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一、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選擇性必修1 《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第一課中“國體與政體”第二框的內容。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內容:第一目“人民代表大會制”。教材通過相關鏈接、探究與分享等內容,主要闡述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歷史必然性及其重要地位。第二目“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教材通過相關鏈接、探究與分享等內容,從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的產生方式及其職權范圍,闡述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的特點。第三目“議會制和總統制”。教材通過相關鏈接、探究與分享等內容,從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關系角度,闡述議會制、總統制、半總統制的特點。二、教學目標1.理解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能夠在全球視野中觀察不同國家的政治制度,堅信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的好制度。2.了解民主共和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和共和制的主要特點,能夠辨識世界主要國家的政體,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評析。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人民代表大會制、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議會制和總統制教學難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四、教學過程課程導入: 我國的政體是什么? 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體有哪些類型?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也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從不同角度看,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體有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之分,也有議會制、總統制、半總統制之別。要認識和理解這種現象,我們就需要清楚這樣的問題——人民代表大會制是什么?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有何特點?議會制和總統制有何特點?帶著這樣的問題意識與探究精神,開始本節課的學習。一、人民代表大會制探究與分享1:從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 我國進行了全國范圍的基層人大代表選舉。據統計,全國登記選民總數為3.2381億,占18周歲以上人口總數的97.18%,投票率為85.88%。此次選舉共選出近570萬名基層人大代表。在此基礎上自下而上逐級召開的人民代表大會,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奠定了組織基礎。1954年9月15—28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我國建立。 為什么人民群眾對選舉有這么高的熱情? 查找歷史資料,講述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艱辛探索歷程。總結1:人類社會從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政治文明成果不斷積累,水平不斷提高,但其政治制度仍然是少數剝削者對廣大人民群眾的統治,都是少數人對絕大多數人的統治,是不合理、不公正、不平等的。只有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得以確立,實現了人類歷史上政治文明的飛躍。要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就必須擴大公民政治參與,廣大人民群眾只有在政治參與的過程中才能表達政治愿望和利益訴求,參與政策制定和決策,使政策和決策體現人民的意志,符合人民的愿望和需要。民主選舉是政治參與的主要機制之一,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具體體現。總結2:中國人民從長期的探索和奮斗中深刻認識到,要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必須徹底推翻剝削階級統治廣大人民群眾的政治制度,真正由人民當家作主。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的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而浴血奮戰的同時,對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權及其組織形式進行了長期探索和實踐。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第一次提出中國未來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制定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正式確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權組織形式。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中國政治實現了向人民民主的偉大跨越,億萬中國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1953年,中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歷史上第一次空前規模的普選,在此基礎上自下而上逐級召開了人民代表大會,從而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奠定了法律基礎和組織基礎。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得以建立,中國人民找到了實現民主權利的制度載體。過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群眾真正實現當家作主的根本途徑,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必然,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根本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地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決定著國家的其他具體制度。人民大會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是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載體。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石。2.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原因(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上的偉大創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場外景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采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必然。過渡: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從那時開始到新中國成立,各階級、各階層圍繞在中國建立什么樣的政治制度和政權組織形式展開了長期爭論。歷史證明,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是死路一條。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以實現和發展人民民主為己任,為建立新型人民政權進行了不懈探索和實踐,得出一個重要的歷史性結論,這就是:符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制度,只能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符合中國國情的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容(1)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觀看視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上圖片是視頻資料“【知識解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2)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方式:①廣大人民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選出人大代表,由他們組成各級國家權力機關,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間接選舉:全國人大代表,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主持下選舉產生。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由下一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直接選舉: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縣、自治縣、鄉、民族鄉、鎮的人大代表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②各級國家權力機關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決定全國和各級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務。民主集中制: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③由權力機關產生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和司法機關,各司其職,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的各項權利。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探究與分享2:衡量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是不是民主和優越,不能只看表面上全民直選等熱熱鬧鬧的民主形式,而要從本質上看人民的意志是否得到充分體現,人民根本利益是否得到充分保障。在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我國根據國情和實際不斷完善選舉制度,逐步實現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并保障各地區、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適當數量的代表。在2016年開始的全國新一輪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換屆選舉中,登記選民10億多人,直接選舉產生近250萬名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我國建立健全常態化的法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工作機制,不斷完善政務公開制度體系,拓寬公眾參與立法和重大決策渠道。截至2018年,國家立法機關共有172件法律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收到1.5億多人次提出的510多萬條意見。我國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現了我國憲法規定的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可靠制度保障。在這樣的根本政治制度下,我國人民既在選舉時有民主投票的權利,也在日常國家政治生活中有持續參與的權利,享有廣泛的選舉民主、參與民主、協商民主。 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越性的認識。總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我國國家政治制度中具有根本性質,在國家政權組織體系中具有根本地位。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得到鞏固、完善和發展,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優越性,發揮了極為重要的根本政治制度功效。一是充分保障人民當家作主,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二是全面動員全體人民以國家主人翁地位投身社會主義建設,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堅定不移朝著國家發展的宏偉目標前進。三是有效保證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實行民主集中制,保證國家統一有效組織各項事業、開展各項工作。四是切實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鞏固和發展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五是有力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推動國家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發展。◆◆◆相關鏈接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適用于一切國家的政治制度模式?!拔镏积R,物之情也。”各國國情不同,每個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獨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過去和現在一直生長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之中,未來要繼續茁壯成長,也必須深深扎根于中國的社會土壤。 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安子(書)總結:實踐充分證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必須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作用,繼續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牢牢把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掌握在人民手中。過渡:相同性質的國家可能選擇不同的政體。例如,美國和英國同樣是資本主義國家,美國采用了總統共和制,英國實行君主立憲制,其主要原因是兩國選擇國家政體形式時所面臨的歷史環境、文化傳統等不同。此外,美國國家的政治制度都是基于本國國情制定出來的,我們要把握和分析各國政治制度的獨特性。二、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1.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的劃分依據探究與分享3:白金漢宮:英國國王居住和辦公的場所白宮:美國總統的官邸和辦公場所 從政體角度看,為什么這兩個國家的元首稱謂不同?總結:英國是典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君主只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沒有實際權力,議會是國家權力為中心,政府向議會負責。在君主立憲制中,實行君主的世襲制,由具有親緣關系的繼承人依長幼順序繼承君主權位。君主立憲制通常是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妥協的產物,屬于資產階級國家的一種政權組織形式。美國是實行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國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領導政府并執掌行政權。政府有總統提名組織成立并對總統負責。議會則專掌立法權,與總統所代表的行政權是并立和相互制約的關系。過渡:從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的產生方式及其職權范圍看,現代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大致分為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請同學們繼續學習下面的內容。2.民主共和制探究與分享4:觀看視頻:《民主共和制: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種政體形式》(上圖片是視頻資料“【知識解析】民主共和制: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種政體形式”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 結合視頻材料,談談你對民主共和制的認識。總結:民主共和制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種政體形式。這種形式萌芽于16世紀,到18世紀末葉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時期正式確立,并在以后的200年間被多數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所接受。在民主共和制下,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和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并有一定的任期。因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關系的不同,這種制度又可分為議會共和制和總統共和制。議會共和制的國家,立法權歸議會,行政權歸政府,政府以總理為首腦并對議會負責,所設總統的職責是禮儀性和象征性的。在總統共和制的國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總統集外交、內政大權于一身。(1)主要表現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都是經由選舉產生的。約瑟夫·拜登(Joe Biden)當選美國第46任總統(2)歷史進步性①民主共和制的思想理論基礎,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博愛”“天賦人權、主權在民”“分權、制衡”等主張。提出這些反對封建教會神權的思想,是人類精神的一次大解放。②議會制取代君主制,選舉制否定世襲制,任期制代替終身制,是國家政權組織形式上的巨大進步。自由、平等、博愛(3)實質①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資產階級運用金錢的力量,以民主的形式掩蓋國家的階級實質。②民主共和制是資產階級對國家進行控制和管理的有效工具,也是他們掩護資產階級統治的最好的政治外殼。探究與分享5:1987年10月,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總書記卡達爾來華訪問。鄧小平即對他提出忠告:既不能照搬西方國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做法,更不能丟掉自己制度的優越性。江澤民明確指出:中國的社會主義既不是蘇聯模式,也不是東歐模式,而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胡錦濤堅定表示:我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習近平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采訪時,睿智地講道:正如一棵大樹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樹葉一樣,天下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驗,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模式。只有走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道路,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最終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結合材料,談談發展中國家為什么不能照搬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民主共和制的模式?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不懈探索和艱苦奮斗中一步一個腳印踏出來的。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使命,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廣大發展中國家走什么道路,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綜合決定的。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因此,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能做出判斷和抉擇。(4)發展中國家不能照搬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民主共和制的模式不符合本國的國情,既不能保障本國人民的經濟權利和政治權利,也難以有效行使國家職能,使政權更迭頻繁,社會動蕩不已。過渡:除了民主共和制之外,現代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還包括君主立憲制。那么,君主立憲制有哪些主要表現及局限性呢?請同學們繼續學習下面的內容。3.君主立憲制探究與分享6:觀看視頻:《英國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民主政體類型》(上圖片是視頻資料“【知識解析】英國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民主政體類型”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 結合視頻材料,談談你對英國君主立憲制的認識。總結:英國君主立憲制,是1688年光榮革命后在英國建立起來的國家政體,屬于資產階級民主制政體類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的君主立憲政體大大削弱了國王的權力,議會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國家的權力,這種政治體制雖然有其歷史局限性,但它結束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使得英國走上資產階級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它代表了歷史發展的趨勢,是歷史的一大進步。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這一制度的確立和不斷完善,不僅對鞏固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對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建立新的制度也有著巨大影響。(1)主要表現①國家元首由世襲的君主擔任,但在憲法框架內,君主的權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的《權利法案》明確提出來議會擁有的權力高于王權的原則。(2)局限性一般來說,君主立憲制是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或對君主制進行改良的產物。君主立憲制保留了君主制的外殼甚至某些實質性內容。威廉和瑪麗接受《權利法案》(3)實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的國家英國、日本、西班牙等資本主義國家實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政權的實際運行與民主共和制國家大體相同。過渡:基于上面的學習內容可知,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的劃分標準是根據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的產生及其職權范圍。然而,從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關系看,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又存在哪些主要類型及其劃分標準。下面請同學們繼續下面的學習。議會制和總統制探究與分享7: 查閱相關資料,在表格相應位置畫“√”。國家 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關系議會制 總統制 半總統制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俄羅斯美國總結:國家 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的關系議會制 總統制 半總統制英國 √法國 √德國 √意大利 √日本 √俄羅斯 √美國 √1.議會制和總統制的劃分標準從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的關系看,現代資本主義國家主要分為議會制國家、總統制國家、半總統制國家。2.議會制探究與分享8: 結合材料,請你談談對英國近代政治制度的認識。總結:英國近代政治制度是典型的君主立憲制,其中存在多種權力制衡關系。從內閣與國王的關系看,內閣掌握國家實權,國王“統而不治”;國王形式上任命內閣,但內閣不對國王負責。從內閣與議會的關系看,內閣由議會產生,對議會負責;議會對內閣進行監督;議會掌握立法權,議會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下臺,但是首相也可以解散議會,重新選舉。過渡:根據所學,英國近代政治制度中議會、內閣與國王之間存在一定的權力制衡關系。那么議會制的一般運行模式是怎么樣的呢?請同學們繼續下面的學習。(1)議會制又稱內閣制、議會內閣制、責任內閣制。(2)運行模式①國家行政權力:政府總攬國家的行政權力,向議會負責。②政府的產生:政府以議會為基礎而產生,政府首腦一般由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領袖擔任;政府首腦往往從政見基本相同的議員中挑選閣員人選,提請國家元首任命。政府接受議會的監督,定期向議會報告工作。③政府重組:當議會對政府表示不信任時,政府必須集體辭職,由國家元首指定人員重新組織政府;或由政府首腦提請國家元首解散議會,重新進行議會選舉,根據新的議會選舉結果,成立新的政府。典型國家:英國、日本、意大利等。◆◆◆相關鏈接當前西方議會制度分為兩院制和一院制。兩院制是某些資本主義國家兩院并立,分擔議會職能的制度。這些國家的兩院名稱不盡相同。例如,英國稱為上院和下院,日本叫參議院和下議院,荷蘭叫一院和二院,等等。兩院制最早產生于英國。英國議會下院素有“至尊議會”之稱,擁有極大的權力,包括立法權、財政權和監督權,是行政權力的最高來源。上院在議會體系中只起輔助作用,表現在監督下院工作、協助下院立法、通過行使“延擱權”修改和否決議案等方面。一院制是議會只設一個院的制度。丹麥、新加坡、新西蘭等國家均采用這種制度。3.總統制探究與分享9:觀看視頻:《總統制: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一種政權組織形式》(上圖片是視頻資料“【知識解析】總統制: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一種政權組織形式”截圖;如需使用,可下載播放。) 結合材料,請你談談對總統制的認識。總結:總統制是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一種政權組織形式,與議會內閣制相對稱,指由選民分別選舉行政和立法機關,由總統擔任國家元首,同時擔任政府首腦的制度。實行總統制的國家,在憲法中都規定了總統的職權。與議會內閣制相比較,總統制的特點是以總統為行政首腦,行政機關從屬于總統而非議會。在總統制下,總統獨立于議會之外,定期由公民直接或間接選舉;總統只向選民負責,不對議會負責。有些國家雖然也設總統,但總統只是國家元首,不兼任政府首腦,內閣由議會產生,只對議會負責。這種情況屬于半總統制或者雙首長制。過渡:根據所學,除了總統制的一般情況以外,也存在半總統制的特殊情況。那么二者各自的運行模式和典型國家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繼續下面的學習。(1)運行模式①國家行政權力:總統既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偨y不僅是國家的象征和代表,而且直接行使國家最高行政權力。②總統產生:總統獨立于議會之外,由選民直接選舉或間接選舉產生,一般有任期限制。③總統與議會的關系:總統只對選民負責,不對議會負責,但在某些重大事務上可能會受到議會的制約。(2)典型國家:美國。4.半總統制(1)運行模式:總統由選舉產生的國家元首,擁有一定的行政權力,但不是政府首腦,政府首腦另有內閣總理擔任,向議會而不是總統負責。這種政體既有總統制的特征,又有議會制的特征。(2)典型國家:法國。課程小結15 / 1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