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4中考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專題復習必備資料(4)案例式分析說明題【解題提示】案例題主要以法律案例為背景材料來設置提問的一種分析說明題。解題方法應分為三步。1.定性(即對案例中的人和事進行判斷)。在認真審題的基礎上,判斷題中公民的行為是合法行為還是違法行為(一般違法行為或嚴重違法行為)。定性后,此行為觸犯的法律,應受的制裁,制裁其的法律機關等問題便迎刃而解了。2.找法律依據。即從教材中找出憲法或法律的有關規定。(思品七下、八下、九年級)3.亮觀點,得結論,應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宏觀方面,如:我國應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建設法治國家;要進一步加大立法、執法的力度,依法打擊違法行為;政府要依法行政;依憲治國;微觀方面,如:公民應學法、知法、守法、護法,依法律己,預防違法犯罪;積極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任何違法行為一定會受法律制裁等。案例分析時應注意:(1)案例分析要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術語,忌口語化。即適當抄寫書本中相關的法律知識作為分析案例的依據。(2)案例分析要結合材料中的“行為主體”所做的事情進行針對性分析。即注意答題的針對性。常見的表述用語:①定性(判斷)如某人做什么事(簡要概況案例)是違法行為;②“法律依據”,如《……法》規定…;③針對性分析:如某人做什么事,違反了《……法》,侵犯了公民……權利或沒有履行……義務,有時也可分析該種行為的危害或作用展開分析。指出行為后果,如:要承擔法律責任,受法律制裁等等;其中結合案例運用書本法律知識進行針對性分析,(這是案例分析的重點)。④對策:最后對于錯的或違法行為該糾正錯誤,指出該怎么辦。【典型題例】1.(8分)目前,一些市民陷入了“買車——丟車——買贓車——再丟車”的怪圈。下面是父子倆的一段對話,請你判斷小明爸爸的言和行是否正確?并用所學的法律知識進行分析。小明:爸爸,我的自行車被偷了…… 爸爸:小偷,真可恨。逮著就打死他。小明:咱們趕緊報案吧! 爸爸:報案?報什么案!自認倒霉吧!小明:那去商場買一輛吧。我要上學呢! 爸爸:你以后要把車停放在安全的地方。……爸爸說著出門了。一會兒,爸爸買了一輛很新的二手車回來了。這輛車子很便宜,比商場便宜了三分之二,她心里清楚肯定是小偷賣出來的。(08寧波中考卷)【參考答案】1.“打小偷”是錯誤的。因為這是違法行為,侵犯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權(或人身權利。2分)“不報案”是錯誤的。因為沒有用正確方式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或法律意識淡薄。2分)“把車放在安全地方”是正確的。因為我們要增強自我防范(保護)意識。(提高警惕2分)“銷贓車”是錯誤的。因為這是一種違法行為,為犯罪分子銷贓提供了方便。(2分)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8分) 2008年3月14日,在達賴集團精心策劃和推動下,一些“僧人”在西藏拉薩小昭寺用石頭攻擊執勤民警,隨后,一些暴徒開始在八乘街聚集,呼喊“西藏獨立”的口號,大肆進行打砸搶燒活動,事態迅速蔓延,不法分子在拉薩市區主要路段砸毀商鋪,焚燒車輛,追打過路群眾,給當地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社會秩序。(1)材料中的“僧人”實質上是一批什么分子?(1分)(2)“呼喊‘西藏獨立’的口號”屬于什么違法行為?“打砸搶燒活動”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權利?(3分)(3)假如犯罪者既是少數民族公民,又是宗教人士,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嗎?為什么?(4分)(08舟山中考卷)【參考答案】(1)藏獨分子或犯罪分子、不法分子(2)屬于危害國家安全的違法行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3)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因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屬于哪個民族,不管信仰何種宗教,不管從事何種職業,只要犯了罪,就要受到法律制裁。3 .【 明辨是非 遵紀守法】 (8 分)(09湖州中考卷)小軍和校外網友柳天時,在同學小麗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她的住址、電話、QQ 等信息告訴了對方。小麗為此多次道到時方搔擾,學習和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小麗得知此事因小軍而起,便找小軍評理,要求小軍賠禮道欲,并制止其網友的行為。小軍卻說,公民有言論自由,任何人無權干涉。小麗一怒之下,找了一幫朋友,把小軍痛打了一頓。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分別對小軍和小麗的言行進行評析。(8 分)【參考答案】3.小軍未經小麗同意,將小麗的個人信息透露是錯誤的(l 分),因為他侵犯了小麗的隱私權( 1 分)。小軍說公民有言論自由,任何人無權干涉,也是錯誤的(l 分),因為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他人權利(l 分)。(如學生答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行使權利也可)小麗找小軍,要求小軍賠禮道歉,并制止其網友搔擾的評理方式是正確的(1 分),因為她有權用正當的手段維護自已的合法權益(1分)。但小麗找朋友痛打小軍的做法是錯誤的(1 分),因為她沒有以合法方式維護自己的權利,侵犯了小軍的生命健康權(1 分)。4.著名音樂人高曉松因醉酒駕車造成4車追尾事故,被控危險駕駛罪,被判處拘役6個月,處罰金4000元。在自我辯護階段,高曉松進行了檢討:“我愿意接受國家的法律和社會輿論的制裁,徹底反省,做一個守法的公民;我愿意終生做義工,宣傳不要酒醉駕駛;尊重法律;尊重生命,珍惜短暫的生命給予我們的一切。”(1)高曉松的懺悔體現了正確認識自我的哪一途徑?(2分)(2)高曉松的罪名是由什么機關依據什么法律判決的?(2分)(3)中學生可以從高曉松的懺悔中吸取哪些教訓?(6分)【參考答案】(1)通過自我反省認識自己(或自我觀察);(2)由人民法院依據刑法判決(3)要依法自律,遠離違法犯罪,做一個守法的人;(2分)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承擔社會責任,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2分)要學會尊重、珍愛生命;(2分)其它角度:要遵守“愛國守法”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學會換位思考,與人為善。2014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中考復習必備專題資料歷史知識【第一部分】:知識結構 【第二部分】:資本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知識歸納]:一、 近代中國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戰爭與條約)1.1840年——1842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1856年——1860年,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3.1894年——1895年,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4.1900年——1901年,英、美、法、俄、德、意、日、奧八國發動侵華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從此,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這幾次戰爭的結果:中國失敗失敗的原因: 外因:①資本主義列強強大;②資本主義列強聯合侵略中國。內因:①清政府腐敗無能,組織抵抗不力;②沒有廣泛發動群眾。啟示:①教訓:落后是要挨打的 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只有加快發展,才能頂住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壓力,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②革命和建設事業要取得勝利,必須要有堅強的領導核心 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社③會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依靠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我們必須樹立群眾觀點。④加強國防建設和人民軍隊建設,捍衛國家和主權完整[變式提問]1.為什么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即:鴉片戰爭對近代中國的影響——社會性質和社會矛盾的變化;主要依據是社會性質的變化:由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從19世紀中期開始,資本主義列強是通過哪三個對中國社會性質影響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由此,使什么矛盾逐步上升為中國社會的最主要矛盾?3.《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突出表現在哪里?4.如何理解“《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5.簡述“香港問題”的形成過程。(1)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2)1860年,《北京條約》,割九龍司給英國(3)1898年,英國強租新界香港“一失一得”的啟示:落后是要挨打的 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只有加快發展,才能頂住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6.近代史中,“臺灣”的一失一得1895年,日本與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走臺灣;1949年,中國的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二、在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中國各階級、階層開展了“救亡圖存”的運動或斗爭。但這些運動或斗爭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請例舉這些運動和斗爭,并說明這些運動和斗爭失敗的原因及對近代中國發展的啟示。1. 例舉各個階級、階層的運動或斗爭(1) 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失敗原因: ①以宗教教義作為指導思想,缺少正確的指導思想內部原因:②缺少堅強的領導核心外部原因:清政府與資本主義列強聯合鎮壓啟示:①舊式的農民起義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②革命和建設要取得成功,必須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堅強的領導核心(2)地主階級:洋務運動(最早“學習西方”)(近代中國探索“工業化”道路的起點)失敗原因:①洋務運動的目的是為了撲滅人民起義和強化封建統治,違背了歷史發展的規律,因此,不能使中國富強起來;②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列強的打擊。(3)資產階級維新派:維新變法運動失敗原因:①民族資產階級在反侵略反封建斗爭中具有妥協和動搖的一面;②沒有廣泛發動群眾;③把希望寄托在清朝皇帝身上,主張自上而下的改良手段;④頑固派的勢力強大啟示: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行不通的,只有通過革命暴力,才能推翻清朝的反動統治。(4)資產階級革命派:辛亥革命失敗原因:①民族資產階級的妥協和動搖;②沒有廣泛發動群眾③缺少堅強的領導核心;④缺少正確的指導思想啟示:中國要振興,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這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的。2.以上運動失敗的總根源是——社會根源(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或基本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總啟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農民階級、資產階級都不能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中國要振興,走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只有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才能救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變式提問]1.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斗爭。其中,一次斗爭沖擊了封建羅網,顯示了中華民族新的覺醒,但在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的反擊下,歷時103天就失敗了;另一次斗爭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但勝利果實很快被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所竊取。結合材料,回答問題:(1)以上史實分別指的是哪兩次重大斗爭?這兩次斗爭的性質各是什么?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戊戌變法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辛亥革命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2)你認為這兩次斗爭有哪些共同的進步意義?都沖擊了封建統治秩序;都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都促使了中華民族的覺醒;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國侵略 2.請用表格的形式說明,中國近代前期(1840—1919年)的主要階級(階層)為“救亡圖存”分別進行過哪些活動?這些活動產生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階級(階層) 地主階級 農民階級 資產階級維新派 革命派主要活動 19世紀60至90年代,洋務派開展洋務運動。 1851年爆發了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20世紀初,掀起了反帝愛國的義和團運動。 掀起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 掀起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共同作用 這些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本國的封建統治,抵御了外國侵略。3.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為挽救民族危亡,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進行了哪幾次最著名的重大斗爭?注:本題與第9題有差別——中國人民。因此,洋務運動不能列入。 4.1898——1911年為挽救民族危機出現三次高潮性事件是什么?指出與其相對應的階級或階級派別,從他們的探索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1)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維新派;義和團運動——農民階級;辛亥革命——資產階級革命派。(2)啟示:①無論是農民階級,還是資產階級維新派或革命派,都不能使中國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②中國具有人民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永遠不會向帝國主義或外國侵略者低頭;③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5.鴉片戰爭以后,中華民族受盡資本主義列強的欺凌。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中國的各階級、階層努力探索一條通過學習西方來拯救祖國的道路,對近代中國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歷史證明,這條道路在中國走不通。(1)例舉反映“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中國的各階級、階層努力探索一條通過學習西方來拯救祖國的道路”的歷史史實。①洋務運動(最早學習西方,探索工業化);②戊戌變法;③辛亥革命(2)“學習西方”的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社會根源是什么?(3)如何評價這些“學習西方”活動?(從積極作用和“不能救中國”兩個角度評價)積極作用:有利于西方科學知識和社會政治學說的傳播,引進了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中國的科技人才,也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經濟掠奪。局限性:沒有使中國獲得獨立和富強,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人民的悲慘遭遇沒有改變。(4)這對現代中國社會的發展有何啟示?①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我們必須堅持對外開放政策,發展同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更好地利用外資、資源和技術,吸取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以加速我國的現代化進程。(這是根據“積極作用”找到的啟示)②中國應把發展的立足點放在本國,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不能把民族振興的希望寄托在其他國家的援助上;我們必須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要從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和政策,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模式。(這是根據“局限性”找到的啟示) 6.近代中國最早探索工業化道路的事件是 ,請列舉具體史實說明,分析其探索工業化道路失敗的原因,這對現代中國探索工業化道路有何啟發? 三、結合近代中國不平等條約中的有關條款,簡要說明資本主義列強是從哪些方面對中國經濟侵略的,并分別指出各自造成的嚴重后果。(審題時要注意找出加點字)當前,我們在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時,應怎樣維護國家的經濟安全?[變式提問]1.中國近代史上,資本主義列強為打開中國大門,發動了數次侵華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從中國攫取了開放通商口岸、投資設廠、割地賠款等侵略特權,中國人民予以堅決反對。而今天,中國政府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實施對外開放戰略,特別是加入WTO后,中國的對外開放又進入一個新階段。(1)根據材料說明,在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為什么堅決反對“開放”?(2)今天,中國政府為什么積極主動地實行對外開放戰略?(3)以史為鑒,我們在實行對外開放戰略時應怎樣維護自身的安全?2.列舉資本主義列強對近代中國進行經濟侵略的具體方式。(1)通過發動一系列侵略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攫取一系列經濟侵略特權,如:開放通商口岸;巨額賠款;協定關稅;片面的“最惠國待遇”;投資設廠。(2)大量傾銷工業品(3)大量輸出資本:設銀行、放貸款、修鐵路、辦工廠和開礦山3.列舉資本主義列強破壞近代中國領土完整的侵略行為(1)1842年8月,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割走香港島;(2)1860年10月下旬,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北京條約》,割九龍司給英國;(3)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通過《中俄愛琿條約》和《中俄北京條約》,割走了中國東北10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4)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走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列島及附屬島嶼(5)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知識比較]:〖歷史知識比較的角度〗①性質 ②領導者 ③主力軍 ④目的 ⑤主張 ⑥手段(方式)⑦成果 ⑧結果 ⑨失敗的原因 ⑩背景 ⑾教訓 ⑿啟示●第一次鴉片戰爭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比較①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② 發動戰爭的原因(目的)相同:打開中國市場,獲得侵華特權。③ 結果相同:中國失敗④ 失敗原因相同:(參考第一張中的第一點)⑤ 發動戰爭的國家: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⑥ 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民族英雄:廈門 ————鄧廷禎 虎門———— 關天培牛欄岡————三元里人民抗英定海———— 葛云飛、王錫朋、鄭國鴻寧波、鎮海————黑水黨 吳淞———— 陳化成(七旬)青少年應該學習民族英雄的哪些精神?①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②不畏強敵,敢于斗爭,敢于犧牲的無私奉獻精神;③不辱使命的民族主義精神;④艱苦奮斗精神這些民族英雄的行為對青少年的啟發:青少年要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勇敢地肩負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任,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的社會責任。●太平天國運動與辛亥革命的比較共同點:①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質(太平天國不能說成“反帝”)②都主張武裝推翻清政府 ③都推動了中國舊民主革命的進程不同點:①領導者不同:太平天國運動是農民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②主力不同:太平天國運動的起義主力是農民;辛亥革命的主力是資產階級革命派③建立的政權性質不同:太平天國帶有封建性質;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戊戌變法與辛亥革命的比較共同點:①領導階級相同:都是由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都表現出②目的相同:救亡圖存,挽救民族危機,發展資本主義③背景相同:中國面臨瓜分,政府統治腐敗,民族危機嚴重④有相同的失敗原因:都沒有廣泛發動群眾⑤有相同的意義:A、都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B、都推動了思想解放,促進中華民族的覺醒C、都沖擊了封建統治秩序D、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國侵略⑥有相同的主張:都主張學習西方⑦有相同的教訓: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不同點:①性質不同: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改良運動;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②手段(方式)不同:戊戌變法采用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方式;辛亥革命采用資產階級武裝革命的方式③取得的成果不同:戊戌變法沒有改變中國的政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洋務運動與戊戌變法的比較共同點: ①都以西方資本主義為學習榜樣②都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不同點: ①領導者不同:洋務運動是封建官僚組織領導的;戊戌變法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②性質不同:洋務運動是封建性質的;戊戌變法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洋務運動與辛亥革命的比較共同點:①都以西方資本主義為學習榜樣②都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不同點:①領導者不同:洋務運動是封建官僚組織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②性質不同:洋務運動是封建性質的;辛亥革命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③目的不同:洋務運動的目的是撲滅人民起義和強化封建統治;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第三部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黨史部分)一、“五四運動”對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影響在上“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節課時,有位同學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不在五四運動之前或更早些時候成立?請你回答這個問題。(1)在五四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并發揮了主力軍作用,五四運動后,中國無產階級隊伍得到壯大,工人運動迅速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2)在五四運動中,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起了領導作用,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成為思想解放的主流,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條件。(3)五四運動后,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各地相繼建立共產主義小組,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組織條件。[變式提問](1)為什么說“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性質、意義;最主要的原因是:無產階級成為革命的主力軍(2)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相比,有何重大區別?無產階級成為革命的主力軍 二、辛亥革命與五四運動1911年和1919年,中國發生了兩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活動,對歷史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這是指哪兩次革命運動?(2)各產生怎樣的結果?試分析產生這些結果的主要原因。(3)比較這兩次革命運動的結果,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哪些啟發?資產階級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只有無產階級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歷史任務;必須樹立群眾觀點,只有廣泛發動群眾,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 三、請用20世紀20年代的史實說明:“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使中國革命有了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2)1922年7月,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有了指引中國革命的偉大旗幟;(3)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實現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革命統一戰線建立;(3)全國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運動迅速開展起來;(4)北伐取得節節勝利;(5)工農運動高漲,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勝利。[以上史實只局限于“20世紀20年代”,超出這一范圍,還有很多答案] 四、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從幼稚走向成熟的?1.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2.中共“三大”,討論了同國民黨合作的問題。3.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實現,標志著革命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4.“八一”南昌起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5.“八七”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6.三灣改編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奠定了新型人民軍隊的基礎7.1935年1月,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黨中央的統治,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 五、證明中國共產黨已成熟的歷史事件1.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黨中央的統治,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2.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分析了當時錯綜復雜的政治形勢,從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確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最終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3.1937年9月下旬,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4.中共“七大”制定了正確的政治路線,確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5.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六、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主要事變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蔣介石不抵抗政策,東北三省淪陷。2.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變,《凇滬停戰協定》,允許日軍駐留上海。3.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盧溝橋事變成為全國抗戰的起點。4.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變,上海,國民政府被迫發表聲明表示抗戰。日本發動事變的特點:(1)制造事端,尋找借口,發動事變,挑起戰爭;(2)偷襲 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自學導航》35頁)“九一八”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根本原因)“八一三”事變,危及蔣介石的統治和英、美帝國主義的在華利益,國民政府被迫發表聲明表示抗戰。(直接原因)[變式提問]1.19世紀40年代初、20世紀40年代中期與20世紀70年代末,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三個轉折點。這三個歷史轉折點分別是指什么?為什么說它們是歷史轉折點?(1)1840年——1842年的鴉片戰爭,后果。(2)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國內意義。(3)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意義。 2.從鴉片戰爭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到21世紀初,中國經歷了截然不同的兩個八十年。在前八十年中,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的屈辱和困惑,進行了艱苦的求索與抗爭。在后八十年中,中華民族經歷了從山河破碎到強大統一,從貧困落后到繁榮昌盛,從受人欺凌到揚眉吐氣的偉大變革。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下列問題:(1)在前八十年中,中華民族的志士仁人為救亡圖存進行了哪四次重大的“求索與抗爭”?(2)舉出前八十年封建統治者喪權辱國的史實(舉出1項即可)和后八十年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改革時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每時期舉出1項)(3)從前后兩個八十年的比較中,可以得出一條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有了共產黨,中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談談你對這一結論的理解。(4)列舉一件發生在1936年的歷史事件,說明“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5)在后八十年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是怎樣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 3.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遭到嚴重挫折時為挽救革命,先后召開了哪兩次重要會議并分別糾正了什么錯誤?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示?(1)“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2)遵義會議,糾正了王明的“左”傾錯誤啟示:要取得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必須有正確路線的指導(或:中國革命和建設必須走適合中國國情、有中國特色的道路);中國共產黨有能力依靠自身的力量糾正各種錯誤。 [變式]:在20世紀20年代、3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中國共產黨先后召開過哪四次糾正錯誤的會議?分別糾正了哪些錯誤? 4.日本兩次侵華戰爭[提問]:試比較中國近代史上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兩次侵華戰爭的結果和主要影響,并談談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你的啟示。兩次侵華戰爭:(1)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2)1937年——1945年的日本侵華戰爭結果和主要影響:(1)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2)1937年——1945年的日本侵華戰爭,經過中國人民的八年抗戰,這場戰爭以日本帝國主義的失敗而告終,這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抵御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振興的歷史轉折點。啟示:(1)落后是要挨打的,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2)正確的領導是取得民族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3)(團結就是力量)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對歷史進程起著決定作用,人民群眾是社會革命的主力軍,只有廣泛發動人民群眾,才能取得民族革命的勝利。全民族團結與合作,是振興中華的基本條件;(4)不畏強暴,勇于抗爭,才能打敗侵略者[材料]1.日本政府拒不修改右翼歷史教科書的企圖是什么?你應有怎樣的認識?2.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說明了什么?日本政府企圖歪曲、否定侵華戰爭的史實,竭力美化侵略,妄圖復活軍國主義;我們對日本政府這一頑固立場,不僅表示強烈的憤慨,更應時刻警惕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現在我們應努力學習,準備報效祖國。八、黨的主要會議的比較與歸類會議名稱 時間 會議的主要內容 會議的主要意義“一大” 1921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里程碑;煥然一新“二大” 1922 提出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 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三大” 1923 討論同國民黨合作問題 ——“八七”會議 1927 ①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②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③毛澤東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 ——遵義會議 1935 糾正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 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轉折點“七大” 1945 ①《論聯合政府》 ②政治路線③修改黨章,明確規定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旗幟問題)④選出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委員會(第一代領導核心) 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作了重要準備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 A、思想路線:“解放思想”①三方面的 B、政治路線:黨的工作重心撥亂反正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C、組織路線:第二代領導核心②共同富裕③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沖破“左”傾錯誤的束縛;恢復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轉折點;開辟了改革開放、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十二大” 1982 ①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問題) ②奮斗目標:第一次提出“小康” 解放思想,拓寬視野“十三”大 1987 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②黨的基本路線 ③“三步走”戰略目標 ——十三屆四中全會 1989 ①第三代領導核心 ②糾正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夠的錯誤 政治局面穩定,經濟形勢好轉,思想戰線出現轉機“十四大” 1992 明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思想大解放“十五大” 1997 A、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①兩大歷史 想(旗幟問題) 性貢獻 B、領導核心②創新:全面認識公有制的含義、公有制實現形式、按生產要素分配 思想大解放注:(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思想解放(2)鄧小平南方談話——“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根據上表,可以進行以下的歸納:(一)糾正錯誤1.“八七”會議——批判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2.遵義會議——糾正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3.十一屆三中全會——沖破“左”傾錯誤的束縛4.十三屆四中全會——糾正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夠的錯誤啟示:(1)革命和建設要取得勝利,必須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2)中國共產黨有能力糾正自身的錯誤(3)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正確的政黨★(二)克服困難1.大革命失敗后的困難——“八七”會議2.長征中的困難——遵義會議經濟措施:大生產運動 (艱苦奮斗精神)3.1941年——1942年抗日根據地 軍事措施:反“掃蕩”斗爭(愛國主義、無私奉獻)陷入極端艱難的境地 思想措施:從1942年起,中共中央領導全黨開展整風運動以上三條,是革命遇到困難;以下三條,是建設遇到困難4.“文革”結束后“徘徊兩年”的困難——(1)鄧小平、陳云等老同志領導和支持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2)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開辟了改革開放、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5.1989年政治風波——召開了十三屆四中全會6.1992年國際國內政治風波嚴峻考驗——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啟示: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正確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有能力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克服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各種困難,取得革命和建設的不斷勝利。因此,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能克服困難的原因:(1)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黨的高度團結統一;(2)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頑強拼搏和艱苦奮斗。(三)思想解放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2.“十二大”——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3.鄧小平南方談話——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作出了更明確、更完整、更深刻的闡發4.“十四大”——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5.“十五大”——全面認識公有制的含義、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注意:(1)“文化大革命”結束后的思想大解放,有5次(2)“改革開放”以來(或: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思想大解放,不包括“標準“大討論。啟示:我們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拓創新(或:培養創新精神)、與時俱進,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推進理論創新。(四)領導核心1.中共“七大”——大會選出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委員會2.十一屆三中全會——就黨的指導思想和實際工作來說,鄧小平已經成為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3.十三屆四中全會——選舉江澤民同志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形成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領導集體4.中共“十五大”——選舉產生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央領導機構啟示:領導核心問題,對于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至關重要,要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必須要有堅持正確理論、正確路線的堅強的黨中央領導核心(五)理論(指導思想、旗幟)創新1.中共“七大”——大會明確規定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2.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3.中共“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啟示:旗幟問題,對于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至關重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要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必須有正確的理論、正確的路線。革命和建設事業要取得勝利,必須堅持正確理論的指導;今后,必須堅持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注意:中共“七大”和中共“十五大”有兩處相似——旗幟問題和領導核心問題(六)路線1.中共“七大”——政治路線2.十一屆三中全會——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3.“十三大”——黨的基本路線4.“十五大”——黨的基本綱領啟示:要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必須要有正確的路線。注意:中共“七大”和十一屆三中全會有兩處相似——政治路線和領導核心(七)道路1.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2.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啟示:中國革命和建設要勝利,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走有中國特色的道路(八)其他啟示1.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2.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的面貌就煥然一新3.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4.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始終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啟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的啟示;黨領導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啟示,解決三農問題的啟示)4.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如:實行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變式提問]:材料一: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會議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材料二:1936年12月,中國共產黨委派周恩來等組成中共代表團去西安調停;同時,把紅軍主力調到三原,準備迎接親日派的進攻。經過各方面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主張。從此,十年內戰的局面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兩則材料分別反映了哪兩件歷史史實?(2)比較兩則材料,從中可以發現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政策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一變化說明了什么?(3)指出“十年內戰”開始的標志性事件和完全結束的標志性事件。【知識比較】●五四運動與辛亥革命的比較共同點:①性質: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質②作用:都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發展,都有解放思想的作用不同點:①所屬的革命階段不同:辛亥革命屬于舊民主主義革命;五四運動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②領導者不同:辛亥革命是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五四運動是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領導的 ③主力不同:辛亥革命的主力是資產階級革命派;五四運動的主力是中國無產階級④斗爭方式不同:辛亥革命采用武裝推翻清政府的斗爭方式;五四運動采用示威、游行、罷工等斗爭方式。● “五四運動”與“一二·九”運動的比較共同點:①都是具有反帝性質的愛國運動 ②爆發的地點相同:“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一二·九”運動在北平爆發 ③背景相同:民族危機嚴重 ④目的相同:維護國家的領土和主權 ⑤運動的發起者相同:都是由愛國學生發起的 ⑥所處的革命階段相同:都處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⑦都促進了民族覺醒 ⑧斗爭方式相同不同點:①領導者不同:五四運動是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領導的;“一二·九”運動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②“五四運動”具有反封建的性質;“一二·九”運動不具有反封建的性質③規模有大小:五四運動的規模比“一二·九”運動的規模大●比較兩條統一戰線(統一戰線符合“群眾觀點”)共同點:①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和推動下建立的②都以國共合作為基礎③都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④都具有反帝的性質不同點:①合作的政治基礎不同:革命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是新三民主義的反帝反封建的基本原則;抗日統一戰線的政治基礎是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爭取民族解放。②合作的組織形式不同:革命統一戰線采用黨內合作的形式,即共產黨員以個人的身份加入國民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采用黨外合作的形式。③背景不同:革命統一戰線形成的背景——京漢鐵路大罷工失敗,是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只依靠工人階級孤軍奮戰是不夠的,必須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是一個成分復雜、組織松散的資產階級政黨。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屢遭失敗,陷于絕望之中,希望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改組國民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背景——“九一八”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盧溝橋事變成為全國抗戰的起點。“八一三”事變后,國民政府被迫發表聲明表示抗戰。④斗爭的對象不同:革命統一戰線斗爭的主要對象是軍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斗爭對象是日本帝國主義⑤參加對象的廣泛性不同:參加抗日民族統一戰的對象的范圍更大⑥革命統一戰線具有反封建性質;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具備反封建性質兩條統一戰線(兩次國共合作)知識比較表 名稱 內容 革命統一戰線(第一次國共合作)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時間 1924年1月 1937年9月下旬形成標志 國民黨“一大”的召開 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影響 全國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運動迅速開展起來;北伐的節節勝利,工農運動的高漲;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 極大地推動了全民族的抗戰;抗日戰爭的勝利國共合作破裂的后果 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出現十年內戰,使日本帝國主義有機侵華。 再度陷入內戰,國民黨逃往臺灣,使祖國統一大業至今尚未完成。圖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要事件:南方談話“文化大革命”結束1978198219871992197619971989十一屆三 中全 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思想準備十二大十三大十三屆四 中全 會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2002近代史(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舊民主主義革命鴉片戰爭五四運動184019191949 新民主主義革命近代史的開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社會性質的變化無產階級成為革命主力軍為什么?為什么?圖一:近代史的兩個階段:社會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014中考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專題必備復習資料(1)材料式分析說明題【解題提示】1.認真審題,讀懂題意,明確答題要求。可先審設問,后審材料。(1)注意答題方向。一般問題設計無非是三個角度,即“三w”:是什么――哪些、哪一個、什么、怎樣等;為什么――(原因類)作用、意義、原因、道理、理由、依據;怎么辦――(對策類)建議、對策、金點子、如何、怎么做等。答題過程中一定要把握答題方向,以便對癥下藥,有的放矢。不要將“原因類”的題目回答成“建議類”的題目,注意語言的表述正確。比方說“積極作用、意義”的回答,可以用“有利于……”這種說法,“危害或消極影響”的回答,可以用“不利于……”或“違背了……”這種說法;“建議類”的回答使用“要……”或“應該……”這種說法。答題時要把握命題意圖、答題方向,忌諱答題方向都沒搞清楚就匆忙拿起書本就抄,這樣往往答不到要領,容易扣分。(2)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這當中往往包含“答題信息”,即答題的切入口,學生要逐字逐句分析,避免遺漏。當前中考問答題題目設計往往比較短,審題時一定要逐字逐句的推敲。常見的需要關注的字詞有:“分別”、“各”、“共同”、“反映”、“說明”、“啟示”……此外還要積極關注跟書本知識點對應的“關鍵字詞”,如:方略、戰略、國策、道德規范、根本途徑、根本原則、標志等,從中獲取答案要點。2.分析題答案要盡可能回歸書本(即所謂的“理在書中”――用書本中的知識來回答)。中考中很多題目的答案,不少是直接引用書本的知識點,有的是將書本知識點加以適當修改,有的是將分散在書本中的幾個知識點加以融合、提煉、概括。答題時注意將書本和《考點精析》或《熱點分析》相結合。3.理清思路,組織答案。(1)答題要有針對性。解題過程中的說理要與材料(人或事)結合起來,即理論聯系實際。原因類題目的表述方式如:概括、提煉材料中的某種現象或存在問題(注意:行為主體可能是國家、社會、人),體現了(表明了)或(違背了)…(書本知識),然后從作用、影響(危害)等角度擴展。行為類的題目則根據材料及設問中的限制性條件,運用所學知識提出針對性對策。(2)答題要有角度變化。答題角度往往取決于“題目分值”的多少,一般分值越大,答題角度越多。答題時思維要開闊,應多層次多角度地分析問題,從不同側面去歸納和整理知識,尋找答案要點,以適應開卷考試的開放性特點。(3)答案表述、書寫要規范。無論中考題目多么新穎,但答案最終還是要用相關“專業術語”來表述的,故答題時語言的表述忌諱含糊其詞和“大白話”(口語化),盡量避免答題的隨意性,多引用書本知識回答也不是一味原文照抄,結合題目要求,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必要的創新是必要的。答題時學生不要過份迷信依賴參考書、以往的答案,也不要過份迷信老師的話,因為中考時原創題較多,答題的針對性要求較高,原先學習過程中的一些題目答案只能加以借鑒,不要照搬照抄。另外書寫要整潔,不能太潦草,語句要通暢,注意錯別字。綜上所述,可以用六句歌訣加以形象概況:“審題要細心,題意要弄清,答題合題意,理論聯系實際。”【注意】教材語句+課標語句+時政語言+恰當的連詞=完整答案一、教材語句:一是要將單元題目、課題題目、框題題目、標題題目要熟記在心,因為許多闡述道理、說明問題的答案就是這些最基本的內容。二是要將教材的重點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該記準確的一定要記準確。二、課標語句:多關注考點的表述用語。如“人需要正確認識自己,要掌握正確認識自我的方法和途徑。”“要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等等。三、時政語句:有的試題與現實時政結合比較緊密,我們就完全可以將一些時政用語寫在答案之中,如“縮小城鄉之間義務教育發展差距,促進教育公平,保障我國教育的均衡發展。”“統籌城鄉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等。四、恰當的連詞:根據試題要求,恰當地選用一些連詞。如試題的設問有原因或意義,出現“……(現象)的原因是什么”或“上述……(現象)有什么意義”,其實“原因和意義”都是要求回答“為什么”,也就是說答案的核心關鍵詞句是一樣的,只不過將連詞變化一下即可。如回答原因可以用“體現了……”“有利于……”“堅持了……,因為……,為了……,只有……才……”;而在回答意義時,則可以用“有利于……,體現了……”等。【說明、反映類題目】該類題目的設問一般是“上述材料說明(表明)了什么(問題)(現象)?”或“上述材料反映(體現)了什么?”此類問題多用于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對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這類試題的解答對策是:首先要界定你看到的材料是“正面材料”還是“反面材料”,然后著重圍繞“行為主體”回答現象或問題(即成就或存在的問題),不妨先回答的淺顯些、直白些,然后再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書本中的道理回答出來。注意點:①若是反面材料,有時可以套用的答題格式:反映了……問題,(如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發展問題、和平問題等,但不見得就是如上問題),然后從問題存在的原因、影響(危害)、對策等角度擴展。②若是正面材料,先回答正面現象(成就、成果),再從取得成績(成就、成果)的原因、體現的道理來講。③注意點:搞清楚是題目中的哪些材料來說明、反映的,是“分別(各)反映(說明)”還是“共同反映(說明)”。所用答案不要同后面試題中的答案重復,要關注題目的分值,分值不多的話角度就少些。“反映類”的題目一般較“說明類”的題目回答時可以淺顯些,一般答出現象或問題即可。【原因類題目】(作用、意義、原因、為什么、理由、依據等)原因類題目解答對策:常見的答題角度有“現狀分析”、“重要性”、“體現了……書本知識”(抄寫書本知識)、圍繞“作用或意義或危害的擴展”,如套用 “有利于……”或““不利于……”。不要表述成“要……”“應該……”這類建議類的答題形式。書本中能直接引用的就直接引用,若不能就要注意聯系材料多角度回答,如“主客觀原因的分析”:可以從自身、他人、國家(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等多角度回答;“法律和道德角度的分析”(思品答題時的“黃金搭檔”):法律角度又可細分為九年級思品中的“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依法治國”或國家立法、有關部門嚴格執法、普法宣傳等,七年級思品中的公民(青少年)要學法、知法、守法,依法自律,遠離違法犯罪,依法維權,護法(敢于、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八年級思品中的公民要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等;道德角度可以細分為基本道德規范、換位思考與人為善、誠信(詳見精析P62);傳統美德;民族精神;社會責任;社會理想,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公平正義等展開。“人-自然-社會角度的分析”(即PRED角度回答,詳見社九第二單元復習提綱)。“意識-行為角度的分析”,可細分為思想上樹立什么觀念或樹立什么意識,行動上具體的做法分析。總之分析問題要全面,要合情合理,不走極端。有時回答對策、建議可以從存在的問題來對癥下藥。【對策類題目】(即提建議、金點子、措施、怎么做、如何解決等)這類題目的設問一般是“對某問題請提出幾點建議”或“對某問題你認為應該怎樣辦”等。解答對策:審題過程中必須先明確“誰來做”,這里往往會涉及到“國家”(或政府)、社會、企業、學校、家長、公民(個人)、青少年等角度。然后再仔細閱讀材料,找出教材中的相應知識點(即專業術語),運用這些知識分析該問題,并提出解決辦法或建議。同時應注意建議的角度(多角度,針對性回答;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法制、環保等不同方面),學生可參考原因類題目的角度分析。所提建議應具有可行性,最好回答具體,如提一條建議不妨多寫幾條,角度適當變化一下,寫的詳細些,要有針對性,可以多寫寫具體做法。答題時還要關注“題目中的限制性條件”,即圍繞什么主題來提建議或怎么做。沒把握情況下注意答題角度“大小結合”,即“書本中的大道理﹢具體對策”,忌諱詞組性的答案。常用表述語為“…要(應該)…”。【啟示類題目】這類題目的設問一般是“這給了我們哪些啟示?”或“這件事對你有什么啟發”等,重點是考查學生能否從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強調回答問題要有針對性。解答對策:先找出材料所敘述的問題(現象)產生的原因或材料中的人物、事件的特點,也就是先回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也就是就事論事)。然后重點回答材料包含的書本道理及行為要求,常見的表述:寫寫“書本道理”、“做法”,如“…是…”、“要…”,有時注意逆向思維,對照材料想想“為什么”,或許就找出了答題的角度。對我們的啟示或對你的啟示,能聯系自身的盡量聯系著寫。但對“我們”的啟示答題角度還有可能從“國家”“社會”等角度回答。 【辨析類(評析類)題目】這類題目的設問一般是“對某某進行簡要評析”或“你對某某是怎樣的態度”。這類題目的解答對策是:先進行總體評價(如正確或錯誤;對或錯;合理或不合理;片面的;合法的或違法的等),然后運用書本知識針對性分析:分析時要結合材料聯系書本知識展開,若僅說明觀點不結合材料只能得一半分(正確的就表述正確的理由;錯誤或違法的先指出錯在哪里再適當展開分析)。若是“反面材料”的分析不要一味的從正面講道理,必須結合材料針對性分析,適當地分析其帶來的危害是必要的,常見用語有“違背了…”“違反了…”“沒體現…”“不符合…” “侵犯了…”“不利于…”“影響了…”“阻礙了…”等。最后適當歸納,提出改進意見,糾正錯誤說法或指出該怎么辦。【理解、認識類題目(認識、態度、看法)】這類題目的設問一般是“對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認識)”或“談談你對某某的認識(理解)”等,重點是考查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對問題思考的深度。這類題目的解答對策是:常見的答題角度就是圍繞“三W”角度答題。1.(“是什么”)解讀材料后,可以先有一個自己的明確判斷,即對材料定性,(類似于辨析題的解題方法:先判斷對錯,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所給出的材料較長,應先對材料進行分層并概括出每一層的意思(即明確它屬于哪個問題),如果這個問題是概念性的,還要回答出“這個問題是什么”,如:這體現了…2.(“為什么”)即回答出“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這是該題答題的重點,著重運用所學知識,結合材料進行分析;3.(“怎么做”)即“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等,點到即可,不要過多擴展。分析時思維要有發散性,角度應多一些。“看法類”的題目偏重于分析“為什么”,“對待類”的題目偏重于分析“怎么辦”。【角度類題目】常見題目“從…角度分析…意義”或“從…角度回答該…做”;答題時可以先緊扣設問的角度進行擴展(即結合有關材料,陳述書本中相關知識點),然后根據題目設問方向(搞清楚是回答“為什么”還是回答“對策”)進行答題,務必緊扣前面的答題角度,做到前后呼應。【典型題例】1.2008年5月,“衢州市十大道德模范”評選活動正式啟動。本次活動將評出衢州市“助人為樂模范”、“見義勇為模范”、“誠實守信模范”、“敬業奉獻模范”和“孝老愛親模范”等。(1)評選道德模范屬于哪一文明建設?對衢州市構建和諧社會有何意義?(4分)(2)為配合此次評選活動,某校開展“校園道德模范評選”。請你補充完成以下兩份評選計劃書。(4分)【答案】精神文明建設。(2分)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2分)(2)A的設獎理由:誠實守信是社會主義的基本道德規范;堅守誠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社會和諧。(2分)B的評選標準:尊重、維護社會規則;尊重、維護他人的自由與權利;關心社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2分。列舉某些具體正義行為亦酌情給分)【注意】運用仿句答題,即根據題目材料進行答案模仿。評選計劃書B●榮譽稱號:校園正義之星●設獎理由:正義是公平的保障;堅守正義才能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評選標準:▲評選計劃書A●榮譽稱號:校園誠信之星●設獎理由:▲●評選標準:言行一致,真誠待人,遵守承諾,講究信用,拒絕謊言。PAGE42014中考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專題必備復習資料(3)漫畫式分析說明題【解題提示】漫畫評析題是運用漫畫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揭寓意、析現象、談啟示、提建議、說做法的一種命題形式,要求考生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對其進行分析的試題。解答漫畫式分析說明題應從一“析”、二“聯”、三“解”入手。(一)認真審題、剖析漫畫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把握命題者是想針砭時弊、揭露問題還是想弘揚正氣,展示成就,了解命題者的意圖,明確漫畫的性質(正面還是反面材料),這是正確解答漫畫題的關鍵。一般說來,一幅漫畫主要是由標題、主體、畫注等組成。標題,即漫畫的題目,它往往告知人們漫畫的主題思想,有的雖然沒有標題,但仍然有鮮明的主題。主體就是由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各要素構成的畫面整體,特別要注意漫畫的夸張之處或特別顯眼的信息。它形成了漫畫的特定情景,從而表現漫畫的主題思想。畫注(漫畫中的文字注釋)是對漫畫情景的提示和注解,它往往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二)聯系教材,結合畫面進行全面分析。一般來說,試題中漫畫所蘊含的道理,往往是我們在教材中學過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等。所以,解題時,應結合漫畫畫面,進行發散思維,看看漫畫反映的主題與教材中的哪些知識點相關聯。(三)恰當地運用教材中的有關知識解答所提出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做收斂性試題,要根據題目的相關限制性條件組織答案,即“問什么答什么”;做擴展性試題,要運用發散思維,多層次,多角度地組織答案。若感覺回答困難,可以先回答直白點,好像有點看圖說話的味道,然后再透過現象看本質,擴展回答,揭示漫畫背后隱藏的內容。 【典型題例】1. 看漫畫“明星代言”并回答。(8分)(1)漫畫反映了什么現象?請你對明星的行為予以評價。(3分)(2)商品生產企業侵犯了消費者的哪些合法權益 (2分)(3)你從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3分)【參考答案】2. (1)明星做虛假廣告(1分)從社會道德意識淡薄、誠信缺失、違法行為等角度去評價明星的行為,言之有理即可(2分)(2)安全保障權、知悉真情權、公平交易權(2分)(答出二項即可)(3)做一個成熟的消費者,理性地對待名人做廣告,購買哪種商品,不能完全相信廣告的說詞;到信譽好的商場買東西;購買商品時注意查看有關商品成分、保質期等標志;購買東西不忘記索取發票或憑證;不買三無食品;不購買便宜、降價的偽劣食品等(能答出三個方面即可得3分)2014中考歷史與社會·思想品德專題必備復習資料(2)圖表數據式分析說明題【解題提示】一、圖表分析說明題的命題結構及特點圖表分析說明題通常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材料,二是設問。材料一般由:“表頭語、圖表(常見的形式有表格式、坐標式、餅圖式等) 、表注”三部分組成。設問通常有兩個到三個問題:(往往圍繞“三W”形式設問)第一問往往要求總結出圖表分別反映了什么現象。即回答“是什么 ”第二問要求談談對表格反映的現象的認識(原因、影響、作用或意義等)。即回答“為什么 ”第三問要求答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即回答“怎么做 ”二、圖表分析說明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1.要做好圖表題,首先要“三看”。一看圖表標題。圖表標題指明此圖表所屬。表頭的標題往往是對整個圖表內容的概括,劃定了材料分析的方向,有助于我們回答“圖表反映了什么現象(或問題) ”這一問題。二看圖表的內容。要審讀圖表數據,通過縱向和橫向比較相關數據發現變化、發現差距。看時要有“四比較”。即縱橫比較抓實質;聯系比較抓原因;整體比較看作用;相對比較看問題。如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圖表,一般要聯系起來分析。三看圖例、注釋。看圖例以明確圖表各部分內容,有些圖表題圖后有注,還要審讀這些注釋,因為注釋往往是圖表信息的必要補充和延伸。2.其次要審清問題。圖表分析說明題中的各問題往往是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的。⑴一般而言,回答第一問“是什么 ”時,只需對圖表材料進行歸納概括,回答出是什么現象或問題即可, 要用概括性的語言準確地把比較對象發生的變化寫出來,同時不能忘了回答說明了什么問題。不必展開闡述。需明確材料的性質(正面材料還是負面材料)。⑵回答擴展性的第二問“為什么 ”時,要聯系教材內容,結合材料針對性回答,答案可能分散在各課中。⑶回答發散性的第三問“怎么做 ”時,結合教材知識,明確“誰來做”,“做什么”,多角度、針對性回答。【典型題例】1. 材料一: 材料二:注:2001年世界人均水資源擁有量9200立方米。請回答:(10分)(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別反映了什么?(4分)(2)兩則材料反映的內容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系?(4分)(3)整治水環境,表明政府對市場經濟發揮了什么作用?(2分)(06嘉興)【答案】(10分)(1)材料一表明嘉興市人均可用水資源少,而且在不斷下降;材料二表明針對水環境惡化的問題,嘉興市重視環境保護工作。(2)水環境惡化是人均可用水資源少的重要原因;水環境整治是解決可用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有效舉措。(3)宏觀調控作用。2.閱讀表一、表二,回答問題:表一:“十五”計劃經濟社會發展的部分主要指標實現情況指 標 “十五"計劃目標 “十五’’年均增長(%)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6) 7 9.5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 [10] <[10]注:目前,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是發達國家的3~10倍;帶[]的為五年累計教。表二:“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部分主要指標類別 指標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長(%) 屬性經濟增長 國內生產總值(方億元) 18.2 26.1 7.5 預期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元) 13985 19270 6.6 預期性資源環境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 [0] 約束性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 [10】 約束性注:帶[]的為五年累計數。表一反映了什么問題?(3分)結合表一和所學知識,分析國家在提出“十一五”時期發展的預期性指標時,為什么還要制定表二所示的兩個約束性指標。(6分)根據表一表二,你認為“十一五”時期我們必須更堅定地實施哪一戰略,強化哪些意識?(3分)【答案】(1)(3分)“十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較快,但能源消耗大,資源利用率低,環境污染依然嚴重。(2)(6分)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我國人均資源占用量少,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依賴加大;如不加快轉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勢必加劇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制定這兩個約束性指標,可以有效地降低能耗,提高資源利用率,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從而推動“十一五”時期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3)(3分)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強化節約意識、環保意識。嘉興市河道總長度達到13800千米,近年來河道淤積,蓄容量劇減,污染嚴重,水質惡化。為此,政府組織實施了“萬里清水河道工程”,大力整治水環境。(共21張PPT)綜合探究六以調查家鄉為例綜合探究六如何開展社會調查——以調查家鄉為例看到了如此豐富多彩的區域生活時,你是否也很想把自己所在區域——家鄉,介紹給遠方的朋友,推介到世界。那么,就讓我們體驗一次主題明確、問題具體、步驟扎實的社會調查,撰寫一份有深度的“來自家鄉的報告”吧!什么是社會調查?社會調查時指應用科學方法對特定的社會現象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其發生的各種原因和相關聯系,從而提出解決社會問題對策的活動。社會調查的基本步驟:第一步:確定主題第二步:擬定提綱第三步:實施調查第四步:撰寫調查報告第一步:確定主題社會調查是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主要渠道。社會生產特點:主要產業、主要的物產和分布等基本自然地理特點: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特點等人文特點:歷史變革、名勝古跡、著名人物、教育科技發展成就等其他家鄉的變化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我的家鄉以云南元陽丹依的家鄉為例:元陽梯田第二步:擬定提綱元陽梯田1.梯田發展的歷史:梯田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修建的?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2.元陽的自然環境:元陽的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條件怎樣?4.人們的生活狀況:人們的居住、飲食及精神活動有什么特色?這些與梯田農業有什么關系?3.梯田的生產狀況:主要種植哪些作物?什么季節播種?什么季節收獲?要經過哪些環節?在高山上發展梯田生產,是如何解決“水”的問題的?……調查題目的選定調查題目的選定的依據⑴ 調查題目的選定要有現實意義⑵ 調查題目的選擇要與自己的知識相吻合⑶ 選擇容易調查的題目⑷ 不要選擇敏感的題目調查方法訪談(開調查會)問卷調查法觀察法(實地考察法)、口頭詢問、上網查詢、查閱文獻資料等第三步:實施調查1.我們有哪些調查方法?1.我們可以向哪些人進行調查?農民、工人等各行業的人,以及有關部門的負責人等一切與你調查主題有關的人、單位、組織、部門。訪問、問卷調查、野外實地考察、到圖書館查閱文字資料、上網查閱、到有關部門調查、繪制有關圖表等等元陽梯田1.梯田發展的歷史2.元陽的自然環境4.人們的生活狀況3.梯田的生產狀況訪問實地考察到圖書館查閱文字圖冊雜志等資料上網查閱到有關部門調查實地考察查看資料(如:地圖、圖表等)問卷調查實地考察如何上網查詢輸入要查找的主題打開查詢的網頁打開查詢的條目實地考察要注意記錄調查結果可以繪制地圖可以拍攝照片問卷調查如何設計問卷一、受訪者的基本情況1.性別( )2.年齡( )3.民族( )二、調查問題1.你們在梯田上主要種植什么作物?2.你們一般在幾月份開始種植?什么時候收獲?3.你們是怎樣解決灌溉問題的?……注意點1.問題盡可能做到科學、簡明、不易產生歧義。2.問題一定要緊扣調查主題。訪問的幾個注意點訪問內容1、與調查主題有關聯的內容。2、側重于文獻資料較難查到的內容。訪問對象1、對調查內容較為熟悉的人員。2、對調查區域沿革、發展了解的人員。3、被訪人員的層次應廣泛。(可按年齡、行業、受教育程度等劃分)設計問卷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 問題的語言要盡可能簡單,陳述要簡短。2. 提問要保持中立,不帶任何傾向性。3. 不要問回答者不知道的問題。4. 注意問題的順序和控制問題的數量。5.不要直接詢問敏感性的問題。問卷法的特點與適用范圍1、優點:問卷法節省時間、經費和人力。問卷法具有很好的匿名性。問卷法所得的資料便于定量處理和分析。問卷法可以避免主觀偏見,減少人為誤差。2、 弱點:回收率難以保證。要求被調查者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問卷調查資料的質量常常得不到保證。第四步:撰寫調查報告訪談記錄問卷照片資料摘錄分析、整理成圖表或文字篩選直接利用資料:處理:形成調查成果(報告、地圖、記敘文等)如何撰寫調查報告1.確定一個主題。2.通過地圖或文字說明區域的地理位置。3.說明當地的自然環境特征,特別是對當地人們生產和生活影響最大的方面。4.通過照片和文字說明當地人們生產生活的特色。5.寫明調查的結論或者發現的問題及自己的建議。社會調查的步驟確定調查主題設計調查提綱分析歸納整理撰寫調查報告實施社會調查(確定調查對象、選擇調查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初三社會政治中考復習專題資料.doc 圖表數據式分析說明題.doc 材料式分析說明題.doc 案例式分析說明題.doc 漫畫式分析說明題.doc 綜合探究六——如何開展社會調查(上課).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