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家和萬事興一、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選擇性必修2《法律與生活》第二單元“家庭與婚姻”中的第五課“在和睦家庭中成長”第一框的內容。本框共安排兩目的內容:第一目“育小職責大”。教材通過相關鏈接、探究與分享等內容,介紹了教育和保護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權利,也是義務。父母既有撫養子女的義務,也有教育子女的義務,要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虐待子女的要承擔法律責任。第二目“敬老是義務”。教材通過相關鏈接、探究與分享等內容,介紹了成年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實施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遺棄老人的,要承擔法律責任,并介紹了成年意定監護制度的內容和意義。二、教學目標1.知道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懂得不履行義務要承擔法律責任。2.能夠結合實際案例說明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權利義務、成年子女贍養老人的義務。3.通過對本框內容的學習,理解和掌握家庭中的權利義務關系,懂得法律對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的要求和重要意義,能夠闡述家和萬事興的道理。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關系、成年意定監護制度教學難點:成年意定監護制度四、教學過程課程導入:選看視頻:《最美家庭溫馨視頻》《最美家庭宣傳視頻》(上圖片是視頻資料“【課程引入】最美家庭溫馨視頻”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上圖片是視頻資料“【課程引入】最美家庭宣傳視頻”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過渡: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家和萬事興。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心靈休憩的港灣,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履行法律規定的權利義務,做到家庭和睦,相親相愛,下一代健康成長,老年人老有所養,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一、育小職責大觀看視頻《最美教子有方家庭》 《父親教子釀悲劇》 《7歲女孩遭虐待向法官求救》《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民事訴訟案復庭宣判 受害人家屬獲賠128萬元》(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最美教子有方家庭”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父親教子釀悲劇”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7歲女孩遭虐待向法官求救”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民事訴訟案復庭宣判 受害人家屬獲賠128萬元”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探究活動:1.討論撫養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性;2.討論對子女的批評教育和合理懲戒;3.討論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不得虐待、遺棄,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4.討論未成年子女造成他人損害的,父母應該承擔的責任。(一)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總結:教育和保護未成年子女既是父母的權利,也是義務。父母既有撫養子女的義務,也有教育子女的義務。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虐待子女的要承擔法律責任。視頻中的前兩個案例,母親和父親都盡到了撫養義務,將子女養大成人。案例2中的父親卻沒有教育好兒子,在兒子成年后因為對他的批評教育和懲戒不當,將兒子打死,沒有行使好教育子女的權利,還要承擔法律責任。案例3中的母親離婚后虐待未成年的女兒,要承擔法律責任。(二)父母必須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總結:父母要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案例3中的母親因虐待未成年子女,未履行好監護職責,保護未成年子女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所以被法律剝奪了監護權,一個是轉由父親和奶奶監護,一個轉由外婆監護。案例4中的13歲男孩違反法律故意殺人,其父母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賠償128萬元。二、敬老是義務觀看視頻:《喜臨門》片段1、片段2《老人遭到殘忍暴力虐待,渾身上下慘不忍睹,冷血兇手竟是親生兒子》《60歲兒子虐待母親,頻頻問81歲老母要錢,動手打罵至母親死亡!》(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喜臨門》片段1”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喜臨門》片段2”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老人遭到殘忍暴力虐待,渾身上下慘不忍睹,冷血兇手竟是親生兒子”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60歲兒子虐待母親,頻頻問81歲老母要錢,動手打罵至母親死亡!”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探究活動:1.討論成年子女應該如何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2.討論全社會應該如何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3.反思自己在家庭中應該如何敬老、孝老。(一)成年子女要履行好贍養父母的義務總結:贍養父母,要求子女經濟上供養父母、生活上照料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照顧父母的特殊需求。尊重、體貼父母,不干涉父母的婚姻自由,使父母幸福安度晚年。實施家庭暴力、虐待或者遺棄老人的,要承擔法律責任。(二)成年意定監護制度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總結:成年意定監護制度是指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我國《民法典》確立了成年人意定監護制度,是對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過程中出現法律問題的積極回應。意定監護制度的核心內容就是當事人通過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在對設立意定監護行為性質的理解上,我國將其作為雙方法律行為。意定監護成立以書面形式為要件,書面形式不僅包括簽字蓋章的合同書、信件等,還包括雖然并無簽字蓋章但有證據表明是合意者自己的真實意愿表達的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并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等形式。作為即將成年的子女,我們應該在家庭生活中做到孝老愛親,尊重父母,體諒父母,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奮給自己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也為父母的晚年生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教師也可參照如下案例和材料做進一步講解分析:案例:觀看視頻《中國第一個生效的意定監護案例》(上圖片是視頻資料“【典型案例】中國第一個生效的意定監護案例”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參考資料1:2012年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借鑒了外國法上的持續性代理權、任意后見制度,于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確立了老年意定監護。該條款首次規定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預先確定自己將來的監護人,基本確定了我國意定監護制度的框架。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以下簡稱《民法總則》)吸納了該條款,并在此基礎上擴大了適用范圍,將“意定監護”制度適用于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2021年,《民法典》則繼承了《民法總則》對于“意定監護”的制度設計,并明確其效力優先于法定繼承,充分尊重老年人的意愿,滿足了多層次的養老需求,體現了《民法典》保障意思自治的立法價值。參考資料2:2021年5月 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0—14歲人口為25338萬人,占17.95%;15—59歲人口為89438萬人,占63.35%;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占13.50%)。與2010年相比,0—14歲、15—59歲、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別上升1.35個百分點、下降6.79個百分點、上升5.44個百分點。我國少兒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參考資料3:課程小結:7 / 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