的地區是( ?。?br/>A.長江三角洲 B.兩湖地區 C.成都平原 D.華北平原5.下列關于四川盆地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四川盆地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基地,這里農作物種類多,產量高,是我國最大的水稻和油菜籽產區B.四川盆地地處亞熱帶,降水豐沛,土壤肥沃C.四川盆地位于中國西南部,地處長江中游D.四川盆地是眾多野生動植物的家園6.四川盆地形成的兼容南北又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文化是( ?。?br/>A.關東文化 B.客家文化C.巴蜀文化 D.齊魯文化7.位于四川盆地北面的山脈有 ( )①天山 ②長白山 ③秦嶺 ④大巴山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8.四川盆地是我國以下哪些農作物的最大產區( )①水稻 ②高粱 ③小麥 ④油菜籽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①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題9.都江堰是我國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它將岷江水一分為二,部分引流向東側,讓成都平原的南部不再受水患困擾,北部又免于干旱之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甲是 高原,乙是 ?。ê恿鳎恰? ?。ㄖ陛犑校?,丁的經緯度位置: 。(2)結合材料分析岷江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3)四川諺語“天府美自古堰來”,觀察都江堰的修建位置,說說其中蘊含了什么道理?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環抱四川盆地的高原和山脈:西面是青藏高原,橫斷山脈,北面是秦嶺和大巴山;南面是云貴高原,大婁山,東面是巫山。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四川盆地囊括四川省中東部和重慶大部,又稱信封盆地、紫色盆地,總面積約26萬多平方千米,由青藏高原、大巴山、巫山、大婁山、云貴高原環繞而成,周圍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間,面積約為10萬平方千米,中間盆底地勢低矮,海拔250米~750米,面積約為16萬平方千米,因此可明顯分為邊緣山地和盆底部兩大部分。邊緣山地區從下而上一般具有2~5個垂直自然帶。西北邊緣是很長的龍門山脈。2.【答案】D【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 流經過四川盆地的河流有: ①長江 ②岷江 ④嘉陵江 ⑤烏江。漢江是長江最大支流。源于秦嶺南麓陜西省西南部漢中市寧強縣大安鎮的嶓冢山,干流流經陜西、湖北兩省,在武漢匯入長江。干流全長1577千米。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從四川盆地的地形圖中獲取有用信息,綜合分析四川盆地的河流等特點。3.【答案】A【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 我國最大的井鹽生產基地,素有“千年鹽都”之稱的是自貢。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自貢,川南區域中心城市,成渝經濟圈南部中心城市,享“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美食之府”之美譽。管理自流井、貢井、大安、沿灘四區和榮縣、富順兩縣,為四川省轄地級市,自貢于1990年籌建匯東新區(自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四川省現有的五個國家級高新區之一。4.【答案】C【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之稱。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 四川盆地,面積約16.5萬平方千米,因為地表多出露紫紅色砂頁巖,所以有“紫色盆地”之稱.這里氣候溫暖,降水較多,河網稠密,土壤肥沃,礦藏豐富.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稱.5.【答案】C【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四川盆地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四川盆地位于中國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所以C表述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四川盆地自然人文概況的識記。6.【答案】C【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此題主要靠四川盆地的相關知識?!瓣P東文化”是指山海關以東,基本上包括今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四省區在內的地域文化圉,故A錯誤;客家是中國南方廣東、江西、福建、廣西、臺灣等本地族群的主要組成部分,故B錯誤;巴蜀文化,指四川省、重慶市的文化,故C正確;齊魯文化是山東地區的文化,故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四川盆地文化特色的識記。7.【答案】A【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四川盆地的相關知識。根據課本“四川盆地的地形”圖可知,位于四川盆地北面的山脈有秦嶺和大巴山,所以③④符合題意【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四川盆地地理概況的識記。8.【答案】B【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四川盆地的相關知識。四川盆地位于秦嶺—淮河以南的東部季風區,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這里氣候溫暖,降水較多,河網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國水稻、甘蔗、油菜等作物的主要產區.小麥、高粱的主要產區位于北方地區。故選B。【點評】本題比較容易,主要考查學生對四川盆地農業發展的識記。9.【答案】(1)青藏;長江;重慶;105°E,31°N(2)①水流湍急。因為該河段從山區流到平原,從高海拔地區流向低海拔地區,落差大。②夏季水量大,季節變化大。因為該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3)自然條件影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人們因地制宜地發展區域經濟,選擇適合的生產生活方式。【知識點】四川盆地【解析】【分析】(1)據圖分析可知,都江堰位于四川盆地中成都平原的岷江上,甲是青藏高原,乙是長江,丙是重慶市,丁的地理坐標是( 105°E,31°N )。(2)岷江的水文特征重要從徑流量,流速,落差大,水能豐富方面分析。根據題中給出的成都的氣候資料分析可知,該地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均氣溫15.2℃,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米,年均無霜期280天。這里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3)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點評】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運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將岷江水一分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壘山的東側,讓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擾,而北半壁又免于干旱之苦。幾千年來,岷江在這里變害為利,造福農桑,將成都平原變成“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的“天府之國”,并進而促進了整個四川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南方地區》同步試卷(第2課時 富庶的四川盆地)(學生版).docx 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南方地區》同步試卷(第2課時 富庶的四川盆地)(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