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6課奇石一、教材分析本課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國的賞石文化,對奇石進行欣賞與評述,對水墨畫石的方法有一定了解,并初步嘗試畫一幅水墨奇石圖。三年級上冊涉及畫教學的內容有《彩墨游戲》《大獅子》,《向齊白石學畫蔬果》,三年級下冊則安排了《奇石》,《山外有山》兩個課題。從整體設置上看,此課是從花鳥畫向山水畫教學的過渡,這些課有一個共同特點, 那就是趣味性與生活化。中國畫的學習固然離不開對優秀作品的臨摹------ 向優家學習,向傳統技法學習。然而對于小學中段的學生,富于童趣與文化涵養的教學才是最適合的,本課教學內容的選擇在文化傳承與趣味性上達到了完美的結合。從欣賞奇石到賞析歷代畫家筆下的奇石形象,是一座從大自然通往中國畫學習的有效橋梁。不僅如此,優秀的國畫作品更以它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著決泱大國傳統藝術的博大精深。千姿百態的奇石是文化、藝術、情感乃至精神的化身、無論是山形、物形,人們心中的奇石都是人格化的。理解了傳統文人對石頭的認知,米蒂拜石的故事中將奇丑無比的石頭稱作“石丈”“石兄"便不足為怪。豐富的自然原型與精神的內蘊在中國特有的筆墨技法下化為不受羈絆的藝術形象,充滿了無限的想象與創造,也洋溢著濃郁的童趣與天真。本節課的教學更多的是欣賞和評述,而習作練習是作為欣賞教學的補充與延伸,也可設置兩課時,以便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水墨畫的練習與創作。二、學情分析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童心未泯,又對世界認識逐漸客觀的時期。繪畫表現既富于童趣,又開始對技法具備良好的把握能力。學生對水墨畫充滿興趣,用中國水墨畫的筆墨技法表現奇石,在傳承的同時,會展現出更多的童趣。成人在欣賞奇石時,難免會有世俗與成法的限制,但三年級的學生卻能從本真出發,對奇石做出更為純粹的欣賞與評述。在水墨奇石的描繪過程中,孩子們大膽想象、敢于創新的精神也可以獲得較好的發揮。學生不受成法約束,富于童趣、奇特、夸張的藝術形象將會在他們的口中與筆下逐一誕生。了解古人的賞石法只是種引導與啟發, 更有意義的是基于兒童內心的想象與審美情感的抒發。賞奇石、探奇石、畫奇石,基于兒童心理的美術教學會顯現出極大的魅力與超乎想象的藝術空間。三、教學目標1.了解奇石的造型、紋理、色澤、質地等方面的特點,感受自然美。2.在欣賞、探究的基礎上,對各種奇石進行審美評價:用水墨畫的形式,個性化地表現奇石之美。3.增進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傳統文化藝術的情感,發展水墨畫學習的興趣與能力。四、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奇石與奇石繪畫作品欣賞。難點:抓住奇石的特點,用水墨畫技法進行個性化的表現。教學課時1.課時六、教學準備1.教具:收集各種奇石圖片或實物、名家畫石作品物,名家畫石作品圖片,水墨畫工具材料,課件。2學具:水墨畫工具材料。七、教學過程(一)導入課題(預計用時1分鐘)1. 教師活動:這節課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先進行儀式,對著大屏幕上的奇石(右軍像》,教師作揖并大聲念道:“將軍在上,請受在下一拜!”“學生如有興趣,可以跟著跟著老師一起做一遍。再請學生猜一猜這尊《右軍像》的作者是誰 是怎樣創造出來的 2.學生活動:跟著老師一起做一遍“拜將軍”,猜測《右將軍》的作者與產生原因。3.教師活動:這是塊奇特的石頭, 它真正的作者是大自然,歷經億萬年的鬼斧神工,加上我們對石頭形態的想象賦予其特殊的意義。這里有創造者,有發現者,而我們大家這節課要成為欣賞者與感悟者,讓我們來欣賞更多的奇石。出示課題:《奇石》。【設計意圖】教師用拜石的形式進入教學,身體力行,承續古代文人思緒,而學生跟著拜石,這個激趣過程中,學生進入情境的角色扮演,瞬間成為學習的主人。繼而讓大家猜測奇石的作者與產生過程是引導學生向大自然學習,去發現美、欣賞美,自然而然引出課題。(二)初步探究,古人心目中的奇石(預計用時2分鐘)1.教師活動:出示明代畫家陳洪綬的《米芾拜石圖),講述《米芾拜石》的故事,再出示“米芾石丈”,米芾對這樣一塊奇丑無比的石頭一見鐘情,作揖稱之為“石丈”。“丈”是對年長男子的尊稱,相當于我們現在稱“石先生”“石前輩”。外人看來他行為古怪但米芾本人卻是畢恭畢敬。他拜過不止一塊石頭,一次把石頭稱作“石兄”,并說“我想見兄已有20年”,可見米芾對奇石的喜愛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人家送他一個外號“米顛”,而喜愛石頭的人們稱他為“石圣”。2.學生活動:觀察這塊“石丈”的奇特之處,感受它的奇與丑,了解《米芾拜石》的故事。觀察畫家的處理手法,感受藝術家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設計意圖]對于奇石的欣賞,《米芾拜石》是一個既有些又富有文化內涵的故事。米帶看重石頭的奇與丑的故事有是了解傳統賞石文化的一條捷徑。除了又對奇石本身的欣賞,對畫家筆下的奇石同時進行欣賞與比較,可以反映藝術創作中“外師造化”與“中得心源”兩條途徑的融合,感受藝術欣賞與藝術創作的魅力。(三)深入探究,古畫中的奇石(預計用時4分鐘)1.教師活動:請學生欣賞唐代名畫《高逸圖》,幾位圣賢之間坐落著兩塊奇石,可見在古人心目中,奇石和圣賢祥崇高。在唐代,賞石成為,種非常流行的文化活動, 著名詩人白居易便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他曾經寫過《太湖石記》等不少詩文,他的好朋友在詩中說白居易對自己收藏的石頭:“待之如貴賓,親之如賢哲,重之如寶玉,愛之如兒孫。”原來在“米顛”之前已經有這樣一一位石癡了! 再來觀察這幅宋代宮廷畫家創作的漢代故事畫《朱 云折檻圖》,同學們發現了什么 2.學生活動:聽教師講解,觀察畫中奇石,發表見解。3.教師活動:補充小結。第一,漢代收集非常多的奇石建造皇家園林“上林苑”。第二,可以推斷畫中環境很有可能是參照宋代御花園的景色創作的。假山奇石成為園林建造的重要內容。[設計意圖]通過唐、宋名畫中的奇石,了解奇石文化與歷史,將奇石教學置于深厚的文化歷史背景之中,對學生進行文化的熏陶。看動畫、聽古樂,感受奇石之美(預計用時4分鐘)1.教師活動: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中,其中兩本有關于奇石的傳說:請看視頻《孫悟空誕生》,傳說孫悟空是從仙山上的靈石里誕生的,他是勇敢與正義的化身。請欣賞老師帶來的奇石《金猴》與《白龍馬》,請觀察它們的形象、色澤及表面的紋理特征。再播放有關奇石的聲音的視頻,感受奇石堅硬的質地和清新悅耳的聲音。2.學生活動:看視頻,觀察奇石《金猴》與《白龍馬》,比較得出奇石的形與色的特點,感受奇石的精神。猜測奇石的質地與敲擊發出的聲音。再來聽聽石頭的聲音,感受這些石頭無比堅硬的質地,以及敲擊時發出的清脆聲音。古代樂器編磬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樂,凈化人們的心靈。3.教師活動:小結得出奇石奇在形、色、音、質等,不僅外表美,內質也是美的。所以人們覺得奇石是有靈性的,奇石又有“靈石”“雅石”“文人石”“供石”等稱謂。[設計意圖]寓教于樂,以直觀的形式探究奇石的音、型、質與色澤等特征賦于它的意義。通過傳說故事將奇石生動化,再次賦予奇石以生命與靈性,“使賞石活動層層深入。欣賞四大名石,得出相石之法,了解名石背后的故事(預計用時6分鐘)1.古人說“無石不成園”,三塊園林奇石被稱為江南大名石,它們是杭州江南名石苑的縐云峰,上海豫園的玉玲瓏,以及現存蘇州十中校園里的瑞云峰(也有冠云峰、縐云峰、玉玲瓏這三大名石的說法)。仔細觀察,說一說,它們的最大特點分別是什么 相傳米芾總結出的相石法是:皺、瘦、漏、透。蘇軾也愛石、賞石、畫石,他提出文人石的又一標準: H.它們分別是產自廣東的英石與產自江蘇的太湖石,猜一猜,哪一塊是英石 看看宋代《云林石譜》中的奇石,參照“皺、瘦、漏、透、丑”這些標準猜猜四大名石(靈壁石、英石、太湖石、昆石,被稱為中國四大名石)。2.學生活動:觀察奇石特征,進行欣賞評述,了解奇石故事,了解古人賞石方法。[設計意圖]通過教學初步掌握賞石的方法,了解更多的奇石知識。發現更多小奇石(預計用時8分鐘)1.教師活動:出示山水畫中的山與山形奇石同屏比較。以小見大,觀賞山形奇石就像在真山中游賞,能進入山水畫的意境,可觀、可游、可居、可讀書。仁者愛山,智者樂水,“豎畫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迥”,古人觀山水畫稱之為“臥游”。如果把這樣一塊奇石擺在你的面前,有怎樣的感受呢 古人還把山脈稱為龍脈,“縮龍成寸” ,借同質的石頭,模擬大山,我們的祖先以特有的智慧以小見大,開啟了貫石文化的源流。展示動物形奇石。快來瞧瞧奇石的《動物世界》,還有神奇的《鯤鵬之志》組合,這里有精彩的故事。(莊子.道遙游》中記載:“北冥有魚, 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感受想象力與遠大的志向。你最愛哪一塊奇石說說為什么。2.學生活動:欣賞評述,說說自己喜愛的奇石形象。【設計意圖】首先是國繞山水畫學習的整體目標,突出山形石欣賞,同時將山水畫的意境引入賞石,通過對照,以小見大,可以更好地感受奇石的妙處。小小的奇石,輔以形形象類似的山水畫,獲得身臨其境的游覽想象,令賞石漸入佳境,逐步理解傳統文化。理解古代文人為何如此喜愛山形奇石。再以學生喜愛的《動物世界》的形式欣賞各種動物形奇石,再次賦予奇石以生命與靈性,進一步體驗賞石的樂趣。(七)學曲奇石水墨曲(預計用時12分鐘)1.教師活動:(1)出示奇石名作,適當講解。(宋徽宗趙佶(祥龍石圖》筆墨精細形神兼備, 呼之欲出:元代趙玉期書建火畫,飛白用筆: 明代陳洪綬點線茂密,類似白描:明代畫家藍瑛的奇石,淡墨渲染,形態可愛;鄭板橋的《石柱圖》,形象挺拔,用筆利落;八大山人的畫中奇石,筆墨渾然一體,揮灑自如。)(2)播放教師示范水墨畫奇石視頻,講解畫石五步法:勾、皴、擦、點、染。(3)出示同齡人課堂習作。(4)出示作業要求:①用水墨畫的方法,畫一塊奇石。②可以通過構思改變奇石的形態。③為作品取一個奇特的名字,在合適的位置題款:教師巡回指導。2學生活動:欣賞大畫家筆下奇石的美感說說畫法特點:認真觀看教師示范:欣賞同齡人課堂習作;試畫一塊奇石。【設計意圖】進行有目的地欣賞名家畫作,從工筆到寫到意從側重用線到側重用墨,再到線墨交融一體自由揮寫的意,既豐富了學生的筆墨知識,又為他們提供了可供選擇畫法,地自由發揮、并帶有個性地去表現眼前與心中的奇石的方法借鑒。教師示范的目的是讓學生對筆墨技法有一定的認識,體據調用自由書寫的技法,感受水墨寫意畫的樂趣。(八)作品展評(預計用時3分鐘)1教師活動:劃分各組展示區域,《奇石園》 《秀石林》《雅石共賞》等。2學生活動:畫好作品進行展示,開展自評、互評。3.教師活動:評價小結,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設計意圖】采取綜合展示、多元評價的方式,豐富形式與內涵。八、菜單式教學建議(一)導入環節1.游戲導入:學生跟著老師一一起“拜石”,感受這個奇特儀式背后蘊藏人和奇石阿的關系,微起學習的興趣式背后導人視頻播放或講故事,如《美猴王誕生》(米芾拜石)等,激發學生對奇石的興趣。(二)實施環節1.加強學生對奇石的觀察力培養,將傳統賞石的方法設計在提問和提示觀察的細節落實。2.加強學生對奇石的人文性學習。要對奇石從表面的欣賞深入到文化內涵的學習,了解人文精神。欣賞評述中既要有對形的描述,還要有想象與感受的表述。3.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重點欣賞奇石,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面對大量欣賞對象時,讓學生分類并選擇其中最有特色的奇石進行重點欣賞。(三)作業環節1.作業建議一:作為欣賞評述課,要讓學生多欣賞、多感受、多表達。而后只要求動筆畫一畫即可,屬于體驗式,繪畫作業要求相對不宜過高。2.作業建議二:本教學內容也可以分成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以欣賞為主:第二課時則以探索水墨畫技法,練習畫奇石為主,可以對水墨畫進行更多的嘗試與體驗。3.作業展示與整理建議:可以將學生作品連接成長卷或冊頁形式,還可以師生合作,用書畫合壁的形式進行題字與鑒賞。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