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一、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必修4《哲學與文化》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中的第七課“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三框的內容。本框共安排兩目的內容:第一目“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教材通過相關鏈接、閱讀與思考等內容,介紹了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要求,闡明了對于傳統文化要堅持古為今用,科學揚棄,結合時代的特點和發展實踐,進行改造、補充、拓展和完善。第二目“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教材通過相關鏈接、閱讀與思考等內容,介紹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意義以及形成過程,闡述了不同歷史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不同表現,強調了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教學目標1.知道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要求,了解中華民族精神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表現,懂得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意義。2.能夠結合實際列舉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表現,闡述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3.通過對本框內容的學習,掌握如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創新,深化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認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繼承、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教學難點: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與發展四、教學過程課程導入:觀看視頻:增添新動力 開創新局面(上圖片是視頻資料“【課程引入】增添新動力 開創新局面”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過渡: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2020年9月22日,圍繞“十四五”規劃,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他指出,要深入研究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起源和特質,形成較為完整的中國文化基因的理念體系。再次強調:“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那么,如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呢?(一)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觀看視頻:山東:守正創新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山東:守正創新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總結:面對傳統文化,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只有與時俱進,與時代同步,文化才能更好地沿襲傳承。或者組織探究活動:從如下視頻中選取部分觀看,學生分析“李子柒現象”,總結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要求;再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列舉其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事例。視頻:李子柒制作:千年長安千年紙李子柒制作:古老的東方蠶桑文化——蠶絲被李子柒制作:印染在花布上的靛藍 銘刻在骨子里的傳承——藍印花布新聞周刊——白巖松為李子柒鼓掌(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李子柒制作:千年長安千年紙”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李子柒制作:古老的東方蠶桑文化——蠶絲被”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李子柒制作:印染在花布上的靛藍 銘刻在骨子里的傳承——藍印花布”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新聞周刊——白巖松為李子柒鼓掌”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1.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要求總結: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需求,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的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比如,李子柒視頻中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推介,反映中國式的美好田園生活,讓有些原本枯燥無味的經典變得鮮活,原本沉寂的中國元素變得靈動,并不斷遠播。再比如,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大量優秀作品,當下不僅要通過《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傳播母語文化,更要結合時代特點,創作出符合時代特點的新的文學作品,既傳承民族精神,傳承文學之美,又與現代社會相契合,以“文”化人。有時間教師可播放視頻:經典詠流傳《苔》片段(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經典詠流傳《苔》片段”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2.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的要求總結: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比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剛健有為”的自強不息精神;“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奮斗力量;“厚德載物”的博大胸襟以及“愛國奉獻”的家國情懷等,都要根據時代需要重新刻畫、詮釋,為國家富強貢獻不竭動力,為中華民族更好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生機和活力。(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探究活動:我看電影《金剛川》學生在家提前觀看電影《金剛川》,或在學校選擇特定時間集中觀看,學生結合電影內容和電影海報,分析其中蘊含的中華民族精神,討論如何銘記傳承民族精神。教師可參考視頻中的內容引導學生討論。《金剛川》劇照總結:在這部為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拍攝的影片中,志愿軍戰士不畏強敵、不怕犧牲,以血肉之軀創造戰勝奇跡。普通人的愛國情懷、英雄氣節,是中華民族跨越時代、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回望中華民族在一次次磨難中,克服艱險、奮發圖強,恰恰是每一個平凡的普通人做出了偉大的犧牲,挺身而出。正是中國人骨血里“有國才有家”的家國情懷,鑄造了中國的現在。1.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1)基本內涵中華民族精神是指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2)核心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相輔相成,體現著愛國主義這個主題。就像電影《八佰》中表達的一樣,面對中華民族共同的敵人,所有中國人都凝心聚力、團結統一,為了中華民族的存亡,展現出了他們作為中華兒女的血性,以及自強不息、舍生忘死的愛國主義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愛國是本分,也是職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歸。2.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拓展活動:分析如下材料,總結中華民族精神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材料1:我國古代在天文歷法、數學、農學、醫學、地理學等眾多科技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16世紀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項發明和發現中,我國占173項,遠遠超過同時代的歐洲。我國發展歷史上曾長期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思想文化、社會制度、經濟發展、科學技術以及其他許多方面對周邊發揮了重要輻射和引領作用。材料2: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和衷共濟,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無論是在民族危亡之際同仇敵愾、抵御外侮,還是和平時期同心同德、艱苦奮斗,中國人民深深體會到: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此次抗疫,全國上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開展了全方位的人力組織戰、物資保障戰、科技突擊戰、資源運動戰……億萬中國人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敢于斗爭、勇于奮斗精神,團結協作、守望相助精神,在神州大地奔涌,匯聚成抗疫的強大力量。材料3: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始終心懷夢想、孜孜以求,形成了天下為公、大同世界和生活富足、小康生活的理念和追求,盤古開天、女媧補天、伏羲畫卦、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都反映了中華民族實現夢想的執著精神。材料4: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近代以來,一代代英雄兒女為民族復興、國家富強奮勇抗爭、拋頭顱灑熱血,從“精忠報國”的岳飛到“茍利國家生死以”的林則徐,從“抗日英雄”楊靖宇到狼牙山五壯士,從“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祿到“愿以羽毛的方式承載和平”的維和女警和志虹,他們都是英雄。總結: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在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偉大民族精神深深融入中華民族血脈,成為支撐中華民族風雨無阻、堅毅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之于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br/>3.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與發展探究活動:歷史風煙中的民族精神學生提前分組,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從不同歷史時期的民族精神中選取準備材料,課上進行交流。由學生或老師梳理匯總各組的交流情況,總結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與發展。教師可參考資料:(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紅船精神”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領唱合唱與情景表演《西江月·井岡山》”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總結:中華民族精神底蘊深厚、歷久彌新,是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也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豐富。偉大民族精神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具體表現,新民主主義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形成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新中國成立后,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與時代相結合的更為豐富的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塞罕壩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抗疫精神等。4.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觀看視頻:五四青年節獻禮:這才是中國青年該有的樣子!(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五四青年節獻禮:這才是我們中國青年還有的樣子!”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總結: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也在青年。要結合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民族精神教育,讓偉大創造、偉大奮斗、偉大團結、偉大夢想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引導他們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之花,讓民族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國各族人民風雨同舟、和衷共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廣為弘揚,涌現出大批英雄模范,鑄就起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強大精神防線,充分展示了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充分展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強大力量。課程小結:7 / 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